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独家庭如何走出困境
——基于广州实践的多视角分析

2016-03-19姚迈新

广东青年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失独家庭困境

姚迈新

(广州行政学院 文献信息研究中心,广 东 广 州 510070)



失独家庭如何走出困境
——基于广州实践的多视角分析

姚迈新

(广州行政学院 文献信息研究中心,广 东 广 州 510070)

摘要: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从本质上说是风险家庭。失独家庭面临以下困境:经济收入下降,养老扶助不足;精神遭受打击,心灵缺少抚慰;面对担保事项时遭遇无人担保;家庭气氛改变,家庭出现解体现象等。广州市为帮助失独家庭走出困境进行了诸多实践,从福利多元化、风险社会、优势理论视角等方面探索了帮助失独家庭走出困境的路径。

关键词:失独家庭;困境;多视角分析

从本质上来说,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是风险家庭。当独生子女因意外事故或疾病等不幸去世时,独生子女家庭就变成了“失独家庭”,原先稳定的三角型结构家庭,演化成了两点一线式的永久性空巢家庭。独生子女的离世,给他们的父母带来了长久的伤痛。失独家庭父母不论在经济扶助、心理健康还是精神慰藉、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容易走入困境和步入沼泽。中国实施30年之久的强制一胎化做法事实上带来的是非意愿的一孩生育,这也导致失独的政策性风险、内源性风险和唯一性风险。有专家认为,失独家庭是中国步入风险社会后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它关系到这部分特殊人群的民生福祉,也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考验着中国在步入新时代之后的责任与文明程度。面对失独家庭面临的诸多困境,本文通过分析广州扶助失独家庭的具体实践,运用多重视角,探讨如何帮助失独家庭,激发失独家庭的潜能,探索失独家庭的困境突破之路,为相关政策部门制定失独家庭扶助政策,以及引导社会及市场力量发挥其独特作用提供好的方法和思路。

一、失独家庭面临的困境

据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估算,中国每年新增约7.6万个失独家庭,全国失独家庭超百万个[1]。据人口学家推测,不用多长时间,中国将有1 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失独’不仅给‘失独者’带来了丧子之痛,还引发了一系列新的家族与社会问题。”[2]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失独家庭和正常普通家庭相比较,面临着诸多困境:独生子女的死亡使失独家庭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失独老人承受着生活上的艰辛困难以及精神上的痛苦折磨,如何解决自身的养老问题也成为横亘在失独老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 经济收入下降,养老扶助不足

在失独家庭中,独生子女的突然离世,使得父母几十年花在孩子身上的投资及心血付诸东流。而中国养老金的替代率较低,由于完全没有来自儿女的赡养金,致使家庭经济水平下降,引发退休之后的老年贫困现象,失独家庭生活资金上的压力可想而知。由于中国有着“养儿防老”的传统习俗,不难想象,当独生子女离世后,失独家庭将面临着老年保障弱化,年老时无所依靠的状况。目前政府对失独家庭的救助现状是救助手段单一,救助力度不大,远远无法在经济方面为失独家庭提供良好的帮助和扶持。以广州为例,从2014年1月开始,政府部门对于失独家庭,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特别扶助对象扶助金标准提高至每月450元。这一标准以广州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而言,对于解决失独家庭的养老扶助问题,作用相对有限。

(二) 精神遭受打击,心灵缺少抚慰

失去子女,对失独家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全国政协曾对失独老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进行过调查。调查显示,“失独”父母中50%的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癌症、瘫痪等重大疾病的有15%;60%以上患有抑郁症,其中一半以上曾有过自杀倾向。每逢佳节,失独家庭都会感觉特别难熬和痛苦[3]。以春节为例,春节是中国人家庭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节日,然而对失独家庭而言,这个万家团聚的日子,是他们最不愿意也最怕过的日子。因为他们唯一的子女不幸去世,往日从子女身上获得的精神和情感上的关怀,都只能在回忆中寻找。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楚,失独老人长年在悲伤、自责和痛苦中度过。相对于物质的匮乏,失独老人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一是心理应急挫伤,二是封闭自我,三是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和目标。失独老人的精神亟需抚慰,心灵的创伤也亟待修补弥合。

(三) 面对需担保事项,遭遇无人担保

除物质和精神方面均承受失去子女的痛苦之外,失独家庭在生活中面临很多需要担保的事项时,却无人担保的尴尬和困境。例如,想进养老院,往往因为无人担保,失独老人被挡在了门外;上手术台,因无亲属签字负责,正常的医治程序遇到了阻力和障碍。因为这涉及到治疗意见的确定问题,同时也有着担保人须承诺支付超支医疗费的事项;要办理信用卡或者贷款时,失独老人因缺乏有效人员担保而遭到拒绝。按照正常的程序,签订担保书,有助于养老院、医院和金融机构控制自身风险。部分地方目前出现了公益机构工作人员担任担保人的情况,失独老人得以突破无人担保无法住院等困境。然而,在政策仍无改变的情况下,中国还是有许多失独老人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亟需政策破冰或者出现更多的公益担保人,才能为失独老人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四)家庭气氛改变,家庭解体现象出现

有专家曾从“家庭解体”这个角度对失独家庭面临的困境展开分析。因为在中国,父母夫妻关系的纽带往往源自子女,当子女因各种不同原因不幸死亡时,维系父母、夫妻关系的纽带就会断裂,原先家庭中稳定的三角型结构轰然倒塌,而两点一线的家庭结构往往容易破裂,离婚和家庭解体现象在独生子女死亡后屡见不鲜。或者子女离世虽然没有导致家庭解体,但由于起到活跃家庭氛围的独生子女不在,父母夫妻关系也会因此变得高度紧张,整个家庭生活被打乱,夫妻二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直线下降。某专项调查显示,在经历独生子女离世重创之后,有约32%的失独家庭出现离异或另一方再婚的情况,夫妻双方不再能够在生活和精神上保持牢固的相互支持体系。

二、广州帮助失独家庭走出困境的实践

面对失独家庭遭遇诸多困境的现实情况,广州市采取了多种措施,以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为主体,集合社会力量,激发失独老人的自身潜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 提高失独家庭扶助金,增强群体风险应对能力

2001年12月份出台的《中国计划生育条例》第27条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然而何为“必要的帮助”,缺乏明确的说明,各地在执行各不一样的标准。总体来说,对于失独家庭面临的经济压力而言,各地的补贴标准都无异于杯水车薪。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广州市财政局、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下发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对广州市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的扶助金标准作出调整,对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广州户籍扶助对象,凡男满60周岁,女满55岁,在到龄次月开始,特别扶助金标准由现行的每人每月300元调整为450元。这说明针对失独家庭的现状,广州市正在逐步加大对失独家庭的关怀和扶助。据悉广州市未来还将加大扶助力度,以切实解决失独家庭的生活困难。

(二) 实施专业“玫瑰计划”,做好失独家庭的精神抚慰

自2013年起,广州市妇联专门实施了玫瑰计划。该计划以“搭建互助平台,提供人文关怀,汇聚社会能量,迈向幸福生活”为宗旨,力图做好失独家庭的心理调适和精神抚慰工作。以2014年9月所组织的“玫瑰之约金秋共聚”失独家庭聚会活动为例,该活动内容丰富,有蔬果盆栽知识讲座、才艺表演、互动游戏等。借助各种活动,广州市妇联及时与失独家庭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给他们带去心灵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据悉,截至2014年9月底,各类活动累计服务超过了1 000人次。另外,还将采取引导失独家庭参与爱心公益项目等方式,帮助失独老人释放爱心,重拾生活和生命的意义。而长效关爱机制的建立,也将更进一步推动失独家庭融入社区、培养爱好,实现感情转移,真正走出心理的阴暗地带。

(三) 专业机构介入,帮助失独家庭渡过难关

2014年3月,广州市在妇联主持的失独家庭“玫瑰计划”中,建立了一个借助专业机构打造的失独家庭玫瑰服务站越秀区分站,主要解决失独家庭多数已经没有了生育能力,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精神上极度空虚等问题。为了很好地解决失独老人的各方面困难,包括情感依赖、精神慰藉等社会问题,以黄花岗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广州市失独家庭玫瑰服务站越秀区分站探索用社工服务及心理咨询服务共同介入失独家庭,采取“社工+专业项目咨询师+义工”的方法,专门为失独母亲提供政策宣讲、入户探访、个案咨询辅导、团队小组治疗和工作坊等服务。例如在服务站组织的“庆三八妇女节”活动中,50多名失独家庭“玫瑰妈妈”与社工们一起进行手工制作、上春季养生课和焙制蛋糕等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搭建失独家庭沟通互助平台,为失独母亲打造暖心的工作驿站,也成为越秀区分站的下一个目标。据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妇联将在该服务站开展工作的基础之上,逐步向全区推广,以期解决失独家庭面临的心理问题,增进失独母亲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共渡难关,抱团取暖。

(四)开辟养老服务专区,满足失独家庭养老需求

据调查,截至2013年末,广州户籍失独人员达2 299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的失独老人1 369人。调查显示,其中有意愿入住养老院的失独老人约376人。针对这一情况,广州市积极地推进“1+5”、“1+6”公办养老机构建设,预计将增加约1万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增量是原有公办床位的两倍。不仅有数量上的绝对增长,广州市还专门针对失独老人设立了养老“爱心家园”。例如在广州市老人院正在建设中的慈心大楼设置了失独老人专区,约有50张床位,在软硬件方面都结合失独老人的身心特点进行了人性化设计。尤其在服务方面,为失独老人配置了社会工作、心理辅导等专门性人才,提供专业性的服务。据悉,未来还会根据实际情况,研究是否建立失独养老院。对于失独老人缺乏监护人或经济困难无法入院的情况,广州市的做法与规定是:没有近亲属的可以由街道居委会作为监护人。因此广州没有发生过因无监护人无法入住养老机构的情况。

(五)建立志愿者队伍,服务失独家庭

在广州市扶助失独家庭的过程中,志愿者队伍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首先是活跃在各个失独QQ群里的志愿者们,他们通过网络在线与失独老人进行沟通交流,开展心理安抚和精神抚慰,让失独老人感到不孤单。有条件的志愿者从线上走到线下,经常将失独老人接到自己家里共同生活,或者定期上门看望失独老人,帮助他们料理家务,一同外出郊游等,让失独老人重燃生活的希望。在广州市,除了单个分散的志愿者行动,还有成组织的志愿者队伍,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失独家庭开展暖心行动。尤其是社工链接志愿者,主动关怀失独家庭,在部分社区搭建起了支持和帮助失独老人的网络,为失独者提供了日常照顾、上门义诊、上门医疗护理、保健、助老陪聊、临终关怀等多元服务。有些志愿者队伍还通过链接社会公益慈善资源,帮助失独家庭完成他们的“微愿望”,促使他们从自我封闭的状态中走出来。

三、多元视角分析:失独家庭如何走出困境

广州市失独家庭面临的困境,以及这一群体试图走出困境的实际情况,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基于实践的理论启示。当年失独父母们积极响应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他们的独生子女却因为种种原因早早离世,于是他们变成了永久的空巢老人。解决好失独家庭面临的问题,绝非单一的政府经济扶助这么简单。政府的相关工作不太依赖传统意义上的公共雇员,而是更多地依赖各种伙伴关系、协议和同盟所组成的网络来从事并完成公共事业。它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包括市场力量、第三方力量等,也需要失独家庭自我潜能的发掘[4]。失独家庭的福利来源应当同其他公民一样,是多元化和多样性的。此外,如果采取“资源取向”来看待失独家庭这一群体,我们的视野将大为开阔。我们将认识到,失独家庭自身都是具有个体的优势和潜能的,因此也就能以利用和开发他们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他们进行自身的转变,真正摆脱困境。以下本文试图以多种视角来分析如何协助或引导失独家庭走出困境。

(一) 福利多元化视角分析

按照罗斯的阐释,福利是国家福利、市场福利和家庭福利的总和,当国家、市场和家庭3个部门联合起来时,就能够相互补充,共同构成福利多元组合体系。在此基础上,约翰逊加进了志愿机构,丰富了多元化的福利组合内容。目前得到普遍认可的是,社会福利的来源包括市场、国家、社区和民间社会[5]。按照这一框架,针对失独家庭面临的困境,国家(政府)要立足于立法和制度设计,并提供财政支持,实施监督和管理,将分散的职能部门的功能统合起来,既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又形成合力。家庭和社区是失独老人应对困难的基石,在社区中建立起一种对失独家庭的人文关怀氛围,在家庭中寻找新的家庭关系支撑点,包括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共同参与社会事务等,失独父母就有可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义,走出困境。民间社会主要指社会组织等第三部门机构。依托社会组织开展各类针对失独老人的活动,帮助失独家庭以平和、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市场的力量在于发挥企业组织、小额贷款等的作用,为失独家庭提供来自市场的经济扶助,从而获得经济、职业福利。

广州的实践说明,失独家庭得到了各方力量的支持,政府和社会以及社区等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取得了实际的效果。然而以福利多元化视角作进一步观察,在广州失独家庭的扶助中,政府仍然有唱“独角戏”的嫌疑。专业社会组织只有一定程度的参与,志愿者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而市场的力量更是薄弱。运用福利多元化视角进行分析,未来广州针对失独家庭的扶助,要更加注重福利来源的多元化。政府要扮演“托底”的角色,承担起主导责任,把好关掌好舵;而专业社会组织的服务优势要进一步得到深化,以其独特的工作方法帮助失独家庭恢复或增强社会功能;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可以更加充分地和社工相互配合,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如富有亲和力,拥有多样资源等,唤醒失独父母的灵性能力,体恤和重建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 风险社会理论视角分析

如前所述,失独家庭在本质上是风险家庭。独生子女的离世,降低了失独家庭的民生福祉水平,导致这一群体出现各种负面的心理和情绪——忧伤、焦虑、不满等。从宏观视野来看,这既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又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风险社会视角分析表明,当代社会的时代特质是社会的高度风险性,处在关键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转型风险”。失独家庭从根本上说是高风险社会的产物,因此,失独家庭的风险需要社会共同承担。

首先,从社会群体意识来看,不要把失独家庭当作问题家庭,也不要把失独老人标签化,而是要用更加专业的方法帮助失独者逐步走出阴影;其次,政府应当在风险来临之前做好防范工作,并在风险来临之后做好减弱工作。例如,政府要建立起良好的养老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在人们因为政策限制或者面临生育选择时,或者不幸成为了失独家庭时,没有太多的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不仅如此,政府有责任提高对失独群体的补偿标准,让他们充分享受当年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补偿权。此外,政府有责任发展社会性的养老,如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等,为失独群体的养老生活提供应有的保障;第三,可以考虑建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借助公共媒介的力量,引导媒体舆论,为关怀基金募集资金,减少失独家庭的经济风险。依靠社会志愿者的力量举办各种形式的失独者联谊会,搭建起这一群体沟通交流的平台,充实失独群体的精神世界,让失独者不再孤独,这也是社会共担风险的重要体现;第四,从长远来看,要适度调整人口政策,从根本上规避失独家庭这一高风险社会产物。当前我国已经放开“单独二孩”的计生政策,未来是否全面放开二胎,从而稳定家庭结构,值得提上议事日程。总的来说,风险社会理论认为,制度化风险是现代风险结构中的主要类型,要从整体上把握失独家庭面临的风险和问题,全盘考虑,在风险的前端-中端-末端综合予以规避或解决。

(三)优势视角理论分析

优势视角理论是一项着眼于微观个体的社会工作分析框架,它的基本信念包括赋权、抗逆力、成员资格以及治愈和整合。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分析视角之一,它认为即便是最可怜的、被社会所遗弃的人都具有内在的转变能力。因此在社会工作当中,应着眼于个人的优势,由“问题取向”转向“资源取向”,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帮助个体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走出困境,达到其目标。笔者认为,运用优势视角分析如何帮助失独家庭走出困境,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和把握到,失独家庭虽然受到消极、悲伤、愤怒、孤独等一系列的精神打击,还要面对疾病、养老等生活困境,但与此同时,他们同样具有改变现状的愿望。失独家庭不希望被边缘化或异化,渴望社会交往,希望被社会视为平等、普通的成员,从而拥有社会归属感。从失独老人的心理现状出发,要治愈失独老人的创伤,真正走出养老、心理等困境,需要帮助他们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包括自身拥有的知识经验和智能优势、人力资本特长、创造力优势等,通过参与各种小组、社区活动,使他们的个人优势与周围环境优势有效结合,进而产生自我认同,使失独者渐渐恢复积极的人生态度。从广州的实践来看,在已有的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这个群体时,正是将失独老人视为与自身一样的积极、能动的主体,从而摆脱问题视角,帮助他们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例如广州市妇联实施的玫瑰计划,除了给失独家庭以心灵支持和精神鼓励,还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失独家庭参与爱心公益项目,通过发挥失独者自身的优势与潜能,帮助他们释放爱心,进而获得生活的意义。但这种积极的尝试还不是很多、很深入,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深化。

四、结语

当前,失独群体已和其他弱势群体一样,成为全社会必须关注的特殊群体。失独者面临经济、心理、养老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诸多困境,扶助这一群体走出困境,可以有多角度的方法和路径。总体来说,政府要负起失独家庭问题治理的元责任,社会要共担失独家庭的风险,失独者个体也要发挥自身优势,回归社会社区生活,重燃生命的热情。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失独群体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失独群体突破困境,政府和社会是外部支撑,自身是内在支持。要以社会公平的理念,站在社会建设的战略高度,来帮助失独群体实现自身生活的重构。

参考文献:

[1] 黄耀明. 失独家庭重建的社会支持工作模式研究[J]. 北京社会科学,2014(7).

[2] 杨宏伟,汪闻涛. 失独家庭的缺失与重构[J].重庆社会科学,2012(11).

[3] 沈蓓绯,汪晓东,顾慧丽.失独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的创新模式研究——以江苏常州为例[J].理论建设,2013(6).

[4] 谢启文. 增能:解决失独家庭问题的新视角[J]. 人口与发展,2013(6).

[5] 赵罗英. 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失独家庭社会政策建构[J]. 理论界,2014(3).

[责任编辑:谢华]

收稿日期:2015-12-20

作者简介:姚迈新(1975-),女,湖南长沙人,广州行政学院文献信息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46(2016)01-0077-05

On Families On Saving Families Bereft of Their Only Child from Plights the Plight of Losing Their Only Child——A Multi-Per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Practice of Guangzhou

YAO Mai-xin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earch Center, Guangzhou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Guangzhou, 510070)

Abstract:In essence, China’s one-child families are all at risk. Families bereft of their only child usually face the following plights: declined family income, lack of old-age support, mental shock, lack of mental comfort, lack of guarantors, changed family atmosphere, and family disintegration. To save such families from these plights, Guangzhou has carried out much practice. Based on Guangzhou’s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ths for saving such families from their pl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welfare pluralism, risk society and advantage theories.

Key wordsFamilies Bereft of their Only Child; Plight; Multi-perspective Analysis

猜你喜欢

失独家庭困境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试论系统理论在失独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中的运用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失独家庭基本诉求及政府帮扶服务研究
失独家庭困境如何破解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
我国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
失独家庭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中国“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