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FH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校转型发展中的应用与实践
——以许昌学院为例
2016-03-20许昌学院电气机电工程学院张元敏
许昌学院电气(机电)工程学院 张元敏
德国FH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校转型发展中的应用与实践
——以许昌学院为例
许昌学院电气
(机电)工程学院 张元敏
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许昌学院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进经验,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包括培养“立地顶天”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增设区域特色的专业和专业方向,创建特色鲜明的创新型行业学院,实施多层次教师队伍转型发展等,切实增强了该校的办学活力和学生就业能力,值得学习和借鉴。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FH) 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转型发展 应用与实践
一、引言
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扩大招生规模,逐渐从“精英化”教育阶段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许多地方专科院校独立升格或合并升格为地方本科院校。2002年7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南京组织召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2004年12月,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教育部要求各地高等学校根据不同的社会需要来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确立各自的发展方向,建设不同类型的学校,同时形成自己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和质量标准。
2013年,许昌学院于被选定为首批“河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2014年3月,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做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的重大决策。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全国647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陆续开始探索和实践转型发展改革之路。
德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多元,注重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对接,其显著的教育先进性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主要包括:综合性大学、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神学院、行政管理学院和应用技术大学七大类。德国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简称FH,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属于本科层次的应用科技大学,其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研究德国FH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推进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二、德国FH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特点
德国FH人才培养模式在方方面面均体现出实用性,即强调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对接。德国FH的培养目标是以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为指导,即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出发,根据工作岗位需求,设定专业,制定培养目标。总体来说,德国FH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即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德国FH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的确立以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需求为坚实基础。随着德国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德国的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德国各大工厂企业急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广泛基础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然而在传统德国传统大学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无法实现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而学术型与应用型兼顾的办学改革思路,随着办学的深入往往走向偏重学术的道路,仍无法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随着德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愈演愈烈,德国大批中等专科学校和工程师学校升格为应用科技大学,并仍延续其实践性特色。1968年6月,联邦德国各州签署《联邦德国各州统一专科学校的规定》。该规定鼓励各州在联合工程师学院和高等职业学校,建立应用科技大学(FH),其培养目标是为德国各大企业、各个领域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和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2.宽口径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多样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及各学科的交叉发展,德国经济结构不断拓展、调整和交叉,因此德国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也从单一技能型人才向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转变。一方面,德国FH在不断增设新专业的同时,对专业设置数量进行了限制,逐步将过于专门的窄专业并入宽专业。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保证学生涉猎知识的广泛性和综合性。另一方面,德国FH在各宽口径专业下设置许多专业方向,以突出区域经济职位需求的针对性与专门性,便于强化学生专业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3.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
德国FH的专业设置具有以下特点:同一专业,不同方向开设的基础课程相同;不同方向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侧重不同;针对专业方向开设不同的专门性的、具有一定难度与深度的专业方向课程。三大课程根据知识的学习规律由浅入深,根据不同需求逐步深入拓展。从课程内容上来说,理论教学以指导实践为导向,强调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与创新,侧重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的知识内容。实训内容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和社会岗位需求适时调整,及时增设新技术、新成果的培训和学习。
4.企业自主与国家调控的“双元制”教学模式
德国FH的“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学生。德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立法、政策和制度保障指导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企业自主自愿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对学生的各相工作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进行培训。“双元制”教学模式的设计以学生岗位能力培训为核心,注重实用性。目标在与培养学生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5.“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
德国FH的师资队伍与普通综合性大学类似,主要由教授、教学人员和兼职教师组成。德国FH十分重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尤其在选聘教授时,要求教授即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更要求教授具备工程师的素质。
1976年,德国联邦制政府在《高等学校总法》中明确规定了FH的教授选聘条件:①拥有大学学历;②专业岗位工作3年以上;③2年以上的教学经历或培训经历;④通过教授资格考试;⑤拥有博士学位;⑥具有现代多媒体教学能力等。因此,德国FH的教授不仅具备完整系统的基础知识结构,而且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很强,实践经验丰富。这些教授通常与企业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其科研项目通常来自企业,可以快速实现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德国FH还从企业中聘请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利用其生产一线的实践操作经验指导学生的实训和实习。
三、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双元制”模式分析
德国FH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源于德国传统的职业院校。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成立于1994年,是德国FH的典型代表。该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工程师,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德国典型的“双元制”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1.面向区域的专业设置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与当地产业、企业的结合。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服务于企业进行的生产实践培训和技能培训。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市场调查为依据,按照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调整更新专业设置。例如,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所在地区有宝马、奥迪品牌的马达生产厂和机械设备轴类加工厂等企业,该校面向这些企业设置了机械工程与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和课程,与企业合作展开“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2.企业自主自愿参与人才培养
“双元制”模式中,合作企业自主自愿参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包括招生、制定培养计划、指导学生实训实践、提供设备器材和场地等。例如,宝马、奥迪品牌的马达厂会向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提供新产品样品供学生实践拆装。
四、德国FH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与实践——以许昌学院为例
在全国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的浪潮中,许昌学院坚持“以内涵提升和创新引领”为核心,虚心学习德国FH的外先进办学经验,坚定“地方性、应用型、服务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在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以下一系列改革措施。
1.立足地方,培养“立地顶天”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立地”指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顶天”指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方面,要求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岗位需求,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并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2.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增设专业方向,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在专业建设方面,许昌学院坚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集群。一方面,围绕许昌地区产业结构特点,增加或调整专业设置情况。根据地方优势产业需求,强化相应专业的行业特色。例如,许昌是全国最大的电力电器生产基地之一,许昌学院围绕准备制作产业,开办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等专业,打造机电信息专业群。直接服务于许昌市的许继集团、远东传动轴等龙头企业。另一方面,根据优势产业发展需要,凝练专业方向。例如,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下设置车辆方向,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下设置电梯方向。为许昌地区急需人才,打造专门性的培养方案,切实实现服务地方的宗旨。
3.创办特色鲜明的创新型行业学院
在许昌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许昌学院大胆创新,开拓政校企地合作新思路,与地方大型企业签订协议,联合办学,成立具有行业背景的行业学院。
例如,2014年,许昌学院与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成立瑞贝卡学院。该学院以服务区域产业为宗旨,目的在于培养高层次发制品行业技能型人才。通过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创建发制品协同创新中心和产学研基地等多种合作模式,以满足企业对发制品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4.分层次教师队伍转型建设
为适应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需求,教师队伍急需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为此,许昌学院采取了分层次教师队伍转型建设的新举措。
一是学校针对新进教师、职称新晋升的教师,举办暑期教师培训班。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学者为教师开展技术专题讲座,指导教师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等,该培训班的目的是为学校转型发展培养骨干专业教师。
二是学校与许昌市委市政府联合,实施校地人才共建的“双百工程”。一方面,学校分批派教师地方企业、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学习企事业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科学研发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学校选聘地方行业、企业的专家到学校兼职,指导学校的专业建设、培养方案制定和实践平台建设等工作。这一举措有效地深化了校企地之间的紧密合作,为学校转型发展凝聚了一批生力军。
五、小结
本文研究了德国FH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特点,分析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先进经验。许昌学院借鉴德国FH人才培养模式先进经验,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提高了该校的办学活力,增强了其为地方企业服务的能力,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促使许昌学院转型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卢亚莲.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职教论坛,2014
[2]钱建平,肖 毅,涂 明.德国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其启示[J].江苏高教,2001
[3]亓俊国,庞学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内涵的多维度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
[4]高 松.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发展评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
[5]李 平.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经验 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基于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的思考[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2
[6]王 健.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双元制”模式研究与启示——以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5
(本文系基金项目:2015年度许昌学院教育教学研究立项项目项目编号:02015008、02015058)
ISSN2095-6711/Z01-2016-10-0181
张元敏(1963.09—),男,教授,现任单位:许昌学院 电气(机电)工程学院,研究文献:高等教育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