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析“95后”大学生“网络红人” 现象

2016-03-19田佩静

当代青年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网络红人网红社交

田佩静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评析“95后”大学生“网络红人” 现象

田佩静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红人”现象对于生长于互联网时代的“95后”大学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网络红人”是在网络上有人气的个体,“网络红人”现象涉嫌商品炒作,是否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世俗化和功利化导向值得研究。通过对“网络红人”现象的分析,“网络红人”对“95后”大学生是实践运用社会学「被承认的需求」的一种自我宣传渠道,亦正面探析对年轻人的人生价值观影响性,提供不同角度的见解。

“网络红人”;“95后”大学生;被承认的需求

近些年来,“网络红人”的出现以及遍地开花的态势造就了新的网络神话。借助网络独有的传播优势,各种红人活跃在论坛、博客和贴吧里。“网红”已成为虚拟世界里最抢眼的明星。“网络红人”是指因首先在网络上公开或者被公开与自己相关的信息与行为(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从而在网络上获得关注与知名度的人;而这些信息与行为本身或其影响具有相当的颠覆性。“网络红人”现象弥漫在网络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某些方面还深深地影响到了人们的现实生活,尤其是对“95后”大学生产生不容小觑的作用。这种被承认的需求需要思想上的正确引导,才能帮助大学生从容应对未来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曲折。

一、“网络红人”历史发展概况

考察“网络红人”的历史发展概况,不难发现“网红”现象从来没有间断过,层出不尽,仅仅是所依赖的传播平台不同而已。

早期的芙蓉姐姐和凤姐这两个所谓的“老牌网红”分别依靠美貌和丑相而出名。虽然凤姐本身是靠夸张言辞引发注意,但是网友多半是出于猎奇心理而对凤姐的长相调侃挑逗而导致持续爆红,两人的一美一丑造就了她们在互联网的爆炸性话题。网络论坛是成就她们的地方,因为论坛本身的垂直式问答和沉默的螺旋造成话题热度阶梯式爆炸,她们属于早期的颜值型网红。

博客时代的韩寒和徐静蕾本身自带明星元素,但本质上是依靠内容引爆粉丝的疯狂追捧。韩寒紧跟热点自我抒发,徐静蕾日常释放真性情,还不时向粉丝放送减肥攻略,都明明白白满足了粉丝的内心的渴求。在猎奇和追星的内心驱动下,热点抒怀和日常释放两方面都是互联网时代网民心理的自然满足。博客时代依靠内容取胜的大V为大多数,明星和自媒体的双重属性让他们持续火爆。明星并不是网红,但是却依靠内容触发粉丝心理,持续火爆。

咪蒙和papi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依靠吐槽点内容引爆社交网络的实至名归的网红,区别于芙蓉、凤姐等“颜值派”网红,他们是属于新型的“内涵派”,满足了网友对于内心不快的简单粗暴式释放需求,幽默、诙谐等多元化内容切中粉丝的痛点,粉丝的自我态度毫无+保留地得到释放,也满足了自我精神需求。然而“95后”大学生正身处于互联网时代, 咪蒙和papi酱这类“网络红人”正符合现今“95后”大学生的需求及满足感。

在互联网虚拟经济爆炸的时代,这种吐槽的“内涵”就是娱乐至死的意义,相对娱乐而言,这种内涵对于当下普遍现象和热点的粗糙式解读更加有力,就是更接地气,简单粗暴地填满了最广大网友的内心空洞,令网友长期压抑和窒息的社交网络症荡然无存了。早期的“网络红人”走红皆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因此,“网红”的产生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新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的结果。现今的“网络红人”基本亦等同于生活方式的传播者,传播的项目已包括时尚、健身、宠物、美食、旅行等内容。也就是说,“网红”和自媒体的区别在于自己在内容中的重要程度。其中,“95后”大学生自我营造的品牌更可以经由晒生活的方式直接到达到消费者。

二、“网络红人”与“95后”大学生的对应关系

(一)主体虚拟成就开放空间

中国互联网20年发展的三个阶段,可以简洁地表述为:互联网1.0阶段为窄带时代/门户网站时代;互联网2.0时代为宽带时代/博客播客时代;互联网3.0时代为移动时代/社交媒体时代。随着新应用和新传播形态的出现,原有的应用和传播形态乃至市场占有式微是必然的。即使在互联网3.0阶段,不同社交媒体间也处于激烈竞争状态,各自的影响力此消彼长。

2016年1 月 28 日,凯度集团(Kantar)在公布的《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中称,社交媒体在中国仍处于快速发展期,超过一半(51%)的中国城市居民已经成为社交媒体用户,较2014年大幅上升了17个百分点,同时社交媒体也越来越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调查数据显示,微信连续第三年拿下中国网民最常使用的社交媒体第一名,微博、QQ、论坛/BBS 等形态的使用比例则逐渐下降。至于中型社交媒体,如豆瓣、陌陌、Linkedin 的使用比例在 2015 年明显上升,2015年 7 月支付宝刚推出的社交模块“朋友”,在短时间内也挤进 2015 年社交媒体的前六强。[1]

在互联网3.0阶段,“短、平、快”以及可视化等成为网络新闻传播的特性,目前最强势的形态仍是“两微”(微信/微博)一端(客户端),微博在微信出现后有所式微,但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发生时,仍然是大众言说、大众传播的十分重要的平台。微信传播主要在微信群/朋友圈中进行,但微信公众号打造的“自媒体”的形态,却以总体五花八门、个体专业深入的内容满足用户需求。客户端提供的信息则是“大而全”,通常由媒体机构或著名商业网站创办运营。业界学界推出的融媒体、端媒体、智媒体、众媒体等一系列新概念,也充分反映了这一阶段网络媒体领域的空前活跃。

2015年,“网红”成为中国互联网上的一个热词。“网红”狭义特指“网络红人”,即在网络上享有超高人气与影响力的人群,他们的形象造型、话语和行为方式,乃至亲身介入的一些事件,都受到网民的关注、追捧和模仿。今天互联网3.0阶段营销造就出的“网红”与1.0、2.0阶段已不可同日而语。发展至今,“网红”的推出形成了较为标准的流程。“网红”也成为青年人经由“晒自身”的方式直接由各项技术平台触达到朋友圈、亲友群及粉丝团。

(二) “95后”的自信度剧增与价值观颠覆

跟“70后”“80后”网红不同,“90后网红”的关键词是兴趣,他们从小生活都比较富裕。人大女神康逸琨、奶茶妹妹章泽天等这些曾经的“网络红人”,虽然也是从校园里走红的,但往往都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引起社会关注,进而走红闻名。

“95后网红”大学生则是想方设法把自己打造成“网红”,在“出名要趁早”的道路上前行。然而,“95后”个性特质更鲜明,主要表现为:一是多元化自我呈现。二次元、逗比、聪明、自信、独特、靠谱、宅、萌、不介意被称之为男神/女神。二是生活状态多元化。伴随互联网成长,爱学习、爱好多、看综艺、粉明星、喜欢小鲜肉、音乐、视频、游戏、两点一线、简单忙碌、理想与现实都要。三是信息渠道来源丰富各异。微博、贴吧、QQ空间、小伙伴电视、搜索引擎。再则,“95后”的学生群已经大举占领大学校园,和前辈不同的是,他们不甘心做一个平凡的大学生,而是主动把自己置身于网络,依靠人气找寻认同感,甚至赚取生活费,想“红”的心态,也成就了“95后”的创业资本。一项“95后”生活形态调研报告引发社会关注,研究数据显示,作为最亲互联网的一代,这1亿的“95后”有着不同于“80后”“90后”的特征和成为“网红”的方式。他们的共同特点不外乎有三:一是运用在线视频互动进行网络交流,二是通过网络交流,迅速提升知名度,成为交流的新纽带。三是主动把自己置身于网络,依靠人气找寻认同感,甚至赚取费用。[2]而此模式亦非常符合“95后”的自我理解和自信,正因为这一代生长于互联网时代,可预见的是,创业于互联网,对“95后”的年轻人而言,已然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综观近几年与“网络红人”相关的研究著述,多数评价不高,多数学者持忧虑态度,尤其是解析这一现象所带给当代青年人的心理冲击与价值观取向时,这种忧虑倾向表现更为明显。如有人认为,“网络红人”现象具备了相当的市场,并有可能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挑战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而且还势必会对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强有力的冲击。除此之外,有人对当代大学生追捧网络明星的心理作了分析,得出了诸如缺乏自信与个性、从众心理、就业理想与现实矛盾、窃丑心理等结论,有人甚至提出了这种现象反映的是一种道德上的困境与混乱,继而很多人都得出了一个充满忧虑的结论:如果任由这种“网络红人”现象泛滥,就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然而,这些研究并未真正地体悟当代年轻人的认知与“自我认同”并深入探讨。从访谈目前已成为“网络红人”的“95后”大学生进一步分析,所得知的结论是“网络红人”的现象的确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力不应该过于夸大,可总结成三个面向:追捧并非崇拜;想“红”的心态,成就了创业资本;成为“网络红人”是对自我的肯定。

“95后”的青年人其人生观与道德、价值观并非与当今社会的教育相抵触,这一代的青年人更能体悟新媒体科技所带来的“自我认同”,探讨“95后”就必须与其站在同一高度。本文尝试用社会学“被承认的需求” 视角来深入探讨 “95后”的青年人真正的想法。

三、“95后网络红人”为互联网时代交流新纽带

为深入了解“95后”的内在想法,经电话访谈三位已成为网红的“95后”作为案例分析。访谈内容包括:从事网络视频事业真正想法、心态;父母亲及朋友圈的看法;对人生及事业未来计划。

来自台湾的A君于2015年将创办的网络语音平台“太妃堂”总部从台湾台中搬到福建厦门,成为首家在大陆注册、通过互联网连接两岸文化交流的台资网络平台。A君长相甜美,曾是一名网络视频主播。看好互联网在线互动的娱乐发展模式,于2013年组建“太妃堂”,短短数年公司规模从最初的小团队,到现在拥有140余位演职人员、30余位工作人员的规模,可谓发展迅速。A君表示:“网络视讯业成本低、效益高,随着人手一机时代的到来,正成为网络娱乐的一大特色。这是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如今,互联网在线互动的娱乐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同时衍生出大量的“网络红人”。而“太妃堂”结合YY网络语音平台,通过YY娱乐的巨大人流量,用在线视频互动打造“网络红人”。现在的年轻人喜欢通过网络交流,这些“网络红人”受到很多网民追捧,具有超高人气和传播速度。A君介绍说:“在网络平台上与大陆观众互动后发现,许多人对台湾很感兴趣,所以她们节目会直接到各具特色的户外景点现场直播,让他们看到真实的台湾。通过网络娱乐的平台能增加海峡两岸年轻人的文化交流和认识,让更多的出色人才相互交流。” A君发现这些节目很受欢迎,文化的差异与共通让广大网民产生共鸣,网络视频娱乐平台正在成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新纽带。

В君是北京某艺术类高校男学生,唱歌、主持都是他的强项。大三时,偶然接触到网络直播行业,这不仅让他找到了施展才华的新大陆,还可以赚些生活费。与其他职业不同,网红需要自己搭建“办公室”。于是开始了宿舍改造计划:摄像头拍得到的后方放一些娃娃或是乐器作为点缀,电脑边上用柔和的小台灯进行打光。他将自己的直播内容定位在“唱歌+讲段子”。依靠自己在学校的人气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他的直播一开张就吸引了很多校友和粉丝。为了吸引观众,更是把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搭了进去,尽可能多地覆盖到各个时间段。对他来说,做网红是一个锻炼工作能力的实习机会。他的付出获得了优厚的回报,这份工作基本可保证他衣食无忧。直播平台的薪资是从观众送的礼物里拿提成,业绩好的时候,他一个月拿到手的钱能顶得上普通白领好几个月的工资。

С君是南京某高校大三女学生,她的网红之路也是从宿舍起步的。学习美术专业的她平时喜爱化妆,渐渐地,从一个爱好者变成了“美妆达人”。她利用自己化妆品练习,并在宿舍里的小书桌上安置了环形灯、打光板、单反等专业摄影器材。经过化妆、拍照、后期修图,一张张美美的妆容图就诞生了。依靠这些美丽的照片和各种化妆技巧分享,她已经是拥有上万粉丝的博主了。В君表示,这并不影响自己上课,短暂的拍照时间也不会影响室友休息。其实她还没想好怎么将粉丝资源转化成财富。В君表示:“我的爱好受到很多人的关注,我已经很满足了。至于赚钱,还是等我毕业后再说吧。”

四、从“被承认的需求”视角探讨“95后”自我认同

“被承认的需求”是被社会认可和道德认可的大范围需求。“被承认的需求”与媒介的生产和消费有关系,如果一些群体觉得,他们没有被自己消费的媒体所认可或再现,他们被广泛承认的需求就会越积越多,广泛的“自我表现的渴望”就会加强一些媒介形式。

“95后”是不容忽视的移动互联网人群,他们普遍的特性为:理想自我多元化、个体差异大、不随便盲从、强调“我就是我”;“95后”最认同当前互联网流行价值观为:宅、高冷、逗比、呆、坏;“95后”性格共性为自信、乐观、执著、敢想敢说敢做;“95后”对生活的态度为:有清晰明确的规划、兼顾长期与短期、理想与现实、生活目标多元化、学习是第一要务但是学习不是全部。[2]

(一)自我的认同——关爱个人的层次

“95后”生活形态调研报告的结果显示,“95后”性格共性为:自信、乐观、执着、敢想敢说敢做。“95后”对自我想法、需求非常清楚了解,而且态度明确,敢突破现状、打破世俗的观点。关爱个人于“95后”大学生的认知里,他们并不认为“红了”是一件多么害羞的事情,“红”是对自己坚持做的事情的一种认可,说明自己做的事有被关注的价值,甚而觉得就算我的同学比我“红”了,也不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还会觉得有点“自豪”;能够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中“走红”是一种自身能力的体现。“95后”喜欢追求更能实现自我的生活,有学者将这种关注等同于追捧,或者是强度关注引起的追捧,并将这种“追捧”视为当今大学生精神缺失的体现,由此上升至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批判。实际上,此种分析过于简化,在大学生对“网络红人”进行“关注”又或者自身晋升为“网络红人”这一层次,并不代表等同于“追捧”。“95后”大学生成“网络红人”,仅仅是单纯性、自然性经由网络或视频平台创建属于个人表达的空间,来取得粉丝们的赞同与支持。

(二)父母的认同——受认同尊重的层次

“95后生活形态调研报告”的结果显示,“95后”与父母的关系十分密切。71.3%的人在意的评价人是父母,58.3%的人认为父母是他们经常联系交流的人。这些“95后”大学生网红的背后,是一批见证互联网发展的第一代网民家长。“95后”的父母以“70后”居多,如果说“95后”走在了互联网潮流的前沿,那么他们的父母则是这一代人的启蒙老师。而这一批“95后”大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也和上一辈不一样,跨越了年龄的代沟,成为社交网络中互相点赞评论的“好友”。

从研究报告得知,“95后”大学生的父母亲都很支持他们的工作,有些父母亲刚开始也是因不了解而反对,经由长期的坚持且表现良好,父母亲的态度大多转向支持并鼓励,有些父母亲还表示,在他们的那个年代,并不能随心所欲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当子女们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时,他们都给予了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并教育子女,从事这份工作要有原则和底线。相较之下,“95后”的父母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对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学习也更快。因此,和“80后”的父母并未大规模出现在社交网络相比,“95后”的家长更快接受了网络洗礼。因此,“95后”的父母更能理解和包容子女对其人生发展的规划,并不一定循常人所认知的工作或职业去进行定位,正因如此,“95后”的年轻人认为他们有着更宽广的人生挥洒空间。

(三)朋友圈、亲友群的认同——受“小众社会”尊敬的层次

“95后”的朋友圈、亲友群及纷丝团也因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逐渐形成一个“小众社会”的形态,“95后”生活形态调研报告的结果显示,“95后”很重视小伙伴,有41.8%(男性)及30.5%(女性)的“95后”在意的评价人是身边的同学/朋友及哥儿们/闺蜜,58.9%(男性)及46.5%(女性)的“95后”认为身边的同学/朋友及哥儿们/闺蜜是他们经常联系交流的人,远高于老师及网友。2015年曾有一则“有哪些网红出身于清华大学”的帖子迅速走红,并成为热门话题,关注度最高,回帖竟有600多个“赞”。网友们在到处搜罗与清华有关的“网红”的同时,还有不少网友悻悻地表示,本校的“网红”怎么这么少。研究发现,证明“95后网红”的同学并不介意身边人在网络上走红。他们可以彼此交流,毫无藏私的分享一切,毫不掩饰不介意“你出名、我支持”的同理心态。“95后网红”的朋友圈、亲友群并不在意对其生活有否影响,反而是更能热衷于支持或应援“网红”们,相对性的“网红”们也因着这些“应援”而获取人气上的甚而是薪酬上的高收入。

有人说,互联网跨边境的灵活性使其成为“原住民声音的首要出口”,而“原住民”一词的含意当然也包括“95后”这个出生于互联网时代的群组,凭借着互联网,他们能建成“一个既是全球又是地区的小区”,他们在在线文化生产的低门坎中开辟了令人惊叹的可能性。互联网提供一个虚拟的论坛,即使在真实世界里他们被剥夺了“在场”的机会,不同的社群和团体都能在互联网上生产自己的“在场”;如此,互联网使流行文化为之一变。然而在今天,“虚拟”一词不再是多大的意思,因为许多人把这一表现场所当作真实世界的一部分。成为“网红”,就必须熟悉使用网络社交工具,必须学会在社交网络上展现自己,分享自己,比一般人更加懂得社交网络用户。“网络红人”是依托于社交媒体而存在的,必须要跟粉丝互动,不仅要熟悉使用网络社交工具,而且是勤奋使用。无论是在真实地方或是网络社群里,深深嵌入社群的媒介生产都非常丰富,都是一个“理解”世界和我们世界里的位置的“过程”。在驱动特色媒介文化中,被承认的需求在起作用,对这一作用的理解才刚刚开始。

[1]凯度集团(Kantar).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R].2015(1).

[2] MUX用研.“95后”生活形态调研报告[R].2015(8).

Analysis of China’s 95 Generation College Students to be the “Star Online” Phenomenon

Tien Peijing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Wuhan University)

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media, “network reds” phenomenon has a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95s” college students who grow up in internet era. “Network reds” are the popular individuals on the network. It is worth studying whether the “network reds”phenomenon is the commodity speculation whichis easy to guide tendency to be secular and utilitaria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henomenon of “network reds”, this paper focuses on “network reds” of “95s” college students who are “recognized”the requirement of a self-publicity channels and gives a positive analysis of the lives of young people in the value view of the influence of sociology, and also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different angles.

ds: the “Star Online”; “95” College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the Needs

D669

A

1006-1789(2016)04-0012-06

责任编辑 杨 毅

2016-05-31

田佩静,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媒体。

猜你喜欢

网络红人网红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网络红人
社交距离
不要上“网红”的当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自媒体平台上网络红人走红原因浅析
网红滚滚
«ВаНхУН»
那些蹿红的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