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工作室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016-03-18薛胜男蒋新革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16年6期
关键词:高技能双师大师

薛胜男,蒋新革

(1.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经管系,广东 广州 510430;2.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院长办公室,广东 广州 510430)

职业院校工作室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薛胜男1,蒋新革2

(1.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经管系,广东 广州 510430;2.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院长办公室,广东 广州 510430)

通过对我国六十余所职业院校工作室建设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职业院校工作室建设具有以下特点:实践范围逐步扩大,建设力度逐渐加强,建设模式多元,区域和行业特色鲜明,制度建设稍显滞后、建设成效各具特色、且出现了与现代学徒制共融发展的趋势。

工作室;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

从世界范围来看,职业院校教师工作室模式是一种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育人模式,是职业教育领域中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对象。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波提切利、彭托尔莫等艺术大师设立的个人工作室,成为了大师进行艺术创作和训练学徒的重要场所。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院采取工作室教学和形式教学相结合“双轨教学制”,开创了工作室与学校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先河,对世界职业教育至今仍产生深刻的影响。

从我国实践来看,工作室建设具有跨行跨界的特色。工作室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央美院、湖南大学等本科院校的设计类专业开始采用包豪斯工作室育人模式,并逐步成为了我国艺术设计类院校最为常见的教学模式之一。此后,我国普通教育领域出现了地方政府立项的名师工作室;在职业教育领域,如技师学院、职业学院和中职学校自发地成立各种类型的工作室;近年来,为落实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发挥某一行业(领域)技能拔尖、技艺精湛并具有较强创新创造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带徒传技作用,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各级政府启动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立项了一批国家级、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在学校建立名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始力推工作室建设。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强调“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由此可见,国家对职业院校工作室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具有鲜明的中国职业教育特色。自此,我国职业院校工作室建设全面铺开,逐步出现了教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双师工作室等形态。从发展趋势来看,工作室正在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实践的热点。

一、调研方案介绍

希望通过调研,较全面地掌握我国职业教育工作室的发展现状,了解工作室建设模式、工作室运行模式、工作室制度建设、工作室建设成效、工作室建设发展趋势等,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工作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与改进措施,为职业院校工作室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以便进一步发挥工作室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2015~2016年,课题组按照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七个地理分区,通过网络调查、实地考察、知网论文分析等方式,就“我国职业院校工作室建设情况”开展调研。调查对象包括本科院校、技师学院、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普通高职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六十余所院校;调查内容包括工作室建设模式、工作室运行模式、工作室制度建设、工作室建设成效、工作室建设发展趋势等。

二、结果与分析

(一)职业院校工作室建设呈升温趋势

1.工作室实践范围逐步扩大

按照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七个地理分区对我国职业院校工作室进行调研分析。调研结果显示,职业院校成立工作室的案例,在七大分区均有分布。从建设时间来看,华东地区走在前面。早在2005年,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的设计类、建筑类专业以“工作室”为基础开展教学改革;紧随其后的是华南地区, 2010年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首个教师工作室,2013年逐步丰富其内涵建设,变为“学·赛·研·培”四位一体双师工作室,同期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引进社会大师进校园,建设一批专门工作室等。2011年在国家首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的带动下, 2012年华北地区的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钟连盛工艺大师工作室、2013年东北地区的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杨连福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14年西北地区的新疆职业大学大师工作室等相继成立,至此职业学院工作室建设逐步在全国铺开。

在工作室建设蓬勃发展的整体趋势下,地域差异十分明显。华东地区发展最早最快,与我国长三角地区深厚的文化教育背景有关;其次是华南地区,地处国家改革开放前沿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职业院校进一步丰富了工作室的内涵;西部地区发展稍晚,工作室的种类与数量相对较少。

在工作室发展过程中,其建设力度不断加强。职业学院工作室最早是由专业自发建设,主要集中在设计类、建筑类专业;因其建设成效较好,部分职业学院开始自主建设院级工作室,如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成立首个工作室,继而将工作室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建设规划,到2015年经过遴选,校企合作建设了31个工作室;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聘请了14名“楚天技能名师”成立技能名师工作室,分布于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控制、高速动车组驾驶等14个专业。

2013年3月,为贯彻落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和《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带徒传技作用,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联合行文,启动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为数不少的技能大师工作室落户职业学院,如山东技师学院“练军峰技能大师工作室”、海南省技师学院“刘先技能大师”工作室均立项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15年长沙市政府一次授牌六个长沙市职校技能名师工作室……政府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直接推动了职业教育工作室建设。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工作室经历专业自发、学校自主、政府力推三个阶段,建设力度日益加强。

2.工作室建设模式多元

通过对六十余所院校的调查,发现工作室建设的模式非常丰富,出现了专业工作室、教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及双师工作室等多种形式。

具体表现为一是冠名形式多样,以专业名称冠名的,以教师名字冠名的,以校外技能名师姓名冠名的,还有校内名师和企业名匠联合冠名的,如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双师工作室就是由校内名师与行业企业名家联合冠名。二是建设主体多元。有学校一元建设、政校双元共建、校企双元共建、还有政校企三元共建等多种模式。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双师工作室”是校企双元共建共管;贵州“毛世红茶艺技能大师工作室”是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铜仁市技工学校共建;山东省“首席技师(焊接加工)孙桂森工作室”是由山东省政府、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重型容器厂三方共建。从2012年开始,因各级政府对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重视,各职业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快速升温,正在成为工作室建设主流。

(二)工作室的区域特色、行业特色鲜明

调查结论显示,职业院校工作室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特点,区域特色、行业特色鲜明。

如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钟连盛工艺大师工作室”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先生传授景泰蓝制作工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张蕾老师的刺绣工作室”、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许菊云湘菜技能大师工作室”、韩山师范学院 “潮菜—方树光大师工作室”、“潮州剪纸—张湘明大师工作室”、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毛世红茶艺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表现出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在传承、发扬、创新地方特色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奶牛健康养殖大师工作室”,“奶牛疫病防治大师工作室”、广东东软学院的“智能技术工作室”、“感知技术工作室”、“苹果π工作室”、“网络安全工作室”、“智能与科学计算工作室”、新疆职业大学“和田玉大师工作室”等与区域经济或行业联系特别紧密。特别是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轨道交通领域专家建设“双师工作室”,对接轨道交通发展开展技术服务,取得了系列技术发明专利成果。还有同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马驰技能大师工作室”,由该校古镇灯饰学院灯具设计专业带头人、全国设计业百强人物、曾获iF(国际设计界的“奥斯卡”)设计大奖金奖的获得者马驰老师担任工作室负责人,该工作室的成立与中山市灯饰产业接轨,是该校“一镇一品一专业”办学理念具体的表现之一。

(三)工作室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在调研的六十余所院校中,大部分学校关于工作室的制度建设尚处起步阶段,多数只在开展立项的通知文件里简单规定了工作室立项条件和立项程序,尚未建立从遴选到考核的整套制度。在制度建设方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成效比较突出。从2010年开始启动工作室建设,先后出台了《工作室管理办法》、《工作室专项项目管理办法》、《工作室考核细则》、《工作室经费管理办法》、《工作室奖励办法(试行)》五个制度,并根据实践情况对文件及时进行修订完善,为该校双师工作室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性的制度保障。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指南》,详细介绍了技能大师工作室设立的条件、程序,提出了工作室管理应该建设运行、评估、奖惩、信息、制度管理等制度,为各类各级工作室制度建设提供了思路和方向。该书对各职业院校工作室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有较好的指导与参考借鉴价值。

(四)工作室建设成效各具特色

从工作室的建设成效来看,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之上。如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钟连盛工艺大师工作室”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带进校园,负责将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丰富的个人经验传授给团队教师和学生。通过产品设计项目教学的专业实践,达到文化技艺传承创新和培养“职业人”的目标,每年约培养20名文化创意设计职业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专门负责数控技术专业学生人才培养,企业师傅不仅负责技艺的传授,也在企业环境中承担课程教学、指导创新训练等任务,引入企业精细化管理,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技术素养、管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工艺大师技艺传承工作室”通过工艺大师与高校学生之间“一带多”、“老带新”的方式,使工艺大师在实践中积累和摸索的绝技绝活、先进操作法得到传承,培养一批善于解决技术难题的蓝领人才。韩山师范学院“陶瓷艺术——吴维潮大师工作室”等工作室成立创新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落实学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通过搭建工作室平台,聚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以“名师带徒”的方式,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有效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步伐。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则开创一条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双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得到了职教领域专家及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有关专家认为,工作室是学院管理方面的理念创新,它把学校的能人和带头人与企业技能大师和能人用工作室冠名的具体形式放到受学院师生乃至全社会人员尊重和重视的位置,这是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体制和管理上新的做法。案例成功入选《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4年)》,得到多家知名媒体广泛报道。

(五)工作室与现代学徒制共融发展

调查发现,职业院校工作室建设出现了与现代学徒制共融发展的新案例。如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与双师工作室一体化建设,双师工作室成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工作室指导教师与企业师傅一体、工作室技能训练与企业专业岗位培训一体,落实了现代学徒制校企双主体育人、校企双导师教学的功能,另一方面结合来自企业委托双师工作室生产的真实项目,按生产程序化方法构建一体化项目课,采用双师对多徒或多师对多徒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以艺术设计双师工作室为例,该专业联合广州数码技术公司和广东邮电印刷公司等企业,按照系统化方法编制系列课程,基础课由教师教授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岗位技能课以师傅传帮带形式展开。课程体系建设贯穿双师工作室承担的真实项目,学生作为学徒,自始至终参与到项目的生产研发过程中,包括策划与创意、艺术造型的创建等,把现代学徒制中学生的技能培养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中。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双师工作室协同国家数字家庭基地开展试点,2015年被立项为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吸收了学院多名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的教师参与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有组织、制度化的师徒结对,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落实实践岗位上“一对一”的企业师傅,给予学校选择合作企业、企业选择师傅、学生选择企业与师傅、师傅选择徒弟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诉求,稳固现代学徒制中的师徒关系,提高指导与学习的针对性。在工作室这个平台上,企业师傅身兼教师身份、传授技艺、承担教学、指导创新训练,通过企业文化熏陶和真实产品训练,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技术素养、管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培养,成为现代学徒制试点较好的探索。

三、结语

职业院校工作室建设在我国的本土化实践时间虽然不长,但在政府支持、行业企业与学校积极探索实践、教师主动作为、学生积极参与的推动下,取得的进步和成效有目共睹,而且具有方兴未艾的强劲发展趋势。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时代,我们期待工作室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强化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更多成绩。

参考文献:

[1] 蒋新革,刘国生,等.“产教一体、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的思与行[J].教育与职业,2011,(35):26-28.

[2] 阮彩霞.教师专业化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室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5):63-64.

[3] 许爱军.构建以“双师”工作室为多功能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39-45.

[4] 牛东育,蒋新革.基于教师工作室构建立体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142-144.

[5] 迟恩宇.高职院校名师工作室功能定位探讨——以吉林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17):74-76.

[6] 蒋新革,牛东育.教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及管理体制创新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9):43-44.

[7] 薛胜男.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室运行机制研究—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68-70.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 of "Instructor-Tutor Studio" Chinese Vocational Colleges

XUE Sheng-nan1, JIANG Xin-ge2
(1.Department of Economi Management, Guangzhou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430, China; 2. Headmaster's Office, Guangzhou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430, China)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studio construction in more than sixty vocational colleges show that the studio construc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of China has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expanding its practice scope gradually, strengthening its construction increasingly, constructing diversification pattern, vivid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ct and industry, and the trend of mutual development with modern apprenticeship emerg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steretic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distinctive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instructor-tutor studio; vocational colleges; Modern Apprenticeship

G715

A

2096-272X(2016)06-0039-05

2016-07-12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协同创新视域下构建现代学徒制长效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DJA140249);广东省教学成果培育项目 “基于校企协同的‘双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粤高教函〔2015〕72号);广州市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基于‘学·赛·研·培’四位一体双师工作室的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穗教科[2016]7号)。

薛胜男(1973-),女,湖南益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高技能双师大师
大师剪我也剪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