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落实“八个必须”的重要着力点
2016-03-18郑中华
邹 谨,郑中华
(1.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00;2.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万州分校,重庆万州404000)
“四个全面”:落实“八个必须”的重要着力点
邹谨1,郑中华2
(1.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00;2.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万州分校,重庆万州404000)
摘要:“八个必须”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四个全面”是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对“八个必须”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落实“八个必须”,必须以“四个全面”为重要着力点。
关键词:“四个全面”;“八个必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党的十八大围绕这一主题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并强调牢牢把握这“八个必须”,“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提出和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指出:“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2]“四个全面”是对“八个必须”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四个全面”是落实“八个必须”的重要着力点,落实“八个必须”,应坚持和推进“四个全面”。
一、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和推进“四个全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习近平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3]5“四个全面”充分体现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就必须坚持和推进“四个全面”。
第一,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目的就在于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之所以在本世纪初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因为当时已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4]41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初步建成的小康社会,使全体人民都能够更加充分、更加稳定地享受小康生活”[4]416。为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4]543。在长期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体现了对人民利益的关注。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广大人民的共同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进行。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3]27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获得可靠的力量源泉。
第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原则。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5],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5]。同时,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依靠人民来进行。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3]68,“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3]6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还将“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经验之一[5]。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改革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第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的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6]同时,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依靠人民来实施。“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6],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决依靠人民,着力增强人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6]。
第四,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充分体现了对人民利益的维护。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有力纠正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永不变质,始终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同时,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来进行。习近平强调:“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7]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积极听取和采纳人民群众的意见。
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和推进“四个全面”
邓小平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8]377解决我国的一切问题,关键要靠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四个全面”充分体现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和推进“四个全面”。
第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阶段性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1],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主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有利于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强大动力。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8]370“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实行改革和开放的政策。不改革不行,不开放不行”[8]26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5]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第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全面依法治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9]29。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6]。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并坚持依法办事,才能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第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代表,始终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己任。江泽民指出,“全党同志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最终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4]2—3,“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4]272—273。要确保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领导人民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能力。
三、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和推进“四个全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四个全面”与改革开放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和推进“四个全面”。
第一,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要求深化改革,这为改革提供了契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必然要求进一步扩大开放,充分利用世界文明成果。
第二,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当前,我国已处于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就必须在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上狠下工夫,这就要求我们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同时,改革与开放是有机统一的,对外开放程度首先取决于对内改革的程度。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才能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三,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全面依法治国。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6],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6]。要推进改革,就必须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还能为改革提供法治保障,将改革纳入法治轨道,有利于坚持和推进改革。同时,推进对外开放,也必须全面依法治国,健全对外开放的法律法规,并严格依法办事。
第四,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全面从严治党。改革实质上是利益格局的调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摆正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习近平指出,“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积极主动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举措”[3]87。这就要求我们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并对之进行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同时,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才能始终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和推进“四个全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1]。“四个全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和推进“四个全面”。
第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差距,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较高水平的小康生活。而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中蕴涵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通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1],这充分体现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第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1]。要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就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进行制度创新。同时,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为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提供根本制度保障。
第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6]。只有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才能为维护公平正义提供法律依据。只有全面依法治国,维护法律权威,坚持依法办事,公平正义才能得到切实维护。
第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政治保证。全面从严治党,最基本的是要对党员干部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做到守纪律,讲规矩。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按制度行使权利,避免特权现象的发生,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实现。
五、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和推进“四个全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1]。“四个全面”是共同富裕原则的集中体现。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和推进“四个全面”。
第一,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要建成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使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各阶层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较高水平的小康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阶段性目标。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为走共同富裕道路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将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良好条件。
第二,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既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又确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通过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将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第三,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全面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促进共同富裕”[6]。我国的法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法治,坚持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人民利益体现在诸多方面,体现在经济方面,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全面依法治国,必将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提供法治保障。
第四,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代表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就是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全面从严治党。要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对党员干部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使广大党员干部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引路人和促进者。
六、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推进“四个全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1]。“四个全面”符合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推进“四个全面”。
第一,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0]5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党的十六大在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时,就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4]54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持和发展,蕴涵着促进社会和谐的更高目标。此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能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政治、文化、生态文明方面的发展目标,能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良好条件。
第二,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当前,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还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比如,“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3]71—72。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社会和谐。此外,促进社会和谐,还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三,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全面依法治国。胡锦涛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10]57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法治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方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6]。全面依法治国,有利于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全面依法治国,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能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法律依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建设。依法加强和规范公共服务,完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扶贫、慈善、社会救助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社会组织立法,规范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制定社区矫正法”[6]。健全这些法律,并严格依法办事,必将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第四,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全面从严治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量工作同党的群众工作有密切联系,要求我们把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做得更好”[10]66。只有全面从严治党,严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严格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党群关系和谐。同时,只有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严肃政治纪律,才能促进党内和谐,并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七、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推进“四个全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和平发展”[1]。“四个全面”充分体现了和平发展的要求。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推进“四个全面”。
第一,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邓小平指出:“中国把自己看成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但是究竟能为世界持久和平发挥多大力量,还要取决于我们发展的程度。如果中国发展了,意味着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壮大了,我们对和平的贡献也就更多了。”[11]111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将大大增强我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实力。同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不仅关心自己的利益,也关心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并为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对促进世界共同发展贡献的大小,取决于自己的发展程度。邓小平强调,“中国真正发展起来了,对朋友们的帮助也许会大一些。现在中国对朋友们的帮助是很小的”[11]1240—1241,“我们希望若干年后,在下个世纪不长的时间,作为社会主义的、比较富的中国,能够对人类特别是第三世界,尽到符合我们自己身份的国际主义义务”[11]567。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后,中国必将对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是坚持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为实现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能为实现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提供良好体制保障。同时,扩大对外开放,也需要积极进行改革,尤其是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第三,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全面依法治国。江泽民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9]28—29依法治国能“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9]29。全面依法治国,能为坚持和平发展提供法治保障。通过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党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制度化、法治化,有利于保持和平外交方针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使这一方针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第四,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奉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倡导和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只有通过全面从严治党,长期保持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确保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发展。同时,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与时俱进和不断发展的,如果不注意从严治党,党的性质就可能发生改变,就可能违背和平发展的方针。只有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永不变质,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和平发展。
八、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和推进“四个全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1]。“四个全面”充分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和推进“四个全面”。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现阶段,党的领导核心作用,集中体现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领导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坚持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就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必将促进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拥护党的领导,从而为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群众基础。
第二,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坚持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就必然要体现到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上来。同时,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包括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5]。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党的建设制度,能为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党的领导必然体现于全面依法治国之中。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6]。同时,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6]。要改善党的领导,就必须把党的领导纳入法治化轨道,努力做到“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6]。
第四,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保障。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但党的领导地位不是天然的,是靠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执政能力赢得的。如果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不全面从严治党,导致严重腐败,就会失去人民的信任,就会有丧失领导地位的危险。只有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能长期保持党的领导地位。同时,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习近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12]全面从严治党,将严的要求贯穿于党的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能为坚持党的领导提供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将严的要求贯穿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之中,能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而改善党的领导。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01).
[2]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共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N].人民日报,2015-02-03(01).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01).
[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01).
[7]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02).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胡锦涛.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2]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N].人民日报,2014-07-01(01).
责任编辑:刘昂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6.02.002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6)02-0010-07
收稿日期:2016-03-19
基金项目: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5JD710001)、2015年度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党的建设研究中心项目(DJ1502)。
作者简介:邹谨,男,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建;郑中华,男,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万州分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