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崇拜、学术资本主义与大学的平庸化

2016-03-21韩益凤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6年3期

韩益凤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市场崇拜、学术资本主义与大学的平庸化

韩益凤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摘要]学术资本主义主要指院校及其教师为确保外部资金的市场活动或具有市场特点的活动。学术资本主义的兴起引发大学内以市场为导向的活动大量出现并导致大学的企业性特征愈发明显以及大学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遭遇被消解的风险。学术资本主义既是大学市场崇拜的后果,也是现代大学教育平庸的重要诱因。正是市场崇拜与学术资本主义的双重影响导致了大学教育的普遍平庸。

[关键词]市场崇拜;学术资本主义;平庸时代;大学平庸

自中世纪大学在欧洲出现以来,历经多次变革与发展,现代大学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高等教育逐渐发展成为最为复杂的社会组织系统之一。但是,今天的“大学”并未继承中世纪的博洛尼亚或者巴黎大学、乃至近代柏林大学所代表的传统与经典形象,可以说,在21世纪最难以描述的教育机构或许就是“大学”。从远离世俗社会的“象牙塔”到无所不能的“巨型大学”,再到以盈利为目的的“高等教育公司”,无论是以哪一种形象出现,始终无法改变的事实是大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最为重要的社会组织之一。特别是在我们的时代,随着以知识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承载知识传播与生产的高等教育系统,其社会地位与受重视程度可以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丹尼尔·贝尔在《工业社会来临》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大学是高度依赖知识生产的后工业社会的中心,大学将是后工业社会的“轴心机构”。在知识社会中,大学虽然不再是知识生产的唯一机构,但“大学是社会上最能把工业需求、技术和市场力量与公民需求相联系的机构。就这些力量对基于专家的大学的强烈依赖来说,大学实际上正在变得强大而不是衰落。”[1]138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发生较大规模的变革和转型可以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包括创业型大学在内的新型大学模式正在宣告高等教育全新时代的到来。然而,在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时代浪潮中,高等教育的传统与使命以及大学教育的经典理念正在伴随市场文化的侵入、学术资本主义的盛行而变得支离破碎。市场与学术这两个原本属于不同场域的话语体系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的碰撞又会将大学引向何方?

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消极影响

传统上,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的传统帮助大学发展成为一个非常特殊的组织系统。在人们的心目中,大学曾经作为高深学问的象征而远离社会变革的中心,独享象牙塔的宁静致远,大学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但却不必满足社会的欲望的看法被广泛认可。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社会应当让大学成为人类独立精神的栖居之处,不应该让大学承担太多创造物质财富的压力,否则,当学习成为追逐财富的先驱之时,恐怕就是社会文化沦丧于金钱之时。”[2]47然而,伴随知识社会的来临,在我们的时代,知识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成为了创造财富的资本。同时,面对财政危机地不断加剧,大学开始转向市场,借由作为知识生产中心的优势,大学开启了向市场寻求生存之道的新旅程。今天的时代,社会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高等教育以便进行高层次培训和高水平研发,可以说,正是高等教育在知识生产、传播以及技能培训方面所具有的巨大优势为大学成功转向市场提供了智能基础和制度保障。当然,大学从转向市场谋求生存发展,到被市场所主导直至陷入市场崇拜的漩涡不能自拔,或许仅仅是高等教育在我们的时代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临时状态,但它对大学教育理念与精神传统所带来的致命冲击却是无论如何都不容忽视的。

某种程度上,后工业技术革命取决于大学。当前技术革命的大部分发现是由拥有高级学位的人作出的。大学对日渐增多的专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而这些人主要是由公司雇来负责开发、维护和革新尖端技术和产品的相关工作。大学与企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大学逐渐成为新技术和产品的专门开发场所,并通过国家提供的资助与企业展开合作。在我们的时代,企业越来越像大学的同时大学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像企业。“系主任和中心主任经常积极地制定步骤以从教学科研人员的活动中产生收入,包括从提供知识产权的技术转让活动获得的收入和来自教学科研人员咨询服务的收入。他们用新的组织结构创立能开辟新财源的跨学科知识”[3]18等等,类似的商业化行为在我们的大学早已变得司空见惯。应该说,大学的这些策略更像是企业计划而不是学科专业化策略。如今,弥散于系与研究中心内的文化更像是商业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学术文化的一部分。商业价值被带到大学管理工作之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中心主任的精力放在使中心更像小公司一样经营,不断地扩大商业活动以产生更多的利润额,而不是专心于培养未来的学术接班人。知识的商品化意味着知识不再是可以免费获得的,它需要付费才能享用,并且有着期限与使用范围。随之而来的后果便是高等教育日益被视为一种可以像任何其他商品一样买卖的商业性产品。高等教育商业化加速大学教育进入全球市场的进程,并最终导致传统高等教育理念与评价机制的全面崩溃。

一旦商品化的知识与商品化的高等教育活动成为常态,对经济利益的需求作为大学内市场或类似于市场行为活动出现的直接动力的事实将不再遮掩,而是堂而皇之的占领大学的管理层,并表现为高等教育创业、创收意识的不断增强。此外,伴随创业意识同时增强的还有所谓的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管理意识。大学对市场竞争机制的主动吸收以及对企业惯习的养成为管理学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风靡提供了沃土。近年来,管理学一词在教育界可谓声誉空前,乃至被奉为学校办学的金科玉律。政府通过教育改革法案,改变了学校的组织以及运行模式,学院式和专业的管理让位于企业化管理及官僚体制。引入管理学后,教师的教学工作受到控制,办学有如办工厂,受制于生产及市场竞争的逻辑。以行政理性主导的管理制度排拒教师有效参与校政的决策,教师被行政程序牵制,集体参与校政决策不再复见。正如哈贝马斯所言,“这是以目的理性作主导的子系统侵害了以互为主体性原则构建的结构的一个过程。”[4]131最终,道德和文化身份等问题的讨论在效率优先的大前提下被搁置一旁。谈效益、讲效率虽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效益并非如人们所预设的那样纯粹属于客观的和技术性的范畴,百利而无一害。关键是大学所追求的效益是“谁的效益”?为了达成这些效益,教师以及学生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教授在工作上享有的自主性和个人发展的机会以及参与决策的机会,都在管理层的市场崇拜以及效益为先的原则下大大减少。相反,工作上的压力、来自上级的监控,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学校管理走向制度化、专业化,大学内渐渐建立起一个管理阶层。其他非管理的专才,只有被管理的份儿。如今,三项典型的管理学理论在大学评估与管理中被广泛应用。第一,管理阶层要掌握决策权,制订政策与实际执行要分家;第二,建立教师评审制度及特定的小组评核,对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学时间、课堂秩序等评分;第三,教师的薪酬与晋升要跟教学表现与科研能力和成果挂钩[5]132。政府和教育官员们普遍认为,只有通过评审而被认为有良好表现的教师,才有机会在基本的职位阶梯上跳升。如此一来,教师被逐渐异化为技工,基本上失去了对教学环境的控制权。大学教师的工作受到越来越复杂和越来越具压迫性的控制。正如弗兰克·纽曼等人在《高等教育的未来》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市场对高等教育的日益渗透,已经使得昔日对真理的追求让位于今日对收入的贪求。随着那道横亘于高等教育所标榜的‘公益性质’和它在现实中的糟糕表现之间的沟壑日渐加深,高等教育这座圣殿,这块被公众因为深受其益而鼎力支撑的一方净土,正岌岌可危。”[6]4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传统受到来自市场与学术资本主义的冲击,教学、科研活动被嵌入管理体制与大学教师工资、晋升挂钩,科研不再基于“闲逸的好奇”而是基于满足养家糊口的生存考量。越来越多的教师追逐科研经费而将教学工作放置一旁,大学形象因此受到影响在所难免。如今大学毕业生在回忆母校之时已经没有了往昔的神圣、敬畏与亲密之感,老师变成了“老板”,同学变成了竞争奖学金名额的“对手”,大学不过是混得一纸文凭的“竞技场”。与此同时,对许多学者而言,最明显的感受是自己失去了对所从事工作的控制权,“学者们感受到学校只是自己‘工作’场所,而不是因为职业旨趣相投而聚集在一处的学术团体。”[7]170市场崇拜从企业组织到高等教育机构的迁移,使得“商业卓越”理念下的大学在获取财富的同时也丢失了那些原本只属于它的尊贵与荣耀的光环。

面对知识社会的来临,身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之中的高等教育系统所关心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如何抵抗市场而是如何更好地引入市场的竞争机制和规则以实现高等教育更好的发展。市场的价值导向与高等教育的传统理念纠缠在一起,如今已经很难将市场从高等教育活动中彻底的分离开来。学术资本主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出现并强势发展起来的。在知识社会中,学术自由很有可能成为高等教育商业化和学术资本主义的第一个牺牲品。传统的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正在面临新的挑战。“为学术而学术,知识本身就是目的的经典理念将为知识就是财富的新理念所取代。”[8]145,149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双重背景下,受新自由主义这一管理全球经济和建构世纪新秩序的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波及,知识商品化对高等教育的入侵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产品性质、高校的机构性质、教师与学生的身份、教学关系、学习性质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市场崇拜促成了大学平庸化,大学作为卓越组织的精神特征在转向市场化的行为活动中被消解,人文传统的遗失、人性培养的式微已然成为大学教育的新常态。

二、学术资本主义的致命威胁

继马克斯·韦伯在1965年把医学和自然科学描述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之后,Edward J.Hackett于1990年最先使用“学术资本主义”这一术语,用以总结学术科学上重要的结构变化。“学术资本主义”一词宣示了知识成为“资本”,拥有知识的大学教师成为“资本家”的时代的来临。美国学者希拉·斯劳特和拉里·莱斯利等人在《学术资本主义》一书中对“学术资本主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们称院校及其教师为确保外部资金的市场活动或具有市场特点的活动为“学术资本主义”。[3]8相较于“学术创业主义”或“创业活动”等术语,“学术资本主义”这一术语能够更加充分和完全的表现利益动机向学术界的侵入。如 Slaughter和 Lesile( 2001) 所描述的,“如今的大学教师已经嬗变为一个拿着国家工资的同时又谋求个人经济利益的群体”。[10]学术资本主义强调高等教育对于国家经济活动的效用,就教学科研人员和院校而言,均表现出对市场以及那些具有市场特点的活动的偏好。

学术资本主义是伴随大学走向市场的行为出现的,其直接诱因是由于政府经费缩减所造成的大学财政紧张。面对巨大的财政压力,大学必须去努力适应新的环境,与工商界紧密联系、作为产品开发为中心的合伙公司等方式来补偿缩减的政府拨款。此外,大学的市场化行动还包括更加世俗的活动,如来自教育活动的产品销售和服务等等。可以说“学术资本主义”对学术自由最为显著的侵害在于,它使得具有巨大商业价值的生物医学、通讯技术等学科因易于获得大量资助而快速发展的同时导致了学院和学科的失衡,加剧了大学人文学科的失落。如德里克·博克所忧虑的那样,大学正在进行一个“浮士德式的交易”,商业化将导致大学将其精力集中在其次要的功能上,“对科学实用价值的片面强调,利益导向的科研对大学学术生态、学科发展的直接影响,是导致大学最为宝贵的非功利的文学、社会科学、艺术等学科的边缘化”[11]序4的直接原因,终将导致大学基本理念的彻底颠覆。今天市场崇拜和学术资本主义的盛行已经严重损害了大学的教育传统,大学正处在转型的十字路口。

在消费社会中,以利润最大化为中心的市场生活成为生活的主题,它摧毁了人们的牺牲精神、奉献意识以及对终极真理的探求。一方面,社会大众日益着眼于现实短效的经济活动,奉行金钱至上,及时行乐;另一方面,人们企图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投入到市场中转化为消费的对象,通过买卖,加以消费。所有的东西都在消费口号中失去了神圣性,可以被毫不犹豫地舍弃。即使是道德、情感,均可成为由一时兴味取舍和消费的对象。消费时代的人们借着消费主义的价值观毫无顾忌地利用和张扬了人性中贪婪、掠夺和自我中心等弱点,在制造人类最高的物质生活标准的同时,排斥道德的导向,漠视社会的长效目标,唯独关心即刻的欲望是否能够满足。消费时代的我们如何面对内心所遭遇的黑暗?在虚无主义降临的时代,大学何为?高等教育何以不负“高等”之意蕴开启黑暗中教育之光芒?

“学术资本主义”象征着高等教育话语的转变,原本的学术话语逐渐为市场话语所取代。而一旦进入市场,高等教育生存的法则与发展的逻辑就必须考虑市场经济的规律与法则了,其内在的发展逻辑与学术自由、自主等原则也必须与满足市场需求、追求利润等原则相妥协。[2]65但是,当教学科研人员和大学走向市场时,围绕着他们的变化非常复杂,这种变化从研究型大学及其工作人员与校外世界之间的界限日渐突破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学特殊待遇、专业人员培训以及专业人员特权存在的理由被消弱了,增加的可能性是在未来人们对待大学的态度将更像对待其他组织,对待专业人员将更像对待其他劳动者。”[3]5过去,大学教学科研人员属于专业人员中的一个分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最重要的专业人员,因为他们垄断了高级学位,对其他所有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和颁证。正因为如此,大学教育毫无疑问的被认为是卓越的,它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卓越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大学学位和拥有大学执教资格本身便是一种卓越的标志,并被人们所广泛认可。然而,学术资本主义在给大学带来滚滚财源的同时也弱化了其社会知识生产、传播的中心地位和领袖特权。大学与市场的关系中的张力最终使得大学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降格为其他组织,降格为学位“贩卖场”和知识“生产间”,不得不说正是学术资本主义和市场崇拜使得大学对纯粹真理的追求失去了兴趣,并将大学导向一种追寻利益和经济效益的平庸组织。

三、大学的平庸化及其反思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大学内部的变化变得越来越激烈,作为后现代大学代表的创业型大学异军突起。然而,在工具理性主导下走出象牙塔的大学逐渐迷失于商业化与市场化的大潮中,成为了金钱的“奴隶”而非财富的“主人”。大学教育的平庸与高等教育商业化如影随形。以创业型大学为例,“知识的市场逻辑强大而严苛,本应该无所顾虑的传播自己的发现与观点的传统却因为商业研究的规定而以知识产权的形式掌握在获取利益的资助者手中。原本怀揣着高深知识,接受来自全社会的礼遇,享受无限的荣光,现在不得不在金钱面前折腰、在商业利益面前扭曲。”[2]219再加之,大学本身也受到政府政策的巨大影响,学者们更愿意投身于能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声誉的研究领域而很少讨论非商业性或超越商业性利益的问题。可以说,现代大学里已经很少有人探究那些私人企业不感兴趣的问题了。大学作为创业者的大学,大学教师们的个人财富增长了,但是他们却失去了前辈们所拥有的,属于这个独特群体的清高与孤傲,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深沉且独立的节操,被金钱牵着鼻子走。大学教师和学者团体本应代表着人类的希望,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现在却与普罗大众无异,为名为利的行为模式成为普遍的共识,加之“非升即走”的职位晋升与考核办法令大学教师时刻处于繁忙之中,沉浸于“闲逸的好奇”思索人生意义成为历史。除了对大学教师生活的深刻影响,市场崇拜与学术资本主义还侵蚀了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与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传统,更为悲哀的是它们损害了大学的传统形象,腐蚀了知识分子的风骨,使得大学变得与其他组织一样沦为追逐金钱与利润的平庸机构。大学虽然卓越,但却失去了灵魂。

当前高等教育以及大学的传统角色面临着复杂的境况,因为大学已有千年的悠久历史,期间经历了数次变迁和转型发展,时至今日大学依然处于转型发展的过程之中。尤其是最近30年间,全球化进程对高等教育以及大学的影响尤为深刻。彼得·科斯特在《后现代大学来临?》一文中总结了英国高等教育在统一体制和市场导向的改革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结果。“第一,统一体制和市场导向激发了大学之间的竞争意识。现在大学似乎已经完成了向公司经营思想的转变,其中最显著的是市场营销行为在大学的兴起。第二,原先稳定的院校地位格局已经被正式打破,市场分割应运而生,大学纷纷占领自己的有利市场。第三,院校渴望提升自己对潜在学生(顾客)的吸引力。第四,开始强调绩效的提高。第五,传统“科学”文化逐渐没落,不但那种反映精英学生志趣和抱负的文化——智力“标准”消失了,而且认知理性价值观所倡导的普世主义思想也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7]69-70由此可见,知识社会中市场的强劲与严苛的力量正在使得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忘记了它们不是商业场所的事实,而甘愿臣服于商业文化的主导与围剿。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无处不在的利益诱惑,大学应时刻保持警惕并秉承其理念中深埋的价值观:“市场并非一种荣耀:相信学者团体而不是利己主义的联盟;相信开放而不是相信所有权;认为教授是寻求真理的人而不是企业家;学生是追随者,而不是来满足他们的爱好的消费者,他们的爱好应该是被塑造的。”[16]大学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于“形成品味和训练的头脑”,而不是生产赚钱的机器。在市场崇拜盛行、知识即为资本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使命感应转向一种古典的人性关怀与至善,以此来超越失去灵魂的卓越,让大学更像大学而非愈发平庸的类企业组织。

知识社会是一个高度市场化和商业化的社会,有学者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走向高度的产业化是大势所趋。其结果,不仅仅是大学变得像企业一样热衷于对资本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大学人文传统的失落以及人文学习消弭。面对市场崇拜与学术资本主义带来的大学平庸,大学必须调整自身与市场的关系。大学不是企业,更不是学术转买的市场,它更应高度专注于它本身的使命所在——为人类的美好生活培养会思考的头脑和丰富的人性。当然,这不是说大学要放弃科研以及所有与之相关的商业行为和学术资本主义倾向和活动,而是大学需要厘清自身优势与组织安身立命之根本,在时代浪潮中独善其身,维护理念与精神追求之卓越,走出商业化的困境。从长远来看,学术生产的主要动力和能力都在大学,但是公共知识分子只有立足于大学这块学术的圣殿才能引领时代之精神、思想之潮流。让学术回归学术,大学就必须回归大学而不是工厂。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更需坚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大学资本收入绝不是以牺牲学理型学科发展而强化应用型学科发展换来的,大学首先应该是以研究精深学问为本的地方,其次才是精深学问的应用与推广以及将应用成果合理的市场化。

[参考文献]

[1]米勒德·德兰迪.知识社会中大学[M].黄建如,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温正胞.大学创业与创业型大学的兴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希拉·斯劳特.学术资本主义[M].梁骁,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华勒斯坦.学科·知识·权力[M].刘健芝,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5]华勒斯坦.学科·知识·权力[M].刘健芝,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6]弗兰克·纽曼.高等教育的未来:浮言、现实与市场风险[M].李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7]安东尼·史密斯.后现代大学来临?[M].侯定凯,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王建华.我们时代的大学转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9]希拉·斯劳特.学术资本主义[M].梁骁,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0]张静宁.美国大学的“学术资本主义”论争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启示[J].江苏高教,2013,(3).

[11]乔纳森·R·科尔.大学之道[M].冯国平,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陈育/校对云月)

Market Worshiping,Academic Capitalism and University Banality

HAN Yi-feng

(Jiangsu Second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Jiangsu,210013,PRC)

[Abstract]The academic capitalism is the market activities or the kind of activiti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ket to ensure the external bankroll by the university or teachers.The rise of the academic capitalism results in the dominance of market- oriented activities and more enterprise characteristics in universities,and the disappearing of the core spirits of universitie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cademic tradition as well.Academic capitalism is the product of market worshiping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cause of the university mediocrity.It is under the dual influence of the academic capitalism and market worshiping that the university banality arose.

[Key words]market worship;academic capitalism;mediocrity era;university banality

[收稿日期]2016-04-22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80后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案例研究”(2012SJBFDY071)

[作者简介]韩益凤(1980—),女,河北唐山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讲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 64;G 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779(2016)03-009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