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引导学生团体兴趣培养的反向施压效果初探

2016-03-21大连工业大学王金章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连工业大学 王金章



高校辅导员引导学生团体兴趣培养的反向施压效果初探

大连工业大学 王金章

摘 要:本文以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为切入点,把确立核心内容、核心人物作为关键环节,不断催化团体兴趣培养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再通过反向施压所产生的效果,达到促进学生个人知识、技能学习的目的,同时对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和高校校风、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团体兴趣 反向施压

大学生不仅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但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厌学现象较为普遍,相当一部分高校大学生存在学风不正,厌学、逃课等不良现象,更有很多学生对大学生活感到枯燥、乏味、无趣。他们每天的生活步调只有三点一线——教室上课、食堂吃饭、宿舍睡觉,缺乏学习知识、技能的动力。如何让学生快乐并有意义地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笔者认为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是很好的突破口。但是高校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较多,而针对众多学生进行个人兴趣引导又不符合现实情况。所以,辅导员可以通过团体兴趣培养的方式,再反向施压产生的效果,使其成为学生个人知识、技能学习的动力。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和高校校风、学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团体兴趣培养的实施步骤与意义

1.第一步:以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为切入点

高校有很多依据兴趣爱好组成的社团,但并不是每个社团都有极强的影响力,缺少辅导员的直接领导参与。目前,高校社团活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自身管理不够规范,且缺少“品牌(特色)主题社团活动”,很难长期吸引大学生。高校辅导员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调查显示,65%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在自己的成长成才中起到了很大作用;需要反映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时,67%的学生表示选择找辅导员。同时,辅导员在大学生实践活动中担当引导者、组织者、管理者的重要角色,在动员宣传、组织策划、群众基础方面有其他职能部门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以辅导员为主线贯穿整个团体兴趣培训的实施过程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辅导员应以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为切入点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扰乱以班级为单位,以宿舍为小团体的低迷生活方式。将不同班级、不同专业,但兴趣相投的人联系在一起进行团体兴趣培养。

2.第二步:确立核心内容、核心人物作为关键

团体兴趣培养初期应选择少而精的兴趣项目,根据辅导员的能力水平量力而行,这样才能将活动高效地持续下去,以达到后期的反向施压效果。

例如,笔者所带学生中有很多学生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但他们酷爱史学,笔者就将这部分学生聚在一起,归于“文史书汇”类别圈子中。

同时,前期所选项目应尽量是辅导员擅长的项目,先将一个或两个项目做出效果,做出影响力后再慢慢扩大项目内容。另外,确立核心人物,将其作为圈内的中心与导员之间的纽带。笔者通过观察与亲身实践发现,高校中的一些组织社团能够高效运作,其团结凝聚力是其他社团不可比拟的,而这里往往有一位具有凝聚集体力量的核心人物。选取的核心人物首先要对本组织的文化有极大认同,并且在观念上积极向本组织文化靠拢,通过创新的方式宣传与开展活动,各部门之间相互支持,从而极大地影响组织的生命力,使其影响力日渐扩大。

3.第三步:不断催化团体兴趣使之成为习惯

任何一种行为只要不断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同样的道理,任何一种思想只要不断重复也会成为一种习惯,进而影响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人的行为。那么,怎样改变不良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呢?这就需要不断催化,通过兴趣与文化的转变,通过创新式的手段方法实现催化效果。

例如,喜欢读史的学生组成一个团体时,活动的形式要足以实现个人价值,可以开展一期“百生论点”“史论三星”“回史再现”等主题活动,要具有覆盖全、内容专、趣味强等特点;可以开展二期专题辩论“以史鉴今”活动,不断催化并强化其团体兴趣,使其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项目,最终使其圈子到达一种组织文化范畴。

二、学生团体兴趣培养的反向施压效果

压力与动力是一对矛盾,蓝柏格定理清楚地告诉我们应制造必要的危机感才能将动力发挥至最大化,同时来自群体压力所带来的动力促进效果会更大。群体压力是指由于群体规范的形成而对其成员产生压力。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群体规范所形成的群体压力而起作用。因此,当辅导员因个别学生成绩下降而干涉这个精心催化出来的兴趣团体继续发展时,我们就会得到一个意外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绩会稳步提升。当大家已经将自己的兴趣融合于整个团体,习惯于团体协作学习、创新探讨时就会齐心协力减压力,就会将阻碍团体发展的压力变成学习动力,并反作用于团体动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雯玮.强化高校辅导员在实践育人工作中的作用[J].东华大学学报,2014

[2]张 硕.铸师魂,塑灵魂.高校理论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综述[N].人民日报,2012

[3]廖小娟,吴志远,汤祖凤,黄 友.基于属性层次法的大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探析——以钦州学院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5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1-0075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