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
2016-03-20青海民族大学政治学院米永存
青海民族大学政治学院 米永存
高校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
青海民族大学政治学院 米永存
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违纪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从事学生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违纪学生 教育管理
一、学生违纪类型
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违纪情况的调查分析,学生违纪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1.平时旷课
这占违纪学生总数的40%,包括旷早操、旷晚自习、无故不上课、借故寻找理由旷课等。学习态度不正,始终是学生违纪现象的主要问题。
2.夜不归宿
这占违纪学生总数的20%,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有的学生无视校规校纪,有的学生存在疏忽、侥幸心理、撒谎等,自律意识不强。
3.考试作弊
这占学生违纪总数的15%。这部分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平时得过且过,考试时抱有侥幸心理,想通过作弊等方式通过考试。
4.生活习惯不好
这占违纪学生总数的15%,一些学生的生活习惯不好,影响自己和其他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5.情感失控
这占违纪学生总数的10%,主要是恋爱不当或受刺激等,使情感无法自控,使学业成绩下滑,同学之间无法沟通。
二、违纪学生分布
调查了我院近三年来的违纪学生案例,受到纪律处分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6%,其中,开除学籍处分的学生有2人,留校察看处分的有2人,其他处分的 9人(次)。从分布情况来看,低年级的学生违纪率高于高年级的学生,尤其集中于二、三年级。可见,对低年级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必须引起我们的极大重视,不可掉以轻心。
三、违纪原因分析
1.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
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忽视自身的主要任务,产生“玩”的思想,加之其生理、心理趋于成熟,认为刻苦学习没意思,对未来的发展目标不明确,学习和生活习惯不良好。
2.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控较弱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随着环境及自身条件的变化,行为习惯随之发生变化。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对处在健康成长期的大学生产生影响,使其遵纪守法观念淡薄,意志不坚,好冲动,容易为环境左右。
因就业的忧虑等原因,一些学生感到迷茫,使其情绪低落,悲观消极,甘于堕落。
3.行为习惯较狭隘,素质较低
受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存在惰性心理。学生入大学前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入大学之后一段时间内很难适应变化的大学生活。个别学生认为宿舍卫生、集体活动等与其没有任何关系,集体观念差,久而久之,与其他同学易产生矛盾,影响班级和谐。
四、改善学生违纪的措施
1.优化育人环境
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必须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学生的课余时间纳入“第二课堂”,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使学生接受知识、接受教育,帮助低年级学生确立专业思想,启发学生领悟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受到良好校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强化从严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首先要从强化制度管理入手,规章制度是管理学生的基础,直接制约学生的行为,对学生有直接约束力。实施中,学校既要保持规章的稳定性,又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管理中存在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明确规定学生起床、早操、自习、课余活动、卫生情况、熄灯就寝等日常行为,向学生提出“严格管理,严肃处理”的要求,在学生中广泛宣传,狠抓落实。凡受处分者,学校要将其情况通知家长,公开所犯错误事实和受处分的原因,使更多学生从个别学生的错误中受到教育。
3.关心爱护学生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爱护学生。”学生需要在安全、和谐、平等、尊重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笔者所在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居多,生活习惯各有不同。管理工作中,学校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严父慈母”式的管理方式。学生犯错误,教师用制度说话;学生遇到困难,教师主动询问帮助学生解决。
五、违纪处理慎重
对违纪学生进行处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违纪学生的教育和挽救,关系到校纪校规的严肃性。教育一个违纪学生,是教育广大学生的一项措施。因此,对违纪学生的教育既要尊重事实,又要于法有据,经得起历史检验。学校对违纪学生的处分不是目的,而是教育、帮助和挽救的手段。学校对待违纪学生应该“帮扶”,而不是“放弃”。
总之,面对大学生违纪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们应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教育,一手抓管理,宽严相济,即讲规矩,又讲法度,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提升素质,在自我管理中良性发展。
ISSN2095-6711/Z01-2016-10-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