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校企合作的模式研究及对策分析*

2016-03-19李春良郝达靖吉林建筑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高教学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对策分析发展现状校企合作

李春良 郝达靖(吉林建筑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我国校企合作的模式研究及对策分析*

李春良郝达靖
(吉林建筑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摘要:校企合作作为一只有力的推手,正在推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文章对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特点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应对策,为保证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发展现状;对策分析

引言

中国职业教育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校企合作展模式和途径与世界其他各国不相同,文章阐述了世界各国发校企合作的成功模式,分析校企合作现状,归纳出了中国校企合作的对策。

一、世界各国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双元制”模式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解决了普通高等教育难以解决的问题,缩短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距离[1]。该模式是将传统的学徒式的学习方式与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相结合。德国企业承担了学生的生活津贴、设备费及教师工资等。学校以市场为导向负责授课,灵活设置课程。政府积极制订校企合作法案。

美国“合作式教育”模式的雏形是将一组学生在校内学习,另一组在工厂工作,一周后两组学生交换[2]。合作教育使学生、教育机构和雇佣主形成了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与活力,合作教育模式已成为美国最典型、成功的一种教育模式。

20世纪90年代日本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产学合作立法和制度为基础的产学合作模式[3]。日本的产学合作与政府政策息息相关,政府不断改良政策、颁布法案,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为产学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我国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我国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是在战略高度的政策下推进的。是有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而对新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条件下实施的。

(一)国内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我国的校企合作模式可分为浅层次合作模式、中层次合作模式、深层次合作模式。其中,浅层次合作模式是学校按企业所需设置专业方向和实习基地,聘请企业的专家成立指导委员会形成产学合作体[4];中层次合作模式是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建立横向联合体,成立董事会,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共同制定有效实用的教学计划,培养人才;深层次合作模式是企业与学校相互合作,依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建立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

(二)企业参与方式及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国内的企业参与方式分为“企业配合”、“校企实体合作型”及“校企联合”模式。其中,“企业配合”模式在培养高职人才过程中实行校企联合,双方共同培养人才、制定教学计划、布置教学课程、培训目标和培训方法;“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是企业全方位的参与教育,同时做更深层次和全面地参与其中,以主人的身份将物资、技术、资金等投入到高校股份中,并参与办学和人才培养,共享办学效益[5];“校企联合”模式是学习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共同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6]。

我国校企合作中的产学研模式主要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1模式、学工交替模式、全方位的合作教育模式、实训——科研——就业模式、双定生模式、工学结合双向介入模式、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

三、我国校企合作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纵观我国校企合作,其合作交流还欠缺不足,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法律法规欠缺,政府没有健全的政策法规推进校企合作,缺少国家级政策,导致现在国内的校企合作都在黑暗中摸索前进[7]。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体制和模式的匮乏造成了校企合作及其不稳定。

合作企业缺乏积极性,高职校企合作基本都是学校自己寻求企业合作,这些因素造成企业的宝贵资源无法与职业教育有效的结合,双方无法针对性的培养学生[8]。

职业院校欠缺应对能力,学校自身科研水平差,其老旧的管理方式无法应对市场经济的变化。职业院校合作能力差、产品研发能力弱、技术服务能力低,导致其缺乏对企业的吸引力。

职业与企业交流较少,老师自己在学校独自研究,无法了解行业的准确动态。企业只是纯粹以自身理论来限定高校科研活动,最终导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欠缺交流互动。

四、我国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对策分析

为确保我国校企合作良性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建设全国性的专门机构,负责宣传报道、协调产学合作教育用以加强教育管理,增加各种合作教育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全面了解校企合作的理念。

处理好各方面之间的协调问题,分清主次矛盾。政府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对职业教育进行立法,以立法的形式制定有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规和条例,明确各方职责、权利、义务和责任。

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将企业的未来与教育的发展结合起来共同培养人才。通过多元投资、提供土地、厂房等方法探索出合适的模式和机制。

面对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学校应积极完善教学课程、教学计划、教学设备等方面,而不是停留在传统的理论教学。同时学校可多引进新团队、新技术和新设备等,增强自身的科研水平莫要安于现状。

老师应该走出校门,到企业的研究单位去进修一段时间,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深入了解企业的动态;企业也要了解高校,不能以纯粹的企业理论来限定高校。两者双方必须增强交流,双方只有相互交流、激励,协调配合,最终才能共同进步。

五、结束语

校企合作将为职业教育一只有力的推手,正在推进中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路还很漫长,只有在全面了解校企合作的发展过程才能制定出更为全面和有针对性的校企合作模式,要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校企合作模式,必须与社会、经济、人文发展紧密地联合起来,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克服校企合作路上一系列问题,才能保证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荷杨勇.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社会公平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15(1):102-103.

[2]林尔.美国合作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4):7-9.

[3]刘家磊.日本产学合作模式、机制与绩效分析[J].学术交流,2015,218(5):115-116.

[4]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6,5:69-70.

[5]王贤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改革与实施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0(8).

[6]叶小明.中国高职教育企业合作:模式特征与实践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1,4:92-93.

[7]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2-66.

[8]王芳.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121-125.

Abstract: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s a powerful promoter,is promot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paper analyzes deeply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providing a reference to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Keywords: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development status;countermeasur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1-0054-02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2015年度职业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5ZCY273)。

作者简介:李春良(1978-),男,汉族,籍贯:吉林省长春市,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桥梁结构加固与检测。

猜你喜欢

对策分析发展现状校企合作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