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主持人语

2016-03-19傅星寰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彼得堡现代性书写

学术主持人语

本期“东北亚城市文学”专栏所收录的五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均属于城市文学研究范畴的外国文学研究论文,它们以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路径在各自所属的选题中有所创新与突破。在此集中刊出,以飨学界同仁。傅星寰、张一莹的《陀氏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彼得堡城市空间》以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理论为依据,深入解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系列“彼得堡文本”中,诸如干草市场、地下室、小酒馆、瓦西里耶夫岛、涅瓦大街等城市空间,认为上述城市空间为作家破解“人之谜”提供场域。在那里,“人间”依托于“空间”生存,而“空间”又反作用“人间”。彼得堡之城与彼得堡的城中之人相互映衬,互为镜像。特定的城市空间是存在于这一空间中的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的表达。本文为文学城市文本中城市空间区位研究提供了范例。孙娜在《现实空间与非现实空间的“迭加”与“坍缩”——空间理论视角下的〈彼得堡〉透视》中尝试运用城市空间理论和量子力学原理探究了20世纪俄罗斯作家安德烈·别雷的长篇小说《彼得堡》。研究者认为,在《彼得堡》中,存在着处于“迭加”与“坍缩”中的“现实”与“非现实”的两个空间,作家藉此表达时代精神的裂变,人类意识的混乱,俄罗斯命运图景的虚幻。将量子力学原理运用于文本分析,这在《彼得堡》研究的学术史中尚属首次。王秋菊、刘楚婷的《日本作家的沈阳体验与文学创作——以安部公房的〈野兽们奔向故乡〉为中心》,以安部公房的《野兽们奔向故乡》为例,考察了以中国沈阳为舞台或背景创作的近代日本文学。论者认为,故乡丧失、无国籍漂泊、彷徨在国境线上不知所从等主题,是战后日本文学的重要特点。本文对日本战后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有独特建树。郭雪妮的《帝国欲望与帝国恐惧——日本古代文学中的长安书写》,以“异国形象”的研究路径,探讨了日本古代文学中的长安书写。笔者认为,日本古代文人笔下的长安形象,从将平安京视为“东移”的长安城,到幽闭日本使者的“恐怖之都”直至乌托邦式的“海外仙都”的变化,是与古代日本在东亚的政治格局及其国家意识的确立和文化身份的想象密切相关的。柴红梅的《都市空间中的现代性体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韩国作家的上海书写》在城市空间理论的视域下,将论题集中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韩国作家的“上海书写”中的“现代性”体验上。笔者认为,韩国作家以“他者”身份出现在异域都市上海,对于“上海化”的现代性体验,虽有惊异和艳羡,但更多的是质疑和反抗。本论文在上海的城市“现代性”与韩国作家文学创作的关系研究层面有不俗的表现。本文的亮点在于扎实的学术史调查、严谨的文本考据,语言精练且富神韵。

——傅星寰

猜你喜欢

彼得堡现代性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浅析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彼得堡的现代神话诗学研究
讽拟在小说《彼得堡》人物形象构建中的运用
果戈理笔下的彼得堡主题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