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闹深处有寂静
2016-12-23章紫馨
章紫馨
摘 要:本文从80后作家郭敬明本身谈起,首先从感伤的作品基调、华丽炫目语言风格以及直指人心的作品内容为读者重新展现一个青少年眼中郭敬明的亦静亦闹的文学世界,接着从作家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时代环境剖析造成郭敬明式文学光芒四射的偶然与必然因素,笔者认为,这种青春文学的大热,绝不仅仅是偶然的个人经历造成,更是时代的风向标,应当引起重视,因此在文章最后自问自答,批判还是推崇?可能都不是最好的方式,我们要做得更多的可能是尊重文学发展的新方向,郭敬明的青春文学,对新文学的贡献不可磨灭,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可忽视,那么这样的作品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我们需要尊重每一种文学发展的方向,正视青春文学,给予合理评价。
关键词:郭敬明;青春文学;文学价值;时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02
引言:
在二十一世纪网络时代迅猛冲击下的文坛之中,若说能够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无疑要数80年代的畅销作家,而在80年代的畅销作家中,无法绕开的争议人物便是郭敬明——一个以生产青春伤感文学著称的年轻作家。新概念大赛获奖之后,郭敬明随之便拥有了一大批的读者,在庞大的读者群体中,又以青少年群体为主,也许正是如此,故而无论是现实还是网络,总有一大批文坛老手,所谓专家,对其口诛笔伐,将其批判得一无是处。笔者作为青少年读者之一,难免为这位锋芒毕露的天才作家辩护。一个如此年轻的作家,能在文坛中横空出世后便获得经久不衰的关注,在无数青少年的心中留下深刻烙印,虽有其不足,但也必有其过人之处,而批判者恰恰没有想到这一点,一味批评却拿不出更好的东西,又当如何拯救“绝望的一代”?本文从郭敬明的文本出发,结合当前已有的文学批评相关文献,试图剖析郭敬明式的青春文学背后的时代意义,为读者展现一个更为真实的郭敬明的世界——喧闹深处有着寂静,并引导读者正确看待郭敬明式的额青春文学。
一、郭敬明式作品所塑造的亦闹亦静文学世界
1.作品基调大多感伤。
无论是已经改编成电影热播的《小时代》,还是改编成电视剧的《幻城》,亦或者是《夏至未至》和《悲伤逆流成河》,都充满了悲情的色彩。郭敬明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我对感情不是很投入,装饰性的,想最多的还是我怎样,我的爸妈怎么样,好朋友怎样。”“我写文章特别细腻,感觉是什么东西都能触动我,而生活中唯一能够触动到我的就是亲情和几个朋友。”[1]从这短短的两句话,已经能够感受到他对爱情实在是没什么好感,也许是年少轻狂,也许是看破了爱情的幻灭,他笔下的人物也常常难以得到圆满幸福的结局,我们总能感受到他的悲伤,不是撕心裂肺的,却正是这种淡淡的忧伤,可以侵入人心,慢慢浸润,有一种安静的唯美。
2.语言风格温婉华丽
其实除却忧伤之外,作为年轻人的小四还是多多少少在文字中展现了他的风趣幽默,比如《梦里花落知多少》,但更多的可能还是一种温柔婉约,从《爱与痛的边缘》和《左右倒影,右手年华》到《1995——2005夏至未至》和《幻城》,郭敬明真是将柔婉的文风和淡淡的忧伤这样绝佳的搭配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在《小时代》和《爵迹》中,作者则将语言极尽华丽,读者已经进入了一个无法想象的世界。同时,《小时代》中还不时有些冷幽默,让人哭笑不得。当我们从表面去看,这仿佛就是喧闹的小丑,但是如同卓别林的丑态背后隐藏的艺术,这样的华丽背后,也隐藏着一代人的内心世界,对整个外部世界的排斥,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让我们穷尽自己的想象,也许永远也无法抵达。
3.作品内容直指人心
有人说,郭敬明的每一步作品,几乎都是复制再复制,将文字当作机器生产的工具,这固然是一方面,但是文字的高产不是罪过。我们能看到他的作品情节饱满、悬念丛生,上一秒春暖花开,但是下一秒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也许是山崩地裂呢?但是这恰恰是人生啊另外一方面是感情的破裂,在郭敬明的故事里,不单单是爱情,甚至友情、亲情都有随时破裂的可能性,并且是以一种极其残酷的方式,这一点可能在作品《小时代》里体现的最为清晰,这部以邻家妹妹式的林萧、霸道总裁式的顾里、受尽苦难的才女南湘和神经大条的唐宛如以及她们的男朋友之间的恩恩怨怨,友情、亲情、爱情,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变得不可信任,似乎只有金钱能带来一切,故而有人认为这是媚俗,但是恰恰相反,如果作者崇尚,他就不会这么明目张胆地写出来,这样写恰恰是一种讽刺,是对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下,人心的质疑,什么样的读者读出什么样的东西,觉得它充满了铜臭味,是因为只看到了这些东西,不敢面对而已。郭敬明则将这些东西撕破开来展示给人看,而如何去解决,才是我们所要关注的。
二、造成郭敬明式文学光芒四射的偶然与必然因素
1.平和安稳的人生经历
作家的人生经历直接影响着作品解读,如果要深入理解郭敬明所塑造的小说里所展示的文学世界,那么对其本人的了解必不可少。同为80后热门作家,郭敬明可以说是不太一样的。首先,他没有那么特立独行。不同于“红灯照亮我的前程”的韩寒,他当之无愧是个好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保持着年级第一的好成绩,一路优秀着走进大学,这位少年作家的行为表现里丝毫没有叛逆的痕迹,那么我们自然就可以理解,他的文字为什么是柔美温婉的而非犀利,这样的人生经历也决定着他的文章,一向是以校园青春为主,即便是描述着极尽奢华的大上海的《小时代》,也弥漫着一股青春的气息,这种有意无意的小说背景,可以说是对校园生活某种程度上的留恋的表现,那么也就注定了他的文字能够深入了解青少年群体的内心,“知己知彼”,郭敬明了解我们需要什么,懂得我们所思所想,才会被我们所推崇,所谓知音难觅,能让读者感觉到,作者是“知音”,这才是他最为成功之处。
2.独特的时代环境
你也许会说,这根本就是郭敬明在滥用写作技巧,投机取巧,他的成功只是一个偶然,但是笔者却不这么认为。诚然,文学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但是难免受到外界的影响。无论是从诗到词,还是戏曲、小说的产生和流行,都和时代的发展不无关系,尤其是政治经济,极大地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形式与风格,而反过来说,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向我们展现着一个时代的风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在国家的政策鼓励下,人人都在想着如何发家致富,少有人愿意停下来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变大,人们难免会关注能引起感官刺激的东西。“随着视觉文化的到来,曾经一度占据文化中心地位的理性思维逐渐让渡于感性直觉,视觉感性代替了符号理性,感官刺激娱乐和欲望满足替代了理性启蒙和人文思考。”[2]郭敬明恰恰看到了这些,但是迎合必然错误吗?不,笔者恰恰认为他是在记载一个是时代,也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时代因素,他的成功成为了一个必然。
三、批判还是推崇?尊重文学发展的新方向
客观来说,郭敬明的作品确实存在许多争议之处,尽管笔者对于这个作家十分喜爱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但是正如上文所说,郭敬明的作品的确在这个时代存活了下来,并且满足了极大多数读者的需求,尤其是对许多青少年产生了极大影响,在他们青春迷茫的时期,给了他们理解和尊重,倾听了他们内心的声音,让新文学不再沉默,那么它就为新世纪的新文学做出了贡献,一个作品的出世,无论再好,也会有批评的声音,而备受关注的作品,即便存在不足,也不至于一无是处,我们应当客观看待,既不全盘否定,也不盲目推崇,相信作品的存在和流行必定有其合理性,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只有尊重每一种文学发展的方向,文学的样式才不会单一,才有新的创作,新的灵感和才华。
结语:
看过小四的人应当知道,拿起他的小说,十分难以放下,总会跟着人物的一举一动,每一次成功或者失败,喜怒哀乐,欢笑或者流泪。因此,喜欢他的人还是会继续喜欢,厌恶的恐怕一时也难以放下偏见。我看到他的才华,也知道他在赚取泪水,依旧深深被感动,我想,这样的作品,必定有它的魅力,是不是真的会在时间的考验下作为文学垃圾被淘汰,还是会如李煜或者婉约派词人一般,得到摒弃偏见之后的赞赏与喜爱,日后自见分晓,但众人只管纷纭,小四还是小四,将继续给我们创造奇迹。
注释:
[1]贾思敏.我的生活很硬质——专访郭敬明[J].IT经理世界,2010(02):101.
[2]徐巍.视觉时代的小说空间:视觉文化与中国当代小说演变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83.
参考文献:
[1]郑玉华.大众传媒视域下的郭敬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张玉现.“大众阅读时代”的文学宠儿——郭敬明小说艺术剖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2.DOI:10.7666/d.y2194576.
[3]陈智伟.轻阅读时代的郭敬明现象浅析[J].华夏地理,2015,(8):224-225.
[4]佟雪焕.郭敬明小说语言风格的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4,(23):14-15.DOI:10.3969/j.issn.1002-2139.2014.23.010.
[5]李双.“郭敬明写作”的文化透视[D].东北师范大学,2011.
[6]贾思敏.我的生活很硬质——专访郭敬明[J].IT经理世界,2010(02).
[7]徐巍.视觉时代的小说空间:视觉文化与中国当代小说演变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