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从事学术研究的三条路向

2016-03-19◇刘佳*

高校辅导员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话语辅导员

◇刘 佳*

高校辅导员从事学术研究的三条路向

◇刘 佳*

高校辅导员从事学术研究是提升职业能力的内在要求,有助于帮助其掌握高校学生工作的内在规律,进而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高校辅导员从事学术研究,要强化问题意识,学会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凝练问题;要加强文献研读,弥补知识体系不足的短板;要遵循学术规范,学会用学术语言讲理、叙事、表意。

高校辅导员;学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能力

高校辅导员从事学术研究是提升职业能力的内在要求。高校辅导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方法及学科知识,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与方法解决工作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学术能力建设有助于高校辅导员系统掌握高校学生工作的内在规律。高校学生工作规律是隐藏于工作对象、载体和具体现象之中的,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是发现和掌握规律的重要步骤。因此,对工作规律的准确把握是创造性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管理的前提。

学术研究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和工作开展如此重要,那么,高校辅导员应当如何开展学术研究呢?

一、强化问题意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对现实矛盾的理性沉思和高度凝练。缺乏问题意识的命题,要么是“老生常谈”,复制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耗费大量时间制造出一批又一批的“学术残品”;要么是空泛乏味,脱离高校学生工作的具体实践和时空环境,仿照“经院哲学”的研究范式把自己伪装成“学术精英”,纠缠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俗命题中。前者是“双脚离地”的赶时髦现象,后者是“不知何以然”的具体表现。二者都应当极力摒弃并切实加以纠正。但遗憾的是,以上两种现象在当前高校辅导员科研实践中仍占有一定空间。

强化问题意识是高校辅导员从事学术研究的逻辑起点,问题导向是提纲立论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各项具体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原则,根本原因在于它满足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实际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开放性、包容性、实践性不仅建立在对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批判和扬弃基础上,还源于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对无产阶级运动的道路、理论、方向、原则、依靠力量等具体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经验教训的理性总结。实际上,生活世界并非缺少问题,而是缺乏发现问题的意识、洞察问题的敏感性和甄别问题的能力。

问题无处不在,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践性和特殊性更在现实层面上,决定了高校辅导员可以在广阔的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凝练问题。首先,在“理论争鸣”中析出问题。理论争鸣是学术研究的独特景观。理论争鸣实际上是两种不同论点的针锋相对。在理论争鸣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种不同观点背后的理论逻辑和论证路径,把握其中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命题,进而形成不同于原始命题的崭新理论命题,这就是所谓的“1+1>2”的聚合效应。其次,在“工作场景”中凝练问题。生动的社会实践和丰富的现实图景是凝练科学问题的“活水源头”。从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来看,问题源于实践中的个别现象,但又具有普遍的适用空间,也就是说,理论问题是典型的实践问题的“综合体”,理论问题高于实践问题。比如,在一个4人居住的大学宿舍中,存在这样几种现象:(1)4名学生学习成绩都十分优秀;(2)4名学生学习成绩都不理想;(3)4名学生中,有1名学生成绩优秀,3名学生成绩不理想;(4)4名学生中,有1名学生成绩不理想,3名学生成绩优秀。这4种现象表面上看似属于学生学习成绩分布的问题,其本质却反映出宿舍“微环境”(学习风气、人际关系、文化认同、生活习惯、地域差异等)对宿舍成员学习质量的影响。考量大学生宿舍成员学习成绩的空间分布样态和趋势,我们可以提出“高校宿舍‘微环境’对学生学习质量影响研究”这一理论命题。第三,在“主动学习”中提出问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学习高校学生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是高校辅导员的必修课。在学习中,高校辅导员要注重积累和总结,带着具体的问题学习,带着历史感和现实性学习,在理论学习和知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构建起问题体系,而这种提出问题的方式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其研究成果更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舆论的关注。

二、加强文献研读

当前,很多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法学、哲学等学科背景的年轻人进入高校辅导员队伍,他们充实并丰富了辅导员队伍的知识体系,但也为他们今后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制造了“知识障碍”。辅导员要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2]。当前,有些辅导员科研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没有学科背景支撑,缺乏科研知识基础,有些高校还存在科研条件欠缺,缺乏专业指导和训练;评价体系单一,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等问题[3]。我们也要看到,尽管很多年轻辅导员不具备相关知识背景,但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严谨规范的学术意识,独立学习和独立研究是他们最大的能力优势,需要做的就是补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等相关知识的“短板”,筑牢科学研究的知识根基。

研读文献既是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也是筑牢知识根基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读书治学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1848年5月,马克思在写给恩格斯的信中表达了他对一本关于全部通货史的著作的渴望:“使我们吃惊的是,书价竟达九先令六便士,比我们整个‘军费’金库所存还要多。因此,我很希望你能把这笔钱用邮局汇票给我,也许这本书对我来说没什么新东西;不过,由于《经济学家》的推荐和我自己读了这些摘引,我的理论良心不允许我不读这本书就写下去。”[3]的确,不建立在对经典文献大量研读基础之上的所谓“研究”,只能称之为“写作”,是一种纯粹的文字游戏和文学实践活动。那么,高校辅导员应当研读哪些经典文献,如何研究读经典文献呢?

首先,应当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文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长期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形成了卷帙浩繁的经典文献,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等。这些经典文献绝大多数都是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而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献编辑的国家级水平,其内容全面、译制准确、编写严谨,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编辑说明”中写道:“《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旨在为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译文更准确、资料更详实的基础文本。”要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系统掌握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文献,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原理、方法和原则,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研读中国近代以来形成的重要文献,特别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文献。在研读中深化对近现代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的认识,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认识,学会在具体的时空环境和历史坐标下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社会环境、基本理论、方法原则、载体路径等问题。在研读这些文献时,必须站在中国共产党和党的领导人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之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避免照搬照抄领导人只言片语的“本本主义”倾向,也要坚决反对以所谓“当代人的视角”否定历史传统与价值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要增强凝练和运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传统和历史经验的理论自觉与方法论自觉。

最后,要研读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学科领域的重要期刊和代表性著作。学术期刊和学术著作是学术思想的集合,体现了一段时期内学界对该学科领域的实践探索成果和思想理论结晶。对高校辅导员而言,有以下两类学术期刊值得关注和研读。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如《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理论教育》、《高校辅导员》以及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文社科类综合性刊物等。这些刊物集中反映了一段时期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者和实践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原理与方法的理论思考,具有较强的知识价值。二是高等教育管理类期刊。如《中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江苏高教》等,这些期刊贴近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和高校辅导员工作实际,可以帮助高校辅导员在积累学科知识的同时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工作实践。此外,还要研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家学者的经典著作,如张耀灿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郑永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邱柏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王树荫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等。在系统的文著研读和理论学习基础上,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学生事务管理理论的主体性认识。

三、遵循学术规范

学术研究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性活动。一方面,它把个体对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思考和反思以系统化、理论化、规范化的学术体裁(学术论文或专著)的形式呈现出来;另一方面,学术研究必须依照学术研究标准进行,遵循特定的学术研究流程和学术论文写作规范,这也是学术研究有别于其他思想活动的不同之处。遵循学术规范,就是要遵循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规定、规矩和传统。我们主张在思想上、内容上、视角上、方法上推陈出新,但坚守学术规范的传统不能丢。

前文所提到的问题意识和研读文献,本身就是遵循学术规范的重要范畴。强化问题意识就是要做到学术研究的选题规范。命题的设计既要有知识的深度,也要有历史的厚度;既要有理论性,也要有实践性。缺乏历史深度和现实意义的问题是纯粹的“抽象哲学命题”,缺乏知识和理论前提的问题是生活场景中的“世俗经验命题”。加强文献研读就是要做到理论规范。理论与方法不会在我们的头脑中自然生成,特别是对于一些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科背景的高校辅导员而言,理论与方法的积累必须通过外力起作用,而研读著作和文章是最好且最有效的方式。对此,我们要沉静下来、仔细研读、逐字斟酌,既要把经典理论和名句熟记于胸,也要善于将经典理论和方法“为我所用”,做到表意准确、理论扎实、方法得当、论证有力、言说有理。

除此之外,学术研究的话语规范也十分重要。所谓话语规范,即以什么样的言说方式讲理、叙事、表意,是有关概念、符号、语言、逻辑的综合性规范。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学术研究中经常出现以下两种现象。

一是用生活话语代替学术话语。生活话语是指在描述一种现象或论证一种观点时,总是采用散文式、记叙式、日常化的语言方式,文中充斥着大量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口语、俗语,甚至在学术论文中还运用比喻、拟人、象征、夸张等文学修辞方法。高校辅导员具有掌握丰富生活话语素材的天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和服务一线上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运用、学生事务管理和服务的程序与方法、青年学生的群体思想特点和生活习惯等了解全面,掌握大学生群体学习、生活、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第一手丰富资料。这些资料属于感性的经验资料范畴,没有经过理论加工和逻辑剪裁。然而,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学术研究时,往往会将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等同于理论研究资料,将生活情境等同于学术研究情境。用生活话语代替学术话语的最显著特征是:在感性材料的外部附着一层实践经验式的话语结构和表达体系,这种话语表达方式实际上仍然是以感性材料为内核“绕圈圈”,并没有踏入学术话语体系的表达逻辑之中。从生活话语走向学术话语的关键,是用概念范畴对生活话语材料进行“二次抽象”,并以此进入理论论证的逻辑体系。

另一种是用宣传话语代替学术话语。宣传也是一种鼓动。列宁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不可能产生于自发的工人运动中,“阶级政治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5],而完成这种“灌输”的任务,就必须依靠有组织的宣传,“实际的宣传鼓动工作应始终放在第一位”[6]。宣传话语是一种与政党、阶级高度关联的政治动员性话语,宣传话语的主要功能在于短时间内通过“暴风骤雨”式的宣传鼓动引导受众朝着同一个行动方向前进,以实现集体行动。从高校辅导员从事的工作性质和内容来看,宣传话语就是一种“文件话语”,就是高校辅导员在写文件、做文案中形成的一种话语表达形式。这种话语形式具有显著的经验性特征,很容易与学术话语发生混淆,把学术研究的“论理”异化为宣传动员中的“说理”。学术话语对于“理”的呈现和展开是以议论为基本方法实现的,也就是说,“理”的建立要建筑于对大量研究材料(包括理论、历史、现实的材料)的充分占有,对研究方法的科学选择和运用基础之上,离开了材料与方法的“论理”,只能称之为“说理”。“说理”是作者的一厢情愿,是不会打动人心的。这启示我们,在学术研究中,高校辅导员要努力拔开宣传话语的羁绊和束缚,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对已经占有的大量材料进行系统加工,构建起问题研究的基本架构和逻辑体系,运用学术话语描述、分析、论证问题的现象、本质、诱因和启示。

面对繁重的学生工作、庞大的知识体系、丰富的现实材料,避免上述两种现象的发生,关键在于常思、常读、常写、常练。写作是个体思想展开的过程,也是自我对话的有效形式。高校辅导员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尤为重要的是,在面对繁重的日常工作和追求成为知识精英的矛盾心态中寻找平衡点,把工作问题当做学术问题,在丰富的现实素材中寻找问题,在对问题的理性思考中凝练思想,在对思想的自由展开中培养能力。高校辅导员从事学术研究,既充满挑战,更有无限机遇和空间,而经常性的写作是一种培育思维、铸就能力、积累经验的最有效方法。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微时代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研究”(课题编号:2015GB015)阶段性研究成果。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

[2]张艳萍,杨雪.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5,(11):108-111.

[3]柏路.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现状透析及对策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0,(2):31-3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16.

[5][6]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6-78.

(责任编辑:王海宁)

G641

A

1674-9618(2016)01-0034-04

刘 佳,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辅导员,助教。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话语辅导员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