APP下载

谈数学实验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2016-03-25吴丹岚

新校园·中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数学实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吴丹岚

摘 要:数学实验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也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获得数学知识的有效教学方法。本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多次数学实验教学,都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数学实验,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还经历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学生的一生将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就数学实验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实验;课堂教学

提到实验,人们的印象中总是出现物理实验、化学实验或者生物实验等,至于数学实验,人们往往比较陌生和茫然。

所谓数学实验教学,是指为获得某个数学结论、检验某个数学猜想或解决某类数学问题,实验者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探索和研究活动。比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测量、手工操作、制作模型等都可以称为数学实验,它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定理、结论为主要目的的数学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实验过程中,教师运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数学实验让学生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笔者教学多年,尝试了多次数学实验教学,都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数学实验的教育价值不容置疑。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昏昏欲睡,不如用一两个数学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富有逻辑性的公式定理变得明白易懂,使教学内容变得让学生容易接受,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同时,数学实验还具有开放性,其结果不唯一,就像下象棋,有着不同的走法,于是不同程度的学生均能获得各自成功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讲解“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哪些度数的角”这个问题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边动手边思考,学生兴趣高涨,可能会得出很多不同的答案,但是答案凌乱没有规律,结论却很难记住。这时教师进行恰当的启发:我们可以分类讨论,已知有现成的30°、45°、60°、90°的角,如果用两个角,则可以拼出15°、75°、105°、120°、135°、150°;如果用三个角,则可以拼出165°。在这个问题中,渗透了初中数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但是结论依旧不够清晰,这时教师继续引申: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继续思考,又发现了这些角都是15的倍数。至此,经过归纳总结,使学生透彻地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二、引导学生与同伴积极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众所周知,只有经过深刻思考的结论,才能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不容易遗忘,因为思考的过程即是加深理解的过程。列夫·托尔斯泰曾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数学课堂中的数学实验,正是强调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出发,经过思考、交流、讨论,得到结论,经过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

例如,在无理数教学中,怎样让初次见到这个数的学生对它有深刻的理解呢?教师让学生准备了两张相同的正方形纸片,它们的边长视为1,如何用这样的两张正方形剪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呢?这个问题对初中生来讲并不困难,经过交流、讨论、实践,学生一致认为最理想的拼法是:

这时,教师可以提问“拼得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学生都知道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那么边长是多少呢?这个问题超出了他们的经验范围。教师再提问:“边长可以是分数吗?”“这个数存在吗?”“应该怎样表示这个数呢?”经过讨论,学生一致认为这个数是存在的,但不是他们已经学过的有理数,而是另外一个类型的数,于是得到无理数的概念。因为已经学习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学生马上就得到答案“是”。

在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从已有知识到新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启发学生的思维

数学实验使数学课堂教学具有探索性,让学生乐于接受,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初中数学课本指出,数学从实验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低起点、增加台阶,使用刻度尺、量角器和圆规等进行画图、测量并计算,引导学生接受几何知识,逐步引导几何论证方法,有计划地从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而数学实验恰好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形成积极思考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重心”这一知识点时,可先让学生用纸板剪一个任意形状的三角形,然后用一支笔的笔尖把它顶起来,并保持三角形的平衡,学生都觉得这个问题新鲜有趣,纷纷动手,但是很多学生都不能一次成功。这时教师可以用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纸板演示,并一次成功。学生肯定感到好奇,都在猜测原因,然后教师才开始导出新课——“三角形的重心”。在讲解了具体方法后,再让学生进行尝试,这时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操作,同时教师可以引申到其他图形的重心,如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圆形的重心,甚至物理学上的重心,略加拓展,既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又深化了知识结构。数学教育者不仅要教书,还要有更广阔的教学领域,注意学科间的互相渗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再是晦涩难懂的数学符号和推理。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作为一线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他们的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获得一定的知识体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高数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比如,在讲解初一“实验与探究”的某个例题:如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估计一个养鱼池中鱼的数目?针对这个问题,书中给出了用豆子做实验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能认为这个实验不好操作,而且浪费时间,所以选择不讲。但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管教师如何解释这道题,总是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反而浪费了很多时间,因为这道题的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数学实验:在一个密闭的盒子里装有500个黄豆,事先在其中100个黄豆上用记号笔涂黑,放回充分摇匀。在课堂上,我先告诉学生一共有100个豆子是做了记号的,那么盒子中原来有几个豆子呢?学生兴趣高涨,纷纷猜测,接着让几个学生上来随手抓几个豆子,用投影仪让全班都看到,数一数抓出来的豆子数和其中做了记号的豆子数,根据这三个数据来估计盒子中原有多少豆子。比如,某个学生抓到15个豆子,其中有记号的有4个,设原有x个豆子,即方程式,可得x=375。这是一次抽样调查实验,重复几次,可以得到相对正确的结论。同样的道理,要估计一个鱼池中鱼的数目,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如抓20条鱼做记号,放回池中,过一会儿后再捞若干条鱼,数数其中有记号的鱼的数量,即可以得到结论,多做几次,取平均值,使结论更加准确。因为有在课堂上做过豆子的实验,我发现学生对这道题容易理解,而且大多数学生都能记住这个方法。虽然课堂上用了一些时间做实验,但是效果非常好。同时,从实验中得到结论,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乐于探索、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及时总结,这些学好数学必备的品质和习惯,都可以通过数学实验进行培养。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需要在努力之后被认可、被肯定。数学实验可以向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交流之后获得新的数学知识,掌握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每个数学教师都应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实验素材,为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创设良好的环境,寻找更优、更佳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数学实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