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交通的问题与优化策略——基于7省区20所高校的调查

2016-03-24吴春发

关键词:交通高校优化

吴春发, 鲁 冰

(天津师范大学 保卫处,天津 300387)



高校校园交通的问题与优化策略
——基于7省区20所高校的调查

吴春发,鲁冰

(天津师范大学 保卫处,天津 300387)

摘要:随着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长,高校校园交通日渐拥堵,安全问题凸显。高校校园交通存在道路狭窄、停车场不足、法律法规缺位、管理松弛、安全教育不足等问题。可以从制定具有强制力的校园交通管理法规、理顺高校校园交通管理体制、加强校园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对校园交通需求进行差别化管理、加强校园交通安全教育等方面着手,优化高校校园交通。

关键词:高校;交通;管理;优化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一些大城市的出行条件日益恶化,道路拥堵呈常态化趋势,重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长影响到了高校校园交通的畅通和安全。2014年8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天津市高校安全管理协会关于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调研工作,赴云南、四川、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等七省区的部分高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对上述省区各层次高校的交通状况进行了比较详细、深入的调研。本文以7省区20所高校的校园交通状况调查为基础,着重从校园交通管理的角度分析当前高校校园交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

一、高校校园交通系统概述

我国有研究者将高校校园交通视为“小区慢速交通”,以与社会交通相区别[1]。但是高校校园交通与一般的住宅小区、公司企业的内部交通有所不同,其交通的社会性更为明显。首先,高校校园面积大,大多数高校都是千亩以上的校园面积,有些高校更是多达上万亩,校园道路纵横交错,车辆川流不息,其交通复杂程度非一般小区所能比。其次,高校人员多,与社会联系密切,进出车辆复杂。高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的过程中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联系,社会车辆进出较多。有的高校校园环境很好,校园就是著名的观光景点,带来了更多的交通流量。最后,高校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会产生很大影响。近年来,有多所高校发生了因为校园交通事故引发的学生聚集事件,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也影响了社会稳定。这些特点决定了不能将高校校园交通简单视作普通内部交通来管理,必须充分考虑其特殊性。

任何一个交通系统至少都包含人、车、路三个要素,并主要体现为人车矛盾、车路矛盾,高校校园交通也不例外[2]。在分析校园交通管理时,这三个要素的地位是不一样的。首先,高校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要出行方式是步行。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应该优先照顾学生的交通权利,坚持步行者优先。其次,道路属于校园基础设施,已建成道路很难根据车流量的增长及时进行拓宽改造。在步行者优先和既有道路条件下,要改善高校交通状况,主要着手点应放在对车的管理尤其是对机动车的管理上。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有围墙、校门,从空间上看属于封闭式校园。要优化校园交通,可以重点从机动车的进、行、停、罚等几个方面着手。进即把好进门关,控制进入校园的机动车总量,采取措施限制无关车辆随意进入校园;行即规范车辆驾驶行为,引导其遵守限速、禁行等校园交通规范;停即规范车辆停放,杜绝乱停乱放;罚即对不遵守校园交通秩序的车辆进行处罚。在对机动车进行重点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教育,提升校园道路条件,改善校园周边交通环境。我们以此为分析框架,对本次调研的情况进行分析。

二、高校校园交通的现状分析

(一)校园交通状况与高校所处环境密切相关

高校校园交通状况与其所在城市交通状况密切相关。在成都、西安、太原、昆明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城市,当地居民消费观念比较超前,只要稍具实力的家庭都购买了私家车,导致当地机动车保有量比较大。据了解,成都有1400万人口,机动车保有量300多万辆;昆明有730万人口,机动车保有量逾190万辆。大量的机动车不仅造成城市拥堵,也使身处城市中的高校交通环境恶化。

高校周边环境直接决定了高校交通环境。有的高校处于老城区或城市中心,交通情况复杂,如云南大学、四川大学;有的高校处于郊区或新区,交通情况相对较好,如宁夏大学、青海大学;有的高校身处城中村,周边居民出行需要穿行校园,交通环境比较复杂,如山西大学;有的高校地处交通要道,交通复杂,如昆明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周边环境会影响高校校园交通与社会交通的衔接是否顺畅。

高校校园布局对高校交通安全环境有重大影响。一是多校区布局的影响。由于高校合并和新校区建设,很多高校都是多个校区同时运转,带来了各校区之间的交通压力。如云南大学、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的老校区距新校区均有数十公里,新老校区之间有大量的交通流量进入校园。二是教学区与家属区是否分离对交通的影响。若两区分离,则校园交通较好,如云南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山西工商学院等;若两区混杂,家属出行穿行校园,校园交通压力较大,如四川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三是高校与附属学校是否分离对高校交通的影响。有些高校办有高质量的附属学校,学生家长趋之若鹜。但这些附属学校大多与高校本体不分离,造成接送学生的车辆短时间在校园聚集,产生交通拥堵,如四川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有的高校附属学校与高校本体分离,交通环境相对较好,如西安交通大学。

(二)高校校园道路、停车场资源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缺口

校园道路狭窄。近年来,随着进入校园机动车数量的增长,高校校园交通越来越引起重视,道路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大多数高校的校园主干道都划有交通标线和警示标志,在校门口和重要路口设置了减速装置、交通指示牌、反光镜、警示灯等。但校园道路狭窄、校园停车位短缺的状况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尤其是一些老校区道路狭窄,一般未明确划分机动车、非机动车车道,以至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都在同一条道路上混行,交通隐患突出。在调研的20所高校中,校园内主干道路大多宽为6~10米,建有机动车、非机动车分离设施的仅有37%。

校园停车场车位不足。由于进入校园的车辆大量增加,停车问题随之凸显,并成为影响校园交通的最大难题[3]。大多数高校在校园道路边施划停车位,虽然增加了停车位,但存在弊端:一是不利于校园美观,二是挤占了本来就有限的校园道路资源,使得行车更加困难。有的高校建有专供教师使用的地面停车场,还有个别学校专门修建了地下车库,但仍不能满足需要。比如,西安交通大学老校区有652个停车位,但该校办理门禁卡的汽车有6530辆,每天入校车流量7000余辆,停车位缺口很大。据调查,只有9所学校的停车位能够满足或基本满足需要。总的来看,停车位短缺是一个普遍问题。而且,由于校园停车场收费较社会停车场便宜,有的社会车辆在校内长时间停放,侵占了本来就有限的停车资源。相对来说,各高校新校区道路交通条件较好,交通压力尚不明显。

(三)高校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尚待提升

进校管理。在调研的高校中,80%以上都安装了智能门禁管理系统,还有一些高校正在积极考虑安装。各高校在门禁管理的细节上有所不同,但大体上都根据车主身份进行分类控制:本校教职工由专用车道免费进出;外单位因公车辆由接待单位出具证明或发放次卡免费通行;外来私车实行计时或者计次收费。大多数高校反映实行门禁系统后可以较好地控制进出校园的车辆,如当校园停车位已满时,可立即控制社会车辆进入校园。但是也有部分高校在运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由于校内停车费较周边地区偏低,使得一些周边居民将车辆停在学校;二是由于有的高校采取计次收费,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僵尸车”。针对以上情况,西安交通大学采取了计时收费与计次收费相结合的方式,如对一般社会车辆采取计时收费,避免了“僵尸车”的存在;对于来校短期学习的车辆,按照学习时间的长短和次数发放通行次卡。这种多种形式并存的管理模式有效地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要,校园停车秩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行驶管理。高校是教学、科研场所,对机动车有相应的限速、禁行、禁止鸣笛等规定。但在调研中发现,车辆进入校园后,其驾驶行为基本进入了管理的空白区。只有少数人能自觉遵守校园道路交通标识的要求,更多的人往往视而不见。主要原因:一是高校保卫部门缺乏足够的力量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车辆;二是高校保卫部门缺乏处罚权,驾驶者并不在乎其行为是否违规。如西安交通大学在校园主干道设有测速仪,但对于超速车辆并无强制处罚权,该校的主要处罚手段是口头警告、群发短信、通报批评等。

停车管理。乱停乱放是高校校园交通不畅的主要原因。从各高校的管理上看,一方面通过收取停车费,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进入校园的机动车数量;另一方面加强校园内部的停车管理,规范停车行为,杜绝违章停车行为。对于违章停车,一般根据具体情况分类处理:一是对于问题不严重、属于首次不规范停放的车辆,制作违章贴,贴到车辆上进行警示;二是对于多次违规的,校内配备有地锁,不仅对车辆进行控制,还要对驾驶人员进行教育;三是对于恶性违规停车的,有的学校使用拖车工具(在实践中对于自动档车辆无效)将车辆拖拽至指定位置。由于缺乏法律依据,这些方法都存在局限性:违章贴并不具有法律强制力,只能起到提醒警示作用;使用地锁无法可依,在车主不知情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车辆损害;拖车更是容易造成车主和学校之间的矛盾。这就将校园交通执法权的问题凸显出来。

违章行为处罚。目前,高校校园内的交通违章一般由保卫部门负责处理,但高校保卫部门缺乏执法权,管理手段偏软。根据调查,高校对于校园交通违规行为的处理方式主要是批评教育。批评教育的依据主要是学校内部规定,但是学校规定并没有法律强制力,很多外来车主根本不服从管理。同时,保卫部门没有执法权,无法对违章车主采取强制性措施。比如乱停乱放问题,由于校园面积大,安全保卫力量有限,高校保卫部门不能及时制止乱停乱放行为。对于乱停乱放者,高校保卫部门只能对车主进行说服教育,有的高校对乱停乱放车辆采取了贴条、锁车等办法,但由于缺乏强制性,效果有限,反而可能给保卫部门带来侵权责任。再如超速问题,很多高校都有道路限速规定,但由于没有执法权,限速只能靠车主自觉。各高校普遍反映,2004年后高校保卫部门没有了执法权,缺乏强制性权力,给推进高校保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一定意义上讲,管理难与没有执法权是相关联的。正是因为没有执法权,缺乏强制力,导致管理对象不服从管理。

(四)校园交通管理制度缺失

调研发现,各高校都结合本校情况制定了校园交通管理规定,但各高校对于省级政府是否有关于校园交通安全的规定或法规性文件理解不一,有的高校认为有,有的高校则认为没有。这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该规范性文件的权威性并不为高校认可,以至于有的高校保卫部门不了解该规定的存在。二是对规范性文件的调整范围存在不同理解,如云南有《云南省学校安全条例》,它是对学校安全的一个全面规范,涵盖交通安全,但并不是专门规范校园交通的;又如甘肃省和陕西省颁布了关于校车安全的规范性文件,但并没有完全涵盖校园交通安全。权威性的高校校园交通管理规范的缺失,加之高校交通的特殊性,形成了高校交通管理难题。首先,高校车辆中大多数是教师及其家属的车辆,很多车主从思想观念上认为“校园就是我的”,在校园内不具有在社会上的那种规则意识,不愿意服从学校保卫部门的管理。其次,进入校园的车辆中很多是与学校有协作关系的单位车辆,如兄弟院校、上级单位、政府部门的车辆等,这些车辆在社会道路上能遵守法律法规,但由于我国没有关于校园交通的法律法规,如果对其管理稍严,则容易给对方造成误解,从而可能造成工作上的不便。

(五)交通安全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是交通安全顺畅的重要前提,培养交通安全意识主要依靠教育。调研发现,各高校在交通安全教育的机构、人员、活动、经费等方面差距较大。在交通安全教育机构上,有一小部分高校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大多数高校则将其归为保卫处的职责。在人员上,各高校水平差距较大,有8所高校配备了超过10人的交通安全教育队伍,但有7所高校的交通安全教育队伍在5人以下。此外,只有9所高校建立了交通安全志愿者队伍。在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上,大多数高校每年举行2次活动,受教育学生数量差距较大。在交通安全教育经费上,大多数高校没有专门的经费。

三、高校校园交通的优化策略

(一)制定具有强制力的校园交通管理法规

通过调研反映的情况看,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目前面临的困难较多,其症结在于规范化、法制化不够[4]。虽然各高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想了很多办法,制定了内部交通管理规定,但这些规定的约束力不够强,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缺乏依据。面对严峻的高校交通形势,非常有必要制定一部具有强制力的《高校交通安全管理规定》[5]。该规定应以《道路交通安全法》为上位法,结合高校校园的实际情况,更加细化规定,更加注重可操作性。

(二)理顺高校校园交通管理体制

当前高校校园交通管理体制比较混乱,大多数高校的校园交通由学校保卫处管理,少数高校虽然成立了校园交通安全委员会,但具体的管理工作仍然由保卫处来做。目前体制上的矛盾在于:保卫处管交通,但没有执法权,管理软弱无力;交警有执法权,却不进校执法。在校园交通问题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应立即着手研究如何理顺校园交通管理体制。对此,笔者认为有三种建议可资考虑:一是赋予学校保卫处一定的执法权,并接受公安交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使其能够对一些简单的违法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二是如果不能赋予保卫处执法权,交警则应该进入校园执法,至少在交通高峰期能入校执法;三是交管部门在校园重要路口、路段建立违章摄录系统,与交管部门的交通摄录系统联网,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违章行为进行处罚。

(三)加强校园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路网布局。在既有道路条件下,可以通过规定道路功能来达到优化路网的目的。根据道路条件,将校园道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不同等级,规定不同等级的道路具有不同的功能。比如,主干道用于连接校内外以及校内各功能区,可以通行机动车、自行车、行人,但有必要使用硬隔离或软隔离的方式来实现机非分流、人车分流;次干道是主干道通向各功能区和建筑物的道路,可供机动车缓慢通行;支路主要供行人或自行车通行,应限制机动车通行。

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与社会道路相比,高校校园道路在交通标志、标线等方面很不完善,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各类道路标志、标线,尤其要注意利用交通安全实施实现校园交通的静稳化[6]。如在校门口和校区主干道上设置减速和限速标志,在路口和事故易发点设置警示标志,在分道栏安装灯光反射牌,在路口安装减速带等。有条件的高校还应在校园的重要路口设立红绿灯。

合理设置停车场。停车场可分为自行车停车场和机动车停车场。为方便车辆存取,提高停车场利用率,应尽量在靠近交通目的地处设立停车场。可在宿舍楼、食堂、教学楼附近设立自行车停车场,最远不宜超过50米;机动车停车场可离目的地稍远,但不宜超过200米,否则可能出现乱停乱放现象。

(四)对校园交通需求进行差别化管理

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坚持步行者优先原则,根据步行者偏好合理设定步行道[7]。在人、车混行的条件下,对机动车给予一定限制,为步行者保障优先通行权。建立校内公共交通系统,比如电瓶车或公共自行车,鼓励校内交通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严格管控校外机动车随意进出校园。在校园大门建立门禁系统,对机动车进行分类,给予不同的通行权限。对校外机动车入校收费,可以直接提高机动车在校内的使用成本,有效地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需求。制定的收费制度要有针对性、可行性,并与当地的收入水平相匹配。

(五)加强校园交通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教育是提高师生交通安全意识,保障校园交通顺畅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交通安全教育缺制度、人员和经费,高校要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对交通安全重要性的认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交通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定期向师生通报辖区内的交通安全情况,对涉及师生的交通事故及时通报,落实防范措施;建立校园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对安全隐患先公示再整改,以利于举一反三;建立校园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制度,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栏,利用校园广播、官方微信、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鼓励师生参加交通安全志愿者活动。

参考文献:

[1]刘慧娟.大学校园交通系统初探: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5.

[2]佟宽章.小区慢速交通研究:石家庄铁道大学校园交通系统优化[D].石家庄: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3:1.

[3]李凯.高校校园机动车静态交通规划与管理方法研究:以西安高校为例[D].西安:长安大学,2013:20-21.

[4]梁永明.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G]//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重点课题选编.2007:23-26.

[5]赵江龙,袁琼,黄永丽.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的法律规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6):192.

[6]杨洁,胡克.交通稳静化在高校校园交通安全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6):20.

[7]蒲向军,陈剑.高校校园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规划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为例[J].华中建筑,2007(10):72.

(责任编辑:李晓梅)

Problems and Optimizing Solutions of the Campus Traffic A Survey Conducted in Twenty Universities from Seven Provinces / Regions

WU Chunfa, LU Bing

(Security Department,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ly growing number of automotive vehicles, the traffic in university campus becomes more and more crowded, which makes the security problem very obvious.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traffic condition in university campus mainly include narrow road, inadequate parking space, deficiency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loose administration and lack of security education. The possible ways of optimizing the traffic condition in university campus are as follows: establish forcible traffic management regulations in university, clear the traffic administration system in university,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road infrastructure, carry out differential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traffic demand in university and increase the education concerning with the traffic and security issue.

Key words:university campus; traffic; administration; optimizing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297(2016)01-0038-05

作者简介:吴春发(1969-),男,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保卫处高级政工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安全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鲁冰(1981-),男,湖北人,天津师范大学保卫处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高校安全管理、生态政治理论。

*收稿日期:2015-09-30;

修订日期:2015-11-16

猜你喜欢

交通高校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