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文化背景下的“颜值”崇尚现象

2016-03-19敖成兵

当代青年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视像崇尚青年人

敖成兵

(皖南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视觉文化背景下的“颜值”崇尚现象

敖成兵

(皖南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在今天的社会评价体系中,“颜值”评价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青年人对于“颜值”的推崇已成时尚,如果将这一现象置于视觉文化的背景下加以解读,会发现这种崇尚现象既是旧时“颜值”崇尚之风的历史延续,也是市场商业价值催生的物化需求、视觉文化时代媒介的助推扩散、赏容之风大行其道的现实循诱等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视觉文化衍生下的“颜值”崇尚之风只会愈演愈烈,而对这一现象也需要给予理性的评析与反思。

视觉文化;颜值;崇尚;青年

颜值,网络流行语,源自日语“脸”的汉字,顾名思义,一般指形容一个人外貌英俊或靓丽的数值。此流行语不像“高富帅”“白富美”“矬矮穷”等那般直白、俗套,而是略显文雅和含蓄,与之相搭配的词一般有超高、爆表、飙升、对比等。颜值既可以指人,也可以状物,而本文仅限于用来解读人,且特指年轻人。在今天的社会评价体系中,“颜值”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可以与权力、财富、社会地位等评价指标相提并论。在很多青年人聚集的“外貌协会”和“小鲜肉协会”里,只要颜值高,什么缺点都可以忽略不计,如果颜值低,就有被冷落、被奚落甚至被扫地出门的可能。可以说,“颜值”推崇已成时尚,如果将这一现象置于视觉文化的背景下加以解读,可以窥见和探视出“颜值”崇尚现象产生的社会缘由,并引发出对这一现象的评析与反思。

一、视觉文化衍生背景下“颜值”崇尚现象产生的缘由解析

“视觉文化”一词较早是由匈牙利美学家巴拉兹在1913年提出的,后来以德国思想家本雅明、哲学大师海德格尔、加拿大传播学巨匠麦克卢汉以及法国思想家德波等为代表的诸多学者进一步推动了视觉文化的研究和探讨,今天这一概念已被学术界广泛接受。视觉文化作为当代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性现象,与后现代性和消费社会密切相关,“它的基本含义在于视觉因素,或者说形象或影像占据了我们文化的主导地位”。[1]从视觉文化的历史溯源和现实流变来看,视觉文化经历了早期的文字文学描摹、绘画雕塑的凸显以及后来的摄影图片的展示、电影电视的喧嚣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视觉呈现等几个重要阶段。而从视觉文化衍生下的审美范式来梳理,无论是早期的艺术写实、情景仿造、文学再现、视觉绘画,还是后期的视觉模拟、精明透视、声屏影像、网络虚拟,都清晰展现了视觉文化从视线投射、视觉追逐向视像叙事、视容崇尚的转变轨迹,也显现了人们对外在美的追随从未停止过。确如丹尼尔·贝尔所言:“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在一个大众社会里,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2]视觉性已渐成文化主因,看字、赏画时代已被超越,读图、视像时代悄然来临。随着信息互联技术的愈加发达,从视觉文化的时代衍进里,我们可以管窥普罗大众的生活体验越来越依赖于具象功能之外的视觉修饰和视觉效果,而其审美意念也更集中于对视像美、外在美的贪恋和慕随。

(一)旧时“颜值”崇尚之风的历史延存

对颜值的崇尚,可以说古已有之。翻开中国几千年的文简史册,对男女外貌美的浓墨渲染,对容貌出众者的笔录描摹,例子不胜枚举。因为囿于当时视像技术的不发达,无法用影像资料刻录保存下来,今人只能从古人的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中建构起对那些风姿绰约、风神卓然者的容颜想象和美颜鉴赏,而仅仅是一种浮想联翩抑或觑见端详,就足以使人痴迷沉醉、乐而忘俗。譬如《诗经·卫风·硕人》里对卫庄公的夫人庄姜有这样的描述:“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3]汉武帝的宠姬李夫人被赞有“倾国倾城”之秀色,盛传久远的“四大美女”更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此外很多诗词歌赋都有对貌美女子的夸赞,例如:王昌龄的《采莲曲·二首》有云:“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曹植的《杂诗·其四》有述:“南国有佳人,荣华若桃李”。我们从“窈窕淑女”“双瞳剪水”“明眸皓齿”“楚楚动人”“美如冠玉”“顾盼神飞”“回眸一笑百媚生”等词语中可以想象出那些颜值超高的曼妙女子裙裾飘飘的婀娜,风华芳容的锦貌;从古代仕女画、宫女图中可以探视她们掩面临镜的如花美色,顾影照水的羞赧多姿。以上只是对女颜的刻画,而对男颜的关注也不逊色,名留史册的例子很多,譬如以潘安、卫玠、嵇康、曹植为代表的“古风美男”就凭借“帅呆”、“酷毙”著称于世。《晋书·潘岳传》记载潘安“美姿仪”,神态优雅,玉树临风;《世说新语·容止》笔录卫玠“风神秀异”,举艳无双,所以有“时人谓看杀卫玠”一说;《世说新语·容止》也文赞嵇康“风姿特秀”、曹植“神清骨秀”,皆是爽朗清举、貌柔心壮、音容兼美的奇男子。这样的例子在史书中俯拾皆是,笔者不一一例举。而从旧时文字与绘画的勾勒和深描中,我们可以知析古人对颜值的关注和膜拜,这种崇尚之风不是特定朝代或特定历史时期的独有现象,而是贯穿历朝历代,并一直延续至今。无论是“环肥燕瘦”“体态轻盈”,抑或“丰腴圆润”“姿容俊爽”,颜值崇尚的存续与视像文化的演进相伴而行,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门的打开,各种视像平台纷纷搭建,港台影视作品率先登陆,以秦汉、周润发、林青霞、张曼玉等为代表的众多影视明星叱咤荧屏,后来便一发不可收拾,更有韩流汹涌,日剧逐浪,“花美男”盛行,“小鲜肉”肆虐,“showgirl”比美,“网红”走俏,于是将颜值崇尚现象引向极致。视觉文化衍生的美颜崇尚,在今天的数字信息时代,由网络、手机、触屏电子产品、数码产品、时尚广告、影视作品等合力将之推向了心理崇拜的高峰。

(二)市场商业价值催生的物化需求

市场经济的基本机制是利益机制,所有市场主体的一切行为都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颜值作为社会稀缺品,一旦被市场所利用和享有,其所带来的商业利润是惊人的,市场可以通过视觉包装、时尚打磨、广告炫耀、网络臆造、商业策划、精品展示等手法将颜值崇尚之风推至比自己预想得还要高的高度。商品程式化包装下的“封面女郎”“花样美男”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冲击下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符码,更是视觉消费背景下商家对消费者的视觉引诱、视觉暗示和视觉绑架,其中隐含有一种消费主义的文化价值观,此种价值观不仅迎合了大众媒介所主导的消费需求,也把更多年轻人的注意力引向被注视者的外貌和面孔。颜值高的偶像明星、娱乐花旦、服装模特、平面模特、商品形象代言人等可以利用自己的外貌创造财富,实现个体的价值增值,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及消费市场的兴盛。因为众多粉丝、影迷、歌迷、“颜控”会在颜值崇尚的大环境中迷失自己的心性,在改变自身面貌的决断方面达成共识,对能够改善面貌的消费品趋之若鹜,所以与颜值有关联的诸如服饰、化妆、美容、健身、整容等行业发展迅猛。颜值商业价值的凸显还促使很多的影视作品和综艺节目用堆砌颜值来达到博票房、拼收视率的效果,譬如《盗墓笔记》《花千骨》《琅琊榜》《云中歌》等被评为“高颜值电视剧”,[4]而类似《小时代》《太平轮》《栀子花开》《左耳》《横冲直撞好莱坞》等电影,频频被影迷惊呼“颜值爆表”。不可否认,有些影视作品不仅演员颜值高,而且受到观众的喜爱和点赞,但有些则在剧情和演技等方面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而只要俊男靓女粉墨登场,就有票房号召力。同样,综艺类电视节目也不例外,皆是靠高颜值组合来聚揽人气;有人对湖南卫视、东方卫视以及其他省大小共54场选秀前三甲做了细致的定量分析,其中男选手选秀冠军有近68.3%是可以被称为花瓶美男。[5]而一些女性选秀场的前几名更是几乎被姿色出众者包揽。可以想象,如果缺少了美色和靓丽,这些节目可能不会这么火。所以,高颜值成了一种商品,可以带来利润,也可以用市场宣传的组合拳对其进行蓄意地放大、夸耀和拔高,以达到对高颜值膜拜现象推波助澜的效果。

(三)视觉文化时代媒介的助推扩散

视觉文化彰显的是日常生活里的媒介嵌入和消费需求,它也渐次成为社会文化的风潮和主流,并潜在影响着青年人的闲暇生活、行为意指、精神价值和审美范式。视像化表征所带来的视觉感知和视觉冲击,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聚焦于视觉享受方面的精致、浮想、渴求和刺激,以及视觉追求方面的唯美、性感、艳润和养眼,这一切又与视觉文化的娱乐喧嚣密不可分。今天,视觉文化引致的视觉震撼和视觉引导,带来的是花花世界里的溢彩流光、荧屏声幕上的五光十色、时尚封面上的俊男靓女、虚拟空间里的视像沉迷。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趋向渐次明显,寻常品咂中的美感体验已然泛滥。一个词语之所以能流行,肯定离不开媒介的放大和延播,“颜值”的流行当然也不例外。我们可以从大众媒体的推介与鼓噪中,一窥“颜值”被流行背后的娱乐化共谋,且这种扩散方式和吸睛手段随处可见。笔者可以试举几例。譬如网上的各种盘点:“盘点一下在网友心中呼声较高的十位男明星,依次为李易峰、吴亦凡、林峰、陈伟霆、鹿晗、吴彦祖、陈晓、尼坤、李钟硕、陈学冬”,[6]“盘点颜值爆表的十大国产神剧”[7],“看各国王室颜值最高的俊男美女”[8];还有“另类中国大学排行榜走红 重庆大学校花颜值排第一”[9]、“宁泽涛夺冠,网友: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靠实力”[10]以及“警察叔叔手指舞走红 网友直呼颜值高”[11]等。一位安徽芜湖的卖年糕小哥可以因颜值有韩范而走红[12],一位浙大的美女体育老师也会因颜值爆表而引来众多男生蹭课[13]。更有吸人眼球的搞怪之举,譬如,某餐厅宣传网站上打出这样的横幅:在本餐厅吃饭,颜值高就免单![14]甚至在网络还出现了“颜值”检测术等助推“颜值”被关注、被走红的妆呈平台。试想,一个时常在网络里徜徉和游走的年轻人很难不被这样的标题及图片所诱导,更别说是一些喜欢追星、特别看重外表的“颜控”们了。媒介的生存王道就是博取受众的注意力,助推“眼球效应”,所以在新兴媒体的喧哗中,往往会出现“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暴力掩藏了和谐,猎奇超越了好奇,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端庄”[15]等怪象,而这些都是媒介肆意炒作的结果。

(四)赏容之风大行其道的现实循诱

在今天市场化的社会中,人们的生存和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年轻人在很多方面都面临着现实逼迫的竞争挑战,加之社会上“以貌取人现象十分普遍”,外貌偏见愈加明显,造成很多青年人特别在意自己的面相。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颜值崇尚造成青年个体外貌自尊固有的心理暗示愈发强烈。自尊作为自我的主核部分,植根于人的本性之中,并深刻影响着个体的自知、情感、行为、意识、动机及个性,而外貌认知作为自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自我评价、自我认同及自信心、满意度等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随着一个孩童身体发育的渐次展开,带来的是容颜特征的显著变化、心理结构的日臻完善、日常交往的容貌评价,这些都使得一个即将成长为青年人的个体更加关注外貌自尊,更期望以良好的形象呈现给他者,更希冀获得他人的赞誉和认可。在视觉文化发生转向、赏容之风大行其道的今天,在个体外貌自尊的强大驱动下,社会竞争的容貌选择标准,导致人们审美观的异化,外在美已被实用化、工具化和技术化了,而看脸时代的到来,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观念。看脸时代,又称视容、赏颜、整容时代,指社会上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在求职、晋级、恋爱、选秀的时候特别看重装扮容貌,甚至不惜动刀动锯,以期“旧貌换新颜”。很多年轻人认为改善相貌可以迅速提升一个人的综合实力,因为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脸蛋普通,就容易被忽略,如果长相出众,就容易被关注,所以只要脸蛋美美哒、帅帅哒,一切都不成问题。美颜可以成为职场中的软实力,美国作家斯蒂文·杰菲斯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写出的《外貌至上》一书,就以大量的资料印证了社会上的确普遍存在“悦目情结”,并得出了以下结论:“好看的人”在招聘中被录用的机会高于“普通人”的二到五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沟通影响力产生的最大因素是视觉(55%),远高于语言的7%和语调的38%。据统计,每年5月,国内整形美容机构门诊量当中,18-23岁年龄段的人数比例达到35%以上,到7月份暑假正式开始,18-23岁年龄段人数还会攀升至40%以上,多是高考后的准大学生或者即将走上职场的毕业生。[16]可以说,现实生活中的颜值时尚炫耀以及颜值审美潮流,不仅加剧了青年对高颜值的渴慕与艳羡,也给很多年轻人带来更多的心理负担和现实压力。

⑳㉒㉓赖永海、高永旺译注:《佛教十三经:维摩诘经》,中华书局2010 年版,第80、177、88 页。

二、对视觉文化衍生下的“颜值”崇尚现象的评析与思考

“颜值”崇尚与视觉文化的衍生有关,视觉文化对当今青年群体的视觉素养、精神意念、审美取向及生活建构等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视觉文化与移动互联时代的磨合与重叠、相映与互渗,引发了视像体验的心理萌宠和价值膜拜,而当颜值被视为一种衡量标准、赏颜砝码和商业资源,那么颜值就可以用来消费和增值,可以用来垂涎和羡慕,可以用来炫耀和炒作,也可以用来竞争和博弈。对“颜值”崇尚现象,可谓是见仁见智。

(一)对“颜值”崇尚现象的评析

“颜值”崇尚的背后,是视像时代衍生出的青年人对外相的贪恋、饥渴与追慕,其中既有青年小清新的亚文化呈现,也有青年身体狂欢的集体宣泄,而其被世俗化所裹挟所挤压而形成的精神收缩、审美异化与理想沦落,又着实堪忧。

1.“颜值”的小清新:青年亚文化的风格表露

改革开放后的青年文化已然从政治理想的模铸与熏陶向生活多元的价值接纳与行为模仿转变,青年人的风格转换、文化认同、社会定位,起步于符号化、象征化的亚文化表现形式,即在着装服饰、外貌修整、流行串烧、摇滚朋克、香烟缭绕、后街寻梦、犬儒幽默、选秀追星、网络冲浪、闲暇逗趣中寻觅自己的价值符码,标识自身的身份取向,营造自己的生存场域,探寻自身的媒介空间。今天,新兴媒体建构的视像化生活状态,衍生出视觉享乐无穷尽的感受空间,“我们看到,这些亚文化生活空间充满了凡俗、光亮而又动感的色彩,新人类们在不断宣泄着激越和颓废、浪漫和怀旧、纯真与情色、暧昧与混杂的情绪,”[17]这也造就了青年成长情状下特有的多元化价值表征和多维生活方式。青年亚文化作为青年群体在主流文化大背景下彰显出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殊异理念和观念混搭,其所蕴含的休闲时尚特征就是标新立异、轻松愉悦、感官体验和戏谑赏玩,这里面有小清新,有小文艺,有雅俗共赏,还有小资情调。青年流行语作为青年亚文化的组合部分,在独有的话语平台上会有自己的话语风格展示,“颜值”流行语就包含有这种小文雅、小清澈,有点文绉绉,还有点书面语的气息;“颜值”的文字组合很有韵味,在雅致方面胜过“漂亮”“俊俏”“帅哥”“美女”“男神”“女神”等词语。“颜值”崇尚意指着这一类年轻人的共有价值和生活状态,他们看重形象、珍视体验、偏爱唯美、精练文字、渴求感觉、温藏暗恋,钟爱“治愈系”作品,喜恋娱情文学,追求物质充裕和精神满足,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灵感、创意理念、生活品味和审美标准。而这种小清新,从亚文化的立场解读,实际是一种对主流文化的心理抵触和意识反抗,既没有完全疏远主流,又与主流若即若离,游走在属于自己的私域空间,追逐和建构着自己的话语想象,不循规蹈矩,也不另类乖张,这也是有着特殊生活情趣的小清新们在欲望膨胀、纵乐狂欢、痴情涌动、情愫满溢年代里的一种别样的面貌呈现和特质展露。

2.“颜值”的小视镜:青年审美性的身体狂欢

虽然颜值流行语包含着小清新,但我们从“颜值”崇尚的小视镜中,仍然能透视出青年人审美观的异化和审美范式的非理性化。伴随大众文化的崛起,民众日常生活也呈现泛审美化状态。大众文化的兴盛,促成经典美学在理性思辨、抽象形塑、意义追问及传播方式等方面做出适时的调整,并逐渐纳入更多的世俗审美理念。大众文化审美范式的积淀是视像媒介建构的体验论美学,这种审美理念和审美消费聚焦于精神放松、心理悦纳、闲暇娱乐、快乐体味。视觉文化的转向,衍生出青年审美理念从经典艺术美的品读、赏析、熏染和陶冶转向身体欲念的释放、生理欲望的宣泄、感官愉悦的追随以及快感体验的满足,青年审美趣味也不单单是古朴典雅、意蕴深远、超越功利和情操净化,而慢慢熔铸了更多的个性张扬、小众情调、轻松畅意和世相迎合。今天的年轻人受到外物景象的诱惑和刺激越来越多,视觉的窥探欲望和赏容冲动也越来越强烈,而更具引诱性和煽情性的视像图片、亮丽广告也是铺天盖地、泛滥成灾,“在历史上的任何社会形态中,都不曾有过如此集中的形象,如此强烈的视觉信息”,[18]由此带来的是视觉愉悦已成主流,视像美学已然成形,视像传播成为大众文化的中轴线和生命线,青年的审美观抛开了语言文化曾经主导的理性思维,而臣服于视觉文化衍生下的视觉导诱。这些视觉信息都是以网络为主体的新兴媒介助燃、催生的结果。技术成像、数码合成、电脑拼接、动漫演示,可以制造出比美更美、比真实更真切、比真人更性感、比话语更撩拨、比声音更挑逗、比幻象更虚幻的视觉场景和模拟视域,这就使得年轻人目迷五色,不能自拔。而在赏颜之风盛行的年代,会导致青年人对高颜值的极度迷恋,繁衍出男女身体的极度狂欢,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即是色消费。色消费包含男色消费和女色消费,女色是长久以来父权制社会及男权主义意识形态下的男性对女性的霸权式专断式占有,而男色其实在旧时早已被关注,只是当时的男色、男风被深藏在宫闱之内或出没于深街陌巷之中而已。视像时代的到来,使女色与男色同时被呈现于被观赏被消费的舞台。青年色消费显露出对娱乐偶像的膜拜,对АV片的窥探,对手机自拍的喜好,对情色文学的着迷,对滥情影视作品的追捧。青年视觉范式里的身体盲从和视像狂欢会带来精神困顿,因为“失却了审美精神与人文理想制衡的文化是可怕的,文化陷入单边主义和商业实用主义是危险的;这种可怕的背后是非人化和物化,这种危险的内里隐藏着自我的失落和意义的虚无”。[19]

3.“颜值”的小叙事:青年世俗化的精神探望

(二)对“颜值”崇尚现象的反思

从对“颜值”崇尚的评析中可以看出,“颜值”崇尚是视觉文化衍生背景下的一种现实潮流、一种视觉导购、一种生活盲从,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取向。对于这种崇尚风气,笔者认为有值得反思之处。

其一,要防止生活视像里的“颜值”崇尚呈现符号异化的现状。波德里亚提出了商品即符号的理念,在他看来:“视觉技术和媒介技术的高度发展导致了传统的许多边界消失。符号经济学的法则控制着社会,而符号的运作方式也改变了,整个社会被抽象了。”[22]视觉文化衍生下的生活视像组构成了一个色彩斑斓、关涉自我的符号世界,当青年群体对颜值形成一种精神迷恋和心理崇拜时,颜值就自然演变成商业社会里的消费符号。颜值本身是具有符号价值的,颜值所呈现的靓丽、帅气、性感和时尚,已经超越了颜值符号本身,而具有其他消费品所不具有的商品价值了。颜值作为生活之美的展示,被欣赏、被览阅、被品味,本无可厚非,因为生活要想多姿多彩本来就离不开视像美的点缀和妆扮,但是如果对颜值的关注演变为颜值膜拜,审美被狭隘地视为审颜,则颜值的象征符号就被过分夸示、被人为扭曲了,就滑向符号异化的极端。首先,这种符号异化对社会公正是一种损害。当高颜值者利用美貌来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通过颜值出售以捷足先登的方式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凭借相貌吸引在各种社会竞争中总是拔得头筹的时候,对于按贡献大小、能力强弱来分配的正义原则而言无疑是一种践踏。其次,颜值的符号异化还会导致青年人的身体异化,当很多青年人认为相貌出众就可以在各种社会竞争中获胜时,他们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护肤养颜上,如果条件允许,他们会不惜代价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整容整形。要防止这种符号异化的产生,就不能将颜值高低作为社会资源分配、职位竞争享有的标准和原则,也不能纵容现实生活中那些仅仅带来感官刺激的视觉图像的恣意泛滥,更不能使颜值过多地占据青年人的心灵和视野,要压缩其低俗化呈现、庸俗化解读、恶俗化饰演、功利化诱导的展示空间,要提升媒介的视觉文化品味和素养。

其二,要防止青年人出现“颜值”崇尚时代的审美迷失。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介营筑了一种虚拟的视觉场域,虽然这种虚拟镜像是对现实生活的映照和折射,但仍会模糊青年人的视线、麻痹他们的感知神经、蒙蔽他们的探视心灵,会使他们真假难辨、表里莫分,丧失最基本的视觉辨别力,容易陷入视觉审美方面的感官偏激、符号沉醉和影像迷恋,从而造成审美取向的背离、审美方式的偏颇、审美意识的淡化、审美价值的扭曲和审美情趣的畸俗。青年人过于看重颜值,甚至将颜值外表作为择偶的重要指标之一,只会造成其审美观的表面化和肤浅化,因为容貌的妍媸,只是一个人外在形象的呈现,与一个人的内在美并无直接的联系,也不能表征一个人的心灵是否纯净、心地是否善良、道德是否高尚、思想是否深远。对美颜的极度关注,也会造成“视觉餍足症”的发生,试想,如果一个人的生活世界里都是俊男靓女,看得多了,就会见惯不惊,还会造成审美麻木和审美疲劳。对颜值的垂青,同样也会造成审美理念的偏颇,美不仅仅是外表美,还指称一个人的内在修为和德行优良,真正的美的内涵是很广泛的,譬如秀外慧中、表里如一、善良淳朴、真挚诚恳、勤劳勇敢、自立自强等。而美德之美,才是美之最高境界,“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23]所以我们应该培育青年人健全的审美人格、平和的审美心境、必备的审美知识、必要的审美修养,同时还要引导青年人理性审美,重树他们对内在美、心灵美、思想美的崇尚之风。美应该是熔铸和积淀了知性、想象和情感的感性显性,审美价值更多的是体现为一种精神价值,所以青年人应该秉持审美价值的感性化与理性化的和谐一致,提升审美价值的理性标准,在满足自身审美需要和审美趣味的同时,不断增强对多种美学形态的甄别能力和鉴赏能力,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审美活动中获得思绪延展、精神滋养、境界升华,以达到审美范式真、善、美的统一。

其三,要防止“颜值”崇尚对青年人的精神价值重塑产生影响。在今天多层面社会思潮泛滥的年代里,各种价值多元主义、极端享乐主义、个人功利主义、道德虚无主义甚嚣尘上,并且每种思潮和流派都有自己的意识主张、价值建构、精神意指、行为取向和生活确证,这对社会的主流价值是一种消解和离析,也不利于青年群体的精神重构和价值重塑。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安全无虞和物质殷实的环境里,人们大多不愿接受各种清规戒律的束缚,不轻信、不盲从形形色色的权威,”[24]对主体和核心的疏离、对威权和理性的拒斥、对元叙事的颠覆和戏谑,以及各种去中心化、价值祛魅、平面化碎片化解构等意识流杂陈,给青年群体带来极大的精神干扰和价值冲击。就“颜值”崇尚这一现象而言,对颜值的过度推崇和心理依从,颜值对青年生活的无节制嵌入和充塞,只能使青年人的视野愈加狭窄、眼界更加低矮、心胸无从宽广、心性也无法豁达,因为如果青年人整日沉迷于身体的幻象和庸常的俗乐,醉心于容颜的包装和面相的靓酷,那么其精神信仰也就日渐萎靡和收缩。所以青年人的精神价值不能被物欲主义、消费主义所掌控和吞噬,青年人的精神底蕴必须得到蕴藏,青年人的精神家园必须得到呵护,青年人的热血和激情必须得到珍视,青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必须得以重塑。我们需要加强对青年群体的主流价值引导,通过渐进式的、强有力的、能够增进全民福祉的改革举措,切实解决好各种社会问题和发展难题,使得青年人意识到个人现有的拼搏和进取不会没有丰厚的物质补偿和精神褒奖,认可社会自有的公平正义正朝着顺乎民意的方向迈进,认同全民族共有的价值信仰和每个人的前程命运息息相关,认识个体既有的生存价值与生命意义不能在俗世享乐里沉沦而只能在精神理念中彰显。从物欲狂欢和感官体验里,青年人感受和寻求不到生活的尊严和方向,青年人的价值追寻和精神探路应该契合社会主流文化前行的时代脚步,青年人也需要在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序的建构中洗尽铅华、安顿身心、磨砺心智、培植情操、涵育素养,这样才能成长为新时代的开拓者和弄潮儿。

[1]周宪.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2):29-35.

[2]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154.

[3]诗经[M].王秀梅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77.

[4]《盗墓笔记》《花千骨》《琅琊榜》《云中歌》 盘点2015下半年高颜值电视剧播出预告[EB/OL].http://cq.people.com.cn/ GB/365409/c25443335.html.

[5]郑恩.大众传媒语境下男色审美的多维解读[J].东南传播,2008(07):62-64.

[6]盘点颜值最高的10大男神[EB/OL].http://fj.sina.com.cn/edu/campus/2014-09-01/100250210.html.

[7]盘点颜值爆表的10大国产神剧[EB/OL].http://ent.sina.com.cn/zl/bagua/blog/2014-08-07.

[8]看各国王室颜值最高的俊男美女[EB/OL].http://look.huanqiu.com/photo/2015-02/2761903.html.

[9]另类中国大学排行榜走红 重庆大学校花颜值排第一[EB/OL].http://cq.cqnews.net/html/2015-01/04/content_33078233.htm.

[10] 可以靠脸吃饭 却偏偏靠实力[EB/OL]. http://www.cssn.cn/wh/ty/tyzx/201508/t20150807_2110531.shtml.

[11]警察叔叔手指舞走红 网友直呼颜值高[EB/OL].http://ent.chinanews.com/shipin/2015/05-24/news572022.shtml.

[12]芜湖“年糕小哥”出摊火爆:年轻妹子排10米长队[EB/OL].http://www.ahwang.cn/anhui/20150211/1410339.shtml.

[13]浙大美女体育老师颜值爆表 男生疯狂来蹭课[EB/OL].http://daxue.163.com/15/0325/10/ALI25F9C00913J5O.html.

[14]餐厅“靠脸吃饭”,颜值高就免单[EB/OL].http://tv.people.com.cn/n/2015/0113/c39805-26373157.html.

[15]敖成兵.“眼球效应”视角下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01):83-86.

[16]高学历更要“高颜值” 暑期整形大军4成是学生[EB/OL].http://mt.sohu.com/20150619/n415356705.shtml.

[17]王文捷.青年亚文化:作为80后和90后“文学生活”的延伸[J].文艺争鸣,2014(06):199-203.

[18]John Berger. Ways of Seeing[M].London:Penguin,1973:135.

[19]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M].张峰.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362.

[20]许纪霖: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EB/OL].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4/1210/c372329-26180550.html.

[21]刘俊峰.80后世代的文化场域与媒介空间[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46-50.

[22]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64.

[23]胡忆肖、江少川.大学语文[M].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357.

[24]杜平.政经革命六十年,中国迈向新门槛[N].联合早报,2009-08-19.

Interpretation of“ Face Value” Admiring Phenomen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search to Visual Culture

Ao Chengbing
(Department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Wannan Medical College)

ract: In today’s social evaluation system, the importance of “face value” is increasing, and the youth’s appraising for the “face value” has become a fashion. If this phenomenon is plac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visual culture, it will be found that this admiring phenomenon is not only the old “face value” advocating the historical continuity of the fashion, but also the market business value of the birth of physical demand, visual media of the era to the booster diffusion, real induction which is popular in atmosphere of appreciating the appearance and so on. The visual culture derived from the “face value” of the fashion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intense, and it also needs to give a rational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to this phenomenon.

ds: Visual Culture; Face Value; Admire; Youth

D669

А

1006-1789(2016)04-0005-07

责任编辑 曾燕波

2016-03-22

本文系2014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间隔年旅行与中国青年社会化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K2014A418。

敖成兵,皖南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视像崇尚青年人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从HX视像财务分析看发展路径
全国妇联发出倡议:制止餐饮浪费 崇尚勤俭节约
秦朝
———崇尚“大”的短暂朝代
崇尚精巧的枫丹白露画派
崇尚奋斗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
青年人痤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
保千里:“科技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