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文化旅游与旅游行业外语人才培养
2016-03-19李大鹏
李大鹏
(安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安阳文化旅游与旅游行业外语人才培养
李大鹏
(安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安阳市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文化旅游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目前旅游行业外语人才的整体素质较低,高校要对旅游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培养适合行业发展的优秀人才,旅游行业也要通过在职学习培训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外语能力和业务水平,为安阳发展成为“国际旅游城市”储备人才力量。
[关键词]文化旅游;外语人才;教学改革;在职培训
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末,《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对深度开发文化旅游提出指导意见,建议各地区依托文化资源,加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开发利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开展文化观光、文化体验、旅游演出等活动搞活旅游业。 在这一纲领指导下,安阳市结合自身历史文化古都的优势,也提出“旅游强市、文化兴市”的方针,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步伐。
一、安阳市文化旅游发展资源及概况
“文化旅游”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参观文化景点和名人遗迹或参与体验极具当地文化特色的活动为目的的旅游。文化旅游能使旅游者深入体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游客在饱含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和文化遗迹中穿越历史,感受一种超然的文化体验和别样的审美情趣,或受到教育启示,或得到民族、宗教情感寄托。发展文化旅游不仅可以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带来经济效益,还可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民众了解历史,激发爱国情感;让世界了解中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北部,交通便利,东接山东,西临太行,北临河北,南望中原,自然风光优美。而安阳又作为八朝古都之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先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安阳市文物繁多,古迹遍布,坐落于安阳西北郊的“殷墟”博物馆在2006年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大地提高了安阳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游客数量倍增。位于安阳市汤阴县城北的羑里城,又被称为“文王庙”,是世界遗存最早的国家监狱,闻名遐迩的周易文化发源于此。此外还有岳飞庙、文峰塔、袁林、马氏庄园、内黄二帝陵等历史文化名胜。2009年11月,作为“十一五”期间国家重大文化工程、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建造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更是提升了安阳市的知名度,中国文字博物馆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展现了中国文字发展的悠远历史,外形磅礴壮观,金碧辉煌,成为安阳市文化旅游的“新秀”,也为安阳发展文化旅游、实施“旅游强市”战略奠定了基础和信心。
除了发挥先天的自然资源优势外,安阳市也通过一些大型文化活动来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颛顼帝喾公祭大典就是很好的例子。从2002年始,内黄县政府为缅怀先人功绩,满足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夙愿,开始举办祭祖节,并在农历三月十八传说颛顼诞辰之日,举办公祭大典,公祭颛顼帝喾人文始祖,并由此成为定制。每年祭祖大典的举办引来了中外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安阳历史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此外,我市旅行社和宾馆酒店配套设施也在逐渐完善,这些都为安阳把文化旅游推向世界提供了保障。
二、安阳市旅游行业外语人才现状调查
让安阳旅游走出国门,吸引外国游客,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和外语水平也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笔者对安阳市30多家旅行社和20家大中型酒店进行了走访调查,在采访的18位专业导游中,只有2位能用简单的英语接待外国游客,并仅限于日常交流,比如日程安排、食宿安排的讲解上,还不具备用英语对景区历史和文化进行讲解的能力。大部分旅行社接到的外国游客团都不得不自备导游。酒店的从业人员中只有5%的人员可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而对景区的工作人员走访中发现,几乎没有工作人员可以使用英语或其他外语。这种现状对我市发展成为文化旅游名城将起到明显的阻碍作用。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旅游业从业门槛和社会地位相对低下,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人才不愿从事这个职业,导致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二是“科班出身”、在学校接受专业学习后进入旅游类企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虽然外语水平过硬,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业务能力不强,达不到理想效果。
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吸引中外游客,旅游服务要做到精细化、细微化,而提高服务质量的首要条件是沟通和交流。如果导游和酒店服务人员不懂外语,无法与游客进行正常交流,何以谈服务质量的优劣。因此,旅游专业外语人才的培养是建设文化旅游名城的必要条件。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旅游外语人才是高校和旅游行业都共同关注的问题。
三、旅游行业外语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高校旅游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了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外语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高校要积极进行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选用专业教材,改进教学方法
从调查来看,我市高校旅游专业选用的英语教材内容陈旧,没有突出专业特色。旅游专业的英语教材应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宗旨,选用内容新、形式新、全面反映现代社会、科学、文化及生活知识的教材。选用教材的课文最好是直接摘自英美国家出版的原版书刊,知识覆盖面要广,涉及社会科学文化生活,紧密联系旅游专业知识,且能反映当前旅游专业发展动态和前沿。
传统“语法式”、“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旅游翻译工作的特性决定旅游专业学生要做到“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因此旅游外语教学中必须特别强调“听”与“说”的训练。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讲多练,再配以“第二课堂”,给学生大量的实践机会。另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旅游行业是服务行业,了解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和禁忌,学会得体礼貌地使用外语,才能更好地与外国游客沟通交流。优秀的旅游人才不仅要做到能用外语流利地与外国游客交流,还要熟知中外文化差异,能熟练地将跨文化交际融入旅游市场开发及服务中。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作为一名合格的旅游专业外语教师必须加强以下两种能力的培养:一是对双重文化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就是既要熟练掌握本族语文化也要深入了解异族语文化。二是用外语准确介绍本族文化的表达能力。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外语专业教师外语过硬却不懂旅游,而旅游专业的教师专业能力强却外语水平低,二者兼备的教师少之又少。应选拔有潜质的青年教师进行短期培训或者脱产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只有教师提高了上述两种能力,才能在教学中有效指导学生。
3.增加实践环节和时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旅游专业外语教学应重视教学的实践环节并适当延长实践时间、提高实践效果。首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口语角”、“口译PK”、“模拟旅游”等主题活动,把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常态化,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练习外语的机会和环境;其次还可以举办“口译大赛”、“翻译比赛”、“外语导游大赛”等赛事,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赛兴趣,各种赛事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扩大知识面,还能够锻炼实践能力;另外可以安排学生到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行社等地方进行社会实践,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检验并提高外语水平, 培养学生对旅游企业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为毕业后快速适应职场打下良好基础。
4.推动“校企合作”计划,促进旅游院校和企业实现“双赢”
校企合作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具有促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促进学生就业、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力等优点。校企合作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实习合作,也就是学校与旅游企业(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等)建立合作关系,签订短期或长期实习合作协议,学生完成全部理论课程后安排到合作的旅游企业进行两个月到半年的实习;另外也可以从教学环节就开始,学校与企业深入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学校聘请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或者优秀员工为学校“特聘”或者兼职教师,参与学校教学和科研,把企业经营管理的真实案例和经验教训直接引入课堂。同时学校也可以委派学校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让教师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生活,从而发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还能让学生了解到旅游行业最真实最前沿的知识和现状,改变过去“纸上谈兵”的纯理论教学模式;再者,学校可以与旅游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旅游企业根据其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向学校下订单,学校依据用人单位提出的要求制定培养方案实施教学。“订单式”培养模式针对性强,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实习和就业问题,并且能够使人才供给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吻合,既为企业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还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难题,有利于学校的招生和发展,是个 “双赢”的合作方式。
(二) 加强旅游行业在职人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通过对安阳市旅行社、酒店和景区等旅游企业进行调查发现,目前我市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是从业人员普遍学历较低,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20%,高中或中专学历占到50%。此外,行业内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这与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小、工资待遇低、新型企业不断涌现等有关,人员的不稳定造成企业发展的不稳定,难以做大做强。
要想改变我市整个旅游行业的现状,对在职人员进行充电培训势在必行。加强在职员工的学习和培训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政府要出台一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鼓励旅游企业提高竞争力;联系高校为旅游企业提供脱产或者“夜校”等培训机会。企业自身也要认识到提高员工素质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选拔优秀员工到高校进行脱产或在职培训,或者聘请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对员工进行外语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员工专业水平。在职员工自身也要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激烈,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此外,我市还要进行普及教育,让全市老百姓认识到发展文化旅游强市对安阳市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号召全民学外语,提高市民素质,提高我市整体形象。
只有全民努力,我市发展文化旅游并争取成为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蔡美艳.安阳市“三阳开泰”文化旅游强市战略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5):22-23.
[2]蒋冰华.安阳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J].中州大学学报,2000,(1):24.
[3]刘晓明.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模式选择[J].职教论坛,2003,(14).
[4]马勇,唐娟.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2004,(2).
[5]张海琳. 旅游业大发展中英语人才培养的思考 [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责任编辑:董士忠]
[收稿日期]2016-01-05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5B13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大鹏(1979—),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F590.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6)03-01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