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产学研结合培养
2016-03-20南阳师范学院鲁云风
南阳师范学院 田 龙 鲁云风
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产学研结合培养
南阳师范学院田龙鲁云风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产学研联合培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本文介绍南阳师范学院在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设置和管理机制上的研究和实施工作。
工程硕士 实践教学 专业学位
专业学位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型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专业学位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如何发展专业学位显得日益重要。
2011年,南阳师范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笔者所在学校成为南阳市首个取得硕士培养资格的高校。2012年9月,笔者所在学校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现有在校硕士生100余人。南阳师范学院在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面具有鲜明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特色。
一、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案强调工程能力
笔者所在学校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严格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设置体现差异性。各工程领域均开设三门以上针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生的实际应用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课程。课程内容强调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整合。笔者所在学校根据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特点,优化课程内容,强调工程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笔者所在学校的优势学科是生物工程,课程内容面向企业的实际需求,加强工程设计理念。笔者所在学校在缩短和保证基础课程的前提下,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有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且作为必修课程。学生的学位论文选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形式多样。笔者所在学校制订了企业导师遴选办法,由各个工程领域遴选企业导师。学生的学位论文由双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学位论文申请答辩均须经所在工程领域的领导小组和双导师审核通过。
二、产学研联合培养,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教学工作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位课程学习后,全部进入实习基地。校领导重视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积极协调学校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关系,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文件,如工程硕士安全教育、工程硕士实践教学规定、工程硕士实践教学基本要求等。实践教学结束后,每个学生须写一份实践教学总结,涵盖实践教学的所有内容。企业导师和单位需对每个学生做出评价,学院据此为研究生打分。
三、完善管理制度,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笔者所在学校成立了以副校长为领导的工作小组,专管或分管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加强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管理,把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管理纳入学校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完全纳入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主管道,作为整个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
学校与企业探索建立职业实践与就业联动机制,形成学生在企业实习,毕业后留在企业工作的良性循环,解决了企业招合适人难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学校专门筹措资金,建立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奖励机制,包括学业奖学金、实践教学基金。学校设立助教、助管岗位,资助学生生活费,奖励在实践教学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设立专业学位研究基金。
四、加强校内应用型人才培养,打造高水平教学队伍
学校规定,必须是承担过企业项目或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师才能承担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教学工作。同时,笔者所在学校设立专业学位研究基金,挑选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访学,系统开展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工作,以拓宽青年骨干教师的学术视野。
五、严把“出口”关
笔者所在学校制订了全日制工程硕士论文标准,明确规定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复杂性、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应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的水平。
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学校要加快和拓宽应用型工程硕士的培养,使有应用性和应用能力的学生有进一步深造的渠道。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学校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大家共同做好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工作。学校要建立全日制工程硕士评价体系,保证培养质量,跟踪毕业生,通过社会反馈和评价,改进和完善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
[1]张治国,张 鹏,刘 英.产学研相结合的材料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4
[2]石 勇,范立云,马修真.以产学研为导向的创新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
[3]岳学军,燕英伟,全东平.产学研模式下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
[4]季仁东,张宇林.产学研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江苏淮阴工学院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
[5]葛金田,孙晓莹.产学研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的理论模型构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
(本文系基金项目:2016-2017年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选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6-ZX-311)
ISSN2095-6711/Z01-2016-1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