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2016-07-16许正荣
赵 倩 张 慧 许正荣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赵倩张慧许正荣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职教育从高等教育的辅助和配角地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年递增的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政府、学校和毕业生本人的分析,提出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导向作用,结合高职院校的自身特色和地方性质,改变毕业生的固有思想和提高其综合能力,最终实现毕业生在人才市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教育;大众化;毕业生;就业
从二十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开设高等专科教育至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迄今已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三十年里,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成为企业迫切需要的中高端技术型人才的输送库,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其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这大大地阻碍了职业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实际上,高职毕业生就业难、换岗率高是典型的结构性失业的表现,社会、学校和毕业生本身都需承担一定责任。
1广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高等学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的资源配置机制已经完全转向市场配置,顺应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大学毕业生就业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1]我国自1999年开始每年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2000年教育部以初次就业率为指标设计的一个参数表表明,达到 90%以上就业率的为供小于求的状态,表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来就业,但现有大学毕业生满足不了社会市场的需求,属于宽松就业型;就业率在70%~90%之间为供求平衡状态;就业率在50%~70%之间为供大于求状态;就业率在30%~50%之间为需求严重不足状态,就业形势比较紧张;而低于30%为就业危机状态。[2]据统计,2013年广东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万以上,其中全日制专科毕业生为21.21万人,初次就业率达96.96%,高于本科(94.93%)和研究生(93.72%)的初次就业率。[3]参照教育部公布的对照表,各层次学生90%以上的就业率说明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尤其是高职毕业生几乎不存在就业压力,处于比较宽松的就业状态,但这明显与现实不符。一方面,在于将升学、出国的毕业生列入就业率计算范围,造成就业率虚高,这不利于认清毕业生就业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短期内换岗率高,初次就业率仅能表现毕业初期学生就业率情况,就业实际情况仍需二次就业率等进一步佐证。广东作为经济强省,在经济体制调整的进程中,中高端技术型人才短缺越来越严重,但是高职毕业生仍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持消极态度。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供需不平衡将长期存在。
2影响广东省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原因分析
2.1大环境影响,就业形势严峻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的《中国发展报告》,到2020年我国每年至少新增就业人口1500~2200万,主要包括进城的农民工、城市下岗失业职工、大学毕业生等三大群体。其次,依据世界银行2008年发布的《世界发展报告》,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份额仅为25%和33.2%,仅为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初期水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我国的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和调整,进一步加快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2014年国家外汇局前官员孙明春预测:2016—2020年将新增6000万失业人口。最后,2015年,广东高校应届毕业生为51.9万人,比2014年增加4.7万人,加上外省入粤求职及往年申请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共有超80万高校毕业生在广东求职,约占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十分之一,创历史新高。[4]由此可见,广东省外来人口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新增的大量失业人口,将共同导致广东人才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情况在一定时间内长期存在。
2.2高职院校扩招及区域分布不合理
高职教育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与经济息息相关,广东省共79所高职院校,其中68所集中在珠三角地区,2013年全日制专科在校生数为59.91万人,占全省的87.14%;11所高职院校在粤东、粤西地区办学,2013年全日制专科在校生数为8.84万人,占全省的12.86%。广东省高职院校在珠三角地区高度集中,粤东、粤西地区高职教育发展水平与珠三角地区差异较大。
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标志着高校扩招拉开序幕,广东省响应国家号召,当年专科招生人数就比上年增长44.9%,达到5.3万人。十年扩招后,广东省教育厅对2010-2014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招生人数统计如下表1所示,广东省专科招生人数在这五年内主要呈现增加趋势,占高等学校招生计划50%以上,年均增长率5.64%也高于本科招生年均增长率5.34%。
表1 广东省高等学校2010—2014年招生人数统计表
注:数据来源于广东省教育数据统计(广东省教育厅)
中国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必然要使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转向大众化教育,这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高职毕业生是广东中高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但是高职院校在快速扩招的同时,很少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使一些专业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严重影响了毕业生求职市场的供需平衡。
2.3体制制度建设不完善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产权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实现,但还受到很多制度方面的约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市场配置低,就业市场信息不顺畅,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传播和反馈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停滞;(2)户籍制度管理落后,单位录用大学生仍然有户口指标的限制,[5]毕业生的跨省市流动受到限制;(3)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健全,职业资格的内涵构成单一,现有的职业资格体系、考核管理机制不完善,现行的职业资格证书覆盖面小。广东某高职院校包装设计等专业仍没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与推行的“双证书”制度相悖,不利于毕业生的求职发展。
2.4学生自身就业能力欠缺、定位不准确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是否能够满足这种社会需求是衡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办学质量高低的基本标志。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小众化走向了大众普及阶段,但是高职学生仍旧无法转变就业心态,定位不准确,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不愿意从最底层、最基础的基层岗位做起,希望一毕业就得到收入高、福利好的岗位;(2)不能正确认识自己高等职业技术的优势,就业时不突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深受“学历为重”思想影响,认为自己学历层次低、就业能力差,无法与本科生、硕士生相比,属于弱势群体;(3)缺乏系统理性的思考,不能及时准确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心态;(4)就业观念不断改变,“待定族”和“慢就业”情况明显,“有业不就”现象长期存在。
3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不仅关系学生个人发展更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3.1各区域协调发展,改善就业环境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在宏观调控、深化教育体制、培育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做相关工作。[6]广东实行“科教兴粤”以来,为了缩小珠三角地区与粤西、粤东地区发展差距,政府提出“加大对山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并通过搭建“珠江三角洲与东西两翼、山区经济技术洽谈会”等平台建立全区域协调机制,促进珠江三角洲和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大开发,旨在扩大就业、促进劳动力流动,也是解决粤东、粤西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理想选择。[7]同时,政府应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突破现有户籍制度对毕业生就业的种种限制,取消地方保护主义限制人才流动的政策;逐步完善就业激励政策,鼓励毕业生到粤西、粤东等地区工作,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尤其是在农村创业。
政府作为就业市场的供给方,应大力推进岗位信息发布的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信息发布渠道、规范人才市场,解决粤西、粤东地区就业信息不通畅等问题,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
3.2端正办学态度,营造就业环境
随着高等院校逐年扩招,人才市场上大量高学历毕业生引发了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的心理。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只有改变观念、切实做到准确定位,才能区别于本科院校在就业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高职院校的办学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的一线高技能人才,积极主动地适合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具有地方性质,专业设置要区别于本科教育,不仅要适应所在地的产业结构、技术发展水平也要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社会习俗、自然资源优势等。以广东粤东地区的汕头、揭阳和潮州为例。汕头是重要的港口城市,支柱产业是电子信息、纺织服务、化工原料、食品医药等;揭阳地区的支柱产业是玉器生产、不锈钢制品、化工塑料、电子商务等;潮州的支柱产业是陶瓷、服装、食品、旅游、电子等。从粤东地区的几个主要城市的支柱产业可以看出,各地支柱产业不尽相同,各地高职院校应以能否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求为原则进行专业设置,以满足当地企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同时,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培训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具备条件的高职院校更应主动争取地方主管部门的支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促进职业资格认证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对接。
3.3转变就业观念,培养核心竞争力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化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化转变,首先高职院校学生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清楚地了解作为高职学生的优势与不足,确定自己有兴趣的就业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这样才能避免毕业时盲目,不会临时抱佛脚。其次,在如今“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体系下,毕业生应与时俱进,改变“狭义”的就业观和“一次选择定终身”的择业观,树立“广义”的就业观和动态的“终身”择业观。毕业生只有从传统的观念中脱离出来,用科学理性的思考方式面对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成功就业。最后,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过硬的实践应用技能的高职生才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受到企业的欢迎,高职院校在校生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培养自身的特长和专长,同时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做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毕业生。
4总结
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高校应加大力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培养,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精准化帮扶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高职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而作为高职毕业生本身,则需要在思想上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人,在专业上使自己成为一个既有专长又有特长的人。通过政府、高职院校和毕业生三方的共同努力,使高职毕业生安排在合理的岗位发挥其作用并推动社会进步,这才是真正解决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 吕朋林. 不对称信息下大学生择业问题的博弈分析[D]. 成都:成都理工大学, 2006.
[2] 邹治,陈万明.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解读与就业预警线的重构[J]. 现代教育科学, 2009(2) : 1 -5.
[3]李永杰.《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4)》出炉[EB/OL]. (2014-02-14)[2016-01-14] http://www.cssn.cn/gd/gd_rwhn/gd_zxjl/201402/t20140214_964450.shtml.
[4]王倩,粤教宣.今年在粤求职大学生超80万创历史新高[N].羊城晚报,2016-03-26.
[5]朱蕾. 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及应对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4.
[6]李功华.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07.
[7] 罗三桂. 广东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厦门: 厦门大学,2007.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tatus of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 and Countermeasures
ZHAO QianZHANG HuiXU Zhengrong
(Guangdong Industry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03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radually becomes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from a supporting or auxiliary role, then employment problem 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socie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government, colleges and graduates, the paper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s that rely on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and guidance, combine with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aracteristics and local properties, change graduates' fixed idea and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then finally realize the target that the graduates have core competitiveness in the talent market.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popularization;graduate;employment
收稿日期:2016-03-26
作者简介:赵倩(1990—),女,助教,硕士。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950(2016)02-00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