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邓小平发展思想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启示

2016-03-18申德成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2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启示发展

申德成



论邓小平发展思想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启示

申德成

摘要:邓小平同志站在宏观角度,基于对时代主题的把握,深入思考和探索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进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发展思想。邓小平发展思想内涵丰富,曾引领当代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对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发展;小康社会;启示

论及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创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者,邓小平当之无愧。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眼于解决中国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思想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形成了独有特色的邓小平发展思想。今天重温邓小平的发展思想,对于我们坚定信心,砥砺奋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大意义。

一、邓小平发展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从国际上来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邓小平发展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凸显,全世界许多国家都把注意力放到经济建设和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上。与此同时,世界两大阵营出现了分化,新兴国家和地区集团不断崛起,国际局势相对缓和,和平与合作、发展与进步,已成为时代的潮流。邓小平敏锐地洞察到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1985年3月4日,在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邓小平明确指出:“现在世界上存在两个真正意义上的大问题,一是和平问题,二是经济问题,后面这个问题也可以说是发展问题”。

从国内形势来看,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形成基于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他对历史教训进行了全面总结。正如恩格斯所言:“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1956年底,我国顺利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也得以最终确立。

二、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建构框架

邓小平发展思想是立足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思想,其建构框架主要有以下几点:

1.哲学基础

一方面,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强调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以前,我国搞革命获得的胜利,是依靠实事求是;如今,我国要建设‘四个现代化’,还是要靠实事求是。”不管在什么时候,邓小平都一直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矛盾的普遍联系和普遍发展原理等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出发,提出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发展乡镇企业、成立经济特区等若干项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伟大决策。另一方面,邓小平还十分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2.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发展思想,是邓小平发展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社会需要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出发点,没有社会需要,就没有社会发展和进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强调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在一致性,把追求人的彻底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看作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列宁认为,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因素归根到底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他甚至提出要积极和大力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

3.基本内涵

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非常丰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个根本问题并没有搞清楚,邓小平认为我国已经取得很多条经验教训,搞清楚这个问题是最重要的一条。他明确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得到发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在南方讲话中,邓小平针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问题进行了一针见血的阐述,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揭示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体现了对美好愿景的追求。

(2)关于发展道路问题。他强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只有依靠中国人的力量,中国的事情才能办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在十二大中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时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3)关于发展的阶段问题。邓小平提出,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而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要经历漫长的时期。同时,鉴于中国的国情,中国的社会主义还有一个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

(4)关于发展的动力问题。邓小平提出,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而改革是完成这项任务的必由之路。他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旨在扫除阻碍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各种要素,使中国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还指出,中国改革应该是全方位地,不仅包括经济体制改革,还有政治体制改革,社会其他领域的改革也要持续推进。

(5)关于发展的步骤问题。邓小平对中国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思想,“第一步是1981年-1990年,力争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是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目前,中国人民已成功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正在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而奋斗。

(6)关于领导和依靠力量问题。邓小平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

三、邓小平发展思想对新形势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指导意义

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靠发展。邓小平发展思想曾经引领当代中国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其重要价值不容小觑。当前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阶段,各种发展中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邓小平发展思想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具有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

1.必须保持定力,坚持正确发展道路

事实一再证明,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强国之路、富国之路、民族复兴之路。中国人民在亲身实践中深刻地意识到,只有这条道路才能顺利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才能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福祉。

2.必须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理念

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敢发前人所未言,敢做前人未做事,善于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大胆创新,堪称创新的典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习近平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发展理念增强发展动力。

3.必须深化改革,不断破解发展难题

邓小平领导和推动的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一系列迫切需要创造性探索和回答的重大课题,如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同时,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等。改革越往后、越深入,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越多、难度越大、任务越艰巨,甚至直接触及人的利益和权力格局。

4.必须分好“蛋糕”,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邓小平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强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检验改革成败的标准之一,认为改革开放就是要给人民以最大的实惠和利益。原苏联共产党之所以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注重改善民生,不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最终被人民所抛弃。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12.001

作者单位:(中共玉林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启示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