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再建构
2016-03-21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葛红兵何如一胡俊文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葛红兵 何如一 胡俊文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再建构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葛红兵 何如一 胡俊文
摘 要:社会价值最主要的呈现方式就是话语,而话语是社会文化深层结构在语言表达式当中进行投射所得到的显性结果,它拥有非常强烈的文化塑造价值。在新媒体语境的大环境下,话语权出现的分解以及嬗变令大众文化在整体上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草根化以及弱意识形态化,甚至出现了低俗化以及“娱乐至死”等症候群体趋势。因此,要引领社会大众文化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需要充分地掌握话语的生成以及传播过程,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备的解释力以及影响力、传播能力等。在我国,新媒体的语境针对高校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新的要求。高校需要充分地把握新媒体的传播功能,适当地对教育话语进行转换,借助对新媒体的设置提升学生所具备的媒介素养,加强文化的潜性教育,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所起到的实际效应。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体系 建构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正在不断普及,并已逐渐成为发布社会事件、获取信息非常重要的集聚地。同时,它们还为大众情感表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对大众生活以及工作娱乐等内容进行方式改变的基础上,这些平台也在不断改变社会话语呈现的主要模式。怎样才能比较积极地面对语境转换,新形势背景下怎样建构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话语模式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出现了比较大的转变,传统话语也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面对着如今高校话语不够贴近学生生活、缺乏活力的窘境,学校需要尽快促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的速度,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涵
“话语”,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呈现社会价值的主要方式。换言之,话语的改变也就是信息技术上的革新带来了非常广泛的话语改革,与此同时也对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巨大挑战,但是也相对地带来较大的发展机会,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通过话语来展开理论说服的活动。
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指的是在某一个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依照一定的规则或者规律,建构并适当地疏通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过程当中可能会涉及的各种不同的关系,进而很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目的所需要的言语符号体系。
二、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转移现象分析
1.话语权转移现象的主要表现
(1)主导话语的权威受到挑战
新媒体所具备的“海量信息承载”以及“不设屏障”的特点,让它拥有了非常广泛的内容以及没有任何准入门槛的现实情况。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到新媒体的网络环境中获取任何内容,无论其是否适合获得这些内容。这种情况会对大学生磨炼意志、养成坚毅品质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对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可能会明显地降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实际效果,导致主导话语的权威受到挑战。
(2)主导话语的价值受到消解
新媒体所带来的信息碎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不尽理想的导向作用。虽然新媒体带来的超文本模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丰富人们的信息结构并帮助人们延伸阅读,不过在信息整合之后形成的一元化,可能会让受众价值观呈现出非常明显的趋同倾向。
(3)主导话语的方式受到抗拒
如今现代化的技术所带来的新媒体浪潮对世界而言是全面覆盖性的,高度丰富并完善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相对的,大部分大学生进行信息获取的过程都是依靠新媒体来完成。新媒体逐渐呈现出明显的工具化倾向,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方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伴随着不断发展的现代化技术,新媒体在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导致主导话语的方式受到学生的抗拒。
(4)被教育者话语规范性削弱
新媒体逐渐呈现的工具化倾向,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方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现代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工具得到开发。新工具满足了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比如过度追求时尚以及新鲜事物,或者是过度依靠网络信息,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都要依靠网络等。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以及生活都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学生的话语规范性被削弱。
2.“话语转移”的具体成因
(1)话语传播理念滞后,官方话语充斥,政治性质吸引力丧失。
(2)话语传播内容疏离,内容结构性缺失,功利化倾向明显,积极情感内蕴缺乏。另外,信息传播方式的增加以及信息的海量堆积、碎片化信息的接受方式以及表达,都让学生在无形之中逐渐形成了快餐式的阅读方式。学生学习不能集中精力,思维跳转的速度变得非常快,学生变得急功近利。
(3)话语传播视域上主客体之间话语共识域缺乏,控制式话语霸权共同话语缺失严重。
(4)话语传播平台建设不完善。
(5)话语传播者的新媒体素养不足,而由这种新媒体所带来的“娱乐至上”的观念对大学生的信念追求产生了弱化作用,导致他们很容易被不良信息所影响,还有一些学生误解时尚文化以及流行文化,对其追求高尚理想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三、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再建构
1.以“跨界思维”为逻辑起点,实现话语思维范式转换
(1)跨理论与实践之界
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间的壁垒,采用新媒体手段做支撑,话语接地气。要让思想政治教育获得真正的效果,需要将现实的生活世界当作主要的出发点,让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内容等都能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符合。因为历史原因以及现实原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大多都是政治性比较强的话语,与现实世界之间形成了非常明显的疏离关系。这种教育的过程并不能让人们在如今丰富多彩的世界当中和精神相遇,更多的是让人们在单调的思维模式中和灰色理论相遇。当今正是在新媒体时代浪潮的影响下,大学生主体意识有了非常明显的增强。学生更加注意自身需求以及未来发展,话语当中包含着非常明显的个性特色。所以,面对和生活相互背离且非常晦涩的思想教育传统模式来说,大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对比较低,他们的话语往往会更加倾向于细微真实的生活,主要表现的也是学生自身对生活形成的认知,表述的是学生的个人情感。这直接导致与生活相去甚远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很难融入大学生的文化语境之中,甚至可能会导致激烈冲突,严重的还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排斥现象。
(2)跨教育资源之界
在交往行为当中,语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进行话语交往的正当性需要在不同的主体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借助对话行为来完成精神上的交往。很长时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都处在一元化话语系统的影响下,进而形成一种权利话语系统,它导致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最直接的表现为教育者明显的话语霸权。换言之即是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当中始终处在支配地位,并且独享话语权,导致学生话语权遭到剥夺,空间也受到严重的挤压。这种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心理特征以及接受力都是非常明显的忽视,强硬地对学生进行控制,严重缺乏情感因素,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变得非常教条化且非常枯燥。这种模式伴随着不断发展的新媒体也显示出了更多的弊端。在如今新媒体的背景下,信息的传播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多变性,获取信息资源也是比较平等且开放的,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往往还没有学生所拥有的信息多。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需要和学生进行更多的互动,获取话语资源,同时丰富自身话语体系,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跨精神文化之界
语境往往是话语存在最基础性的内容,它是话语从生成到交往,最终到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背景,无论什么形式的话语都是有效的,但同时也是无效的,往往由其话语适应能力所决定。这里所说的“话语适应能力”指的是在不同的语境下不同的话语所具备的适应能力,话语只有充分地适合并且符合语境的需求才可以具备丰富的意义以及价值,进而才能提升话语底气以及话语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往往能够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浓缩,同时还必须要植根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当中。例如在革命年代以及计划经济阶段,其政治话语以及文件话语都是那个年代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非常主要的形式,同时会对人们的思想进行一定的统一。
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也要打破传统的政治语境,同时创新话语的内容以及传播的形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具备的现代性。但是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还没有得到完全创新,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具备非常严肃刻板的特征。个别教育者还没有充分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还不知道话语交往出现的变化,不能将新媒体广泛运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团学活动宣传之中;有的教育者意识到了自己和学生之间形成的话语代沟,但教育理念还没有跟上,导致只能对学生的诉求进行刻意的回避,令最终的教育效果不甚理想。
模糊数学是研究与处理模糊性事物的一种新的数学模式[2],浓香型白酒的窖泥质量本身是一些客观存在的模糊概念和模糊现象,应用模糊数学模型可对评价中的模糊性问题进行定量化处理,以反映窖泥质量的不确定性。本研究应用模糊数学模型,从感官和理化指标上对窖泥质量差异进行评价,以数据来客观反映浓香型白酒窖池窖泥质量的好坏。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把握话语建构总方向
(1)运用新媒体变革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
(2)运用新媒体建立实践育人共同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
(3)运用新媒体抢占文化育人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育人。
3.以教育者为主导,加强话语权行使者的媒介素养教育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当中,其内容以及形式具有严肃、规范以及固定化等特征,但是新媒体的话语则没有非常明显的中心性,且具备极强的虚拟性以及开放性,这导致传统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
(1)培育师德师风,提高教育者主动权,赢得话语权,消灭霸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对话必须要在平等、公正且自由的状态下才能完成良性的交流,这是对话双方进行精神交流以及意义共享的过程。所以,作为教育者,需要从心理上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抛弃以往盛气凌人的高姿态,放下身段,充分尊重大学生在人格上的尊严以及话语权,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意识,对话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日常生活,借助思想上的接触以及意见上的交换、心灵上的相互融合来实现话语认同,以更好地帮助双方共同成长、相互进步。
(2)吸收网络语言,提高教育者话语吸引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非常丰富,需要教育者对其充分地尊重,并且主动参与到他们的生活当中,随时从他们的生活中寻找新的话语素材以及话语元素。无论在什么时期理论都是空洞的,只有充分地结合生活才能让教育更好地发展。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有非常快的更新速度,作为教育者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回应以及关照。同时借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正面、积极的话语内容以及符号、风格等,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话语体系的基础之上融入充分的开放性以及包容性。
(4)建立对话关系,避免教育者话语权沦为话语霸权。自然人在社会中生存,最完整且最生动的表达就是生活。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面对的是在现实世界生活着的高校学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需要以学生日常生活为中心,随时关注其成长发展,打造生活化话语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可以从宏大的叙事调整到生动活泼的话语。
(5)提高教育者媒介素养,有效行使话语权。作为高校的教育者需要明确自己的话语角色。新媒体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带来了社会思潮更加广泛地传播和扩散。因此,个性化以及娱乐化的社会思潮话语组成了新媒体话语中的主体部分,对大学生价值观念以及道德实践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和作用。教育者消除话语上的霸权,并不是说教育者丧失了话语权,而是在如今多元化的价值观大面积出现所带来的新媒体语境影响下,作为高校的教育者必须要充分地进入大学生的话语领域中,仅在设置话题以及掌握话题方向等原则性方面掌握主导权力。另外,在借鉴新媒体的话语过程中,作为教育者需要充分地掌握正确价值方向,避免由于追求学生的关注、提升学生的接受度,导致政治原则的丧失。如果教育者对于一些网络段子不加任何处理和分析就直接作为教育论据,那么很可能会让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话语逐渐呈现出庸俗化和媚俗化等现象。教育者需要大力地弘扬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针对一些负面的思潮话语需要及时地进行清理和规范,避免一些不良话语在高校的校园生活中出现甚至泛滥。
(6)培养受教者“青年意见领袖”和学习共同体(学生社团、班级以及各类新媒体群组等),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引领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的职能作用,扩大话语影响力。在现实生活中话语就是一种实践形式,它是从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中形成的。新媒体语境中的话语之所以能够受到大学生广泛的喜爱,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它们与大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对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以及个性化诉求有非常好的满足作用。而高校青年群体作为最主要、最敏锐、最前沿的网络用户,在网络时代开始涌现出一批“青年意见领袖”。高校共青团必须从认清自身特点和使命的前提出发,与网络时代知识同构,积极凝聚和培育网络社区“意见领袖”,主动设置网络议题,有效传播青年的声音和主张,以高校“青年意见领袖”为抓手,扩大意识形态影响力,在大学生中弘扬主旋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刻地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之中,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需要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要求和大学生自身诉求之间的契合点,确立与双方的双向需求相符合的话语体系,令其可以真正地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形成贴近的效果,同时切实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及困惑。
(7)加强受教者网络法律素养和网络伦理教育,净化新媒体话语。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指出“大众传媒延伸了人类的口鼻耳”,媒体的出现使“顺风耳”和“千里眼”不再是一种梦想,但媒体制造的万花筒式的拟态环境也会让人眩晕。一些媒体文娱新闻报道的不是倡导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先进文化,而是传谣言、追明星、炒绯闻,“明星取代了模范,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替代了端庄”,明星的光环被一再放大。由于受教育者网络法律媒介素养和伦理素养缺乏,一些人不能区分媒介真实和社会现实的差别,就会误入歧途。因此教育者需要充分地熟悉新媒体背景下的话语体系,充分地了解并掌握与新媒体相关的运行机制以及操作技巧。面对如今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话语类型所带来的冲击,高校教育者需要自身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保持高度的积极性来应对,将危机充分地转化成转机。高校教育者需要主动地接触网络,接触一些微媒体,充分地了解新媒体的话语体系,借助这样的方式真实地感受当代大学生处于的新媒体时代比较常用的话语交往模式,进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加强受教者的法律意识和伦理媒介素养,净化新媒体话语环境。
4.以创建“共享社区”模式为载体,形成新媒体话语载体合力
(1)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信息化公共资源,拓展师生网络学习,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存在话语上的代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已经处于前列,但是此时教育者却还没有彻底地摒弃传统的思维模式,没有自传统教育环境中走出来。教育者与新媒体环境不适应,导致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产生了非常严重的疲劳感。针对这种现象,作为教育者,需要将话语意识提升上来,不断地对自身媒介素养进行提升和完善,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底气以及话语所具备的话语载体合力。
(2)搭建管理好微博平台、QQ群或者讨论组、微信平台、贴吧、论坛等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教育者将这些新媒体作为载体,随时随地为学生解决疑惑,使理论阐释和现实生活形成有机融合,实现抽象内容与现实内容之间的良性转换、宏观到微观的良性转换。在与对社会生活问题直面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话语所具备的说服力以及感染能力。
(3)加强主题教育网站等思想政治虚拟教育平台建设,搭建新媒体话语新平台。传统思想政治的教育话语中,读白一般的灌输方式令教育者始终“自说自话”,导致受教育者保持缄默的尴尬状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需要转变教育观念。通过主题教育网站等思想政治虚拟教育平台建设,教育者可以打造出生机勃勃的对话式的话语范式,搭建起新媒体话语新平台。
(4)加强新媒体视域校园文化顶层设计,增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扁平化。文化育人文以化人。高校要遵循校训的办学理念,遵从大学精神,紧贴时代脉搏,彰显文化特色的原则,遵照主题鲜明、个性突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示范性强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顶层设计并推出一批源于基层、根植师生、展现风貌、励志创业的学院文化品牌,发挥校园文化的话语育人功能。
(5)聚合优质资源,提供话语集成化共享资源。教育者需要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要充分地了解并且掌握大学生话语接受心理的主要结构,随时关注大学生期待的话语和他们对话语的接受动机以及实际的态度,将大学生主体选择作为主要的基点。教育者要以高度的积极性去探索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所使用的话语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规律。与此同时,还需要充分地考虑新媒体话语环境中所充盈的健康有益的内容和风格,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话语资源,打造出充满生机和魅力的话语体系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
5.以实效性长效化为目标,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保障话语权有效行使
(1)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学分工负责、专兼职队伍齐抓共管、学生组织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完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确保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规范性。
(3)健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舆情监测机制,发挥话语传播实效性。
(4)坚持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理论研究,整体推进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发展。
总的来说,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话语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具体的实施。它是一种中介,拥有非常明显的意识形态性以及建构特征、时代特征等。伴随着不断发展的新媒体趋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话语的内容和实际生活呈现出疏离的关系,话语的交往方式在正当性上比较缺失,与新媒体时代的特征不相契合,面临着不贴近生活、缺乏生机的窘境。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需要及时转化话语,借助充满生活性的话语体系、对话式的话语新范式,提升教育者的媒介素养,令其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完善,提升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陈 伟,胡德平.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转变[J].思想理论教育,2015
[2]毕红梅,付林溪.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
[3]杨 芳,郭万牛.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转型[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
[4]洪 涛,顾惠民.毛泽东话语革命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5]敖成兵.实效性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6]朱秀兰.高校媒体管理人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7]穆庆夏,许 涛,于 海.基于网络新媒体人际互动的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构思考[J].高教学刊,2015
[8]黎昱睿.构建新媒体时代四大域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14
[9]马 静.新媒体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与内容创新[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
[10]任艳妮,叶金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传播模式的构建与优化[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1]欧 玲.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监管探究——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本文系基金项目:湖南省201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转型建构”(2015B11)阶段性研究成果(文件号:湘教工委通【2015】39号),课题组参与成员:葛红兵、何如一、胡俊文)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1-0222
作者简介:葛红兵,女,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团委书记、副教授;何如一,男,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胡俊文,男,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科研处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