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禅宗之净土理想和实行意识的积极因素

2016-03-18董祥勇

改革与开放 2016年21期
关键词:净土禅宗理想

董祥勇

试析禅宗之净土理想和实行意识的积极因素

董祥勇

禅宗作为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因其鲜明特色而获得生命力。在禅宗的思想构成中,净土理想是重要的方面,涵摄消极和积极两维,而实行意识则是禅宗渐显的宏旨。在中华民族为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当下,净化民众心灵、引导民众向善、力促民众实干等,本属禅宗净土理想和实行意识之价值的内容构成,都对“中国梦”实现的积极意义。

禅宗;净土;实行;启示

佛教在中国由“客”变“主”的成果颇丰,并因其要义和品性之异而分立为不同宗,而不同宗之间所经历的互诘,除表明佛教精神诠释维度之复杂外,也使作为范畴的“中国佛教”的特质愈益凸显。但就其存在和发展而言,禅宗无疑是中国佛教中之极富个性者,一方面印度原生文化中有禅无宗,禅宗乃“禅”(即“禅那”)在中国深度佛教化的产物,其思想内容根本上是属中国的,另一方面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其后续的融合与发展中,禅宗对中国佛教的再发展产生深远而又独特的影响。当然,诚若功能由性质所决定,禅宗之重要无疑源自其特质:一者,作为典型的中国佛教形态,既如大小乘佛教之其他形态,将净土作为其理想的核心,又将中国传统精神融于净土理想;二者,在形成和发展中逐步充实自身的力行精神,予自身以独有的实行风格。质言之,净土理想和实行意识是作为必要因素,贯穿于禅宗之思想内容的,并进而因发展而彰显其价值;正是因于此,禅宗的净土追求和实行精神,对现实的发展而言,也是积极的精神要素。特别是在当下,整个中华民族正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而发展、和谐是其中必要的现实条件,实干力行则是现实的途径,有见于此,从禅宗中掘发净土理想和实行意识,显然可以为这一奋斗提供可资借鉴的因素。

不论是形成和发展中的切实贯彻,还是其具体的思想内容,禅宗所包蕴的净土理想,都是极为重要的精神要素,抑或可以说,正是不可或缺的净土理想,构成了禅宗之特色的必要维度,若没有净土追求,则必然致成禅宗之欠缺。净土理想在禅宗中的本体构成之义,对现实发展的启示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样态各异的“偏执病”而言,其不失为理念层面对治良方,有助于纯净民众的心灵。

净土理想在价值上无疑是善的,然其意向又并非单一,据印顺法师的立场,它涵摄消极和积极两义。至于消极义,他作了如是之界定,即“佛法说净,每是对治杂染的,如无垢、无漏、空,都重于否定”。[1]2净土理想积极义的成立,乃以祛除杂染等本该否定的因素为前提。净土理想的这一否定义,在禅宗那里显然得到了贯彻,禅宗的四祖道信就明确指出,“凡舍身之法,先定空空心,使心境寂净,铸想玄寂,令心不移。心性寂定,即断攀缘,窈窈冥冥,凝净心虚,则几泊恬乎,泯然气尽,住清净法身,不受后有。若起心失念,不免受生也。”[2]1289“寂净”“凝净”“清净”等,某种意义上都可视为净土的另类表达,而若要达至诸“净”,则需“定空空心”“令心不移”“即断攀缘”等,不容置疑的是,后者都是从否定层面而言的。不妨直言之,在禅宗四祖看来,如果要净,则必须剪除先前不净或有碍于净的要素,若无法除不净,便即不能净。类似之充满思辨韵味的内容,皆为禅宗净土理想之否定义的体现,单就其内容本身而言,无疑对心灵的净化有着直接作用。

要是结合宗派等因素进行考察,那么不难发现,禅宗之净土理想的否定义,实即对非善要素的“减”,没有此“减”,就无法清净,无法清净,就难达净土。禅宗净土理想所内涵的这一维度,对民众的进步而言,可以促使在增进包容的基础上,荡除内心的不善因,达到纯化心灵的作用,还之以“空空心”。就社会发展来看,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随着经济等因素的突起,当今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都与世人审视、批判等精神的缺乏不无干系。单向度侧重经济发展,忽视社会整体发展;仅关注短期效益,无视长期的恶劣影响;强调人的美好生活,却糟蹋了本就美好的世界;……诸如此类的属于所谓“时代病”的内容,俨然都成了再发展难以逾越但却又必须逾越的槛。在逾越这些槛的努力中,禅宗净土理想之否定义提醒人们的是,社会整体、长远利益、世界美好等不属人们自发追求的内容,必须进入人的自觉发展的视阈,人的发展追求必须涵盖这些本不可缺少的部分。当然,去除非善之能够实现,还需要静心做“减”的工夫,即破除已有之“执”,还内心以清净,自觉意识到与“执”相对的另一“端”的价值。

若再具体到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那么,禅宗净土理想之否定义所昭示的因“减”而净的思路,同样具有深重的借鉴意义。“中国梦”的要义之一便是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充分地表明“中国梦”的最大受益者是广大的人民,而如此愿景的兑现,又必然基于利益固化的破除。因为现实的“逻辑”非常简单,对于人及其发展而言,利益(或经济)与个人或小团体天然亲近,从而使利益在社会层面呈欠公平的非正态分布,并反过来影响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尽最大可能地突破个人或小团体之限,弱化既得利益者的“优越”,让利益在全社会自由流动以契合公平、公正的追求,是必然且可行的径路。当然,禅宗净土理想的否定之维,与“中国梦”的沟通还有其他多方面的内容,但总体而言,它可以引导民众跳出一己之“我”、一时之“利”等陷阱,破除观念层面的某些在价值上非善的内容,真正地实现净化内心的目的;而在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改造人的思维上,相比于受启发而祛除思想内容中的“执”,通过适当的引导使民众丢弃原有的思维样式,并学会包容、接纳,进而付诸实际行动,这对实现“中国梦”的推动方是更为根本的。

质言之,对禅宗净土理想在否定层面意义的透彻理解,有助于人们自觉与现实相对的另一“端”及其价值相拥,并因而走出观念的囹圄和现实的困境。特别是就“中国梦”的实现而言,对“减”的强调,除了利于涤除民众心中不良的观念内容外,还有助于培养民众的主动包容意识,甚至在引导民众冷静思考等方面也不乏积极的意义。

如若说纯净民众心灵更多的是禅宗之净土理想在“减”(即否定)的方面的工夫,那么,引导民众向善则是工夫之“加”的一面,因为相对于前者的破除原有一固之心,后者显然是要以新的善的内容充实之,且较前者更为深沉。不过,两者又是不悖的,“减”为“加”之必要前提,而“加”又构成“减”所本有的内容指向,也正是两相结合,方使禅宗净土理想的意义更具现实性。

就心理过程而言,“减”只是清空心境层面的某些东西,并不会相应地增添内容,然人之心境又绝非永空状态,相反必然会被填实,因此,禅宗净土理想之积极义就是强调以智慧、慈悲等充而守之,从而既在逻辑上实现圆满,即回答空心之后怎么办的问题,又实现心灵在内容上的完满。诚如四祖道信,在要求“空心”的基础上,甚而将澄寂(或清净)的心与佛性、涅槃等相等同,如此之貌似跳跃的思维,乃是以纳智纳善于心为实际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佛即是心,心外更无别佛”[2]1288方能成其意。继禅宗四祖后,五祖弘忍的东山法门更是特别注重净土理想的积极义,“夫言修道之体,自识当身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强调心之本清净等一系列先天特性,与后天之染并非冲突,相反,正是因为后天之染,方使“守心”变得尤为重要,“故知法要,守心第一。此守心者,乃是菩萨之根本。”[3]378“守心”即守住本有的清净之心,当然,这不是消极的“守”,而是建基于主动地“空心”,并积极地以“菩萨”心充之,所以,“守心”只是怀菩萨心的另一表达而已。总之,不管是佛心,还是菩萨心,所怀所守都是真善美之心,都突出了禅宗净土理想之积极义。

积极地“守心”,作为禅宗净土理想之更深层次的维度,对于现实发展的启示也是深度的,特别是在与他者为善、促进彼此和谐方面,可能的作用更为突出。价值上为善的和谐,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身思维的和谐等,都强调与异己者为善,皆是发展的重要目标。而人与人的和谐乃是社会和谐的关键,因为人与人属于不同的存在体,并且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思维,在生存状态上是典型的物物关系。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是平等意义上的不同,即人是共处同一类系统的平等个体,须善待他人才能维系共存的系统,亦如禅宗四祖、五祖等由强调众生和佛的平等走向打通众生和佛间的壁垒那样,人际和谐乃人际平等的应然延伸。努力塑造人与人的和谐,就是通过沟通人与人的关系,不断地缩小人际间的各种张力,尤其是协调人际矛盾、消弭对立,在人与人之间构筑起互依互融的纽带,达到人与人互相为善的状态,让每个人都能幸福、快乐地生活在和谐之中。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对和谐的追求,显然是为向善的广义维度所涵盖,故而,突出和谐及和谐社会建设,无疑利于引导民众向善。

“守心”作为禅宗之净土理想的重要方面,自身还含有追求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内容,所以在启发人们努力促成社会的和谐外,它对实现包括人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和谐也是有益的。近现代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证明,生存于世界的人因对世界的过度依赖而成为对世界最具破坏性的力量,人与自然的紧张和对峙到了惊人的程度,所以,重建和谐成了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问题是由人类造成且纯自然存在缺乏主动作为意识。有鉴于此,生态文明越来越受重视,在有关“中国梦”的阐释中,“美丽中国”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4]也就是说,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应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自然为我们关爱和呵护的对象,提升绿色、循环、低碳在发展中的比例,努力达成人与自然的深度融合,并实现在深度融合中和谐共进。

总而言之,禅宗之净土理想在“守心”层面的意涵,对构建和谐是重要的启发因素,提点世人既努力建设社会的和谐,也要切实实现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状态。而“中国梦”将和谐社会和“美丽中国”的追求融于自身,在显现精神觉悟的同时,更为民众注入全新的向善的力量,并指明发展的方向,即和谐既是动力因,也是必要的行动指针。

无论是纯净民众心灵,还是引导民众向善,作为禅宗之净土理想的现实价值,其着力点都是观念层面的。但作为吸纳中土精神传统而融合的产物,禅宗还包含着特色的实行意识,提倡于现世的力行,一定意义上使它成为现实社会性的形态。禅宗所具有的强烈实行意识,是对佛教原本相关态度的颠覆,而其中大力突出实行,更是对现下正在展开的民族复兴之奋斗有积极启发。

由于诸种原因的综合,原生佛教较多地示人以纯精神追求的色彩,因理想而出世往往是其在结果上的表现。不过,此特点在佛教中国化的伦理改造之后显然大为淡化,具有较强实行意识的禅宗便是改造成功者的代表,自四祖道信强调实际的“作”始,禅宗就在追求实行的方向上不断前行。五祖弘忍亲自力行,《传宝法纪》曰:“昼则混迹驱给,夜便坐摄至晓,未尝懈倦,精至累年。”俨然将白天的劳作也视为修持的内容,即“把禅贯彻于日常的劳动生产中,……是要把劳动生产提高为禅行”[5]89,实现了禅修方式的重大突破。及至六祖慧能,禅宗的实行意识更展现得淋漓尽致,《坛经》中便有言曰:“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不再将禅修圄于寺,显然是禅修方式的又一拓展,而其中的关键则在于置在世力行于禅行之列,使得禅修和生活更多地融合于一体。不妨这样说,在所有的佛教形态中,禅宗是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等与现实最为贴近者,净慧长老提出“生活禅”诠释理念,正契合了禅宗的实行意识的本质,也正是因为此点,决定了禅宗实行意识对现实发展有特殊作用。

禅宗的实行意识力倡现世今生的点滴修行,甚至主张走下禅座、走出经院,走向大地、融入人间,诚若善财和菩萨碌碌于助人的实践,通过实际行动而为善人间。禅宗之如此重视现实力行,对生活在当下的人而言,无异于难得的生动教材,促使人们基于现实而努力作为。不容否认的是,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的存在状态出现了具时代特征的变化,一方面追求美好成为人所共持的精神意识,另一方面竞争等造成的现实却又是残酷异常,美好和残酷的鲜明对比所造就的,乃是思想之强大同实践之弱小的并存,及因理想落空而裹足不前和因裹足不前而迷失的恶性循环。据禅宗实行意识的启示,破局无疑应从下述方面着力:省察理想是否因时因地因人,缺乏现实感的理想本就潜藏失败的结局,而失败的事实只是让败局由隐而显罢了;理想必然高于现实,且人是易被理想裹挟的,从而沉醉于其中并荒废作为,缺乏作为的理想在本质上无疑是空想,所以,任何美好若要避免沦为空想,唯一的依托便只能是踏踏实实地作为,即只有实干才能成就现实的美好。

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言,它是炎黄子孙自近代以来就孜孜以求的理想,基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实际,内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所以有着真切而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感,是必然实现的伟大理想。与此同时,“中国梦”也是能够实现的,而其中的切实途径便是实干,只要务实勤勉、求真力行,定能把伟大的梦想变为美好的现实。习近平曾尽数人民的各种现实期盼,并强调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始终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的追求为出发点,如此之接地气,除了再映“中国梦”的现实感,更显示领路人的务实情怀和实干追求。在此基础上,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7]人民群众才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力量,而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则在于人民群众的踏实奋斗,不妨因之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你我在内普通人的实干,所以我们必须共同努力。总之,伟大理想的切实可行、引路人的求真务实、人民群众的勤勉力行,都集中体现了实干精神,决定了“中国梦”一定能够成为现实。

概言之,禅宗含有并突出的实行意识,对世人有重要的激励意义,鼓励人们要在正视现实的前提下,努力地依据实际而切实作为,既要力避空想或空谈,也不能乐观地盲动。特别是在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中,为禅宗所力主的实干精神,除了可以充实人民群众的斗志,更能够力促人民群众不断地将对理想的追求付诸实际行动,用双手共圆“中国梦”。

综上所论,作为佛教中国化的产物,禅宗之净土理想对纯化民众内心世界、引导民众追求和谐都具积极意义,而充溢于其中的实行意识,则利于促动民众切实力行。特别是就国人的现实奋斗而言,除了宗教功能中一般层面的引导人们向善外,禅宗之净土理想和实行意识,作为相对具体的要素,其意义也更为具体且深入,净土理想利于净化民众心灵并以和谐理念充实之,在精神和信念层面为民族复兴的实现创造条件,而实行意识则利于鼓励民众为民族复兴切实奋斗,在行动和过程层面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实现提供现实力量。总之,不管是理念上的净化和充实,还是行动上的鼓励和促动,都表明禅宗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积极价值,而对如此价值的深度挖掘,则又相应成为现实奋斗的重要组成。

[1]释印顺.净土与禅[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大正藏(第85册)[M].东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1990.

[3]大正藏(第48册)[M].东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1990.

[4]习近平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N].贵州:贵阳日报,2013-07-21(A01).

[5]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6]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北京:人民日报,2012-11-16(04).

[7]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3-03-18(01).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1.045

2016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面向当下学生自我实现追寻的传统立德理念介入高校德育实践策略研究”(编号:2016SJB710107);淮阴工学院2013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立足地方理工科高校德育实践的立德理念介入机理研究——以淮阴工学院为基本面向”(编号:JYB201308)]

猜你喜欢

净土禅宗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禅宗软件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瓦努阿图
守住心中感恩的净土——《一饭千金》读后感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创造一方医疗净土
《愚公移山》和医学“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