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
2016-03-18赵英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0
赵英(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0)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
赵英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现代高职院校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巨大,其不仅体现在学业压力方面,同时还有社会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诸多因素,使得现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本文即是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探索,说明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出了现代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开展时存在的问题,并从教育模式、管理模式、实践活动以及校内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阐述了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方式,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Abstract:Students in 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ffer from psychological pressure in terms of academic pressure, social pressure,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emotional stress, which results in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of students in 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education mode, management mode,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campus informa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elated work.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
21世纪是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阶段,各类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也使得社会对高职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其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但在进行理论和技能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们的心理环境,进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一、现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人生活环境、就业环境以及社交环境等的不断变化,现代人的心理状态与以往也产生了巨大的转变,其中高职院校学生尤为明显。以往该类学生所面对的压力一般来自于学习,这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均有明显差异,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表现出学习的疲劳度较高,成绩不理想,因此产生了厌学等负面心理。而现代高职院校学生除了要面对学习压力之外,其还要面对交际压力、情感压力以及就业压力等多重干扰,导致当下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程度每况愈下,轻则影响学业,重则放弃学业。因此现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重要,其能够有效纠正学生错误的心理态度,并帮助其更好地面对学业、就业和情感上的挑战,赋予学生全新的价值观念。
二、现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教育制度
目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都不太完善,这主要是由于一些高职院校将大多数资金投入到了各专业技术设备构建方面,忽略了心理教育投资,因此导致其“硬件”和“软件”不够齐备,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使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缺乏,心理教育工作难以有序开展[2]。
(二)教育模式
很多高职院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对单一,未开展多方面心理课程,大多只是采用简单宣传或单一的教学方式,因此学生们所受到的教育面相对较窄,心理教育工作效率极低,对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影响力不足。再者,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等学历方面有些弱势,单一的心理教育模式会使学生们产生厌倦心理,认为这种教育可有可无,起到了不良的引导作用,反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构成了不利的影响。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探索
(一)教育模式的探索
1.开设必修课程使其多元化发展
应该在高职院校内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必修类课程,通过系统化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该年龄段青年心理变化的规律,并了解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掌握提升心理素质的部分技巧,进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为其塑造更好的个人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可增加其他心理课程选修课,比如爱情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等等。使心理课程丰富有趣,满足高职学生对各方面的心理需求,向多元化发展。
2.打造心理教育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领导者还应该组建属于本校的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可以采用外聘、内部培训等多种方式,尽快增加师资队伍当中教师的数量,为建设心理教育必修课程打下基础。心理教师的筛选一定要严谨,应对其本身的心理状态、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教育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进行定期的考核,对能力突出的人员可以进行适当的奖励,有效提升心理教师队伍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4]。
3.提升学科渗透度
人类已知的所有专业技能学科当中均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因此在开展心理教学时,不能单单仅依靠心理教育课程,而是应该将心理教学渗透到每一个学科当中,加深学生们对心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使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心理教育发挥实践作用,对学生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调动其学习心理学的主动性,辅助学生的自我发展。另外,高职院校部分学科当中会直接涉及到心理学的内容,例如采矿专业当中的地下作业心理调节能力、数控专业的紧急问题应对心理能力、会计专业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针对于这些学科要开展重点引导教育,进一步将其与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进行结合,有效利用专业学科来带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系统化掌握[5]。
4.提升宣传力度
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所具备的各类资源来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宣传,例如黑板报、广播、院内报纸、视频宣传等。宣传的内容可以根据国家心理宣传工作大纲进行,也可以根据高职院校实际工作需求进行,可以采用专题宣传方式,也可以采用综合宣传方式,根据学校内学生心理变化规律和具体程度进行相应的宣传工作,提升心理健康宣传的针对性。
5.校园文化建立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可以被当做是一种侧面心理教育方式,而校园文化主要体现在物质、行为以及意识等三个方面。其中的物质文化主要指的是学校内建筑物的设计理念、教室内空间购置理念、校园内绿化区域和人工使用区域的配比等方面,其能够体现出一个学校的整体人文环境,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行为文化指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交流等,通过这些交流行为可以体现一个学校办学的宗旨和育人的态度。意识文化则指的是学校的校风、校训以及教学风格,而这一文化是需要日积月累形成的,但对学生们心理的影响却是最大的。因此,在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以意识文化为重点,利用物质和行为文化的辅助,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二)管理模式的探索
1.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在所有高职新生入学后,就需要对每位学生进行心理评估,并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档案,这样就能够在后期教育过程中总结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对各类心理问题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6]。同时在每学期期中和期末时也要开展相应的心理调查工作,并将其实时记录到学生心理档案当中,对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群体进行集中辅导或单独辅导,提高健康心理教育效果。
2.构建心理干预体系
在学校内部还应该建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干预体系,有效对学生的异常心理状态进行干预和帮助。可以采取院、系、班寝室和心理中心多重联动方式,综合对院系、班级以及寝室内异常心理变化的学生进行干预。在此过程中,学校还应该加大对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心理咨询能力的培养,在班级内设立心理委员,对同学的心理变化进行观察,并将其及时上报给系辅导员。院系各辅导员的心理教育能力培训也可以借助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帮助,这样就能够有效分担心理教育老师的工作压力,同时增加高职院校心理教育的效率。
3.设立学生辅导室
在院系内专门设立学生辅导室,并由专业的心理辅导师来辅导,开通专门的qq群、微信群等开展相应的工作,有效对学生们的成长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可以采用针对性的辅导方式,如学生的成长问题较为隐私,则应该采用“单对单”、“面对面”的形式进行辅导,在辅导的过程中不允许第三人在场,以保证学生隐私权。同时对于部分具有人际交往困难的学生,则可以开展团体交流方式,这种心理辅导方式与国外心理咨询中的“互助会”相似,让学生们围坐成一圈,由心理辅导师主持交流会,让学生们进行自我介绍,并说出自己内心的问题,由老师和其它同学帮助其进行疏导,在此过程中其它学生也能够从中获得自身心理障碍的调节方法。
(三)实践活动的探索
可通过组织学生实践活动的方式使其暂时远离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增加学生们社交的机会,从而为其提供克服心理弱点的平台,培养学生们勇于面对挑战的勇气。同时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真正落实全面发展方针。还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让高职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为其毕业做好准备,继而降低其就业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四)校园网的探索
可以为学生们创建校园内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有效整合高职院校的整体资源,包括人力、宣传、物资、信息、设备等,紧密围绕心理健康问题,进而保证校园心理健康网络的立体化。同时,还必须鼓励学生们参与到网络的构建工作当中,并邀请学生家长进行配合,有效弥补学校工作当中的不足之处,也为学生们创造一个锻炼的机遇。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还可以在其区域内联合更多的院校开展“多院联动”方式,给学生创建一个更大的心理健康咨询平台和社交平台,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扩大学校资源的利用度。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其理论教育同等重要,应进一步扩大心理教育师资力量,并构建心理档案,组建校园网络,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马学界.高职院校积极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4(5):92-94.
[2]应金萍,徐竞,庄朝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趋势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0(15):67-73.
[3]孔德博,冉冉,王建永.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10(8):104-105.
[4]吴美娟.生命教育视野下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2(3):164-165.
[5]李玲玲.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7):48-49.
[6]张峰.摒弃传统思路探索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向[J].社会心理科学,2010(Z1):158-161.
[7]蓝滢.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串联”模式——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探索[J].亚太教育,2015(13):121-122.
作者简介:赵英(1982,11-),女,汉族,湖南益阳,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心理中心,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学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6-01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