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跨文化沟通语境下导游的文化修养
——以导游语言技巧的运用为例

2016-03-20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李胜江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梁山伯祝英台导游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李胜江



试论跨文化沟通语境下导游的文化修养
——以导游语言技巧的运用为例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李胜江

游客需求的高品位决定了旅游业对导游文化素养的高要求。英语导游的文化修养要通过语言表述体现出来。本文从导游自我介绍的语言技巧、导游对典雅语及古诗词的运用、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讲解技巧等方面,浅谈导游对语言技巧的运用。

导游资源 导游讲解 语言技巧

一、自我介绍的语言技巧

导游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能产生良好的导游效应,激发游客兴趣。导游从自我介绍开始就应该把握机会表现良好的自我,拉近与游客的距离,让游客对导游产生亲近感。自我介绍时,导游若适当拓展自己名字的含义,运用艺术性语言,能起到吸引游客的效果。同时,导游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自我评价也能制造活泼的气氛,吸引游客。导游正确认识自我,善于发挥想象力,才能产生灵感,使自我介绍有艺术性和吸引力。

例如,河南的一位导游向西方游客致欢迎词时会说:“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首先,欢迎各位莅临河南,莅临郑州。我是各位在河南的导游,我叫李XX,来自河南XX国际旅行社,这次为各位驾车的师傅是XXX师傅。各位在河南旅游期间,由我们为各位提供旅游服务。敝人虽然才疏学浅,又长得比较委婉,但是我很温柔。我们定会竭尽全力使各位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乘兴再来。绝不希望出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局面。不然各位就会是‘不来河南,一辈子遗憾;来了河南,遗憾一辈子’。我们真诚地希望能够得到各位的大力配合。在这里,我们向大家表示深深的谢意。祝您河南之行开心、愉快。”

二、导游运用典雅之语及古诗词

如果导游有丰富的古诗词积累、沉淀,可以将古诗词材料运用到导游词中,让导游词平添典雅之气,彰显导游的文化底蕴,凸显其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博得客人喝彩。

例如,接待一些文化内涵比较深的中文旅游团时,这位河南导游经常借用诗圣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致欢迎词。“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成语源于河南,如假虞灭虢、唇亡齿寒、鸡鸣狗盗、紫气东来、围魏救赵、毛遂自荐、头悬梁锥刺股等。导游为游客讲“鸡鸣狗盗”的典故时,讲到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即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讲孟尝君田文时,他介绍到此人有多么的热情好客,家中经常宾客盈门。导游用“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把孟尝君的热情好客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描述孟尝君急急忙忙从函谷关逃回齐国时,他用到古语中的“急急如丧家之犬,忙忙如漏网之鱼”,感觉这样的描述略带贬义,他改用“劈破玉笼飞彩凤,顿开金锁走蛟龙”来形容。这样形容更显雅致,且含褒扬之意。

三、导游运用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讲解技巧

这位导游接待一些西方旅游团时,会用游客比较熟悉、了解的方式讲一些中国故事。例如,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时,他会称其为“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西方人熟知莎士比亚的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位导游运用以熟喻生的艺术手法,惟妙惟肖地讲述祝英台如何女扮男装,如何与梁山伯在红罗书院同窗共读,结为金兰。这位导游为游客讲述祝英台如何不时地暗示梁山伯她的女儿身,讲述他们双双坠入爱河后,祝英台的父母勃然大怒,生生拆散这对儿鸳鸯,逼迫祝英台与马文才订婚。祝英台被迫与马文才订婚,梁山伯心如刀绞,悲愤不已,不久后郁郁而终。祝英台闻听梁山伯已逝,痛不欲生。新婚之日,在去马家的途中,祝英台从梁山伯坟前经过,此时突然电闪雷鸣,暴雨如注,雷电过后,梁山伯之墓被炸开。祝英台钻入梁山伯墓中,墓又立即合上。不久后,一对彩蝶自墓中飞出,他们变成一对永相厮守、永不分离的爱侣,比翼双飞,永不分离。这个结局虽然悲惨,但比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结局要好。西方游客听完后十分感动,为这对爱侣的悲惨遭遇潸然泪下,为他们最后相对较好的结局感到稍许慰藉。之后,这位导游会为游客用口哨吹奏《化蝶》,游客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位导游讲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动人爱情故事时,会将其与西方的情人节相比。西方的2月14日为“圣瓦伦丁节”,又称“情人节”。这位导游把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向游客详细讲述牛郎织女如何相识、相爱、喜结连理,后来又是如何因为天命难违被王母娘娘拆散的故事。这位导游还讲述王母娘娘用玉簪在他们之间划了一条河,且只允许他们每年欢聚一次。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之夜,喜鹊会用他们的躯体为牛郎织女搭起一座鹊桥,让这对伉俪在鹊桥之上相会。导游向游客介绍,如果人们在这天躺在葡萄架下,眺望苍穹,可以看到一对爱侣在鹊桥之上相会,他们紧紧相拥,喜极而泣,当晚会有雨,这是由牛郎织女的热泪幻化而成。

接待西方游客时,他将中文、英文有机结合起来。讲“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时,他提到英语中所对应的一种用法,即“Teach fsh to swim”。讲到“入乡随俗”这个成语时,他用英语与游客交流,即“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讲解中,有时导游会与游客交流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如果得到游客的赞同,他会说“Great 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见略同)。同时,为使自己的讲解更加生动形象,导游会不时地用一些英语俚语活跃气氛,如作自我介绍时他说:“I used to be a small potato(小土豆、小人物),but now I have become a big potato or a top banana or big fsh(大土豆、大鱼、顶部的香蕉、大人物)in my company。”(我曾经是个小人物,但是我现在公司里已经成了大人物。)这样的讲解效果更好。

现代旅游已不是单纯的观光游览,还是人们开阔眼界、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是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的途径。游客需求的高品位决定旅游业对导游文化素养的高要求。英语导游的文化修养要透过语言的表述体现出来。

导游的讲解技巧直接影响游客旅程的满意度。所以我们应该尽力提高导游的文化修养,彰显导游丰厚的文化内涵,让游客享受中国文化的盛宴。

[1]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魏 星.导游语言艺术[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3]陈刚.跨文化意识——导游词译者之必备——兼评(走遍中国)英译本[J].中国翻译,2002

[4]王连义.怎样做好导游工作[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2

ISSN2095-6711/Z01-2016-06-0244

猜你喜欢

梁山伯祝英台导游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梁山伯问路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大型传统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饰演“梁山伯”人物浅析
从舞蹈本体出发的老题新作
谈《梁祝》中祝英台的人物塑造
网约导游
“英语导游资格考试”目标引领下的“导游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高考生梁山伯与富二代祝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