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03-18张吉俊陈鑫婕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0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

徐 博 张吉俊 陈鑫婕



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徐博张吉俊陈鑫婕

摘要: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弱势群体,残疾大学生,其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多从他们的角度出发,结合其特殊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基于对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的积极及消极心理特征的分析,从成因出发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种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残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帮助,促其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残疾大学生;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更多的残疾学生得以顺利进入普通高校学习,虽然,他们的数量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但是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不容忽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是更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及维护他们的利益。只有真正理解残疾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成因,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努力向前。

一、心理特征分析

由于残疾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生理缺陷,从小的生活环境及家庭教育与健全学生有着很大差别,相较健全学生,他们更加坚强,但是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他们的思想行为特征既有积极的一面,又表现出消极的一面。

1.从积极层面上说

(1)满意度较高。作为一名能顺利进入高校学习的大学生,他们是8300万残疾人中的“精英”群体,相对于大部分残疾人,他们更加具备优势,故当其对自己所处现状做出主观评价时,很容易产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类比心理,从而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2)道德取向积极,富有同情心。残疾大学生生活圈相对狭小,尤其是感官上有障碍的残疾大学生,获得的信息量更是非常有限,他们接触的事物比较有限,接受的思想大都来自家长和教师的正面教育,所以其内心世界相对较单纯,道德取向积极,容易被感动,也容易感动别人。他们的感同身受也使其产生了较强的同情心和公德心。

(3)有顽强的毅力。残缺使残疾大学生体验到健全人体验不到的情感,他们对于生命有更多的感悟,更能体验到生命的顽强。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获得其他方面的成功以弥补自己生理上的残缺,他们比别人更有目标,同时具备更高的成就动机。相较于健全学生,他们有更冷静的自我批判力和顽强的生命力量,渴望能像正常人一样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他们常常比别人更勤奋、更刻苦,把别人用于休息和玩乐的时间用于学习,用于对自己人生目标的执著追求。

2.从消极层面上说

(1)自卑心理。进入高校学习,围绕身边的都是健全人,往往会使残疾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残疾大学生由于身体本身不健全,不能参加大学校园里的很多活动,无法展示自己的才华以顺应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难以很好地融入学校及社会,学习生活较为压抑。且大多数残疾大学生比较敏感,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喜与人交往。常常会因为老师或同学无意间的话语就会认为别人对自己具有某种偏见或歧视,特别是涉及身体的一些内容,常伤及他们的自尊。事实上,过度的自尊是自卑心理过度发展的一种表现。这种自卑心理会影响残疾大学生与常人的人际交往,从而导致其人际交往狭隘、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

(2)逆反心理。生理的缺陷难免造成残疾人大学生有怨天尤人的心理,他们将自己的残缺及受到的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归罪于老天,总是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去仇视身边的一切。而某些时候,教师的沟通技巧及教育方法不当,更容易激化他们的逆反心理,继而引发他们对学校的不满,以逆反的心态看待周边的事物,常常与老师的要求对着干,从而发泄心头的不满。

(3)嫉妒心理。自卑心理限制了残疾大学生的生活圈,甚至容易引起他们的嫉妒心理。在与健全同学相处时,残疾大学生羡慕他们的健全身体及多才多艺,但更多的是嫉妒,对谈恋爱的同学及个性张扬的同学产生反感情绪。

(4)焦虑心理。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残疾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追求理想、追求知识、追求美好的人生,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他们急切地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寻找人生的平衡点,然而面对激烈的竞争,他们通常处于劣势。他们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对自己的未来和前途充满了焦虑与担忧。长此以往,容易退缩,局限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与人分享快乐、倾诉烦恼,交流的缺失让他们倍感孤独。

二、心理特征产生的原因

残疾大学生有着其特殊的身心发展特点,其心理特征产生的原因包含很多因素,主要可以从主观及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主观原因

残疾人大学生因为自身缺陷,往往他们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当他们付出加倍的努力,却不能收获相同的效果时,就会在他们心里产生落差及消极情绪,从而造成他们的困扰。并且,生活经历使许多残疾大学生依赖性强,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为自身发展做出规划,从而导致他们在进入高校以后,感到迷茫,没有方向感,并且自闭。

2.客观原因

生理缺陷是一个必要因素。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导致残疾大学生无法正常参加活动,从而造成其与健全学生的脱节,这也无形地拉大了他们与同学间的距离。另外,面对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残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他们极为担忧的部分。就业的困难、社会客观存在的歧视,使残疾大学生在心理上承受着比正常学生更大的压力和困惑。

三、对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针对残疾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普遍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在坚持对残疾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残健融合法

“残健融合”即是不搞特殊化,不区别对待,将残疾大学生与健全大学生置于同一个校园环境中生活和学习,不突出强调残疾大学生的特殊性,这既有利于残疾大学生融入同学、融入学校,同时也有利于健全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同时,将残疾大学生所具备的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育之于健全大学生,用健全大学生乐观开朗的心态去感染残疾大学生。使他们在互助互爱、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升华同学之间的友谊,让大学生特别是残疾大学生找到归属感和自信,为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2.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简单来说就是以其他残疾人的高尚品德、良好行为或伟大成就来影响学生。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我国的文学家张海迪……无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同为残疾人,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了最终的成功,他们的故事对于残疾大学生有极大的正面教育意义和激励作用,既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又有助于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让其有目标,让生命有意义。

3.积极沟通法

教师要怀有爱心地与残疾学生沟通。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学生不但没有敬畏,反而容易产生排斥心理。残疾大学生内心本身比较脆弱,自卑心理较强,在沟通的过程中要多倾注爱心、耐心和信心,从残疾大学生的切实需求出发,让他们在沟通中逐渐对教师产生信任。这既便于管理好学生,也能让学生在教师的管理下感到幸福和快乐。在与残疾大学生做好沟通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其家长的沟通。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涵盖了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其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估量,及时同家长沟通,能准确掌握残疾大学生的内心动态,有助于对他们进行疏导沟通,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另外,还需要做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特别是健全学生与残疾学生的沟通,在学校,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的还是学生,积极引导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残疾学生与健全学生、残疾学生与残疾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是非常有益的。

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工作,它与残疾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自身发展息息相关。只有不断探索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才能真正地帮助他们成为一个虽身残但思全的健康大学生,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回馈社会。

参考文献

[1]吴雅君.残疾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J].科教导刊物,2014(8).

[2]赵聂.试论消除残疾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几种渠道[J].教育与职业,2009(5).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西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10.042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