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大学举办“第一届汉语史研究的材料、方法与学术史观研讨会暨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成立大会”

2016-03-19张福通,杨婉婷

语言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南京大学语料汉语

2016年6月23日-24日,“第一届汉语史研究的材料、方法与学术史观研讨会暨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成立大会”在南京大学举行。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和揭牌式,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庆葆教授、民盟中央副主席龙庄伟教授、教育部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方一新教授等在开幕式上致辞。

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八十多人,发表论文近七十篇。会议围绕以下四个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1)汉语史研究所依赖的材料的性质、甄别与使用问题;(2)汉语史研究的方法问题;(3)汉语史研究的学术观念问题;(4)汉藏语言历史比较与汉语史研究的关系问题。丁邦新、戴庆厦、潘悟云、黄天树、麦耘、冯蒸、黄德宽、杨亦鸣、江荻、朱庆之、方一新、陈忠敏、杨永龙等做了大会报告。程邦雄、邓晓华、顾黔、黄仁瑄、黄树先、臼田真佐子、蓝庆元、李开、李小平、刘冠才、戚晓杰、乔永、陶寰、阮咏梅、唐贤清、汪维辉、王立军、谢晓明、徐时仪、徐在国、徐正考、张维佳、张玉来、周及徐、朱晓农、庄初升等做了小组发言。一批青年学者,如陈文杰、王玲、孙志波、魏宜辉、于建松、徐世梁、张辉、张传官、张福通、赵家栋、周阿根等也在小组会上做了学术发言。

会议论文题目(部分)如下:

陈忠敏 今从邪床禅母读音与江东方言 程邦雄 孙诒让的古文字考释方法

戴庆厦 再论汉语的特点究竟是什么——从非汉语反观汉语

邓晓华 从身体部位名称看客畲的认知模型及其历史语言学的意义

丁邦新 汉台语历史比较研究的几个方法问题 方一新 关于汉语词汇通史撰写的几个问题

冯蒸 论用数字对比法解析历史语言学中三大音变方式

顾黔 长江中下游沿岸方言“支微入鱼”的分布及历史成因

黄德宽 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语料差异性与汉语史研究——以出土与传世《老子》文本为例

黄仁瑄 高丽藏本慧苑音义校勘举例 黄树先 比较词义在语言研究中的运用

黄天树 汉语史研究的材料——甲骨文语料的搜集与整理

江荻 汉语是抑扬还是扬抑格词模式语言?——昆虫名的词形韵律结构变化的启示

臼田真佐子 江沅《说文解字音均表》与南京图书馆藏江沅《说文解字说》

蓝庆元 从古汉语借词看侗台语语音演变 李开 《说文》中的文化

李小平 晋语异读别义字例解 麦耘 《切韵》新韵图说略

潘悟云 汉语史研究中的大数据方法 阮咏梅 台州方言比较句的历时演变

唐贤清 浅议中国区域语言学的构建 陶寰 从方言接触看闽语全浊声母的演变

汪维辉 太田辰夫的汉语史研究 王立军 汉字学的理论创新与系统构建

谢晓明 显著事件的认知分化及其对语言发展的影响——以“期期”的演化为例

杨亦鸣 语言学研究方法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引领 杨永龙 语法化与构式的变化

徐时仪 古白话的形成与发展考探 徐在国 谈郭店《语丛二》中的“豚”

徐正考 佛经的语料价值及其对汉语的贡献 张维佳 从朝鲜汉字音看中古汉语重纽的特点

张玉来 汉语方言文白异读现象的再认识

周及徐 “突变”还是“感染”——关于汉语历史音变模式的思考

朱庆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汉语历史研究中的史料学问题

朱晓农 演化比较法:演化音法学的材料、方法和类型学基础

庄初升 19世纪上半叶新教传教士的官话罗马字拼音方案

会议同时举行了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揭牌暨《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集刊发布式。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长、《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主编张玉来教授接受了会议的祝贺,并向与会专家深表谢意。

给大会发来贺信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刘丹青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曹志耘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马重奇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邢向东教授等。(张福通 杨婉婷)

猜你喜欢

南京大学语料汉语
谆谆教导 殷殷期望——南京大学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
学汉语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 第38卷 2021年 总目次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征稿简则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南京市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