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民族观刍议
——基于贵州三所高校的调查与思考

2016-03-18韦芝珊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时代意义当代大学生

韦芝珊

(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



德育·教育科学

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民族观刍议
——基于贵州三所高校的调查与思考

韦芝珊

(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当代大学生主流民族观是客观理性、正确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非主流、非理性、主观性的谬误与偏差。文章基于贵州部分大学生民族观现况的调查分析,并就大学生树立正确民族观的时代意义及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正确民族观;时代意义;建树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①。在社会群体中,青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又是青年群体的主要部分,他们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状况及发展特点将直接影响中华民族复兴的未来。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意义重大。文章通过贵州三所高校部分大学生民族观问卷调查,就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民族观问题进行探讨。

一、当代大学生民族观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与国家的荣辱、民族的兴衰休戚与共,他们民族观状况如何,尤其值得关注。

调查分析贵州大学生民族观现况,对了解我国当代大学生民族观整体状况,具有“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的意义。为此,笔者于2014年12月5~14日期间,对贵州三所代表性高校的部分大学生民族观现况,进行了一次相关问卷调查。在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各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共300份,涉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收回有效问卷291份,其中男生共134人,占46.05%;女生共157人,占53.95 %。汉族123人,占42.27%;少数民族168人,占57.73%。贵州省籍252人,占86.60% ;省外籍39人,占13.40%。

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主流民族观是客观理性、正确健康的。主要表现为:

1.对民族(具体对本族和他族)的认识上,调查提问“您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了解如何?”选择很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三项合占88.66%,不大了解的占9.28%,不清楚的占2.06%;问到“您什么时候明确知道自己属于现在的民族?”0~6岁,7~12岁占84.53%,13~18岁占8.25%,18岁以后占7.22%;问及“您对其他民族了解的程度如何?”选择很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三项合占74.22%,不大了解占25.77%,不了解占0%。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本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是比较了解的,大多数学生对其他民族也比较了解,但仍有1/10左右的学生对本民族、超过1/4的学生对别的民族不大了解。

2.对民族问题(具体对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一些社会热点、敏感问题)的认识上,调查提问“您对近年来我国多地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关注程度如何?”很关注,比较关注两项占62.88%,一般占27.84%,偶尔关注占9.28%,几乎不关注占0%。问及“您对近年来我国多地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怎么看?”认为是民族问题、是宗教问题两项合占34.90%,不是民族问题、不是宗教问题两项合占28.18%,反人性、反人类、反文明占34.90%,其他(政治问题)占2.01%。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暴力恐怖事件都非常关注,对暴力恐怖行为都表现出极大的愤慨,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民族正义感和维护民族团结的爱国心,但对于这类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暴力恐怖事件是否属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约有近1/3的学生认识较为模糊。

3.对党和国家相关民族政策法规的认识上,调查提问“您对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认同态度的情况是”——非常赞同、赞同两项合占84.53%,不太赞同8.42%,根本不赞同占4.56%,无所谓占2.49%;问到“对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法规了解程度如何?”很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三项合占81.44%,不大了解占18.57%,不了解占0%;问及“您了解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法规的途径有哪些?”,网络媒体占33.98%,报刊杂志占24.76%,课堂学习占24.27%,广播电视占16.50%,其他占0.49%。说明大学生对我国现行的民族、宗教政策是比较了解和支持的。他们了解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网络媒体、报刊杂志、课堂学习、广播电视等方式,反映网络一代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从网络等新媒体获取信息、知识的方式已占居首位,并渐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一种常态。但仍有近1/5的学生对我国现行的民族、宗教政策不大了解,有超过1/10的学生不认同我国实行的宗教信仰自由基本政策。

以上关于民族观基本内容的三个方面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主流民族观是客观理性、正确健康的。与此同时,调查结果也表明:在现实生活之中,一部分大学生在民族观问题上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非主流、非理性、主观性的谬误与偏差。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认识层面的偏差。有超过1/4的学生对别的民族不大了解,特别是部分汉族大学生认为,少数民族大都处于不发达状态,居住于“深山老林”之中,与世隔绝;生活条件 “脏”、“乱”、“差”,行为粗鲁;加之不了解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如苗族(贵州松桃一带)的“上刀山、下火海” 、土家族的“开红山”等,在头脑中潜移默化形成一些较为偏激的观念。如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的认识评价偏低,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认识评价偏高等。

二是行动层面的偏离。人的行动不同于动物行为,它受意识支配。从意识具有能动反作用的角度看,思想先于行动,一定的民族意识会反作用于一定的民族行动,错误的民族意识会导致错误的民族行动,偏激的民族观念会产生偏离的民族行动。当代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民族认识上产生了一些偏差,这使得他们在行动上出现某些与科学民族观不相符的现象。部分学生由于受大汉族主义思想影响,在学习、生活中孤立少数民族同学,很少或不与少数民族同学交往等。

三是社会舆论层面的误读。随着网络新时代的到来,全球化的深入,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各种传播媒体日益发达,地球越来越小,甚至变成了“地球村”。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方针原则、政策法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得到日益广泛的传播,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民族观。

二、大学生树立正确民族观的时代意义

当前,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包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③等。面对这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及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增强各族干部群众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牢固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让各民族在中华大家庭里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谁也离不开谁。④因此,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民族观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1、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⑤维护“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⑥P204当前,我国正处于国家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各民族的团结奋斗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连。各民族只有团结奋斗,才能共同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千秋伟业。民族团结不仅是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更是国家连接各民族,汉族连接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相互连接的生命线。作为国家和民族复兴的未来希望,当代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树立正确民族观,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当今民族问题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国际性交织特点,“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⑦大学生由于生活阅历较浅,各方面思想都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境内外敌对势力和分裂势力的诱导。如2014年发生在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所谓“占中运动”,既违法,又祸国,而且不利己。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占中”者很多是青年学生。他们的言行反映出其国家观念的淡薄和对国家认识的片面性。而在我国一些边疆民族地区,“三股势力”活动猖獗一时,利用各种手段向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他们在部分地区鼓吹“西藏独立”,散步所谓“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泛蒙联合”谣言,制造事端,破坏各民族的团结。⑧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当前,我国高校学生以“90后”为主。这一代大学生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被称为“网络一代”。他们特殊的成长环境、经历使其在学习生活、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等方面与上一代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时代特点,如习惯于网络生活、个体意识较强,集体意识淡薄、不墨守成规、敢于尝试新事物等。要使这些“网络一代”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提高其自身素质及思想境界。而在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在各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日益密切的今天,大学生树立正确民族观必然是其提高自身素质及思想境界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表明,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整个中华民族才有前途、才有希望,中国之梦才会实现。

三、大学生树立正确民族观的基本途径

1、从国家、政府(党)层面上积极引导。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各民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作为观察民族现象、处理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不断致力于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中进行正确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的教育和引导。面对新的形势,党和国家将更加重视把“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⑨作为一项意识形态领域的战略任务来抓。当前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把这项战略任务真正落到实处,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进一步保障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具体化、大众化、常态化,在全社会真正掀起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热潮。这对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这一重要群体而言,具有根本导向和顶层规范的作用。

2、从社会、大众传媒层面上用心营造。广泛利用网络媒体、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和多种渠道,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普及民族、宗教知识,宣传介绍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积极传播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由各民族优秀文化汇聚而成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特别要注重从青年学生成长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通过开展民族知识、宗教知识讲座,民族歌舞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青年大学生的民族情操,不断增进他们对各民族的了解和亲近;充分利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深切体验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和重大意义,用心营造民族和谐的社会氛围。

3、从高校立德树人层面上着力培育。大学生正确民族观与民族理论政策知识的系统获得,很大一部分是从课堂中学习而来。因之,在各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理论政策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民族观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加强大学生民族观和民族理论政策教育,必须具有针对性、全面性。据了解,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只在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个别综合院校开设,非民族院校一般没有开设这门课程。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不能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民族理论政策教育。这种状况一定程度影响了在全体大学生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以此,必须扩大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的开设范围,使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理论政策教育不只是在少数民族为主的民族大学生中进行,而应面向全体大学生,特别是汉族大学生广泛进行。

4、从大学生主体层面上自觉修为践行。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正确的。当代大学生应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主动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我国的民族理论政策。通过学习修为不断提高民族理论素养,促进正确民族观的形成和巩固,使各族大学生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自觉践行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新常态,化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强大动力,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如期实现。

注释:

①④⑤⑦⑨参见·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30(01).

②参见伊力哈木·土赫提因分裂国家罪一审获无期[N].人民法院报,2014-09-24(03).

③参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4-12-23(01).

⑥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⑧参见徐柏才·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1(02).

参考文献:

[1]蓝波涛·论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J].学术论坛,2013(05).

[2]于涵·浅谈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意义及其途径[J].知识经济,2012(04).

[3]蓝皮波·当代大学生民族观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1(03).

[4]徐柏才·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责任编辑:王德红)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Correct View of Nation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at Three Universities in Guizhou

Wei Zhishan

(School of Marxism, Minzu University of Guizhou, Guiyang550025, Guizhou, China)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future of the motherland and the hope of the nation. Under the new conditions of the times, they can 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of nation, which has the profound influence and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great rejuvenation for Chinese dream. 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the mainstream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s objective, rational, correct and healthy for the view of n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ome errors and deviation which have these features including non-mainstream, non-rationality and subjectivity. The thesis is to analyze the national outlook among some college students in Guizhou. What’s more, the author has discussed positively on the current significance and method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of nation.

Key words: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orrect view of na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ime,the path of contribution

收稿日期:2016-03-22

作者简介:韦芝珊(1992~),女,水族,贵州荔波人,贵州民族大学2014级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地区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2016)03-0038-03

猜你喜欢

时代意义当代大学生
关于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以及其具有的时代精神的意义探讨
喧闹深处有寂静
浅析微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一见钟情》现实意义简析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