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及其启示

2016-03-18易欢欢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主要内容列宁文化建设

易欢欢



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及其启示

易欢欢

摘要:列宁文化建设思想是其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这一思想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是在直接吸收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学说的理论精髓上,合理借鉴其他理论家相关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文化建设思想包涵了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一起构建了列宁文化建设的蓝图。探究这一思想的最终目的在于考察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对中国文化建设实践的重要意义和现代启示。

关键词:列宁;文化建设;主要内容;现代启示

在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列宁开始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内容。当今社会,列宁文化建设思想仍旧对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现实性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一、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础

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产生,既是列宁自身的理论修养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又有着深厚的思想理论渊源。系统地梳理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不仅对当前研究列宁主义具有深刻的必要性,而且有利于推动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代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列宁文化建设思想是在合理吸收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学说及其当时世界上许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相关原理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学说创造性地运用于苏维埃俄国的文化发展和改革的实践问题的战略思索和理论把握。

1.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学说

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我们应历史地、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二者具有内在继承性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文化的实质和人的发展。马克思在探索抽象的劳动实践中直接揭示了文化的实质,“即人化,也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的全部总和以及人的行为方式以及人化形式的特殊活动。”①人类文化的发展根本上在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变化发展,在劳动实践中,不仅客观外在条件改变着,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发展成为新的社会力量和新的社会观念,发展成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二,关于文化的分类和结构。文化是一个系统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分类。但马克思主义认为最一般的分类就是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就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界以满足人类自身需要为主的那部分文化产物,包括生产工具和生态文化等。而行为文化是人类处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文化产物、精神文化是人类的文化心态及其在观念形态上的对象化,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依存。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文化的结构就是文化的诸要素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联结方式。文化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文化产品、活动方式和文化观念。

第三,关于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取向。马克思在肯定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时,也充分肯定了文化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作用,历史唯物论是从实践的观点上来理解文化,因为文化是贯穿于我们实践活动的每一个过程中。历史唯物论认为文化对于整个人类的社会化过程及其自身的解放具有深刻的影响,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实现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关于文化的思想理论,作了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这些思想不仅为列宁进行文化建设的思考提供了理论和逻辑起点,而且更为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探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2.其他理论家的相关学说

列宁文化建设思想不仅受到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的影响,而且也深受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思想的重要影响,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普列汉诺夫等马克思主义者。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文化学说。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另一重要理论源头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哲学观点和思想。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中杰出的灵魂人物是车尔尼雪夫斯基。

在俄国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列宁本人的思想受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显著影响,他有机地利用了车氏作品中的很多思想理论为无产阶级和它的政党服务,在签订布列斯特合约时,列宁运用车尔尼雪夫作品中的话语鼓舞苏俄的文化建设者们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绝不放弃随时为社会主义做好一切战斗的准备工作。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也曾讲过,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科学论著和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传统对其起着“首要的、压倒一切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从《怎么办?》这一著作开始的。”②

总之,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文化学说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而且对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发展产生了长远和深刻的影响。

普列汉诺夫的文化学说。普列汉诺夫是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国际工人运动著名活动家,是在俄国和欧洲范围内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

普列汉诺夫抨击了俄国民粹派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以及“英雄史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历史观。普列汉诺夫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的第一性、世界的可知性、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问题。在经典著作《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中,列宁曾多次引用普列汉诺夫的观点,重点讲述了社会存在不同于客观存在的物质以及物质世界。

普列汉诺夫指出文学作品具有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社会生活现实和社会发展的趋向的作用,是对现实世界的理解。而列宁主张现实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文学艺术所创作的典型形象应是现实生活的表现和折射,应该给予人们审美需要、审美感的满足和劳动的愉悦。这与普列汉诺夫的观点具有某种内在的继承性。

总之,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观点和文学理论原则不仅系统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且对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列宁在探索和坚持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上,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建构了一系列的文化理论,反过来,这些理论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学说,促进了马克思文化建设理论的飞跃。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知识文化水平

列宁十分关注教育建设,并把教育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如何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措施。

第一,普及国民教育,大力扫除文盲。十月革命之前,俄国的民众文盲的比例非常高。因此,列宁非常重视扫盲工作,颁布了一系列扫盲工作的法令,为苏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扫盲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撑。

第二,改革教育体制,提高国民知识文化水平。列宁鼓励多种形式办学,创新办学体制,很多办学形式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都是首创,如把学校设置于大的工业企业内部。

第三,增加教育经费和教育拨款。为了开展教育工作,增加对教育成本的投入。列宁多次强调为了保证国民教育的发展,必须缩减其他部门的开支。苏维埃政府要提高教育预算、节省财政开支,以保证国民教育的发展需要,为教育事业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财政支持,并千方百计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办学,鼓励广大群众志愿捐助制度。

总之,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问题的基本原理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教育经验,列宁因时因地制宜,制定了开创历史先河的、合乎苏维埃政权发展的共产主义教育体系。

2.全面推行社会道德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新人

列宁强调:“道德是为摧毁剥削者的旧社会,使全体劳动者团结到创建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无产阶级周围服务的。”③列宁在推进社会道德建设发展的措施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苏维埃政权刚刚成立,人们的思想还处在新旧交替的不稳定状态,开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既符合社会主义的终极目的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又凝聚了人心党心,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第二,坚持普遍地推行义务劳动与道德建设工作相结合。列宁认为推行义务劳动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也是改造社会主义公民的有效途径。而一旦把义务劳动和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可以会起到相互推动的效果,道德建设是核心,义务劳动是手段。

第三,坚决清除落后的道德意识和陈旧的道德习惯。落后的道德意识和陈旧的道德习惯是扎根于人民头脑中的社会意识,而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的发展,阻碍苏维埃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因而,列宁认为必须坚定而有步骤地清除人们落后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习惯。

总之,只有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普遍推行义务劳动,改造劳动群众的旧观点和旧习惯,才能全面推行社会道德建设,培育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三、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对中国实践的现代启示

在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分析了列宁文化观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继承性之后,笔者认为其对中国文化建设实践具有指导性意义和现代启示。

1.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

文化理论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一直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大旗。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有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又有其他非主流文化。社会成员在理想、信仰、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多样化,使得初级阶段的思想文化呈现错综复杂、多元并存的结构特征。面对这种多元文化长期并存的格局,需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具有科学性,就是因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谨、最具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它把严格的科学性与高度的革命性有机结合起来,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文化也必然具有科学的品格和科学精神。因此,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科学性的根本保证。

2.着重于公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列宁认为共产党人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引导、培养、教育劳动群众,用共产主义道德精神武装劳动群众的思想,使其自觉抵制资产阶级地侵蚀和其他剥削思想地渗透,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年轻一代。毛泽东也曾指出,文化思想阵地的制高点如果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既然如此,如何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的制高点呢?第一,用正确的精神培育出积极健康的精神信仰。党和政府要站在一定的战略高度上,注重对精神领域的培育,形成一种能够引领全民族前进的思想文化,绝不是空洞的没有生命力的思想口号。第二,通过健康向上的文化宣传来树立良好社会风气。文化宣传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基本方式之一,我们要强化对文化宣传的渠道、方式、内容的管理。第三,要生产出积极健康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说它是一种更愿意被劳动群众接纳的文化形式。应多生产一些积极健康、促进社会进步的产品,使这样的文化产品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并且引领老百姓的精神风貌。第四,改进学校文化教育方式,用优秀健康的文化思想占领青年学生的思想阵地。我们要加强对学校文化教育方式的创新,使其不论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上,都要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不仅教授学生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教他们如何成才,帮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合理把握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

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继承和创新二者的关系,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文化绝对不可能脱离过去时代的文化遗产凭空创造出来,只有汲取旧社会传承下来的全部优秀文化精华,才可能在继承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国际形势下,必须合理把握好文化建设中继承和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借鉴其他国家的一切积极优异的文明成果。当今世界,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智慧的凝聚,而且更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发挥中国力量的关键“语言符号”。只有高瞻远瞩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继承并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断汲取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长处,才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提升我国的软实力。第二,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创造出既发扬优良传统又体现时代风貌,既立足于本国国情又面向当今世界的优秀文化。这种文化不仅要体现民族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体现世界性。当前我国的文化建设,要加紧步伐把富有中国底蕴和中国风格的文化推向全世界,让更多的人去感受它的时代魅力。同时,在国际交流的大舞台上,立足变化的国际形势,不断地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以便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综上所述,我们今天理解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仍要与其当时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条件结合起来。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当时的苏维埃俄国同样处于初级阶段,也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急需破旧立新的勇气来构建现代化的文化体系。所以,如果要想取得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那么就要在文化建设方面做好长期深远的规划和艰苦卓绝的工作,摆正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整体布局中的位置。由此可见,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一定能取得稳定持续的发展。

引文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2.

②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685.

③列宁文艺思想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参考文献

[1]马晓亮.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华侨大学学报,2010(3).

[2]冯艳.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奇迹当代启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5).

[3]李小珊.评国内理论界关于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研究成果[J].长白学刊,2007(6).

[4]杨桂林.列宁文化革命思想提出的原因分析[J].开放潮,2012(3).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10.061

猜你喜欢

主要内容列宁文化建设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新形势下高职生诚信档案的有效构建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