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农村普通高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路径

2016-03-21湖南省洞口县第二中学曾广洋袁玉环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

湖南省洞口县第二中学 曾广洋 袁玉环 曾 华



试论农村普通高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路径

湖南省洞口县第二中学曾广洋袁玉环曾华

摘 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新阶段。提高高中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强力推进普通高中生态文明的教育,对社会持续发展、教育协调发展、个人全面发展尤为重要。改变对待教育的方法及理念,完善教育规章,厘清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路径,提升农村普通高中质量文明程度,成为农村普通高中有效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农村普通高中 生态文明教育 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顺利开展,呼吁大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文明使者”,首先是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努力寻求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积极自然地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概念

1.生态文明教育的定义

(1)生态文明的定义

生态文明是指按照人与自然及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获得的物质和精神成就的总和。人类通过把生态科学范围内的思想观念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人类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发展,改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和谐社会及和谐环境。

(2)生态文明教育的定义及现状

从教学方面看,生态文明教育指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生态知识、生态道德以及生态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高中生态文明教育制度指的是,高中学校为了提高生态文明教育实效,通过调整学校各个部门及班级之间的关系,依照高中生态文明教育规则制定带有强制性的生态文明教育行为规则体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结构包含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宣传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养成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及合理消费观念。很多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尚处于摸索阶段,虽然总结出一些经验,但是比较片面,在制度建设方面没有标准实施生态文明教育。

2.生态文明教育的原则

教师利用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生态文明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于生态文明的兴趣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而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时,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寻例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文明知识。

(2)主体间性原则。哈贝马斯认为,离开了主体间性就无法知道某人是不是遵守一条规则;离开了主体间性就既不能形成“规则意识”,也不能从“规则意识”中发展出“原则意识”,分化出“价值意识”。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接受教育,这两者缺一不可。

学生学习生态文明知识时积极发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习累积知识,培养生态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更重要的是促成学生在与社会生态和自然的交往中遵循主体间性原则,不仅有文明“行动”,更应具有文明“行为”。所以,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时,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生态文明知识中。

(3)超前性原则。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时,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和超前的认识展望未来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生态文明教育更加全面,跟上社会发展步伐。

(4)协调性原则。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时,教师可以通过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课堂教学场域和非课堂教学场域,学校、家庭、媒体等各方面共同促进教学。

二、高中生态文明教育的问题

1.高中对于生态文明教育重视力度不够

我国很多高中学校对生态文明教育认识不够,导致学校方面对于生态文明教育不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在学校只是一个口号,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学生缺乏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没有系统结构,只侧重于讲当下的环保热点问题,如雾霾严重和资源浪费等,对于生态文明更深一层的关系及生态文明理解等方面涉及较少。

2.高中生对生态文明教育缺乏深层理解

高中生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导致生态文明教育不能顺利开展。很多学生认为,生态学是理论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很难理解和学习,这严重影响生态文明的理论知识在学校的传播。生态文明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结果,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必须充分了解生态文明,提高生态文明素养。

3.高中生错误的价值观

错误的价值观影响学生对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学习。对于当今社会而言,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使人们非常重视金钱,轻视生态文明及建设。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有些学生推崇“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价值观,使学生单方面的追求消费和享乐,忽略了对于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4.高中生生态文明素质较低

高中生的生态文明素质较低。一些高中生不重视生态文明,缺乏责任感;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对于国家提倡的环保意识、生态文明建设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理论性知识及在社会实践没有正确认识,具有攀比消费等不理性消费观。高中生没有把保护环境与自身的实际行动相结合,只停留在口头或书面上。

三、高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时,教师要使学生充分了解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教育改变学生对于生态文明的认知,这就需要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接受生态文明教育,从自身做起,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做到实处。与此同时,学校作为教育的组织者,应自觉根据自身的教育制度及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改变教育方针,使学生能更好地接受生态文明教育,教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注意环保,爱护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使学生在学习传统的知识时培养生态环保观念,全面发展,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1.加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界观教育

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鼓励大家深度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想要在自然界中更好地生存,必须在生活中爱护自然环境、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家园,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学校要加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教育,使高中生能充分了解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不可能离开自然独自生活。因此,保护自然环境,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就是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学校要从人类生存的角度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教育,使高中生树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观。

2.改变育人观念

学校的观念教育决定学生的思想品质,学生从学校获得知识,对于学校而言,学校的育人观念非常重要。所以,学校在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时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

第一,社会发展对生态文明的教育要求越来越多,学校应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学校的教学方案,使生态文明教育和传统文化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时能更好地理解生态文化知识,把生态文明教育同传统文化教育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其能真正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中,真正发挥生态文明教育作用。

第二,学校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可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明,运用家庭和社会中的生态文明教育材料提供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学生在生态文明上有更深一步认识。

第三,学校应要求学生深刻了解生态文明现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适应本校教育方针的生态文明教育措施。

3.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

课堂教育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地位不可动摇。课堂教学能使学生更加快速地了解生态文明知识,教师要格外重视课堂教育,制定全面的教学方案。

首先,依据现有的课程教材找到其中有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因素,依据实情编写生态文明教育的校本课程标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生态文明教育。

其次,学校要组织教师定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校本教研,只有教师把生态文明知识学到位,才能使学生其对生态文明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变课堂教学方法。生态文明教育虽然与传统教育不同,但总体来说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围。高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单一,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兴趣,产生消极或抵触情绪。所以,教师应遵循如前所述的主体间性教育原则,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学习生态文明教育的兴趣。

4.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

学校的课堂教育不仅包括课上教学,还包含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依据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及特点使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深受广大学生喜爱。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学生根据自己对于生态文明的认识开展主题班会、办板报、宿舍评优等校园生态文化活动。

实践活动可以深化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培养学生从身边每件小事做起的意识。生态文明教育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养成文明生活的习惯,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环保公益活动,在实践中逐渐提高生态道德素质。文明校园实践活动可以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态文明教育。校园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养成吃苦耐劳、文明消费的好品质。

5.生态文明教育制度

制度是大家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学校通过制定与实行教育制度帮助教师教导学生,促进学校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第一,学校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时可以通过制度的性质影响学生行为,使学生自觉遵守制度。

第二,制度是文化的表现方式,主要表现在制度包含的价值观、伦理观及行为方式等方面。根据制度文化的潜在教育功能,学生把生态文明意识、价值观、伦理观等内容融入制度中,潜意识中了解生态文化的意义。

6.媒体对于生态文明教育的作用

生态文明教育中媒体发挥着重要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高中生的想法和做法,是针对高中生实施生态教育的重要媒介。由于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对文化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获得教育的途径越来越多。

总之,学校通过各种方法开展生态文化教育,为生态文化建设提供支持。高中学校要主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生态文明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中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和观念,使他们在学习中养成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与此同时,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时,高中学校要促使高中生全面了解掌握生态文明知识,通过宣传和普及生态文明知识,使社会大众加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季露露.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对策[J].金田,2014

[2]屈乾坤.论建构中学生态文明教育机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

[3]谷树忠,胡咏君,周 洪.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资源科学,2013

[4]孙佑海.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治的推进[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5]李克强.努力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J].共产党员,2013

[6]陈小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启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7]彭向刚,向俊杰.中国三种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反思与超越[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

[8]冯之浚.生态文明和生态自觉[J].中国软科学,2013

[9]王荆涂.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普通高中生态文明教育实效性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XJK014CZXX023)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5-0180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教育
高校思政课中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生态文明教育进高职的重要性和实现举措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四个“结合”
大学生生态公民身份的建构
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
对生态文明教育服务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