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历史思想探析

2016-03-19何坦

大连干部学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宣言

何坦

(中共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91)

《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历史思想探析

何坦

(中共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91)

《共产党宣言》是对马克思主义首次完整、系统表述的重要著作,它不仅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同时也意味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成熟。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运用世界历史眼光对资本主义社会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走向。考察 《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世界历史思想,对于当下走向 “世界历史”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共产党宣言;世界历史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世纪中叶,马克思以惊人的洞察力观察到“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趋势,并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指明了人类历史的走向。“世界历史”思想首次系统表达于1845年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下称 《形态》)中,马克思在 《形态》中第一次从现代生产力高度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市场经济世界化的现实历史角度对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趋势作了初步的概括。而在 《共产党宣言》(下称《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则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考察了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问题。过去,我们对 《宣言》中的世界史观思想重视不够,只把唯物史观、阶级斗争视为 《宣言》的基本思想,实则还蕴含着丰富的世界历史思想资源。本文拟从 《宣言》出发,对文本中的世界历史思想进行探讨。

一、《宣言》中世界历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任何时代的思想理论都是该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考察 《宣言》中的世界历史思想,理应对其产生的世界历史背景进行研究,从而探索出 《宣言》中世界历史思想产生的内在动因。《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政治性纲领,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运用世界历史眼光,站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的背景下,对人类社会的历史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走向。

(一)《宣言》中的世界历史思想产生于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代

16世纪以来,特别是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历史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急剧变革,欧洲大陆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1]。社会化大生产这种新的生产方式以新兴工业为龙头,以地理大发现为契机,以科技革命为动力,从而实现了生产领域以至整个社会生活的重大变革。在此契机下,资本主义在西欧许多国家已经从简单协作、工厂手工业阶段跨入大机器工业阶段。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大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制度代替了手工工场制度,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也随着世界市场的建立而向全球扩展。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背景下描述了这一现象,资本主义一方面 “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2]404;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及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2]404,“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或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2]405。正因为此,资产阶级通过商业贸易和殖民征服疯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在此基础上完成产业革命,并开拓世界市场,进而使得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统治地位,整个世界由此进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时代。

(二)《宣言》中的世界历史思想还诞生于资本主义弊病暴露、矛盾尖锐的历史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在 《宣言》中曾经指出:我们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所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2]413。《宣言》所揭示的世界历史思想与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经济社会危机是密不可分的。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社会化了,可是生产资料却为少数私人资本家所占有。资本家为了追逐高额利润,提高竞争能力,一方面,不断改善技术装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数量,实现 “资本积累”;竭力压低在业工人工资,排挤工人,形成产业后备军,从而导致社会购买力的下降,国内市场的缩小,形成 “贫困积累”。这两方面的积累,造成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在危机期间,商品生产过剩,企业倒闭,失业增长,工资下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随之日益暴露,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任务也由此提出。

同时,产业革命不仅是技术革命,而且也引发了一场社会革命。在产业革命中,出现了现代资产阶级和现代无产阶级。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发生了三大工人运动,即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1836年-1848年英国宪章派开展的持续12年之久的宪章运动;1844年爆发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工人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重大力量,使人们认识到无产阶级是彻底革命的阶级,承担着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

新航路的开辟、大工业的发展以及世界市场的建立使得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统治地位,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弊端的日益暴露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断发生,阶级矛盾的不断尖锐,从而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由此提出,工人运动的兴起,迫切要求一个崭新的思想理论的诞生和指导。正是在这样的世界历史背景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成熟的 《共产党宣言》应运而生。

二、《宣言》中的世界历史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年的 《形态》中首次系统地阐述了 “世界历史”思想,并提出了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重要命题。马克思所指的 “世界历史不是通常的、历史学意义上的世界史,即整个人类历史,而是指各民族、国家进入全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使世界 ‘一体化’以来的历史。”[3]这是马克思在 《形态》中第一次从现实历史角度对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趋势作了初步的概括。而在 《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则通过对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时代的深刻分析,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考察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问题,从而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一)《宣言》阐明了世界历史的起点以及世界历史的开创主体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世界历史的起点是16世纪初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交通革命和由此而开始建立的世界市场的商业革命,关于这一点,《宣言》作出了重要阐明。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世界市场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经济基础,世界市场的出现是由于生产的发展引起社会分工,社会分工从而引起产品交换,产品交换的发展又导致资本的出现,资本把市场扩大到世界范围,大工业最终形成和稳固了世界市场。资产阶级为了追求更大的剩余价值,进而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2]404,“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404。从这里可以看出,世界历史的形成与资本主义的产生、世界市场的建立从逻辑上而言具有一致性。世界市场是世界历史形成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是世界历史得以开创的重要标志。

不仅如此,《宣言》中马克思还描述了资产阶级是世界历史的开创主体。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2]404。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作为其阶级代表的资产阶级便成为世界历史的开创主体。正是由于资产阶级建立大工业,开辟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巨大发展,从而使交往获得世界性发展,才导致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化。当然,资产阶级作为世界历史的开创主体,揭开了世界历史的序幕,但并不意味着 “资产阶级就是世界历史的真正主体,恰恰相反,资本主义这种引领全球的地位是暂时的”[4],“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2]406随着世界历史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矛盾日益暴露,无产阶级必将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历史时代的开创者。

(二)深刻剖析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动力因素

在马克思以前,人们就提出过不同的历史动力论,如自然动力论、人性动力论以及黑格尔的世界精神动力论等,但这些历史动力论都未能科学揭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动力机制。在 《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阐明由于资产阶级的内在需要以及资产阶级社会的内在矛盾,历史才由民族历史向一体化的世界历史转变。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基本动力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 《宣言》中,马克思指出,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满足机器大工业所创造的生产力,进而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爆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宣言》中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指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制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互换出来的魔鬼了。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存在的商业危及就够了。”[2]406在这里,马克思阐明了资产阶级通过破坏生产力和夺取新的市场来面对危机,从而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成了资产阶级开创世界历史以转嫁经济危机的直接动力。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在社会方面,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尖锐对立。资本主义的商业危机使工人处境日益恶化,无产阶级必然走上联合反抗资产阶级的道路。为了缓和国内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一方面被迫减轻对国内工人的压迫,另一方面又极力开拓世界市场,力图从海外殖民地攫取新的高额利润。这就进一步指明,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也是资产阶级为缓和国内危机而开创世界历史的基本动力。

(三)对世界历史发展走向的蓝图进行深刻描绘

世界历史中的世界是把世界开始联系到一起的世界,这个世界自开始形成就进入到了人们的观念中。《宣言》的中心思想是论证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和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马克思在此观察的世界无疑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下的世界,这个世界也是阶级斗争历史组成的世界,“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2]400。因而,从这一方面来看,世界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世界历史的未来走向是共产主义。

马克思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在 《宣言》中描绘了共产主义世界历史阶段的具体内容:第一,生产力的因素是进行共产主义革命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根本的因素。在共产主义世界历史阶段,所有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都被扫清,使一切能够利用的生产力都得到充分的利用,生产力和社会财富源泉般的充分涌流出来,生产力高度发达。第二,共产主义社会,真正实现了人的解放。人摆脱了各种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束缚,获得了个性解放,“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422。第三,在共产主义世界历史阶段,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更加普遍和密切,一方面他们平等地参与推进世界历史进程的事务,另一方面又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利用世界提供的生产契机发展自己,各民族都成为世界历史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共产主义是与世界历史联系在一起的,共产主义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显示其必然性,而世界历史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为自己进一步发展开辟出广阔的道路。

三、《宣言》中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价值

《宣言》中世界历史思想是马克思以资本主义所开创的世界历史时代为背景,对世界历史的起点、开创主体、动力以及未来趋向进行阐释,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在其中所揭示的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深刻描述,对于今天走向 “世界历史”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一)把握世界历史潮流,主动融入世界

《宣言》的发表已经有近170年的历史,有些论断毫无疑问有些过时,但是其中的世界历史思想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当今世界历史潮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世界历史,浩浩荡荡,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社会结构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世界的变化并不表明资本主义本质的改变和人类社会历史趋势的变化。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认清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不仅是全面认识本国实际,进而采取相应对策的需要,也是一个国家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制定正确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利用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取得的一切文明成果,逐步适应时代变化,主动迎合全球化的浪潮;同时也要用 “世界历史眼光”来审视和进行现代化建设,坚持对外开放,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走向世界历史的过程中,在时代前进的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二)始终不渝地坚持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地位

马克思在 《宣言》中描述共产主义世界历史时代的重要内容时就指明,生产力的因素是进行共产主义革命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根本的因素。伴随着资本主义登上历史舞台,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分工的细化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民族、国家孤立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当代中国的一切成就源于改革开放,源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代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已提高到新的历史高度,但同时也面临国际竞争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要求我们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水平,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康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当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也是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根基。

(三)坚持以人为本,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人”既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起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最终落脚点。马克思在 《宣言》中论及共产主义时代时就特别强调了人的彻底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他认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世界历史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在前世界历史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占优势,人的依赖关系表现为人对人的依赖。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形成时期,人与自然天然的统一的关系被打破,人的依赖关系表现为人对物的依赖。只有在共产主义世界历史时期,人才能真正实现自由个性。这就直接启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应该始终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我们建设的根本目标。

今天,我们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且要坚持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每个人和一切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创造强大的物质条件和充分的精神准备,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世界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7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杨耕.邓小平与当代中国的三大历史转折[J].前线(京),1998(5).

[4]刘国胜.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在逻辑[J].江西社会科学,2007(3).

[责任编辑:于洋]

A811

A

1671-6183(2016)10-0010-05

2016-10-01

何坦 (1992-),男,汉族,湖北荆州人,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宣言
青春宣言
Father's Day
柔软宣言
杭州宣言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
俄国资产阶级军事改革家——米柳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