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河北省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研究

2016-03-18吴立柱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河北省

张 宁 吴立柱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河北省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研究

张宁吴立柱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个地区社会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能够重塑区域文化品牌,推动文化创新,改善社会风貌。河北省的公共文化建设较为薄弱,虽然在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全国各省市中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目前河北省的总体发展规划正处于调整修改阶段,公共文化建设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为河北省公共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河北省应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在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基础建设、信息支撑等方面加强与京津地区的合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跨越式提高。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1.资金投入数量

考察河北省近些年在文化方面的投入情况,明显看出河北省对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自2010年后,河北省每年用于文化发展的专项资金种类和数额越来越多,其中用于公共文化建设的部分也有较大增长。比如自2010年开始,每年安排9000万元的省级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里面就包含专门用于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的部分。还有省文艺精品扶持奖励、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社区益民行动计划等专项资金,这些资金中都有很大比例用于建设文化基础设施、保护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助基层文化节庆和演出活动等,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尤其是中央在2012年发布的“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提高文化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和增长幅度,为贯彻这一指示,当年河北省安排了3.6亿元文化建设资金,比上年增长24%,另外从其他途径筹措6.2亿元,使资金总量达到9.8亿元。①

2.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不断增加的财政投入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在河北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建设目标是,到2015年,“所有设区市和各县建有群艺馆、公共图书馆,有条件的县市建有博物馆,乡镇、街道建有综合文化站,农村和城市社区建有文化活动中心;所有设区市和各县群艺馆、图书馆达到国家评估定级三级以上标准。”②

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十二五”期间,河北各市县新建或扩建改造了一大批群众文化设施,还补贴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免费开放运行,并资助它们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为了改善农村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还专门设置了公共文化扶贫资金及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等,用于对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如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农家书屋等的补助。

3.相关政策保障

在中央文件的引领之下,河北省相继出台了多个意见和办法来贯彻中央对公共文化建设的部署。2011年,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上针对文化建设专门提出了几项措施,其中涉及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的提取、《河北省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办法》的制订等内容。2012年,出台了针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文物事业发展的三个“十二五”专项规划,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等都做出了整体部署。2013年,省文化厅还专门针对公共文化做出了工作要点部署,内容涉及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开展“文化志愿者服务年”活动,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等。在2015年4月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会议上更是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的具体要求,比如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扶持、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法制保障体系等。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省公共文化建设提供的机遇

由于地缘上的天然联系,以往京津冀三地在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已有相当的合作,但从发展现状来看,地区间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在文化领域,河北省与北京、天津相比差距尤为明显。河北省一直是一个文化大省,在历史上创造出了数不胜数的优秀文化成果,但是改革开放之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思想观念的局限,河北省与其他省市相比,文化建设水平不容乐观。进入21世纪后,在中央一系列文件的指引之下,河北省开始加快文化建设的步伐,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力争进入全国文化建设第一方阵。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成效显著,但仍有漫长的路要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公共文化发展的前景极其光明,河北省应更多利用京津地区的优质资源,建设起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4年8月,为了给三地未来的文化合作明确指导方向和基本思路,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文化及相关机构联合举办了文化领域协同发展项目对接洽谈会,会上签署了《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协议中明确指出今后三地将推进文化领域合作发展,具体合作领域包括统筹规划区域文化发展布局;组建基础设施建设的交流机制;搭建公共图书资源及演艺信息共享平台,鼓励文艺演出机构在三地的惠民演出等方面。到目前为止,三地协同发展的文化政策平台已经搭好,以后要做的是通过具体项目来将之落实。在河北省的各市中,唐山市与京津地区文化战略合作率先起步,2014年11月,唐山市与北京和天津的朝阳区、和平区等的文化部门签署了文化战略合作协议。

2015年10月,在文化部的主持之下,北京东城区、天津和平区和河北廊坊、秦皇岛、沧州等地的文化部门共聚北京东城区,成立了“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并于2016年1月召开了首次联络员会议。这一机构的成立实现了三地公共文化服务联盟的组织机构保障,根据协议内容,各方今后将在公共文化活动开展、资源配置、服务管理等方面有更多的交流合作,这一示范走廊的建设,旨在探索公共文化示范区联盟发展的道路,在全国具有先导性,也能够为国内其他地区积累经验。

三、河北省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路径

1.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标准化

从京津冀三地目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来看,北京的设施配备最为完善,河北省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再加上以往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文化设施建设尤其是基层文化设施严重不足。承德兴隆、张家口赤城、保定涞水等,虽然与北京仅一界之隔,人们的生活水平却迥然不同。这些贫困地区由于文化设施建设长期投入不足,缺乏基本场所和设备,开展的文化活动单调贫乏,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无法获得保障,与北京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今后,京津冀三地应开展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的标准化建设,使区域内的基本公共文化设施达到国家标准。

2.公共文化服务“联合采购”制度

京津冀三地可以探索成立公共文化服务联合会,联合会的主要功能在于收集并整理各成员单位的文化服务信息、建立相关网站和数据库、联合采购优质的文化服务项目等。三地可以开展相互采购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每年制定联合采购目录,北京、天津的优质文化资源如文艺演出、展览、文化培训等可以以优惠的条件送到河北,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同时支持河北的公共文化服务精品项目到北京、天津的高层次场馆进行展示展演,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丰富当地百姓的文化生活。

3.建设数字文化社区

数字和网络技术在公共文化设施中的应用能更好地将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基层的文化需求相对接,它体现出公共文化建设的现代性。目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字化建设主要包括三大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京津冀三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数字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基本框架已经搭建完成。但是以往三地由于缺乏统一设计和从上到下的协调运作机制,各行业信息整合度低、协同配合较少。因此,存在着条块分割、接入技术不统一、重复开发建设等现象,不利于下一步的互联共享。今后,应统一标准规范,以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管理中心为龙头,以公共文化数字化管理平台、服务平台以及APP信息移动服务平台为支撑,实现整个区域内统一的“数字文化社区”建设。

引文注释

①蔡建军,何菲,刘燕.今年全省财政文化投入大幅增加[J].河北日报,2012-5-8.

②资料来源: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12.040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现状及河北省提升途径研究(课题号:201501956);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软实力视域下河北省体育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号:HB15TY01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河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河北省
2020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浅谈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贡献
如何补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