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惠》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2016-03-19吴玲
吴 玲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恩惠》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吴玲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摘要]出生于1931年的托尼·莫里森是当代杰出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并且以其杰出的成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托尼·莫里森一生都在致力于反对种族歧视,在她的作品中爱、人性、和平永远是人类发展的主题。《恩惠》是她创作的第九篇长篇小说,本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北美殖民地初期不同族裔女性的悲惨生活,通过对不同肤色的女性经历的描述,表达了莫里森自由解放的女性主义观点。
[关键词]《恩惠》;女性形象;母爱;自我重塑
《恩惠》所要表达的解放女性的主题具有鲜明的莫里森风格,但在这部作品中,莫里森不仅关注黑人女性,而且还对其他不同肤色的女性形象进行了一系列的塑造。小说主要讲述了在北美殖民地初期,拥有同情心、怜悯心的农场主雅各布为了管理庄园购买了印第安女奴莉娜,后来又从英国邮购了女孩儿丽贝卡做自己的新娘,之后又在木匠那里收养了混血女孩索罗,而他在白人奴隶主迪奥特加的庄园里要账时,黑人女孩弗洛伦斯作为抵债品成为了雅各布的奴仆。这些不同肤色、不同背景的女孩通过不一样的经历,在男权的社会下沦为男性的附属品,失去了她们的自我价值。
一、《恩惠》中女性边缘地位
在《恩惠》这部小说中主要塑造了四个悲惨的女性形象,这些女孩都像商品一样被买卖,没有社会地位,没有人身自由。16岁的英国女孩丽贝卡因为父亲的重男轻女,被父亲邮售给了北美的农场主雅各布做新娘,尽管母亲尽力阻拦,但丽贝卡还是同一些妓女和奴隶被船送往北美。在17世纪父权制的英国,女性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父亲作为家庭的统治者,妻子和子女是男性的私有财产,可以随意处理。丽贝卡尽管感到未来很迷茫却并不畏惧,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结局,跟她在家所受的歧视压迫相比,都变得无足轻重。弗洛伦斯是本部小说的第一诉说者,弗洛伦斯的母亲是葡萄牙种植园主迪奥特加的奴隶,迪奥特加为了等到更多的小奴隶让几个男人侵犯了弗洛伦斯的母亲和别的女奴隶,所以弗洛伦斯并不知道她的父亲是谁。雅各布向迪奥特加要账时,弗洛伦斯的母亲祈求瓦尔克将弗洛伦斯带走,以免女儿遭到奴隶主的侵犯,而她自己为了喂养小儿子留在了种植园,母女分离。失去了母亲的疼爱沦为抵债品的弗洛伦斯,不仅没有了身体的自由,在精神上也失去了归属感。混血女孩索罗一直和父亲生活在海上,一场船难之后,父亲遇难,索罗精神也遭到重创,被好心的木匠收留。精神恍惚的她已经记不得自己的名字,木匠的妻子给她取了个名字索罗,意思是悲伤,之后木匠的两个儿子强暴了索罗。因为妻子的反对和儿子的虎视眈眈,木匠将索罗介绍给了雅各布,希望他能好心收留她,索罗再一次被转手。失去了家,失去了父亲,失去了名字的黑人女孩也失去了她独立的身份。印第安女孩莉娜在十四岁时被农场主雅各布购买,替他管理庄园。莉娜的家乡发生了瘟疫,为了阻止瘟疫的传播,白人用一把大火烧毁了整个村子。幸存下来的莉娜被基督教长老收留,并且被取名为莉娜,意为“微薄的希望”。因为莉娜对印第安的忠诚,违反了基督教的教规,莉娜再一次被抛弃卖掉。莉娜部落被白人烧毁,失去了本人的名字并且被基督教洗脑,她所有的一切都受制于人终沦为女奴。
这些女性的悲惨命运展示了北美殖民地初期的社会女性现状。在父权制和蓄奴制的社会现状下,不管是什么肤色、什么背景的女孩子都没有人身自由权利,她们被剥削被压迫,被当做商品以各种形式进行买卖,可以被随意的更改名字或者买卖交换,没有选择婚姻的自由,甚至不能抚养自己的孩子,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男性成了她们命运的主宰。女性在社会中没有任何的地位,被集体边缘化,沦为男性的生育和劳动的附属品,备受摧残和压迫。
二、《恩惠》中女性——伟大的母爱
母爱这个主题一直是托尼·莫里森小说的创作特色。在《恩惠》这部小说中弗洛伦斯被母亲抛弃作为开头设置悬念,直到结尾,人们才看到弗洛伦斯母亲对她深沉的爱。弗洛伦斯的母亲是葡萄牙种植园主迪奥特加的奴隶,由于非洲沦为殖民地被贩卖到北美,并且葡萄牙种植园主迪奥特加为了得到更多的小奴隶,指使几个男性轮奸了她并强迫她生育。女儿弗洛伦斯日渐发育的身材遭到奴隶主的觊觎,为了使女儿逃脱主人的魔掌,弗洛伦斯的母亲想为女儿寻找一个好的归宿,但在奴隶中却并没有找到可以把女儿托付的人。弗洛伦斯的母亲为了让女儿不像她一般凄苦的命运,一直在寻找机会让女儿逃脱这个充满压迫和剥削的地方。当雅各布去向迪奥特加讨债时,弗洛伦斯的母亲看出了雅各布的善良富有同情心,她抓住这个机会祈求雅各布带走女儿,让女儿通过抵债逃离这个地方,而她自己为了还在吃奶的小儿子留在罪恶的种植园里。弗洛伦斯的母亲用她自己为女儿换来了相对较好的生存环境,这是弗洛伦斯改变命运的一次转机。这种舍己忘我的母爱却并没有得到女儿的理解,弗洛伦斯一直觉得母亲为了弟弟放弃了自己,这使她在以后的生活中特别没有安全感,甚至开始恐惧小男孩,失去母爱的弗洛伦斯没有了精神支柱,失去了精神的归属感。蓄奴制下的女奴很难在生育孩子的同时担负起教育和培养孩子的重任,这是身为母亲的悲哀,也是全社会的悲哀。
弗洛伦斯跟随雅各布走后,因为对母亲的误解,认为母亲抛弃了自己,使她一直没有安全感,对温情有很强大的依赖。对母爱的渴望在印第安女奴莉娜身上得到了安慰,从另一个角度讲,莉娜是弗洛伦斯精神上的母亲,从生母那里失去的母爱,在莉娜身上得到了补充。莉娜是一个母性很强的角色,虽在之前的生活中百般遭受折磨,却没有失去印第安人勤劳善良的本性。她为这个可怜的孩子准备衣服和鞋子,听她倾诉,给她母亲般的温暖,处处呵护着她,并且引导着弗洛伦斯精神上的成长。当弗洛伦斯爱上铁匠,想要和铁匠在一起的时候,莉娜忠告她铁匠并没有那么爱她,不值得弗洛伦斯托付终身。后来铁匠因为一个黑人小男孩对弗洛伦斯产生了误会,并且不愿听她解释,虽然表面上铁匠尊重弗洛伦斯,却在心底依旧认为她是个奴隶。事实证明莉娜的忠告是正确的,她在弗洛伦斯成长的过程中给予忠告和警戒,引领了弗洛伦斯精神的完整。
弗洛伦斯的黑人生母为她提供了改变生存环境的契机,免遭到奴隶主的侵犯,印第安女奴莉娜给了她母爱般的呵护,在精神上引领着她成长。所以弗洛伦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无疑是幸运的,正是这两种爱结合作用,使弗洛伦斯摆脱了身为奴隶的命运,最终成为了一个独立、坚强、自主的女性。
三、《恩惠》中女性的自我重塑
在父权制和蓄奴制社会的压迫下,女性沦为男性的附属品,她们没有自由,处于社会的边缘化,她们甚至没有自我的主题意识。女性要获得解放,不仅要解放身体的自由,还要找回自我。在《恩惠》这部小说中,每一个受压迫的女性到最后都通过自己的方式自我解救,挣脱社会的压迫,重新塑造自我本体意识。
小说的第一叙述人弗洛伦斯虽然是小说中塑造的年纪最小的受压迫女性,却是第一个自我意识觉醒,敢于反抗男性压迫,重新塑造自我主体的女性。弗洛伦斯的母亲曾经告诫她,不要让别人支配自己,这为之后弗洛伦斯重新塑造自我指明了方向。弗洛伦斯在离开母亲之后,先是在莉娜那里得到了母爱般的呵护,对弗洛伦斯精神上的成长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但这时的弗洛伦斯不仅身体是不自由的,甚至她还没有意识到自我主体的存在,内心缺乏安全感的她对一切的感情都产生依赖。在遇到铁匠之后,弗洛伦斯深深的爱上了他,她告诉铁匠“只有你能拥有我”,认为自己的存在就是为了这段感情。之后铁匠因为一个小男孩对弗洛伦斯产生了误会,并且要赶走她,弗洛伦斯追问缘由,并且在解释的同时和铁匠发生了争吵。这是弗洛伦斯自我意识觉醒的开始,因为在父权制和蓄奴制社会的社会中,没有女性敢于反抗男性,对于男性的迫害她们都是选择沉默,弗洛伦斯同铁匠的争吵标志着弗洛伦斯开始了自我拯救。离开铁匠之后,弗洛伦斯光脚穿越森林,回到农场,通过书写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渴望。弗洛伦斯写的这些文字不是写给别人而是写给自己,她直面爱情的失意,开始了自我拯救的旅程。弗洛伦斯超越了过去的自我,变得勇敢、坚强、智慧、自由,不仅身体上得到了解放,更从精神上得到了自由,她终于长成了母亲期望的样子。
不仅仅是弗洛伦斯,书中其他被压迫的女性也从不同的渠道获得了自我解救。莉娜在失去家园后被白人基督教收留,受到基督教洗脑后又被百般凌辱折磨,最后作为奴仆卖给了雅各布。之后莉娜虽是雅各布最得力的助手,管理着整个农场,却依旧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后来莉娜有意忘却痛苦,将母亲教给她的知识拼凑起来,把自己沉浸在印第安民族文化中。回归族裔文化使雅各布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变得坚强乐观。在雅各布死后,很多奴仆都在寻找出路,而莉娜却留在农场中帮助女主人打理家业,这并不是说她没有解放自己,而是由于印第安人忠诚、坚持的高尚品格。莉娜实现了自我重塑,在农场中发挥着自己的社会价值。索罗自小跟随父亲长大,母爱的缺失让她对女性生理知识完全不懂,在受到木匠两个儿子的侵犯后怀孕。第一次的生育并没有给身为小女孩的她带来任何改变,不幸的生活让她精神恍惚,成为农场中最怪异的人。第二次的生育让索罗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女儿的出生让她变得坚强、勇敢、自信,在给女儿起名字的时候,索罗给自己起了个新的名字Complete,意思是“完全”,完成了人生的脱变。在抚养女儿的同时,还开始为日后的生活做打算,对未来充满希望,一个新的生命的诞生让索罗完成了自我重塑。
四、结语
在《恩惠》这部小说中,被压迫奴役的妇女并没有屈服于男权的压迫,她们打破了民族之间、主仆之间的隔阂,相互帮助,相互倾诉,完成了自我主体的塑造。《恩惠》体现了托尼·莫里森小说反对性别歧视、要求妇女解放的思想,母爱、友情、亲情也是托尼·莫里森小说的最常见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关立凤,李翠肖.黑人女性的边缘地位——分析莫里森新作《仁慈》[J].海外英语,2010,(8).
[2]毛信德.美国黑人文学的巨星——托尼·莫里森小说创作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唐红梅.种族、性别与身份认同——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托尼莫里森小说创作研究[M].武汉:民族出版社,2006.
[4]王守仁,吴新云.对爱进行新的思考——评莫里森的小说《爱》[J].当代外国文学,2004,(2).
[责任编辑:舟舵]
[收稿日期]2016-04-05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非洲裔美国文学作品研究对提升中原经济区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以托尼莫里森作品为例”,编号:142400411059。
[作者简介]吴玲(1980—),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6)03-008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