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存在的问题和破解策略*
2016-03-18赵东明赵景晖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北方黄金珠宝学院辽宁丹东118009
赵东明,赵景晖(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北方黄金珠宝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9)
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存在的问题和破解策略*
赵东明,赵景晖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北方黄金珠宝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9)
摘 要:在阐述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的产生和优势基础上,指出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经过分析,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合作机制层面、运行机制层面、具体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提出具体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职;二级产业学院;校企共建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这带动了对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的研究。
一、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的产生和优势
(一)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的产生背景和特征
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萌芽于英国,前身是英国教育与就业部于1998年开始策划,并于2000年正式开始运营的产业学院。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为了适应高职学情特点,促进工学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兴办职业教育以补充职业教育资源短缺等而进行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探索,是在与企业深度合作基础上建立的以教学、实习、实训、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能大赛、实践项目开发等基本功能为主体,同时兼具生产、科研、技术服务和创业等新生功能的多主体二级学院。
高职院校与企业对共同兴办职业教育以实现共同发展理念的认同,政府为积极鼓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而在制度上的放开,高职院校为弥补自身资源不足而实现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迫切需要,企业为在新常态下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满足自己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上诸多现实背景是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产生和发展的根源。该类型学院具有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多主体办学,产业服务对象明确,并形成与服务的产业链紧密对接的专业设置等特征[1]。
(二)高职院校校企业共建二级产业学院的优势
依托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在董事会、理事会和管理委员会等机制的保障下,实现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科研等的功能对接,实现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人才共用,
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丰富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卓越技术班、创业班、大师工作室、技术应用中心和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专注服务特定产业,带动了专业结构的优化,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实现了教学、生产、科研创新和创业等功能的集成,促进了校企一体化,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实现了职业文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可以说,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从整体上提升了产学合作层级,彰显了高等职业教育特色[3]。
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在经济新常态、人力资源短缺的新常态和创业创新的新常态下,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和储备需要,实现了企业依托高职院校力量提升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等的现实需要[4]。可以说,该类型学院实现了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促进了高职院校和企业各自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服务特定行业为基点,实现了校企双赢[5]。
二、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支持不够、制度放开不够
当前,在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创新合作模式,深化校企合作,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办学已经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但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尤其制度放开不够。在多主体办学模式下,不能赋予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独立的法人地位,就失去了相应的办学权利。这致使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难以实现现代的治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直接融资困难及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自我发展。
(二)行政化色彩浓,缺乏现代治理方式,校企利益难共赢
在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的运行机制上,无论是董事会机制,还是理事会机制,都存在过多依靠签订合作协议,依靠契约精神实现协同育人和共同发展的问题,缺乏现代治理方式。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把高职院校看成自己的下级行政单位,高职院校内部管理行政化色彩也非常浓厚,造成高职院校也把这类二级产业学院当成自己的下级行政单位,采用行政化管理手段进行管理。由于行政管理的过多干涉,造成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不能独立决策,甚至损害企业的利益,校企利益难共赢,企业在参与合作过程中积极性下降。最终可能造成其发展后劲不足,具体目标实现难度增加,趋于形式化。
(三)缺乏健全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
从产权结构上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实质就是采用混合所有制形式建立的实体,这种不同主体多元投资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需要建立先进的治理方式和治理结构来保障不同投资主体的利益。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权利相互制衡的现代治理结构后,可以保障决策在民主性、科学性、互动性和广泛参与性的基础上进行,可以有效地打破行政管理随意的、过多的干涉,能适应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需要,保护不同投资主体的利益。
(四)缺乏冲突解决机制,目标实现难度加大
由于在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中缺乏刚性约束机制,缺乏健全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加之二级产业学院在运行过程中,各主体之间目标有差异,就会产生利益冲突。由于先天性的缺乏冲突解决机制和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导致冲突难以解决,长期搁置,各方消极应对,各种长期目标难以实现,执行力严重不足。
(五)缺乏市场化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除具有教学、实习、实训、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能大赛、实践项目开发等基本功能外,同时还兼具生产、科研、技术服务和创业等新生功能,所以其运行成本较高。由于缺乏市场化运行机制,加之过度的依赖政府资源,使得其主要依据上级行政机关的指令办事,造成行政管理干预过多和资源过多的浪费。只有通过市场化运行机制,使得这类学院在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用市场的方式配置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并实现自我更新和不断发展,激发多重活力,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六)校企各层次的合作不平衡
在高职院校的领导层和企业中的管理层,双方依据各自需要积极合作,引导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需求一致。但在具体的专业层面和企业的业务层面合作紧密度不够。高职院校各专业缺乏与企业互动的积极性,合作主动性不够,而企业的业务层因为自身的工作压力等,也不愿主动与高职院校互动,积极合作,导致校企各层次的合作不平衡,校企合作更难以延伸到课程层次中去。
在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这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和企业能相互融合。把企业先进的文化、现代的管理理念、领先的、创新的技术整体移植到二级产业学院中去,并以现代学徒制等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多主体”办学,使教师和学生具有“双重身份”, 实现生产、科研、技术服务和创业等价值创造过程转变成价值创造和人才培养的双重过程。实现学校和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校企互补,学校寄生在企业中,企业寄生在学校中,双方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谁也离不开谁[6]。最终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紧密合作,科学地、持续地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
(七)高职院校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在高职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两大类功能中,教学、实习、实训、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能大赛、实践项目开发等基本功能需要提高,以适应现代学徒制等先进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智能校园发展对高职院校的需要。同时,高职院校要着力提高生产、科研、技术服务和创业等新生功能,以适应价值创造和人才培养的双重过程的需要,以适应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的需要,并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需要。使得企业在参与高职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得到满意的回报,实现自身的提升。
三、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问题的破解策略
(一)在法律和制度层面、赋予其合法身份
应允许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在享有合作院校办学权利的条件下,单独注册成法人实体,为在其建立现代的法人治理方式和治理结构打下的法律基础。同时,可以实现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在金融市场上的直接融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并赋予二级产业学院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二)在合作机制层面、建立现代的治理方式
在合作机制层面,为了建立刚性的约束机制,应由各投资主体组成董事会,通过董事会选举出监事会,并通过董事会聘任管理层,在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权利相互制衡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以实现现代的治理方式。并在接受教育管理部门指导下和依据教育法规的基础上,独立决策,破除行政管理的干预。在决策的执行过程中,施行董事会、监事会严格依法监督,保证执行到位,实现各种预期目标,提高执行力。
(三)在运行机制层面、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
在保障教学、实习、实训、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能大赛、实践项目开发等基本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在生产、科研、技术服务和创业等方面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的过度干预,以市场为导向,用市场的方式配置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实现盈利,培育自我造血能力,用市场检验自己的成色。同时为高职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的持续发展打下物质基础,在提高自身能力,激发自身活力基础上,摆脱对政府资源的过度依赖。
(四)在具体操作层面、校企双方要建立实现全方位合作的保障机制
为了实现从高职院校的领导层和企业中的管理层,从专业层面到课程层面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紧密合作,为了实现科学的、可持续的高等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在高职院校内部和企业内部分别建立保障机制,以制度的形式,规范学校的专业主任、具体课程的教师和企业的具体业务层积极互动。如果缺乏这样的积极互动,校企合作很难实现全方位的合作,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的平台功能就难以充分发挥。
(五)在能力层面,校企双方要建立能力提升的保障机制
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意味着高职院校从企业获得信息,在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方向等方面与市场接轨,解决学生的实习和就业问题,解决教师的技能提升问题,解决兼职教师的来源问题,解决职业文化的创建问题等。同时,实现企业可在满足自己的人才需求的同时,解决自己的员工培训和技术难题的破解,并提高社会声誉等问题[7]。这就需要双方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特别是企业兼职教师在教学、实习、实训、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能大赛、实践项目开发等能力上的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在生产、科研、技术服务和创业等方面能力的提升。为此,双方都要在各自内部建立适应二级产业学院合作水平的能力提升机制,把校企合作互动方面的努力和能力的提升纳入到教师职称晋升和企业员工考核中去,并有更具体的激励措施。
总之,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实现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科研等功能的对接,实现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人才共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诸多功能,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只有通过在在法律和制度层面赋予其合法身份,在合作机制层面建立现代的治理方式,在运行机制层面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在具体操作层面使校企双方实现全方位合作的保障机制,在能力层面使校企双方建立能力提升的保障机制,才能实现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琦.产业学院:一种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高职办学模式[J].成人教育,2014,(3):62-64.
[2] 徐秋儿.产业学院: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有效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10):72-73.
[3] 黄艾,祝志勇.构建产业学院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专业建设机制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18):65-68.
[4] 崔凤祥.构建校企合作战略伙伴关系探索高职教育的产业学院办学模式[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6):22-24.
[5] 邵庆祥.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学院办学模式理论及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4):44-47.
[6] 赵东明,潘维琴.校企合作4.0时代下校企共建产学研基地的研究和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2015,(3):63-66.
[7] 赵东明,王忠诚,李贺伟,沈会超.校企合作中校企双方的需求及利益平衡机制的建立研究[J].职教论坛,2015,(2):83-8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1-29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5年度立项课题“校企混合所有制型产学研基地建设研究”(JG15EB068);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院级教研重点课题“校企深层次合作背景下激励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机制研究”(JXLX2016008)。
作者简介:赵东明(1978-),男,黑龙江讷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实现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实现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信息互通等,有利地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建设[2]。
The Problem and Decoding Strategy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Secondary Industry College Constructing by the College and Enterprise
ZHAO Dongming, ZHAO Jinghui
(North Gold Jewelry College, Liaoning Jidan Polytechnic, Dandong 118009,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econdary industry colleges under the joint efforts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tends to point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have to face and concrete solutions from a legal and institutional level, cooperation mechanism, the operational and ability level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e secondary industry college; college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