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设计中的“有”和“无”
——服装设计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2016-03-18张宏伟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简单

张宏伟 王 景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珠海519085)



试论设计中的“有”和“无”
——服装设计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张宏伟王景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珠海519085)

摘要:在现代资源缺乏的社会里,用简单的方式去倡导回归自然,节约资源,使人与自然达到平衡。作为现代设计。讲究和追求的是一种高效能和高识别性设计。回归设计最原始和初级功能,将剥离这些等级束缚和枷锁。现代设计可以大胆,但不能无序,需要传承但也不能固步自封。期望用一种可感知的“简单”方式,去揭示一种事物之间的转换与变化,“无”亦有为,“有”亦含无,事关简单与繁复的转换与存在是合理和必要的现代设计哲学。

关键词:有;无;简单;繁复;设计哲学

现代设计发展至今,经常能够在设计创作的不同阶段,对作品的构思和制作脉络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在整个设计创作的过程中,我们总是试图去找寻一种平衡和规律,能够总结和行文的我们将其视为一种逻辑或方法论,用以聪明的后人进行完善和升华,作为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长的我们这年轻一代的设计师来说,总有很多时候感觉到身上责任的巨大与无形,本文试图去提出一些疑问和解决之道,用以同行们能够有这样一个可以展开讨论和批评的文字平台。近代男装与国际惯例也提出TPO着装概念,即TPO国际惯例从高级别元素置换到低级别中,流行趋势的轮回无不体现出佛法中的转换、永恒与循环。当设计后期的简化,去掉繁琐的解构与多余的色彩来搜寻一种能有着无限的容纳性的方式,来体现“无”亦有的“无我”精神[1]。关于设计中的“有”和“无”二字,作为设计创作环节需要设计师提前预定和假设的创作思路是需要我们必须摆到台面上来讨论和思索的问题,它们所涉及的多少、大小、前后、强弱的感官效果是多方面的,建筑大师密斯·范德罗提出:“Less is more。”的设计哲学,但又绝不是简单得像白纸,让人觉得空洞无物,根本就没有设计的空泛之作[2]。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关于设计中的“有”和“无”的相互作用、相互转换、相互统一的关系,对有的展示有些是可以物化的元素或题材,也可能是寓意和意境的熏陶,这里的有无看似相向而行,笔者在此更愿意引导同行们在这相向而行的道路上去理解:“有”可以使作品的表现力呈现出多、大、前、强的张力表现, “无”可以使作品呈现出少、小、后、弱的控制力。有的不一定是合适的,少也未必如绿叶般沉默。有些“有”可以在整体的控制下张力变得很弱,有些“无”也可在整体的烘托下变得视觉爆棚。它让我们不厌其烦的去思索,我想真正的原因并非路漫漫其修远兮其因之一,关于设计现象的内容和事关人文、社会、科技与哲学的阐述是真正促进人类精神和物质文明前进的动源之一。

1何为“有”“无”?何为设计?

通过百度词条进行搜索查询,“有”字为“又”的通假字。可以作为副词、动词、形容词等。可以表达存在、所属、发生等意思。“无”字,与“有”相对,可以表达不存在、没有、不等意思。同时,“无”字还是个多音字,读作mó。如,“南无”的“无”读作mó,是佛教语,表达对佛尊敬的意思。在佛教经论中,“无”表达的是相对于“有”之“非有”,相对于“存在”之“非存在”。

通过百度百科进行搜索查询,设计是把一种活动过程,它计划、规划、设想通过某种形式传达出来。设是设想,是目的;计是计划,是安排。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往往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例如设计作品的功能定位、视觉感官、内在寓意等,同时也尝试进行表达形式的突破和创新。苹果首席设计师Jonathan Ive(乔纳森·艾维)在谈及苹果公司的设计理念时讲到,“设计拥有的含义可能非常广泛,但也可能一无所指。我们不会真正讨论设计,而是对创意和生产产品的过程进行讨论。”

2苹果与设计

1998年,苹果公司设计出的iMac产品使苹果获得了巨大成功;2001年,苹果公司设计出的iPod产品革新了全球唱片行业;2007年,苹果公司设计出的iPhone产品颠覆了全球手机行业;2010年,苹果公司设计出的iPad产品创造了便携微型掌上计算机行业。2014年,苹果公司设计出的Watch产品掀起了全球手表行业进入智能化时代。苹果公司,这个以设计为核心的公司,它究竟拥有怎样的设计理念?到底是怎样的设计理念使得苹果公司成为了一个传奇?仔细深入研究苹果公司的设计理念,笔者认为,苹果公司的设计理念大致可以概况为简约的极致、细节的极致和团队的合作。其中,简约的极致大体上可以视为苹果公司设计理念中的核心。纵观苹果公司的发展过程,Steve Jobs(史蒂夫·乔布斯)和Jonathan Ive(乔纳森·艾维)这2个灵魂人物帮助苹果取得了巨大成功。

Steve Jobs(史蒂夫·乔布斯)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这就是我的秘诀——专注和简单。简单比复杂更难,因为你必须费尽心思,让你的思想更单纯,让你的产品更简单。但是这么做最后很有价值,因为你一旦实现了目标,你就可以撼动大山[3]。”Jonathan Ive(乔纳森·艾维)也讲过,“开发、设计任何产品都极具挑战性,我们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将简约主义融入到你不知道答案、不明白有多难的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简约主义”是被Jonathan Ive(乔纳森·艾维)多次提到的词语,他总是不断地强调“简约主义”所代表的意义。如,“简约主义并不是没有丝毫凌乱,从本质上讲,它描叙的是一个对象或产品的功能与位置。而对于不凌乱的产品,我们只能说是一个整洁产品,但这其实不是一个简约产品。简约主义更不是简单了事,它的要求必须严格渗透到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去。简约主义是最基础的东西。”对于软件与硬件来说,简约主义的定义并非完全一致。从苹果发布iOS系统和申请IPhone的外观专利以来,有人将简约主义打上了“复古”的标签,也就是说将古典的装饰特点应用于新的设计中。细心的设计师也许会注意到,苹果的产品对于细节的坚持和精细的雕琢。自从苹果公司发布IPhone以来,从早期的IPhone到今天的IPhone6S在长宽高的尺寸上,宽度变化始终放在其考虑范畴的次要位置。在外观的变化上,苹果产品也在进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倾向这一观念,但是在物理按键的设计与规划上,每一代IPhone都保留了纯正的血统,外观的进化也越来越趋向于一减再减的设计理念,暗示在IOS这个软件和与之配套的APP和相关运用上,它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早期的人们还在纠结于买那一款手机用以通讯,那么今天的人们除了好奇和神往之外,更多的会越发的觉得现代生活对苹果产品的依赖,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在有意识的去减掉一些繁琐的或不必要的设计点,或者说是它本就可以简化的物理属性,将更多的专注集结于产品的其他可以为人类的使用与操作提供方便与便捷的设计点上,这样的减法也就意味着其他方面相应的得到一定程度的加法设计,去寻求一种物理属性间的平衡关系。这也说明一体成型的设计理念对于设计中“有”和“无”的准确定义。

3诺基亚与设计

纸浆业起家的诺基亚,从2000年起击败了爱立信、摩托罗拉等手机品牌,诺基亚在全球手机市场占有率曾一度高达72.8%。当时。很多知名媒体纷纷奔赴芬兰,期望找寻处在一个每年51天见不到太阳的冰湖之国,如何运用“创新”征服了全世界。在诺基亚的巅峰时期,全芬兰大约1%人口就职于诺基亚,这个公司每年为国家贡献GDP的1.5%。遗憾的是,到了2007年,随着苹果公司iPhone产品的发布。随着触控式屏幕的指尖一划,彻底颠覆了全球手机行业,诺基亚这个手机巨人轰然倒塌[4]。

有统计数据显示,诺基亚在全球智能手机领域,销售大幅落后于三星、苹果等手记品牌,而在低端手机领域,又没有绝对优势与其它手机品牌对抗。自从iPhone发布以来,诺基亚的利润从领先行业的35亿美元已经下降到13亿美元,市值也在逐渐缩水。2008年,苹果市值超越了诺基亚市值;而到了2011年,诺基亚市值不到苹果市值的7%[5]。笔者曾经是一名忠实的诺粉,从第一部入手的诺基亚3610,到后面的诺基亚7310C、诺基亚7610、诺基亚7710、诺基亚 N73 、诺基亚 N81 、诺基亚N91、诺基亚 N93 、诺基亚N95、诺基亚 N97,相信朋友们也能够看出我是一名多么忠实的粉丝,在整个诺系手机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让我钟爱的是其强大的品牌可行度、机器的质量、外观的设计、功能的全面以及在后期让我们嗤之以鼻的塞班S系列,诺基亚一直在为市场去量身定做产品的同时,多产品的不断细化和区分,最终瓦解了自己,在其不断纠结于各种各样的形状与功能的同时,可能它并未察觉到现代设计在随着人们对于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所提出的苛刻需求,在这些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的各式各样形状的产品的同时,它也渐渐的迷失了自己,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当三星较早的推出自己的可以触屏和拥有物理按键的手机推向市场的同时,机遇与诺基亚再次擦肩而过,让人为之遗憾和可惜。通过这个案例,我们是否也可以从中参悟到什么事关设计有无的深层关系,也就是关于加减所呈现的简单与繁复的影响对于产品是多么的重要。笔者认为,在诺基亚产品的外观变化上,其本身并无多大的问题,从后面的Lumia高端系列中我们也看到了诺诺基亚对于产品外观统一的重视,减去了很多可能让人叹为观止的产品外形,将更多的专注倾入产品的系统和相应的软件的设计与创作上,但是相较于苹果、三星产品的高识别性来说,诺基亚的改变显得那么的力不从心。如果诺基亚也能早一点去冷静理性的去审视自己的产品,而不是去一味的相信市场所呈现出的数据,也许就成就不了今天的苹果,我个人也较为倾向于导致诺基亚的前进步履蹒跚的罪魁之一,也包括诺基亚一直过于自信产品开发的模式和被尊为一切的顾客是“上帝”。

4结语

近年来,大行其道的极简主义,常常也被称为最低限艺术、极少主义。它先作为绘画的理念出现,后才作为时尚设计的思想,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盛行, 90年代后,逐渐被推广到全球,成为了时尚的主流[6]。20世纪80年代,往往用“回归自然”来表达极简主义;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往往用“回归本始(Back to basics)”来表达极简主义。Basics,在这里是指基本要素。显然,回归是感到前无去路的困惑的当代人的唯一选择[7]。它倡导将绘画语言简练成色彩与形象的关系,提倡运用极简的色彩和极简的形象去简练绘画,它主张摒弃所有可能干扰主体的因素[8]。同时,它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或时装风格,到了20世纪90年代,极简主义成为了潮流[9]。

笔者从事服装设计教学实践10年来,长期关注和思考在艺术设计学科下关于设计的特征与共性。在服装的世界中现代设计与复古理念本身并不矛盾,我们需要弄明白的是在我们追寻任何一方的时刻,能否去隐忍的保留和舍弃什么,去追寻产品设计的本质,对于内容与形式的协调与平衡,打破对于外观与功能的均分,视其所处的时空与环境的背景,屏蔽欢呼与喜悦之情,去冷静的思索,下一个五年或十年作为消费者的你我会真正的需要什么,社会需要快速的发展和进步,从不会为谁而停下脚步,如果我这样来定义产品与社会的关系,是否说明快就意味着简洁明了、便于上手和易于操作与打理。我们应试着去除一切不必要的装饰和技巧,这种减法不是大刀阔斧地砍伐,而是小心思量地磨削。减法的目标是去除一切非本质、不必要的装饰与加工,只余下本质的功能和单纯的材料供人使用和欣赏,以呈现出对象最接近本质的纯粹和精华,这本身也是加法的表现过程。[10]简约而不简单,背后包含着深层复杂的思考及精准的计算,以实现形式与功能、设计与素材、物质与精神的精确平衡。从某种意义上看,设计中的“有”和“无”与东方思想和佛教文化有着一定程度的共通之处。

设计中的“有”和“无”作为现代设计的主流方向,是其现行发展的重要特征。笔者提议对于有和无的理解将它定义为相对于‘有’之‘非有’,无我,也称非我,带着这个观点再去理解老子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即以“无为”的态度去设计和创作与思考。设计的细节它是精致的,它的简洁背后凝聚着耗料费时的过程。简约和相对的低调成为流行趋势,所诠释的是理性和冷静。收敛的生活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亚洲文化的影响。人们有意识地反思工业时代的痕迹,社会和自然的关系,人性的弱点和欲望的挣扎。因其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离开依存的条件,任何事物都不成立。有则无,无亦有,万事有其共性,互相循环。它是一个转换,也是一个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面对着更多的自然环境的破坏,城市的喧嚣,竞争的压力,忙碌的生活。因而人们在这种生活的条件下,渴望得到一种能彻底放松,以简洁和谐来调节转换精神的空间,摆脱繁忙、压力,追求简洁、自然、和谐的心里[10]。

参考文献:

[1]约翰赫斯特.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2]布朗. IDEO, 设计改变一切[M]. 沈阳: 万卷出版公司, 2011.

[3]艾萨克森. 史蒂夫乔布斯传[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1.

[4]韩大勇. 来自北欧的通信传奇:诺基亚[M].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2.

[5]艾·里斯,杰克·特劳特. 定位: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6]姜兴. 论现代西方服装设计中建筑语言的运用[J].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2(10): 180.

[7]林贞,吴韵.从极简主义到新中式风格[J].文艺生活(中旬刊), 2009(3): 85-86.

[8]蔡峰. 平面设计中的简约主义[J].艺海, 2008(4): 120-122.

[9]林岩. 当下服装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理念[J].艺海, 2010(11): 91-92.

[10]孙一帆. 从“无印良品”看当代极简主义设计[J].文教资料, 2009(32): 96-98.

[11]林好.“少”即多——初探室内设计中的“少限制”设计[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3): 96-97.

Discussion on the Design of the “Yes” and “No”—— Research and Thinking in Fashion Design Teaching

ZHANG Hongwei WANG Jing

(Zhuhai College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uhai519085,China)

Abstract:It is advocated to return to nature with a simple way, conserved resources, reached a bala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because of lack of resources in modern society . Modern design strives and pursues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recognition design. If design regress original and primary function, will peel off the class bound and chains .Modern design can be bold but not disorderly, need to inherit can't rest on our laurels. The paper expected a simple way to reveal the conversion between change that “no” is “yes” and “yes” is “no”,and simple and complex conversion and the existence in philosophy of modern design is reasonable and necessary.

Key words:yes; no; simple; complex; design philosophy

收稿日期:2016-04-15

作者简介:张宏伟(1981—),男,回族,安徽蚌埠人,研究实习员,硕士。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950(2016)02-0046-04

猜你喜欢

简单
软式棒垒球教学策略例谈
敲开幸福的语文课堂
追求“简单”的绝对回报
让数学课堂“瘦身”
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色彩
“简单”的新教材给了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