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中国特色
2016-03-18方卿
方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中国特色
方卿
本文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普遍性及特殊性,认为中国特色表现在指导理论、实践道路、制度体系和价值观体系的独特性四方面,在阶级和国家存在的历史阶段,不存在所谓的普世“民主”“自由”“平等”“宪政”价值观,我们有理由也应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的自信。
科学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特色;自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于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有:①根本思想路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②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③领导核心——无产阶级政党;④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⑤根本宗旨和根本目的——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⑥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和主体;⑦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⑧发展基本途径——持续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全面体现了这些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那种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或“国家资本主义”或“新官僚资本主义”的观点,实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否定或歪曲,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于苏联东欧体系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也不同于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主义,更不同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党、工党等政党实行的所谓社会主义,而是具有体现鲜明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总趋势的中国特色。
1.指导理论中国特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中国特殊国情及当前世界基本潮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逻辑,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
近代以来,中国地主官僚阶级里的先进分子、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等各阶级阶层,面对民族的屈辱和国家的危亡,自提出过自己的主张或理论,也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意图挽救国家民族的苦难,但由于没有也不可能深刻而科学地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世界潮流和中国的现实国情而先后归于失败。
只有当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历史传承、基本国情和世界潮流相结合,不断地总结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反复吸取各国人民,尤其是苏联东欧人民革命与建设的经验教训,从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中,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创立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厚植于中国历史与现实土壤中孕育出的珍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而诞生,也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中被检验和发展。它们既具有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共同属性,又处处凸显出鲜明的中国印记。
2.实践道路中国特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根本区别于世界各非社会主义国家,也大异于现代各社会主义国家。
经济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基本经济制度,又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及政府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积极宏观调控与保障作用;政治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与多党合作、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这样,既保证了整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又保证了人民群众充分享有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上,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相互促进与同步提高,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承、世界的文明精华、中国的时代精神和国际的主潮流创新性地结合,融会贯通。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与资本主义国家自由主义道路有根本性区别,也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东欧模式有原则性的差异。
3.制度体系中国特有
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是中国全部制度体系的核心使命。中国的经济制度、政治法律制度、文化制度以及在这些制度基础上建立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法律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无不是围绕这一使命而各司其职的。这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
历史和现实都已证明,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能保证中国开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天地,保证中国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新社会,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新公民。
4.价值观体系中国特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支点的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将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与中国优秀的传统价值观体系、世界历史的主旋律、中国的时代精神相结合而提炼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历史精华、世界文明优秀成果与中国时代精神四位一体的完美结合,全球仅有、别具一格。
历史上和现实中,有的国家及势力,不惜调动一切可能的手段和工具,甚至包括血腥的战争手段,向所有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灌输其所谓的“民主”“自由”“宪政”价值观,并美其名曰普世价值观。可是,当今世界依然是由阶级及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构成的主客观统一体,不同阶级的“民主”“自由”“宪政”价值观必然具有本阶级的根本特性,并成为本阶级统治的国家的根本国家制度,并以之维护本阶级的根本利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正相矛盾的,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宪政”价值观不可能也不应该被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人民所全盘接受,与此对应,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民主”“自由”“宪政”价值观也不可能被资产阶级及其他剥削阶级所全盘接受。不然,世界怎么会存在那么多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暴力或非暴力革命呢?因此,所谓的“民主”“自由”“宪政”普世价值观在阶级和国家存续的历史阶段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国际国内各种敌对势力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向中国强力输送所谓的“民主”“自由”“宪政”普世价值观,并大肆污蔑、歪曲、诽谤中国的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和价值观体系,根本目的就在于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遏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支点的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承载着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只有她才是指引中国人民自信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探索和阐述了在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且不平衡、不协调、多层次的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中国获得了在世界主要国家中的最快发展速度,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在世界主要国家中的最快提升速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切中国特色共同达成的最重要中国特色。
三、坚持“中国特色”自信,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与和平演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在实践中被成功运用、又在实践中被检验了的科学实用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幸福之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富强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保障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优越的制度体系,也是不断自新自强的制度体系;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中国力量、开掘中国道路的中国精神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员和中国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指南。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坚如磐石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崇高威望,中国日益壮大的综合国力和日益扩大的国际影响力,必然会更激起敌对分子、敌对阶级、敌对势力、敌对国家的嫉恨。同时,中国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也让他们看到可乘之机。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在美国主导的和平演变战略的驱使下,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历史虚无主义一时甚嚣尘上。和平演变战略就是要颠覆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事业,遏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虚无主义就是要配合该战略,在内部不择手段地否定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灿烂、光荣而又辉煌的历史,从而摧毁人民的精神信仰,达到夺取国家政权、颠覆人民江山的目的。若让和平演变和历史虚无主义得逞,中国必将重新陷入内无民权、外无国权的屈辱苦难境地。
我们应该时刻准备进行新的发展实践和斗争实践,坚定地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使她的“中国特色”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上更加光彩夺目。
我们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也即坚定我们的“中国特色”自信。
综上所述,将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辩证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只有坚定而勇敢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我们才能最终开创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幸福境界。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列宁.国家与革命[M].列宁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
[5]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M].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6]毛泽东.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M].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M].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
[9]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M].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1]习近平.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12]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汉口学院思政课教学部)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