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师范数学教学探究

2016-03-20重庆市巫山县师资培训中心蒲云飞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方法思维

重庆市巫山县师资培训中心 蒲云飞



中等师范数学教学探究

重庆市巫山县师资培训中心蒲云飞

教育工作必须进一步解决两大重要问题: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这是全国教育工作面临的两个重要转变。中师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中师教育改革应尽快适应教育改革步伐,转入素质教育轨道,是必须深入探究的主要课题。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加强中师数学教学渗透素质教育的实践。

中等师范 数学 教学 探究

一、观念的更新

教育工作要实现两个重要转变就必须打破传统观念束缚,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认识统一到“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上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1.数学教学对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人的素质是指个人和群体的内在品质,包括多方面内涵。良好的思维方式影响其他素质的提高。数学教育对学生执行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思维训练。其他学科多以现实对象为基础,反映现实,而数学研究的是理想对象,数学思辨研究在论证中不允许援引经验。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人的计算、空间想象、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优化组合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人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爱美和反思意识。这些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都是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素质。

2. 数学教学改革的历史和趋势。数学教学改革的历史发展包括人们对数学教学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认识。数学教学改革史在本质上是数学教学观念的更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世界数学教学改革经历了三 个重要阶段。“知识爆炸”时代,中等教育数学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数学与自然科学飞速发展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新数学运动”,以教学内容的“高、新、全”风靡一时。但由于压缩饼干式的数学内容体系从根本上违背人的认识规律,学生不仅不能学好现代数学,反而连基础知识和技能都掌握不住,无益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人们及时反思和总结了经验教训,认识到数学的“双基”教学不能忽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了数学教学“回到基础”改革浪潮,回到基础的实践使数学教学质量回升,然而又出现了数学教育如何适应自然科学飞速发展需要的问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了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重要内容的“解决问题”改革思路。数学教学对提高人才素质起的巨大作用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实施素质教育使中师数学教研之路越走越宽,教学偶得式的教研已成为历史。观念更新不仅教师需要,教育行政人员、学生也需要。中师教育的每个人都要树立新观念,强化素质教育意识。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新教育观念指导下,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彻底废除灌输模式,采用以学生训练为主的主动学习形式。教师要掌握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给予学生积极而又适当的指导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阅读、独立练习、互相讨论、积极探索。布鲁纳说:“最好把学生当作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本文结合中师数学教学实践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以培养创造思维为主的教学。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层次,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根本特征是具有创造力。我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是创造力开发能力欠佳。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值得显耀,但现代生活和科技发明创造都出现在国外,我国只能模仿、拷贝别人的东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现在能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不断改进方法和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推理得出猜想,然后验证猜想,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例如,学完椭圆双曲线后,教师只需稍加引导,学生便可独立地边探索猜测边钻研课本,掌握抛物线的知识。具体做法是,学生归纳椭圆和双曲线的概念,得出平面上到一定点和到一条不过此点的定直线距离比是一个小于(大于)1 的常数点的轨迹为椭圆(双曲线)。概念中“1”是举足轻重的常数,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会想到等于1的情况。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思考:①平面上,一定点和一定直线的距离为P 时,求到这定点和定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②当定点与定直线距离等于2 时描出点的轨迹;③研究该曲线的性质。由于椭圆、双曲线、抛物线都是二次曲线,学生可以依据求出的轨迹方程和描出的轨迹曲线类比推理,得出该曲线的有关性质。

2.巧设疑问的教学方法。“巧设疑问”是教师给学生创设开拓探究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积极探索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疑”设得巧可以揭示学生在课本的字里行间看不出来的“奇珍异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疑要设得使学生不仅须思,而且欲思、可思,不可疑而不难,或疑而过难。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数学教学不能用某种固定模式,应把教学方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研究。良好有效的教学方法应有利于实现“让学生获得在充满成就而又充满问题、互相合作而又处处竞争的世界里生存、奋斗、发展的本领”的教育目标。

三、关于测试的问题

中等师范教育考试分数对师范生毕业分配影响不大,所以中师实施素质教育不存在考试压力。依据大纲要求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试是必要的,真正的素质教育要求用严格的考试进行评价,不顾教学大纲要求一味降低考试难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会滋长人的惰性。考试作为反馈素质教育效果的手段,形式应多样,不但要考核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考核基本技能的训练情况和各种能力的发展程度。

[1]冯文俊,王俊新.渗透数学文化 提高大学数学教学的育人功效[J].科技视界,2016

[2]刘 庚,郭广寒,刘军亭.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6

[3]张瑞丰,朱晓临,杨志林,邓 斌,吴 强.浅谈面向“90后”大学生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J].大学数学,2014

ISSN2095-6711/Z01-2016-06-0178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教学方法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