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之间的冲突分析

2016-03-23徐立伟

关键词:异化劳动

徐立伟

(安徽大学 文学院,合肥 230039)



“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之间的冲突分析

徐立伟

(安徽大学文学院,合肥230039)

摘要:“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本质上存在着同一性,但是无论从社会现实,还是文学作品,都发现二者之间的冲突远远胜于同一。究其原因是人的异化。通过对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进行分析,梳理出人的本质在异化中的背离、扭曲、缺损和瓦解,藉此来解释二者的冲突。

关键词: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异化劳动;人的异化

一、“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

人的自然化,是具备社会属性的“人”,也就是社会的人,回归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物种的自然属性。“自然的人化”,是不具备社会性的自然,开始接受“社会的人”的社会性,成为“为人的自然”。前者是人的“单纯”化,因为人是自然的一个物种,遵循自然的规律就是遵循自身的规律。后者是自然的“复杂化”,因为自然在自身本质属性之外还要受社会关系的制约,这种制约的后果是未知的。因为,人类在生物学维度上的变化以及社会化了的人类自身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在多大程度上被社会所调节和建构,都将对人类历史和自然界的历史产生影响[1]。

什么是自然?自然“是它原属的事物因本性而运动和静止的根源或原因”[2],人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物种,从属于自然,所以人的本质应与自然的本质相协调,而不是悖逆。那么“社会的人”也只有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够真正实现自由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人的社会性与自然的“自然性”应该是相容的。也就意味着自然接受人的社会性并不改变自身的本质的东西。那么,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应该是相同一的。可是,人类征服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破坏自然界,资源枯竭、物种灭绝、生态污染等又何以发生呢?实质在于“人同人相异化”。根据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观点,就是“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3]

二、从异化的四个规定分析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的冲突

(一)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创造资源,“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但是,有了自然界,有了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可以自由地创造了么?显然不是,劳动产品作为人类占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的成果,由于异化的原因,和人产生了分离。“因此,工人越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他就越是在两个方面失去生活资料……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得到的越少;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3]269但是,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确保自身本质的区别在于“能够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自己意识的对象。”[3]273,那么,在人占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之后,他的生产和收获应该是对应关系,这才是自然属性,是人类因“本性而运动或静止产生的结果”,正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所言:“我与所看到的一切密切交流,他们不是同我的无形的本质相分离的,而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4]。但是,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之后,劳动产品就成为了外在于自身的东西,与自身、自身的劳动发生了分离。这使得人和他的自然属性产生了分歧,从而背离了他所归属的自然界的属性,而进入一种封闭的、孤立的困境之中。在这种由异化而导致的“背离”下,“自然的人化”将不会同一于“人的自然化”。在大自然文学的作品中,更加清晰地表现了这种异化,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展现的“大多数人……被人为的生活忧虑和不必要的艰苦劳作所控制,而不能采摘生活的美果……一天又一天,没有一点闲下来使自己真正地完善,他没有一点时间使自己变得不像一架机器……人不是看管牧群而是牧群制约人了”[5]。从远古的人类遵循着人类的本质开始发明工具、利用工具的时候,可能不会想到,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几十万年后,聪明的、被称为“有意识的存在物”的人类居然成为了他们所发明的工具的奴隶,最终被工具摧毁。在相关的文学文本中,我们看到了人同自己劳动产品相异化的精辟描写,例如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曾被称为“有关科技摧毁整个人类之可能性的第一次文学描写”[6]。小说讲得是一位科学家创造了一个怪物,这个怪物通过残杀科学家亲友的方式胁迫科学家满足他的要求。怪物最后对科学家说“你创造了我,可我才是你的主人!”[7]由此看出,当人的劳动产品控制了人,人已经沦为了产品的奴隶,而自然的人化就意味着自然将毁于他所繁衍的对象,这显然和人的自然化达不成同一。

(二)人同劳动相异化

马克思指出,“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3]270既然劳动已经不再属于劳动的人的本质,那么,劳动将不再是一种自发自觉行为,而是一种异己的、满足人类“劳动以外的需要”的手段。所以,“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的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3]271在这种异化中,马克思预设的“前提”是,存在着一种劳动,而这种劳动就是人内在的本质,人是需要这种劳动的。作为人的本质的“劳动”就是人的自然状态下非异化的劳动的标准,而当人同人的劳动发生异化时,这种标准坚决地排斥着外在于人的劳动。这种外在于人的劳动是由外力的压迫而产生的,人是“被迫”的,所以人才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逃避。回归到“自然的人化”这个命题上,人被压迫,产生了对劳动的异化。那么自然状态下的自然同样不会接受外力的压迫,而是坚守自然法则。所以自然就无法和被压迫的人的本质形成同一性。于是自然的人化演化成人与自然的冲突,自然失败就会出现生态危机,人失败就会出现经济危机。具体的表现如奥康纳所言:“经济危机是与过度竞争、效率迷恋以及成本削减联系在一起的,由此也是与对工人的经济上和生理上的压榨的增强、成本外化力度的加大以及由此而来的环境恶化程度而加剧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危机与成本削减还会在刺激那些先前已经被禁止的对环境具有危害性的技术的复活的同时,导致生态恶化的新的形式。”[1]293人与人之间的压迫,人与自然之间的压迫,导致了人化自然过程出现的巨大二元对立,人化自然不再是本质的同一,而是对抗和冲突,加里在《天根》里描写到:“目前威胁这群动物的不仅仅是猎人——还有树木被伐光、耕地的增多,一句话,人类的进步!”从十八世纪马克思看出人的劳动成为外在于人的东西,到今时今日我们把我们的本质的自然界变成外在于我们的东西,这种压迫产生的异化劳动,冲突产生的人与自然的对立,斗争产生的经济危机和生态破坏,已经让本应该同一的“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分离得越来越远了。

(三)人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关于人同人的类本质的异化是这样描述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以至人正因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3]273人同人的类本质的异化,更像是人的本质构成要素的缺损和不完整。人一方面具备着动物性,以满足生理需求为目标,另一方面,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知道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3]274。但是,当人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时,人作为有意识的存在物的本质就被异化劳动消解掉了,人的“万物之灵”就体现在利用比其他自然界物种高出来的智慧思考如何满足吃喝拉撒睡等生理需要从而维持生存,于是“美的规律”开始缺席。“人的类本质变成了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3]274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的“有意识存在物”本质缺位后,仅仅凭借“人的动物性”本质这一点并不能使“自然的人化”同一于“人的自然化”。因为,人的本质,是一个系统,是一个1+1>2的有机系统,只有同时具备动物性和有意识的存在物两点才能与自然的本质同一。缺少动物性,人就缺少自然化的普遍性,缺了“有意识的存在物”人就缺失了自然化的特殊性。当人不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而仅仅具备以维持生命为目标的动物性形式存在时,“自然的人化”将导致世界的灾难。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中有这样的描写:“一个人一旦见了血不再害怕,认为留点热气腾腾的鲜血是无所谓的事,那么这个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跨过了那条具有决定意义的不祥之线,不再是一个人了,而成了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的原始野人,伸出那张额角很低、獠牙戳出的丑脸,直勾勾地盯着我们的时代。”[8]当人不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自然的人化”将变得没有节制,缺乏目标,并且没有美的尺度。

(四)人与人相异化

人与人的异化,字面上理解包含着两重意味。一是人与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也就是人同自身的对立,“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所以也就衍生出了第二种意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对立。这两种意味是相互关联的。马克思说“人的异化,一般地说,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都只有通过人对他人的关系才能得到实现和表现。”[3]274。在这种背景下,“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的本质属性是冲突,后者是和谐。这就是二者不能统一的根本原因。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用他的作品形象地呈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异化以及这种关系之下人的卑微与恐惧。小说的主人公是推销员格里高尔,他本身的生活就处在多重的重压之下,他工资微薄(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常年奔波,饮食粗劣,面对着老板没完没了的发号施令(人与劳动的异化)。他为了“还债”而工作,心里充满积怨,恨不得辞职不干(人与自己类本质的异化),同时,格里高尔独来独往,似乎永远都没有朋友和知己(人与人的异化)。但是有一天他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甲虫,从此再也不能养家糊口,连家人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迅速而巨大的变化,甚至想要把他遗弃,世界上再没有人对格里高尔施以关心,他在孤独和绝望中离开了“冷冰冰的世界”[9]。可以看出,人同人的异化,是多种原因造成,当人离开人的本质,人也就离开了自然的本质,这样,自然的人化就是一种背离原初本质的改变。这必将导致人和自然的两败俱伤。人与人的关系,同样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组成。同样,在我们急功近利想要从自然中索取的时候,我们要知道,我们面对的不光是大自然的反击,还有人际关系的制约。回归本文的主题,“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也正是因为人的异化,无法实现真正的同一。

三、结语

人的异化使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不能实现真正的同一。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体现了人的异化的四个方面。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让人的生产活动成果成了人以外的存在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自然规律被彻底打破,人进入了一个封闭的、无法循环的困境之中。从此,人的劳动成果不再被人所占有,人也不能够体会到生产的快乐满足,这种异化,是人的本质的背离。人与劳动的异化,让人的劳动成为人以外的存在物,劳动不再是一种人的自然属性,不再是内在于人的存在,而是一种存在于人的本质之外的东西,劳动不再自觉,而是在一种压迫和生存的压力之下进行,劳动不是本质需要,而是生存需要,人们对劳动的态度也不是自然而然,而是避而远之,这种异化,是人的本质的被迫而扭曲。人与类本质的异化,因为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所以人能够把自己和自己的生活区分开来,使生活对象化。而人与类本质的异化,则把人的有意识的存在物这个属性从人的本质中抽离出来,从而使人把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等同起来,生活的对象化就此不复存在。生命变成了一个生存的过程,所谓美的尺度,也随之消失,这种异化,是人的本质的缺损。人与人的异化,是综合以上三点异化所推导出来。人既背离了人的本质,又背离了人际关系的本质,使人处在一种与自然属性和他人之间的对立之中,这种双重对立,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无法取得同一性的罪魁祸首。这种异化,是人的本质的冲突和瓦解。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把握了人的异化,在一定程度上也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难点,分析了人的异化的四个规定,也是梳理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无法同一的原因,对所谓的天人合一,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M].唐正东,臧佩洪,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0.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物理学[ M].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43.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74.

[4]MoHoAbrams.“Structure and Style in the Great Romantic Lyric”,Ed.Harold Bloom,Romanticism and Consciousness:Essays in Criticism[M].New York:WoWoNorton,1979:224.

[5]HenryoD.Thoreau,Walden,Princeton[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1:56.

[6]Karl Krouber.Romantic Fantasy and Science Fiction[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8:20.

[7]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M].刘新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205.

[8][苏]阿斯塔菲耶夫.鱼王[M].夏仲翼,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251-252.

[9][奥]卡夫卡.变形记[M]//陈谆,刘建军.外国文学作品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493.

编辑:鲁彦琪

The Analysis about the Conflict between “Human-Naturalization”and“Nature-Humanization”

XU Liwei

(Chinese Department,Anhui Universicy,Hefei Anhui230039,China)

Abstract:“Human-Naturalization”and“Nature Humanization”are essentially identical.However,not only in terms of social reality,but also in literature,we have found the identity was in a huge dilemma.The reason is that human alienation.Through four aspects that Marx analyzed,we found out that alienation made the essence of human,departure,twisted,defects and collapse,which are the reasons for the non-identity.

Key words:nature humanized;human naturalization;alienated labor;human alienation

DOI:10.3969/j.issn.1672-0539.2016.05.007

收稿日期:2016-03-15

作者简介:徐立伟(1983-),男,辽宁葫芦岛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与当代文艺批评研究。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6)05-0041-04

猜你喜欢

异化劳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生态思想阐释的两种路径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思想的理论延伸
浅析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与人的异化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幸福异化:一种研究幸福问题的新视角
浅谈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
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的浅悟
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