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新安女行录》述略

2016-03-18童岳敏

关键词:程氏新安

童岳敏

(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新安女行录》述略

童岳敏

(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新安女行录》以文体归类,不仅详细地记载了徽州节烈女性抚孤、守节等彝伦懿行的生活侧面,反映了地域伦理秩序与宗族的建构,也折射出时代的风云遽变及文化思潮,具有相当的史学价值与文化意义。此书作者程云鹏善文,吴宽对其文脉详加圈点批注,这也是进一步研究史传文学传统在徽郡传衍的重要依据。

《新安女行录》;程云鹏;国会图书馆

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中文庋藏极为丰富,王重民先生《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及朱士嘉先生《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方志目录》载录颇丰,对其内容也有较详细的介绍。虽然这些书目的收录可谓赅备,但还是有遗珠之憾。笔者寓目的该馆所藏《新安女行录》,不仅上述书目未载,国内图书馆也罕见,现特撰此文略作考述,就教于方家。

国会图书馆藏《新安女行录》,四册二十卷,清程云鹏撰,无书名页与扉页。据卷尾程氏外孙吴宽跋,该书编辑始于雍正甲辰(1724),梓刻于乾隆庚午(1750)秋。函脊题有“新安女行录,程云鹏,四册,全”等字。版框高16.9公分,宽12.6公分,白口双边,单黑鱼尾,版心上镌书名卷数,中镌题名,下题每卷页码。单页九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同,述昭代典章、诏谕鸿号则出格跳行。首页右下钤有“积学斋徐乃昌藏书”朱文长印,目次下有“李氏芸楼”朱文方印一枚,李氏待考。徐乃昌(1866—1946),字积余,号随庵,安徽南陵县人。光绪十九年举人,曾任江苏高等学堂总办、三江师范学堂监督。撰著甚多,出版刊行过《积学斋丛书》《皖词纪胜》《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南陵先哲遗书》等。徐氏藏书颇富,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藏书家,晚年主编《安徽丛书》,颇得学界嘉许。

程云鹏,字华仲,又凤雏、培风,号章堂先生,歙县岩镇人,湖广武昌府江夏县岁贡生,候补训导。父程魏园,笃行善文。母汪氏,吟咏蕴藉,喜读《左氏传》,有笺注,曾评《左传》云:“《左氏》失之诬,然其用意与杜诗最近,释其所以然。而诬者正矣,且《公》《谷》纪事异辞,我辈未身历,亦止求其理之是耳。”(牟钦元《懿孝程孺人行状》[1])云鹏年轻时曾遍谒名山,服膺桐城,广交名儒贤俊,与桐城方苞、黄冈王泽弘、番禺屈大均、山阳杜首昌等多有交谊唱和。程氏仕途虽为偃蹙,却肆力于文。江南督学胡润称其与云鹏“同籍武昌,幼偕研席,程子殚精古文,久膺岁荐,每谦益自下。曾推选新田,遂称疾且让贫,又常谓国家恩举,唯文章可报。及余释褐,视学新安,晤程子于紫阳,则学益邃,著书日益繁”(胡润《新安女行录序》[1])。张希良《慈幼筏序》也云:“凤雏受知蒋慎斋先生,称吾楚文章巨子。自余司铎江夏时,故心识之矣。后稍稍接见,乃知凤雏非特能文章,其胸中浩荡之气,实将空当世一切之所有,医事其一端已。”[2]张希良,字石虹,康熙乙酉(1669)举于乡,曾教谕江夏[3]。慎斋先生,即蒋永修,清初著名词人蒋景祁之父,以文著称于世。康熙十六年补湖广提学道,毕驻武昌,振兴文教,时诸生多私淑慎斋先生,楚风为之一变。康熙二十年春,蒋永修视学江夏,教谕张希良、训导鲁录伺伴。程云鹏结识慎斋也应在这时期。康熙二十八年,程云鹏曾与婺源李弘、周珂等五十九人聚会于还古书院,讲“君子不重则威”、“饥者甘食”等章[4]。

程氏精通诗文,也擅长《春秋》及舆地之学与医术。《歙县志》卷七《人物志·文苑》言其“专治《春秋》,辑有《春秋约旨》。生平喜谈王霸大略,尝匹马塞外,穷河源,裒其诗曰《北征卷》。又工宣夜之学,著于编曰《简平仪》,最后游淮作《河务心书》,为猾吏攫去,易名献之河督。晚年作《新安女行录》二十卷,更作《士行录》,未成而终。先是取陈定宇《名族志》踵而修之,析为十集。旁通岐黄,著有《伤寒问答》、《慈幼筏》诸书。”[5]289卒年据吴宽《新安女行录》后跋所载,约1730年。

云鹏著述甚多,为文近百卷,但多散佚,如医书《灵素微言》《医贯别裁》《伤寒问答》《脉覆》《种嗣玄机》等皆佚,存世的唯有《慈幼筏》(《慈幼新书》)与《新安女行录》。《慈幼筏》,有康熙姑苏桐石山房刻本及清乾隆十一年丙寅玉诏堂刻本,共12卷。内容以儿科为主,前有张希良、李驎序。卷首论保产事宜,卷一列禀赋、脏能、脉候及胎变等,卷二至卷十二列各种杂症及治疗方剂,并附医案。此书简切实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为后世医家推崇。《新安女行录》,许承尧《歙县闲谭》、蒋元卿《皖人书录》及民国《歙县志》等均有记载,但藏本罕见,国内如北京、上海、南京及安徽等地图书馆皆无馆藏。所幸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刻本,现就其编撰缘由、体例、内容及特色略陈管见。

程云鹏《新安女行录》共四册,卷首有徽州知府沈一葵、江南督学使胡润、云鹏外孙吴道宁及绩溪县令范威龙序。这些序言皆褒扬了程氏鼓化人伦、弘传闺典之举。

明清时期,徽州闺门多贞孝节烈。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卷二《镜中寄·孝》云:“新安节烈最多,一邑当他省之半。”这种贞烈之风的盛行,其主导因素在于程朱理学伦理纲常的道德渊源及一定的地域风俗使之然。如《民国歙县志》卷十二《人物志》中云:“歙为山国,素崇礼教,又坚守程朱学说,闺帏渐被砥砺廉贞,扇淑扬馨,殆成特俗。”为了褒表徽郡妇道伦常,彰显闺门风化的懿德贞孝,云鹏撰《新安女行录》,在凡例中对其编撰缘由及体例也做了一定的阐述:

新安称闺门邹鲁,《郡志》载四百余人录入名贤,文集诗篇传述者,指不胜屈。郡邑给额旌门,几于比屋可封。今上雍正二年恩诏遍廉田野,立祠建坊,千载隆遇。

是书备国史采用,故只列家讳,不叙亲族,以示大公。唯称孺人,以从乡俗。太史公曰:“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青云士谓不在位而能立言传世者,习俗移人,一二素封家乞求宦达,伪作炫堂谀墓,识者比于辱亲。是集固杨子云之《太玄》也,未肯阑入。是集专载本郡,其直省他郡女行另载,拙著文集与士大夫纪传共传,兹不录。

清廷为了巩固鼎革后的社会秩序,推行孝治的伦理政治。康熙九年颁布“上谕十六条”,强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雍正即位初曾颁布《圣谕广训》,大肆弘扬康熙“上谕十六条”的孝治思想,对义夫节妇、贞孝烈女也多具题报部,旌表其门。《(雍正)大清会典》卷六十八《官民旌表》载雍正元年上谕云:“恩诏内开旌表节义,乃彰善大典,每见直省地方有力之家,尚能上达,而乡村贫窭之人,则多湮没无闻。著该督抚学臣及有司遍加采访,务使苦寒守节之家,同沾恩泽。至节妇年逾四十而身故,计其守节已历十五载以上者,亦应酌量旌奖,遵旨议定。”[6]徽郡,有闺门邹鲁之誉,“郡邑给额旌门,几于比屋可封”。雍正元年,江南督部查弼讷等奉旨协题贞女节妇二百四十五人,“内安徽所属九十一人,歙县二十六人,维时许节母吴氏实获首举。”(《旌节许母传》)[1]卷一虽然贞孝烈女名列史册方志,但多语焉不详,幽贞不彰。而能建坊立祠者,更是少数。所以云鹏拾遗家乘支谱,将其编入女行录中,一则为徽州烈女贞妇作传,标序闺门懿行盛德,另则也能补史书、方志之阙遗。

是书采录女行,“一郡之公是公非系焉,非贤不登,徒执家人之细行者,弗录。”(《方母闵太君六十寿序》)[1]卷十三未肯阑入炫谀之作。云鹏所录者,多数为耳闻目见,但也有乞求请托者,经鉴别明细也采录女行录中,如《郑节母家传》《项孺人厉节记》《旌节宋母纪事》《黄节母洪孺人墓志铭》皆采录于各自家乘、家传。

《新安女行录》共四册二十卷。册一为卷一至卷五,有各家序言、凡例及目次。册二为卷六至卷十,册三为卷十一至卷十五,册四为卷十六至卷二十。与刘向《列女传》“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辨通”的道德标准相比,程云鹏则从文体的角度将其归类,“是集尽载诸淑德,其文或传或赞或志铭诔状墓表堂记寿叙祭章及杂作小纪,有一端可表见,皆为撰录”。其中传共计10卷,59篇。叙议相兼,通过闺门细行彰显徽郡女子节烈贤孝。记:2卷,14篇。既有建坊立祠、题名额录的记载,也有家族变迁及孺人抚孤守节等内容。序:2卷,11篇。一为寿序,另则文序,如云鹏为程佳璠《旌节录》、廪峰《恩旌舒节母吴烈妇诗传》、汪洪度《汪烈妇传》等文所作的序言。此外,墓志铭、纪异各1卷,表、赞合为1卷,哀辞、诔、跋、书后合为1卷,墓表、碑、碣合为1卷,祭文、行状也合为1卷。细言之,程氏正是利用各种文体体性的多样性,叙议既繁略相兼,又纵横变化,圆融无滞,避免了一些旌节女行类的文章过于平叙单一的弊端。

作为列女类的传记,《新安女行录》详细地记载了节烈女性抚孤、守节等彝伦懿行的生活侧面,鼓扬宗法社会的道德规范与孝治观念,这无疑凸显出徽郡伦理思想的地域传统。而通过考察闺帏的生存空间及其社会处境,也能辨析出时代风云的历史嬗变。从区域史学的视角来看,程氏的著述提供了大量的地方性、基层行的史料,对进一步研究清初新安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态,大有裨益。

据《新安名族志》等徽州史志的记载,徽郡望族素有十五姓、八大族之说。这些世家大族为了弘扬祖训懿德及弥补家族自然裂变造就的时空隔阂,往往会修纂大量的谱牒家乘作为联系望族血缘、地缘的重要纽带。考察徽州族谱世系的“志”、“录”、“图”、“表”,虽可见家族的变迁演化,但有时也有漏缺之处或过于粗陈梗概而缺乏具体生动的展现。如新安程氏,程敏政《新安程氏统综世谱》及程顼《新安程氏统宗列派迁徙注脚纂》皆详叙程氏原系、统系及分系,爬梳探源,足见程氏在新安的流播情况。歙县岩镇也有程氏居住,戴廷明《新安名族志》前卷载:“程氏在邑(岩镇)西二十里,系出忠壮公十世孙曰汾,居河西,子孙蕃衍,至宋有讳三玖者,号震山,由河西迁于岩镇之东,世谓‘庙前程氏’。”[7]清程佐衡《新安程氏世谱》虽详列程氏世系、征文及年表,但汾公一脉只有岑山二派、溪山二派及槐塘派,岩镇的情况则言之不详[8]。程云鹏《新安女行录》中的记载则弥补了这一遗憾,如《诰赠贞烈吴恭人传》云:“予(云鹏)家世居歙之岩镇。镇有六程,曰樟森塘,曰岳庙前东,曰百忍堂,曰竹林巷,曰蔡家桥,皆晋太守元谭公后。序载世谱,而予家樟森塘人最众多,贸迁扬州,至少百年来犹七八十人。”又《义井记》载云鹏先处士公“见塘(樟森塘)中紫雾浮起,始兆卜迁。其后塘水干涸,民屋其上,河汲□远,于是浚三井,”其中一井为云鹏七世祖母及思诚公支下孙子共成之,井栏镌“程氏义井”字。程氏一族散居湖广淮扬后,此井为吴氏所占。此外,《慈节二程母传》《程门烈女内传》《苦节程孺人传》《程节母抚孤记》等也都载有岩镇程氏的贞节亮行,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谱牒史志之遗缺。

为了旌表节烈女子的潜德馨闻,朝廷往往会建坊立祠予以彰显,《新安女行录》载录颇多,如《敕建节孝祠记》对其过程也有生动的描述:

今上即位以来,历年颁到贤孝节烈建坊立祠银两,于是歙县所属诸令母,得受新恩者,其子若孙,咸奔走震动。择地邑中,严访匠石,不日告成。登名坊表,捧主入祠,郡邑守令,学校官师,躬请祭奠。唯谨次则有主之家,欢欣鼓舞,工歌酬献。四方宾从绅衿,执爵入贺者且千人。耆老童孺妇女,道路观者,肩摩杖立,不知凡几,咸啧啧感慕而思发愤振起,以则效斯人。

建坊立祠一般由礼部核议题准后给银三十两,以表正乡闾,激励风化。歙县节烈女子众多,据民国《歙县志》的记载,人物传中烈女传几乎占到一半。其中能获得朝廷恩谕旌表者,子孙勒石坊表,宴请乡里。地方官宦绅衿皆来祭奠,甚至歌诗赋以作铭记。如黄山廪峰外祖母及女侄有诗名,卒后恩旌坊表,“天下之和其诗者,赢得过当居稽停蹀将,日见其多而充栋也。”(《恩旌舒节母吴烈妇诗传叙》[1]卷十二)甚至也有“未获天子恩纶而得诗人之颂祷,即以歌于寝室。”(《贤母集序》[1]卷十三)但偶有猾胥之徒,奔走乞状,为云鹏所斥责,其云:“力劲者,申请建坊,其下愚则抱纸裹资,奔走请官街头,衔作状传,为人拭案覆瓿,恬不知怪。”(《节孝坊题名记》[1]卷十四)当然,这种愚蒙之举在素有程朱阙里之誉的新安,毕竟是少数。

《新安女行录》所载的女行,不仅体现了儒家伦理准则和宗族制度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也镌刻着历史的烙印,通过女性悲苦的遭际折射出时代的灾难。明末清初,新安匪寇众多,清兵入关南下,江南州县先后沦陷。新安诸地闾里墟颓,逃匿无所,“五十年间,三历兵燹”(《王节母程氏建坊记》[1]卷十五)。云鹏所著女行则真实记载了这些节烈女子抗节守义,以身殉节的事迹。如顺治二年,明高安王朱常淇、黄道周、金声及温璜等据徽州、绩溪抗清,后为张天禄、李仲兴所败。当时“兵薄宣城,绩溪陈启暹妻葛氏携女玉姑赴南湖投水而死,伯娰林氏继之,婢女一、仆妇一又继之。”(《绩溪五烈传》[1]卷五)顺治五年正月,江西镇将金声桓据南昌以叛,遣潘永禧等陷徽州诸县。三月,贼攻祁门,王文妻谢氏、马攻妻谢氏、阴元妻廖氏与族女翠、胡允甲妻叶氏同母及妹玉兰、张健妻汪氏、王琦元妻徐氏等或投水赴井,或断喉坠楼,皆不负大义(《祁门十烈传》[1]卷四)。又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兵犯江宁。祁门防将李芝因征调道叛,唐士奇及其党羽攻徽城,以有备退去[5]95。黄琯《书乙亥年事》云:“徽州溃卒乘机为乱,把总唐士奇为之魁,诸无赖群归之,旬日聚众数千人。初由郡西上休宁,入祁门,所过淫掠,各乡切齿,欲集乡兵扑灭之。”[9]后宿留潭渡凡十五日乃去。程云鹏《绿衣女传》则以无名女子的悲惨遭际来控诉唐士奇等人的暴行。

李芝、唐士奇的叛乱,《清史稿》《清耆献类征选编》及新安的史志家乘也有所载录,但都过于简略。程、佘二氏的叙论则以真实的画面与客观的描述展现了战乱的过程及其祸害,显得更为具体详细,是研究徽郡地方史重要的文献资料。另外,康熙十三年,三藩作乱,耿精忠遣兵犯徽州、婺源、祁门等地,次年为喇布、额楚所败。此后闽寇曾多次进犯徽郡。《婺源七烈传》《吴母蒋母列传》及《大阪汪母家传》也予以载录,这些内容,皆可补史家之缺。

清代徽州水灾频发,据安徽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所编的《安徽省水旱灾害史料整理分析(公元前190-1949年)》统计,自嘉靖至清代,共发生水灾78次[10]。其中康熙五十七年的水灾尤为严重,凌迎秋《沙溪集略》卷二《祥异》云:“五十七年六月二十四日,淫雨不止,巨蛟纷出,水长达数丈大,冲塌沿街溪民房无数。”岩镇的鞠水亭、抚寀亭也毁于此次水灾[11]。程云鹏《新安女行录》卷二十一《水灾妇传》也云:“新安万峰插天,非犹泽国,霉雨淫溢,岁必有一二藏蛟,破空而出,坏人庐舍。今此一夕,万蛟腾跃,怀山襄陵,故不及洒沈澹灾。”云鹏不仅枚举了此次水灾中丧生的节妇如潭渡徐彦宾母程氏、王明倩妻姚氏等,也刻画出西关杨湘妻汪氏、洪二玉妻王氏水中逃生的情景。另外,还指出“戊戌六月二十五夜水灾,歙、绩、宣、南、泾五县,坏田地七千七百四十九顷三十四亩,横尸遍沟港”,后因郡守郭公与歙令蒋公掷仪门大匾额于河,水势渐杀。此文后附言中提及汪鸣时与汪兆仁编有《水灾纪实》一书,可惜已佚。明清时期,徽州山清水秀,环境清幽,但战乱、水旱灾不断,这也应是程云鹏及众多新安望族外迁的重要原因之一。

程氏善文,取法于古,追求详略虚实之法。如其云:

文章万变而不可穷,莫如传。《左》、《公》、《谷》,传《春秋》,或一事,或一人。太史公别而世家、本纪,共实皆传也。四子皆驰骋乎文,唯班、范、卢、陵华实并具。而闺中人多庸行,若沾沾平叙,蜡言尔。繁初略,简初详,变化不离其宗,辞不敢溢,欲传信也。不拘俗,欲传远也,称名不称字,备史局采也。赞诔志状碑表亦然。至记序二体,逮及题跋书后,或畅发人事之当然,或托物比兴,以显其人,传其事,综归于扬扢风化,鼓舞彝伦。倘非母仪妇行足法,虽哀辞祭章,亦不苟作[1]新安女行录·目次后附。

云鹏曾师承蒋永修,又与方苞、汪洪度及屈大均诸人多文字之交。其文俊逸其气,净洁精微,传记文章颇有特色。如《义井记》《沈烈君传》等托物比兴又止于礼仪,叙述有法而扬扢风化。又《罗烈妇传》,载顺治乙酉歙县呈坎李氏率十三人死于扬州新城一事。叙议相兼,在城破身死的过程中通过语言、行动的刻画来凸显李氏节烈的形象,真实地展现动荡的年代生离死别的历史画卷。与方苞《罗烈妇李氏墓表》可互读,故程师恪赞曰:“只用墓表立传,以灵皋先生所作,非代术也,其言足信,此又一格。”《新安女行录》所载诸文,文后多附有乡贤绅宦的评介,如程子质评《程门烈女传》曰:“措辞高妙,具有超绝之识。用笔变化,因多史传之才。观其忽住忽提,忽论忽叙,忽串忽渡,如蛟螭出没,莫竟端委。”方占浮评《吴兆湘悼亡诗跋》曰:“山不突兀耸峭,则不奇。水不波折潆洄,则不妙。文不参差断续、崒嵂盘旋,则账簿耳,说帖耳。题出先生手,烟岚变幻,触石成峰,自是君身有仙骨。执以为学《公》《谷》,学《檀弓》《考公》,不知先生者也。试看篇内插两曰字及‘予忍乎哉’,一复《关雎》数语。语父母一言,结处方点夫妇,何必古人有哉。”可见,程云鹏为文精于布局,笔墨淋漓又传神写照,实得韩、欧遗韵。

程氏所著的女行录,不仅文后附有评说,吴宽与云鹏门人成聘、王炳等辑校勘刻时曾附有旁批与夹批,论断精彩,颇得点睛之妙。就其内容而言,主要体现几个方面:

其一,字眼要语及一篇主脑的揭示。字眼要语为文章之关键处,往往能提携纲领。如《十二节母列传》“岂其身无”批云:“只用数虚字,转抚低徊,而言外之意跃然纸上。”《汪仲芳孺人传》“子之姊若何”批云“五字一篇波致。”《贤母集序》“礼缘情起”批云:“四字断定礼也,以下逐层解去。”主脑是文章主旨与中心,吴氏则用批语将其标示凸显,以示重要。如《贤节二吴母传》“敬宗收族”四字批云:“揠定脑子,吾乡传信之谱甚少,皆此之故,所谓一篇之中三致意焉。”《汪伯善孺人传》“伯善家积窘”批云:“通篇脑子”。

其二,结构与章法等文脉分析。文章文脉讲究谋篇之术,《文心雕龙·附会》赞云:“篇统间关,情数稠迭。原始要终,疏条布叶。”所以吴宽评点时,多用“伏案”、“束上”、“启下”、“翻”、“断”、“联”等术语分析文脉的转折变化。在章法结构方面,吴氏也有精辟的论断,如《公祭汪母文》开头,批云“一起置身百尺楼头,总为烈妇得正而毙。”又文中有汪母“祸福不可以常”的论述,旁批云:“至理,从烈妇口中发明文之精神,关照全在于此,非故设辞令以展才华,读《左》《国》得力,方知其妙。”皆切中肯綮。

其三,语言、风格等行文意趣的鉴评。这是对程云鹏文风的评鉴,如《赵门双节表》首句批云:“突起奇峰,随势转落,千叠纤盘,神工鬼斧。”又《项孺人历节记》云:“一幅摩诘山居图不谓于此题过之,所谓惊才绝艳也。”

除了批注外,还有圈点,吴宽以密点、尖圈理清文脉,用密圈标显佳句,文眼也均在文字上加圈,这些圈点对进一步理解行文之妙,皆有较大的帮助。

明清时期,徽州贞节之风盛行,既有社会大环境重伦理孝治的影响,也与徽郡的区域文化密切相关。从思想教化层面来看,正是程朱理学独尊地位的确立,使得贞节观念成了衡量女子操守最高的价值尺度,而文士将其德行彪炳于文集史册,也起着极大的鼓吹作用与示范效应。如万历年间汪道昆为了彰显女德曾增补《列女传》,但多以徽州汪氏女子居多。康熙时期,歙人汪洪度作《新安女史征》,仅一卷而已,惟程云鹏《新安女行录》则多达二十卷,以十六种文体为三百五十余名巾帼节烈作传,不仅展现徽郡女性社会生活的鲜活画面,反映了地域伦理秩序与宗族的建构,也折射出时代的风云遽变及文化思潮,具有相当的史学价值与文化意义。此外,文末所附乡绅村宦的评议,同样体现了地方基层的价值取向与文学判断。而吴宽的圈点批评,为进一步研究史传文学传统在徽郡的传衍提供了重要依据。

[1]程云鹏.新安女行录[M].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乾隆十五年刻本.

[2]程云鹏.慈幼筏[M].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馆藏石经楼藏版,康熙五十年刻本.

[3]彭崧毓,王庭祯.(同治)江夏县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61.

[4]赵所生,薛正兴.还古书院志[M]//中国历代书院志.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626.

[5]石国柱,楼文钊,许承尧.(民国)歙县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6]允禄,等.大清会典(雍正朝)[M]//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4:4263.

[7]戴廷明,程尚宽.新安名族志[M].合肥:黄山书社,2007:29.

[8]程佐衡.新安程氏世谱:卷十六至卷十八[M].上海:上海图书馆馆藏,光绪十八年歙县嘉会堂木活字本.

[9]许承尧.歙事闲谭[M].合肥:黄山书社,2001:1131.

[10]安徽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所.安徽省水旱灾害史料整理分析(公元前190-1949年)[M].安徽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所,1981:47-58.

[11]佘华瑞.岩镇志草[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110.

责任编校:汪长林

On Records of Xin’an Female Behaviors in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TONG Yue-mi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 246133,Anhui,China)

Records of Xin’an Female Behaviors in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was written by CHENG Yun-peng in the Qing Dynasty.This book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yles not only detailed the Huizhou women’s facets of life featured by bringing up orphans and preserving chastity after the death of husbands,refle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gional ethical order and the clan and the abrupt changes and cultural thoughts in that era,hence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CHENG Yun-peng,the writer,excelled at writing and WU Kuan annotated the context in detail,offering an important basis to study the tradition of biography literature in Huizhou region.

Records of Xin’an Female Behaviors;CHENG Yun-peng;the Library of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I206.4

:A

1003-4730(2016)06-0058-05

时间:2017-1-20 15:33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70120.1533.012.html

2016-08-2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家族视域下的桐城派研究”(13CZW051)。

童岳敏,男,江西省玉山人,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10.13757/j.cnki.cn34-1045/c.2016.06.012

猜你喜欢

程氏新安
苏东坡的母亲
新安滩
用歌曲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张新安教授简介
新安滩
清代潜山井股程氏家族史构建研究*
《豫》卦释义
《程氏墨苑》中广告宣传的举措及效应研究
新安讯士Q6155-E PTZ摄像机
长庆新安边发现我国首个亿吨级大型致密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