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纳博科夫小说的艺术特色

2016-03-24龙海英

关键词:亨伯玛格纳博科

龙海英

试论纳博科夫小说的艺术特色

龙海英

纳博科夫作为后现代主义作家,其作品具有黑色幽默特色。然而,他作品中的黑色幽默并非单一的呈现,而是综合运用戏仿、玩味的叙述及游戏意识等策略而产生了浓厚的黑色幽默。从分析黑色幽默入手,探讨了纳博科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纳博科夫小说;后现代主义;黑色幽默;游戏意识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他既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又是一位极度崇尚个性和自由的作家,其作品致力于用语言制造扑朔迷离的时空迷宫和以极富张力的后现代主义创作技巧而著称。他的小说《洛丽塔》在发表之初就备受争议,并在争议中确立了他文学大师的地位,而在《微暗的火》中用独特的叙事模式在文学界又掀起了一阵“风暴”[1]。本研究不是对纳博科夫的单一作品进行研究,而是对整个创作中的写作风格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探究其作品中所体现出的黑色幽默。

一、黑色幽默概述及纳博科夫的黑色幽默意识

(一)黑色幽默概述

文学领域内的“黑色幽默”最早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简言之就是用喜剧的手法描写悲剧故事。黑色幽默流行于美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内。“黑色”和“幽默”2者看似不相融合,然而这在看似矛盾的故事中实则是天衣无缝的融合,从而书写了小说艺术领域内的光辉篇章。黑色幽默用一种嘲讽的手法去影射生存环境的恶劣,使得人们在荒谬的生存环境中得以窒息[2]。黑色幽默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能够使读者在诙谐的幽默中感到无望的悲哀。在黑色幽默小说中,黑色和荒诞是小说的基调,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滑稽、无助和悲哀。但是,在纳博科夫的小说中,黑色幽默并不是小说的主调,而小说中无以复加的变形和夸张是其常见的表达方式。由此可见,纳博科夫并不是一位纯粹的黑色幽默小说家,但在其作品中都有意无意地添加了黑色幽默,其黑色幽默较为突出的作品有《洛丽塔》《黑暗中的笑声》《微暗的火》及《普宁》等。

(二)纳博科夫苦涩的幽默

大部分超现实主义作家都采用黑色幽默创作作品,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对荒谬世界、对个人压迫的描写。它是用一种无可奈何的讽刺方法进行分析,用嘲讽来表现出自我与社会环境的不协调,并且借助文字将这种不协调放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最终使之扭曲、变形。此外,还使他们显得更加滑稽可笑,使人们感到沉重和苦闷。

黑色幽默作家常常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一些具有怪癖的“反英雄”人物,用这些人物啼笑生非的行为去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看法。黑色幽默作家一反常态,打破小说创作传统,并使小说的情节缺乏一定的联系性,常常将叙述现实生活与回忆混合起来,将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为一谈,目的在于揭示出一种特殊的心理特征[3]。当人们面对现实的威胁时,不冷眼旁观、怨天尤人,而是将这些看作是一次说笑机会。在面对荒诞的世界时,人们无力回天,但也不愿意淹没在无望的现实中,只有用旁观者的视角去审视,用幽默去揭示残忍和表达绝望。

纳博科夫作为一位流亡作家,一生遭受了众多的生活窘境。纳博科夫出生在俄国的一个贵族家庭,十月革命后,他不得不踏上流亡之路。他先进入剑桥大学学习,父亲死后,又辗转来到德国,并在德国生活了15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的气氛较为紧张,为了确保家人安全,纳博科夫再次带着家人到了法国。在法国由于纳博科夫没有名气,因此得不到相应的援助,一家人生活得极其拮据,无奈之下,在美国一家救助团体的帮助下去到美国。可以说,这段流亡岁月对纳博科夫而言是残酷的,是艰辛的,也是悲痛的。但正是由于有这一段流亡经历,才使得他为今后的写作积蓄了众多的素材。纳博科夫对生活中经历的黑暗现实借助黑色幽默进行控诉,最终留给世人一部部佳作。

二、纳博科夫小说的黑色幽默艺术风格

(一)不可靠的叙述

美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韦恩·C·布思在《小说修辞学》中最早提出了“不可靠”的叙述概念,主要是指不可靠叙述者是不能代表隐含作者的观点和价值的叙述者,但由于隐含作者的定义模糊不定,所以不可靠叙述者的概念也具有很大的模糊性[4]。可见,不可靠的叙述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能够使读者从文本中获得相对的真实,而是使小说不再具备可信性及一定的真实性,也不能够让读者信服的叙述。该创作手法对于传统的小说创作是一种反叛和颠覆,其在现代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中体现得较为明显[5]。

纳博科夫作为后现代主义的领军人物,其作品经常使用了不可靠的叙述,这种不可靠的叙述忽视了对真实性的模仿,成为小说游戏意识的一种成分。例如,在《洛丽塔》的整个文本中都体现了黑色幽默,纳博科夫有意对当时丑陋的社会现状进行抨击,对美国的落后教育制度进行批判。但是,这些批判在某种幻想的作用下严重失真,最终使得小说世界与现实世界脱离,在小说世界中体现了极大的满足性及封闭性。在男主人公亨伯特的自白中,他对周围人进行了不动声色的描述,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疯言疯语折射出的却是纳博科夫对理性及相应秩序的否定。他用非理性的语言揭示人性的阴暗面,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超越。

对读者而言,都会被主人公的疯言疯语所迷惑。《洛丽塔》中的男主人公亨伯特因少年时期的恋人死于风寒之后,就对9到14岁的女童产生了病态欲望,后因精神错乱进入疗养院。可以说,从精神不正常的亨伯特口中说出的话本来就不具备可信性,并且他的自述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并在他病态思想的指引下,使得他的独白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因而,这一叙述者不可能写出公正的自白。如在招妓中,亨伯特希望的是一个美丽性感的少女出现,但结果出现的却是令人作呕的肥妞,这个肥妞约有15岁,面露病态的黄色,粗黑的辫子用红绳子绑着,坐在一张椅子上,敷衍地摆弄着一个秃头的洋娃娃。亨伯特见到此女子后相当气愤,恨不得一走了之,但是老鸨却不轻易放行。亨伯特在百般无奈下艰难地走向玛丽,扔给她一张支票才得以离开。在这个细节描写中,自始至终都是亨伯特一个人在叙述,并且是用自身的感官、思维讲给听故事的人,可以说这一叙述具有很强的主观意识。而且,亨伯特并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是一个有精神病的人,还有恋童癖,因此亨伯特的叙述并不可信,甚至可以说是荒诞不羁的。这种不可信的叙述具有黑色幽默特征,贯穿于小说文本之中,不仅折射出了人性的阴暗面,还对社会现实生活充满了质疑,具有较为强烈的挑衅及抗议意味。而纳博科夫的另一部作品《普宁》中的叙述者阿拉莫威奇则是一个正常人,因而,可以将阿拉莫威奇看作是一个正常的叙述者。然而,他的叙述仍旧不可靠,原因在于阿拉莫威奇和普宁只有几面之缘,根本不了解普宁,关于普宁的故事多数是来源于别人之口,经过自己整合之后完成的。所以说,阿拉莫威奇听过的故事其来源本身就很可疑,其可信度也无从得知。阿拉莫威奇虽然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但由于故事的来源本身就有问题,因此可将阿拉莫威奇认定为一个不可靠的叙述者。《普宁》这部小说杂糅了喜剧和悲剧元素,是一部典型的黑色幽默小说。纳博科夫用幽默的黑色笔触表现了悲剧主题,从而折射了人类的生存困境及世界的荒诞性。

纳博科夫小说中所有的叙述者都是不可靠的,这种不可靠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叙述者的权威性,使小说缺乏相应的真实。由于大多数后现代主义作家的生活背景是杂乱无序的,因此,他们对社会的认知是表象的、不真实的。就读者而言,由于叙事者的叙事是不太靠谱的,因此容易产生相应的反讽效果。就传统小说创作而言,既需要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还需要让读者相信叙述者的话是真实的。然而,纳博科夫小说体现出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真实,而是对整个社会的辛辣讽刺。黑色幽默小说能够使读者体会到最真实的语言,但这并不是人们眼中看到的真实,也不是耳中听到的真实。在这种矛盾的冲撞中,体现出了一种讽刺,这种讽刺凸显的是一种幽默,而且是一种黑色幽默[6]。纳博科夫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是不正常的,普遍具有偏执性。如亨伯特就是深深地沉醉在自己恋童癖的世界中,因而他对外界事物及人的看法带有一定的偏执性,其对外界的描述多数不能使人相信。

由于不可靠的叙述者叙述着不可靠的事情,因而对读者而言,他们无法看清楚哪些是真实的存在,哪些是虚幻的假象。正是这种感受不到的真实,才使得读者倍感凄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黑色幽默感。

(二)游戏意识

如上文所述,由于纳博科夫的一生多半都是在流亡,因此他的作品中具有明显的游戏意识,并且这种意识和他的经历及文学创作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纳博科夫到美国后并没有过上舒适的生活,没有房子,整日为生计发愁,人生的大起大落使纳博科夫体会到世事难料,人生无常,并认为与其深深地沉浸在痛苦的生活之中,不如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游戏其中。

在纳博科夫看来,他对待文学的态度体现出一种游戏般的戏谑,是一种虚构。他认为将某小说定义为真人真事,是对小说艺术的一种亵渎和侮辱。他指出伟大的作品是作家匠心独运的结果,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利用魔法去吸引读者,读者阅读小说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参与游戏的过程,游戏将读者带入一个魔幻的世界,跟随着故事中的人物前行,最终揭示出作者匠心独运的魔法,使之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并且还能够有所领悟。纳博科夫将自己创作小说的艺术特色归结为带有制造典雅的谜底,在其众多小说中都运用了一些游戏技巧。

黑色幽默小说一般都具有荒诞色彩,这种荒诞正好吻合了纳博科夫小说中的游戏意识,因此小说才具有啼笑皆非的戏剧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小说的荒诞色彩。在《黑暗的笑声》中就有较多游戏的场景和环节,如雷克斯自创的黑格尔幽默3段论:(1)命题。大叔装扮成窃贼(逗孩子们乐);(2)反命题。那人的确是一个窃贼(逗读者乐);(3)结论。那人还是大叔(愚弄读者)。作品中的这一幽默色彩体现了雷克斯的玩世不恭和骗人取乐的天性,也为后文对男主人公欧比纳斯的玩弄进行了铺垫[7]。而女主人公玛格则常常在无聊时会玩电话游戏,她在电话簿上选择陌生人去捉弄他们,这种无聊的游戏在玛格看来极其好玩,足以让玛格笑上半天。这充分体现了玛格的庸俗,她欺骗陌生人表现出她对欧比纳斯同样也是一种欺骗。这种欺骗自始至终贯穿在故事中,一开始玛格欺骗欧比克斯的感情,利用欧比克斯对自己的爱,肆意挥霍欧比克斯的金钱;当玛格遇到初恋情人后,这种欺骗就更加疯狂了,玛格和雷克斯2人共同欺骗欧比克斯,而欧比克斯竟然一无所知;当欧比克斯得知真相后却陷入了又一个更大的谎言之中,欧比克斯因车祸双目失明,玛格将他带到山中别墅静养,欧比克斯因玛格的不离不弃而感动,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别墅中还住着雷克斯,雷克斯和玛格联合起来慢慢转移欧比克斯的财产。可以说,这一故事将荒诞的情节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雷克斯还对欧比克斯百般羞辱,他用毛草碰欧比克斯的嘴唇,欧比克斯就挥手赶走想象中的苍蝇。这一细节具有一定的游戏成分,也使读者在压抑中感受到了这一苦涩的游戏。直到有一天保罗的到来,才使欧比克斯认清了玛格的真实面目,为了结束自己荒唐的人生,欧比克斯拿枪要去杀玛格,因双目失明而最终死在玛格的枪口下。可以说,在《黑暗的笑声》中到处都充斥着荒诞的游戏,欧比克斯正是在这种游戏中家破人亡而最终丧命的。对读者而言,在滑稽的笑声中,对小说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们看到的现实世界不一定就是真相,而作者就是借此来讽刺黑暗的现实社会。

(三)戏仿

纳博科夫的一生大起大落,经历了从贵族公子沦为贫民,再成为炙手可热的文学大家的身份变换过程,这使得他的思想不同于常人。他认为自身感受到的真实不一定是真实的,并且对虚无缥缈和怀疑极为推崇。因此,他对权威嗤之以鼻,并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对权威进行奚落和嘲弄。

“戏仿”称之为模仿、戏拟,是一种用讽刺批评或是滑稽嘲弄的形式进行模仿。在纳博科夫看来,戏仿是一种游戏,戏仿在他的作品中超越了原有的高度,不仅仅看作是一种单一的道德批判,而是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艺术功能和游戏精神。在纳博科夫的小说文本中,他并没有对现实世界进行描述,而是用戏仿的方式将小说世界刻画成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事实上,纳博科夫的小说中戏仿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词,通过戏仿来决定作品的内容、主体、艺术风格、叙事技巧等。纳博科夫本人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文学功底深厚,精通英语、法语、俄语,因此戏仿在其小说创作中运用得非常娴熟。

纳博科夫的戏仿大致可以分为2类:一是内容。主要是对人物、事件、思想等进行的讽刺。纳博科夫的小说内容所体现出的戏仿大致也可以分为2类,即“亲昵式戏仿”和“揶揄式戏仿”。“亲昵式戏仿”没有讽刺意味,多是对自己崇敬的作家及作品的尊重。例如,《追忆似水年华》中纳博科夫深受“时间”主题的影响,而《洛丽塔》则戏仿了追回逝去时光的主题。“揶揄式戏仿”主要是对弗洛伊德的双重性格进行人物戏仿,纳博科夫对弗洛伊德是厌恶和排斥的,并认为弗洛伊德是自欺欺人,完全否认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因而,纳博科夫在《洛丽塔》中按照弗洛伊德的观念去行事,对亨伯特恋童癖的进行追忆,认为亨伯特的动机来自于自己年幼时压抑的性经验,并不是一种无意识。二是形式。主要指戏仿的对象和复制品之间的外部相似性。纳博科夫在上世纪的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上都是当之无愧的文体大师,他对文体的熟练程度令人惊奇,经常在一部小说中运用多种文体。例如,《微暗的火》中有诗歌、书信、评注、注释等,《洛丽塔》运用了《复活》忏悔录文体及诗歌。可以说,在纳博科夫的众多小说中都戏仿了多种文体。

三、结语

纳博科夫用独特的艺术创作技巧开启了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先河,并且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纳博科夫的作品不拘泥于传统小说的创作技巧,大胆尝试用新的创作手法,如游戏、不可靠叙述及戏仿等,他通过对文本的自我颠覆而表现出了浓厚的黑色幽默。

[1]李楠.流亡者剪影[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3.

[2]郑珊.在黑色幽默里寻得一抹透亮:解读纳博科夫小说的艺术特色[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3]张昀韬.燕尾飞扬,以自己的方式超越传统:阅读理论反观下的纳博科夫小说艺术[D].长春:吉林大学,2004.

[4]杨丽娟.迷失在叙事的狂欢中: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叙事艺术浅析[J].东岳论丛,2009(6).

[5]赵君.纳博科夫对小说艺术本质存在的“无限还原”[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6]李明.从后现代主义看纳博科夫虚幻—现实情结在《洛丽塔》中的表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2.

[7]邱畅.纳博科夫长篇小说的后现代叙事艺术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

(编辑:文汝)

I106.4

A

1673-1999(2016)09-0071-03

龙海英(1977-),女,硕士,广州商学院(广东广州510363)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与美国文学。

2016-05-12

猜你喜欢

亨伯玛格纳博科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纳博科夫:归去来兮松菊犹在
玛格特·罗比将扮演芭比娃娃
《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国内首次结集出版
论《洛丽塔》中迷失的知识分子
迷失的美国丽人
——《洛丽塔》的成长小说解读
《洛丽塔》中亨伯特的形象解读
马丁?帕尔:玛格南的新主席与新动向
《洛丽塔》:爱情的想象与纠错
《洛丽塔》:薇拉必须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