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常规教学中运用微课促进师生互动及学生互动的尝试
2016-03-2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薛伟霞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 薛伟霞
美术常规教学中运用微课促进师生互动及学生互动的尝试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薛伟霞
摘 要:微课内容不仅适用于翻转课堂,在常规的美术教学课程中也能实现普遍运用,在促进师生互动及学生互动方面发挥有效作用。
关键词:微课 美术常规教学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中学美术常规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激励下不断改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通过借鉴其他学科,如体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丰富授课内容。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对课堂表现手段拥有较高追求,在美术常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利于师生互动及学生互动。
一、微课可以由学生主导制作
1.美术常规课堂中微课的应用
微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应用于翻转课堂,在常规教学中可以提供更大的展示和应用平台。美术常规课堂中应用微课的原因有两方面:首先,美术作为一种强调个人感受和技能的科目,教学内容中的不少知识点和技能都不是一次、两次讲解演示就能使学生完全掌握,无论是作品鉴赏还是素描色彩知识都是如此;其次,微课制作要求低,制作者能随时、随地进行制作,没有严格的时间及环境要求,人人都可以参与,便于反复传播,符合人们对于“碎片化时间”的利用要求。
2.学生参与或主导微课制作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微课由教师制作,内容简短,便于学生学习巩固。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完全可以参与甚至主导微课制作,再将自己制作的小视频展示给其他同学观看。美术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理解较快且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能将自身感受通过艺术创意表现出来。这些学生的创意作品、技能技巧完全可以利用微课为其他同学提供借鉴,效果甚至优于教师展示。
二、微课能开拓多元化的师生交流渠道
1.微课可以打开学生的“心门”
我们一直提倡师生互动,常规课堂教学中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能与教师形成互动的基本是固定的几位学生,多数学生总是“动心不动嘴”,甚至个别学生“心”也不动,不易形成良好的班级交流氛围。
这种状况有两个原因:一是教师设问不当,课堂调动能力不足,方式方法生硬;二是学生多年处于“闭嘴”的学习环境中成长,逐渐养成只听不问的习惯。
要想打破师生互动障碍就应在提高教师个人教学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生动有趣的微课亲近学生,把它当做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
2.微课使师生交流更多元
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制作各种小视频向教师“提问”,如鉴赏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发出“征集令”,鼓励学生把自己不理解或者不欣赏的作品录制下来与全班同学探讨;学习某个绘画技能或技巧时,把自己的创作过程录下来给教师看,发现问题与不足;把教师课上讲解过但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录制下来向教师提问。
针对这些学生制作的小视频,教师可以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在课上或课下与学生共同探讨,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
三、微课同样能促进学生互动
1.合作学习过程中微课能发挥更大作用
微课不仅能使师生互动多元化,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互动。特别是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无论是讨论作品还是交流个人技能技巧,微课都可以作为一种交流形式促进学生共同研讨,构建积极参与,主动向学的学习氛围。
2.利用微课使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
学生主导制作的微课视频中有关个人技能、技巧表现的内容可以成为激励其他同学进步的媒介。美术课程因审美倾向和角度不同,个人领悟与感受不同,再加上技能技巧的差异,在一个事物中的表现能延伸出许多变化。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多样化的表现手段,利用微课进行传播,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竞学”关系。
四、利用短小微课构建完整的美术教学体系
微课教学方式能使学习内容“碎片化”。这种“碎片化”有利有弊,那么,我们如何在常规教学中充分发挥微课的教学特色,避免或降低其短板问题呢?
1.建立一套能合理运用微课的教学策略
美术教学内容涵盖面广,既涉及鉴赏又包含技能、技巧、古今中外的设计史。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视域,提升学生的表现力,教师应合理、恰当地运用微课,使其发挥最理想的功能,及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微课教学策略。
2.发挥微课在美术教学体系中的作用
微课形式多变,内容庞杂,如何才能扬长避短地运用微课,是我们今后探索的方向。教师首先应明确微课的主题与目的,使其能解决普遍的教学问题;其次,进行“差别教育”,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制作富有个性,能“对症下药”的微课内容。
微课是常规教学的补充形式,不是万能的良方,不能包治“百病”,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难点。因此,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将微课纳入完整的教学体系,使微课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赵国忠,傅一岑.微课:课堂新革命 教学先行者的智慧丛书·及时把握时代的教学趋势,全方位解析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07
[2]张一春.精品微课设计与开发“实用”“好用”“有用”的微课权威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5-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