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洋英语文献翻译中理解与表达问题的探讨
2016-03-23周永模
周永模
(上海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306)
对海洋英语文献翻译中理解与表达问题的探讨
周永模
(上海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306)
摘要:理解与表达是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步骤。一方面,理解是通过译者自身对原文的了解、译语的掌握及其文化修养和逻辑常识判断原文语义,选择得体表达的过程;另一方面,表达又是在进一步深化对原文的理解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和优化译文质量。就英汉翻译来说,译文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两种语言的驾驭能力。总之,只有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相关专业背景知识,才能顺利完成翻译过程中的理解与表达。
关键词:海洋英语;翻译;理解;表达
任何一门语言的翻译,都离不开对原语的理解和对译语的表达这两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其中,理解是翻译的前提和基础,表达则是翻译的关键和结果。理解是译者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专业知识、文化素养和对世界的感知与认识,对原文进行信息解读、逻辑推理,步步深入,从而确定语义的过程;而表达则要求译者在忠实于原语信息内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和方法,发挥译语的功力和表达优势,在字词句的处理和语体风格的把握等层面,都能忠实通顺地再现原文。
一、理解
“译路漫漫,始于理解。”理解通常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宏观上来看,理解包括对原作的题材、体裁、语篇类型、话题类别、主题思想、表达风格、写作目的和交际对象等重要语境因素的把握和定夺。对原作内容的宏观理解在整个语篇翻译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对原语的微观理解与表达有一定的帮助。如,海洋英语文献作为一种文体,和其他行业领域英语一样,以说明文(Expository Writing)居多,而说明文又具有简洁性、准确性、客观性、科学性、逻辑性和知识性等特点,以“作者说”和“让人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和剖析现象。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或对常见现象的剖析,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感知、认识和了解,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把握了说明文的这些特点,译者在翻译这类文体时,就能够剔除主观理解,力避个人色彩,选用适当字句,注重逻辑联系,准确地再现原语说明文的语言信息和文体风格等表达特点。从微观层面来说,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语法和修辞的内涵与外延以及行文与表达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加之译者对原文所表达的逻辑意义、蕴涵的文化因素以及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缺乏充分的认知,因此常常会出现理解不准确,甚至完全错误的现象。对原文的微观理解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词义
英语词汇浩如烟海,确定词义甚是不易。这主要是因为每一个词都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原文中,译者必须根据上下文,对英语词汇一词多义的特点、搭配关系、词义的引申与褒贬,甚至对词语所处原文的主题内容等诸多因素加以通盘考虑后,再确定词语的意义。例如:
(1)Government agencies,commercial interests,conservation groups,and researchers alike are shifting their focus from traditional management tools oriented towards managing single species,to a more precautionary,ecosystem oriented approach.
译文:政府机构、商业利益集团、环保组织和研究人员都把关注的重点从面向管理单一物种的传统管理工具转向为加大预防,并以生态系统为主导的管理方法。
例(1)中的“interests”是个多义词,有“兴趣”、“利害关系”、“利益”、“利息”、“感兴趣的事”等意思。这里既不是指“interest on money”,也无“hobby”之意,而是指一些(试图通过左右政府决策而保护自身利益的)利益集团。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根据语境或上下文来理解一个词(组)在原文中是属于一般意义还是专门意义,是概念意义还是联想意义,然后再做出恰当的选择。
(二)语法结构
海洋英语文献中有很多长句与复杂句,其语法结构与层次关系错综复杂,翻译时,必须采用语义结构分析法,理清整句的主从结构以及语义重心和修饰成分之间的关系,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深刻而准确地理解原句的内涵。
(2)Today,volcanism continues to supply the atmosphere and hydrosphere with many of the same gases——think of the white plumes that steam from active volcanoes——but at a much lower level than when the early Earth was releasing so much heat.
译文:今天,火山运动还在持续不断地向大气圈和水圈释放大量相同的气体——比如那些从活火山喷涌而出的白色的羽流——但与早期地球释放出的巨大热量相比,其水平要低得多。
剔除两个破折号之间的插入成分,原句是由表示转折关系的并列连词“but”连接的两个并列句,为避免上下文结构重复,后一句不仅省略了与前一句相同的主谓语成分,而且还嵌入了一个由“than”引导的表示比较的从句。整个句子显得长而复杂,但只要对其语法关系稍加分析,理清全句主从关系和修饰成分,即可充分理解句意。
(3)The Moon probably formed some 50 million years after the Earth,which is when scientists think a Mars-sized body collided with our planet.
译文:月球可能是在地球形成之后约5000万年的时候形成的,因为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时候有一个火星大小的物体与地球相撞。
例(3)为一个which-clause引导的表示原因的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句式结构看来并不复杂,但仔细研读,便发现这个定语从句有几个异常之处:首先,which-clause并非紧跟在先行词“the Earth”之后,而是被“after the Earth”分隔了,为分隔型定语从句;其次,从句中嵌入了一个在表意上可有可无的插入结构“scientists think”,似使句子结构复杂化了;最后,从内在语义逻辑来分析,这个定语从句与主句存在因果关系。
(三)逻辑关系
两种语言的翻译是以逻辑关系为基础的。当根据语法分析和语意推敲难以理清原文意义的时候,译者就需要借助常识和逻辑推理来确定语义。实际上,运用逻辑关系分析理解原文,是对通过剖析语法结构而不足以梳理清楚原文意义的手段的延伸和补充。
(4)Not surprisingly,the sea’s nonrenewable resources went largely unused while supplies on land were plentiful.More and more,however,land reserves are running out,and we are turning to the sea for new resources.
译文:毫不奇怪,海洋中的不可再生资源之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未被利用,是因为陆上供应量充足。然而,越来越多的陆上储藏日渐耗尽,我们正在转向海洋以获取新的资源。
从原句结构看,例(4)由Not surprisingly,…were plentiful和More and more,however,…for new resources这两个句子组成两层意思,“however”这一连接词使得整个句子的语义转折逻辑关系十分清楚。然而,上下文之间似乎存在语义上的前后矛盾:上文提到“陆上资源供应量充足”,而下文却在担忧“陆上储藏日渐耗尽”,显然不符合逻辑。但根据时间逻辑推理,问题便迎刃而解:上文在讲“过去”,下文在论“现在”。上文是指过去“陆上供应量充足,海洋中的不可再生资源未被利用”;下文是说现在“陆上储藏日渐耗尽,我们正在转向海洋以获取新的资源”。这样,上下文之间的语义转折关系便顺理成章了。
对逻辑关系的把握往往和对关联词或关系词的理解有关,因为正是这些词在句中支配着词、词组以及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例(4)的前一句“Not surprisingly,the sea’s nonrenewable resources went largely unused while supplies on land were plentiful”中的从属连词“while”引导的从句与主句间的逻辑关系究竟是表示时间或条件,还是表示让步或对比,抑或表示原因?前两者似乎从逻辑上都解释不通,根据上下文判断,人们之所以对“海洋中的不可再生资源之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未被利用”感到“毫不奇怪”,是因为“陆上(可再生资源)供应量充足”,很显然,“while”在本句引导的是一个表示因果逻辑关系的从句。
(四)文化背景知识
在海洋英语文献汉译中,也常常会碰到一些跨文化交际问题,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社会、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原文的表层意义与深层含义并不一致。如果译者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囿于对表层意义的理解,势必会造成误译。
(5)Earth may be considered a “Goldilocks” planet: “just right” for liquid water,and thus for life,which requires it.
译文:地球可以被看成是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正适合”液态水的存留,因而也适合需要水的生命。
如果仅从表层意思去理解,不领悟“Goldilocks”蕴涵的背景知识,此句前半句可能会译成“地球可以被看成是一个金凤花姑娘似的星球”,这样处理显然过于草率,而且与下文的“‘正适合’液态水的存留,因而也适合需要水的生命”的意义前后不一致,甚至会让读者有如堕雾中、不知所云之感。这里,作者恰当地使用了美国传统童话中的一个角色“Goldilocks”——金凤花姑娘,形象生动,传神达意。在童话中,金凤花姑娘只喜欢适合自己的东西,如,不冷不热的粥、不软不硬的椅子,总之是“刚刚好”的东西,所以原文作者用Goldilocks一词来形容“刚刚好,适合的”。
(五)专业背景知识
翻译中对原文的理解,不仅与译者的原语功底有关,也需要其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翻译不单是语言表层结构的转换,和其他文体作品一样,海洋英语文献亦常常涉及到某些专业知识和特定表达法,其外显意义与内含意义并不相同。如果译者忽视这一现象,或缺乏基本的专业常识,就无法准确地传达作者的原意。
(6)volcanic activity beneath the earth’s crust sends sulfur-rich plumes spewing up from gashes in the seafloor into the ocean,where the plumes support unique ecosystems of animals and microbes.
译文:地壳下的火山活动将海底裂缝中喷出的富含硫磺的烟尘送入海洋,这些烟尘在海里维系着动物和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
如果将原文中的两处“plumes”按词典释义理解为“羽毛,羽状物”,则火山爆发能喷发出富含硫磺的“羽状物”,而这些“羽状物”还能支撑一些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这让人感到不知所云。其实,“plumes”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专业用语,意为“羽流”,即“一柱流体在另一种流体中移动”(a column of one fluid moving through another),实际上是指“烟尘或尘埃”,即活火山喷发出来的气体遇水冷却,变为烟尘在水圈中移动。
(7)Exploratory drilling is done from drill ships or partly submerged or elevated platforms that can be towed from place to place and anchored in position on sea floor.
译文:利用钻井船或半潜升式钻井平台进行钻探,这些半潜升式钻井平台会从一个地方牵引到另一个地方,然后固定在海底的适当位置。
本句结构并不复杂,包含一个由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如果仅从语法结构关系来分析,译者很有可能将此句理解为that-clause 用来修饰主句中的整个先行词(语)“drill ships or partly submerged or elevated platforms”,即翻译成“钻井船或半潜升式钻井平台会从一个地方牵引到另一个地方,然后固定在海底的适当位置”。但事实上,that-clause只修饰先行词(语)的后半部分,因为“钻井船”可在海上自行移动,而只有“半潜升式钻井平台”才需要驳船牵引到合适的海域进行海底固定后,实施钻探作业。
二、表达
“译无止境,妙在表达。”翻译过程是译者在自己对原作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力求忠实、准确而完整地传达原作的意旨,再现原作的语体风格的过程。确定词(语)义重要,表达得体在一定意义上更为重要,否则,译者的努力将会变成无用之功。然而,由于译者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同,行文风格迥异,同一文本产生的译文质量可能差异很大。即使译者对同一文本都有准确而深刻的理解,但其目的语素养与功底以及翻译技巧与方法的掌握程度不一样,译文质量的优劣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就英译汉而言,译者必须在理解原作的前提下,借助翻译中常用的各种技巧与方法,尽量发挥母语表达的优势,克服因两种语言结构和文化习惯差异带来的表达上的束缚,采用符合本民族语言习惯和文化特点的表达法来再现原作的意义与风格。
(一)借助翻译技巧(方法)
译文的质量最终取决于译文的表达水平,译者千万不要误认为用自己的母语表达就可驾轻就熟而掉以轻心,必须对照原文,反复斟酌,选择恰如其分并与原文意义和风格相符合的译文表达。这就要求译者在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借助母语表达的优势,调动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和方法,包括直译法、意译法、词类转换法、增译法和省译法,等等,选择表达规范、语义流畅的译文。
(8)Discarded plastic bags,six pack rings and other forms of plastic waste which finish up in the ocean present dangers to wildlife and fisheries.
译文:废弃的塑料袋、六环包和其他形式的塑料垃圾会最终进入海洋,给野生动物和渔业带来危害。
此句译文与原文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可采用直译法处理,既不损形,也不害义。这当然是最理想、最便捷的译法。但多数情况下,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存在冲突与矛盾,如:
(9)The most restrictive MPAs are the marine reserves,also known as “ecological” reserves or “no-take” reserves,marine reserves are special class of MPA.
译文:最具限制性的海洋保护区是海洋自然保护区,也称之为“生态”自然保护区或“禁捕”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一类特殊的海洋保护区。
本句翻译采用了直译+意译+增译三种技巧。整句大体上采用了字句相对的直译,但“no take”之所以加引号,说明这儿不能直译为“不能拿”,根据上下文,可理解为“禁捕”。同时,“reserves”增译为“自然保护区”,“自然”一词,原文形式上并不存在,却蕴含在其意义之中,这类保护区是海洋保护区中非常特殊的一类。
另一常常用来增强译文表达规范的技巧是词类转换。英汉语言各有特点,汉语中多用动词,无词性变化,动词常连用,因此,常常会出现其他词类转译成动词或名词的现象。如:
(10)The use of tidal energy is pollution-free and relatively efficient,but the resulting changes in the tidal patterns can be highly destructive to the nearby environment.
译文:利用潮汐能既无污染又相对高效,但是随之而产生的潮汐模式改变对周边环境可能会极具破坏力。
本句中“use”为名词,“destructive”为形容词,但分别译成了动词和名词,通过词类转换技巧,使译文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更为贴切、通顺和地道。
(二)理顺逻辑关系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述逻辑,尤其是原文中隐而不露的一些内在的逻辑关系,必须在译文中准确无误地传达出来,否则,译文与原文可能会貌合神离。
(11)while being toxic to marine life,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the components in crude oil,are very difficult to clean up,and last for years in the sediment and marine environment.
译文:多环芳烃——原油中的成分,不仅对海洋生物有毒,而且很难清除,并会在沉积物和海洋环境中残存多年。
本句中的“while”在词典释义和实际使用中的解释通常为“当……”、“一边……,一边……”、“尽管”、“既然”等意思。很显然,这里“while”引导的结构与下文既没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或“同时发生”的逻辑关系,也不表示因果联系或转折关系,而是存在一种递进关系。其实,在英语中,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引导的从句,形式上是定语从句,但很多情况下却是一种状语化的定语从句(Adverbialized Attributive Clause),用来表示原因、结果、目的、条件、时间和让步等逻辑关系。如:
(12)Most of animals and plants in the sea,which are very important to Man as a source of food,seem unfit for human consumption.
译文:尽管海洋中的大多数动植物是人类非常重要的食物来源,但似乎不适合食用。
此句将which-clause译成表让步的状语从句,即“尽管……”,似乎更能彰显句子上下文之间的内在逻辑,且更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和规范。
(13)Marine pollution occurs when harmful effects,or potentially harmful effects,can result from the entry into the ocean of chemicals,particles,industrial,agricultural and residential waste,or the spread of invasive organisms.
译文:当各种化学物质、微粒、工农业和生活废弃物进入海洋,或入侵性生物进行传播,从而引起不良后果或潜在的有害影响时,就会发生海洋污染。
本句如果按照原文的逻辑顺序来翻译“result from”(因……而导致,表示前者是后者的结果),译文难免会留下翻译痕迹,但上述译文将主宾逻辑关系倒过来,采取“正话反说”,即后者是前者的原因(相当于result in),更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和规范。
(三)遵循译语规范
英译汉时,应充分发挥汉语独有的表达优势。在海洋英语文献翻译中,适当地使用一些文言词、四字结构,不仅会使译文和原文的语言风格或专业特点更趋一致,同时也可以使译文增彩生色。如:
(14)Single species management (SSM)is a management technique that,like the name implies,focuses the management on a single species.
译文:单一物种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顾名思义,就是把管理的焦点集中在单一物种上。
这里,利用汉语的四字结构“顾名思义”来翻译“like the name implies”,既言简意赅,又传神达意。
另外,从语段层面来看,汉语注重意合,轻形合,而英语则讲究形合,轻意合。正如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E.Nida)在其著作《译意》(TranslatingMeaning)一书中所提到的,“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意合与形合的对比。”因此,在汉译时,绝不可受原文结构的束缚,应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与规范组织与调整行文。
(15)The final requirement for patent protection under the TRIPS agreement is that the invention be disclosed in a publication so as to enable a person skilled in the relevant art to reproduce the invention.
译文:在TRIPS协议框架下的专利保护的最后一个要求,就是发明成果应公开出版,让相关行业的能工巧匠都能进行创造发明。
为了说明“公开出版发明成果”的目的是为了“让相关行业的能工巧匠都能进行创造发明”,原文必须用“so as to”(以便,为了)这一结构来引导一个表目的的状语,这种“刻板”的注重形合的表达形式是由英语的句法结构的特点所决定的,否则,整个句子的内在逻辑关系就不甚明朗。而汉语表达追求语言规范和结构简约。因此,为了避免译文的洋腔洋调,使表达更地道,英语中so…that,such…that,so that,too…to等结构,大多数情况下是无需按其释义进行汉译的。
三、结语
理解与表达这两个步骤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很难截然分开。一方面,理解是通过译者自身的原语知识、译语功底、文化修养和逻辑常识确定原文语义,选择得体表达的过程;另一方面,表达又是进一步深化对原文的理解,不断修正和优化译文质量的过程。就英汉翻译来说,译文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译者对两种语言的驾驭能力。译者只有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才能对原语有准确透彻的理解;良好的汉语能力有助于译者在表达中得心应手、文笔流畅;一定的文化和相关专业背景知识也是理解与表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郭著章,等.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2]李正中,等.新编英汉翻译[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
[3]周方珠.英汉翻译原理[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4]孟庆升.英汉翻译中的理解与表达[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4(4).
[5]谭卫国.翻译中的理解与表达[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责任编辑 强琛E-mail:qiangchen42@163.com
收稿日期:2016-01-20
基金项目:上海市高校MTI教学研究与改革资助项目(SHHYDX A1-0211-16-0015)
作者简介:周永模(1963-),男,湖北荆州人,教授,主要从事翻译教学与研究。
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 (2016)04-005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