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双一流”,人才是关键

2016-03-17高福杨宇

神州学人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长点双一流一流

高福 杨宇

一流大学的基础是一流人才

最近,国内都在谈论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事情。我有一个设想:假如马云出资建立一所大学,请来诺贝尔奖级别的教师,给他们支付美国工资的2倍薪水,相信10-20年就能建成一所相当成功的大学。这是用钱“买”人才。对大学来说,人才是第一位的。

这就回到了梅贻琦老先生的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流大学的基础不是大楼,而是大师。当然,有了大楼才能使大师有教书育人的场所。

其实西方大学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在西方一流大学里,一位学科带头人要退休了,不会直接把自己的弟子或下属提拔上来,而是看实力,如果弟子具备这个实力,就让他“接班”,否则会转而从外面聘请高水平的教授,哪怕新人的研究方向与自己不同,哪怕未来自己的学科不行了,但新引进的学科依然是一流学科。

正是这种唯人才是举的制度,才能保证创新有不竭的源泉。西方一流大学的基础就是一流人才。有了一流的大师,才会有一流的大学;有了一流的人才,才会有一流的学科。

而且,人才不能过分强调自己培养,要想办法引进,去外面“挖”。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上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才由蒲慕明博士参与筹建生物和生物工程系,到了90年代,王大中校长和赵南明院长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出现了饶子和、孟安明和程京等院士群,再后来陈希书记、顾秉林校长引进以施一公为代表的一大批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清华生命科学的发展,还培养了以颜宁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青年学者,成为一支国际一流的团队。现在,清华的生命科学已经后来居上。所以说,要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首先要抓人才,除了自己培养,引进外来人才也很重要。

举个通俗的例子,我们中国科学院北郊园区研究所周围区域近年来发展比较快,你看看这里的大树,有哪棵是从小苗开始种的?都是直接移植的参天大树,长上三五年,就成景象了。大学也一样,大楼盖好了,不要总是想着自己培育小苗,要去努力直接引进人才。

如果我可以“淘宝”病毒学教授,找到在国际上做得最好的教授,只要他愿意到中国来,给他足够的支持,然后允许他每年中有一段时间待在原来就职的国家,引进10个这样的人,你说这个学科能不好吗?

淘汰和竞争方能永葆“一流”

一流大学是由一流学科支撑起来的,没有人才,什么都没有。但是,人才引进来之后,必须要有淘汰制度。不流动的水永远是一潭死水,花大力气和大价钱引进的人才,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很容易懈怠和停滞,从而被国际竞争者们超越。

牛津大学本科生的淘汰率是25%,这就能充分保证入学的是好学生,毕业的还是好学生。教授们也一样,如果没有淘汰制度,工作10年、20年,还在享受引进时的优厚待遇,难免会有人止步不前。

“伯乐”的眼力再好,也会有看错人的时候,再高端的人才,也会有走麦城的时候。所以,要想建设“双一流”,除了要引进一流人才,培养一流人才,必须建立严格的淘汰制度和竞争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永远保障“双一流”。如果引进的人才,几年后就成为劣才,如何带动“一流学科”?

建设“双一流”,要有开放的心态,要立足国际化。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自己和自己“玩”了,而是和全世界在竞争。所以必须要有开放的思想、开放的心态、开放的政策。我们所说的“一流”就是世界一流,不要再说什么国内一流了。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就已经成为世界的一部分,我们要建设的一流大学,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只有国际化的思维、国际化的心态在各个大学根深蒂固,我们才能建成真正的“双一流”。

一流大学的表现

那么,真正的一流大学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我认为:

第一,要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包括一流的学生和一流的教授。

第二,要能做出一流的成果。什么是一流成果?不是模仿,而是创新,是原创性成果。

第三,看国际化程度。真正的一流大学,就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和教授都向往的地方。如果自称一流,但美国人不在意,英国人也不愿来,亚洲、非洲学生也没有兴趣,那算什么一流?牛津、剑桥、哈佛、斯坦福之所以是一流,是因为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都争着往里面钻!

我的实验室里有英国学生来读博士,有美国学生、荷兰学生,也有亚洲和非洲学生,他们在这里学习后可以找到国际化的工作,我认为这就是国际化。国际化是“双一流”的重要体现,没有国际竞争力,就不是一流,就是关上门自己跟自己“玩”。

第四,一定要有一流的学科生长点。现在学科发展这么快,必须要有潜在的学科生长点。当今世界发展迅速,建设“双一流”,单单依靠传统学科是不行的。新兴学科的生长点在哪里?我们下一步的发展点在哪里?政府部门和大学校长们要清楚。

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启动“精准医疗计划”,一期投入2.15亿美元。随后,我国也跟进提出精准医疗,并成立相关组织,制定投入计划。为什么不是我们首先提出的呢?

真正的一流要能够引领别人,不仅是现在引领,关键是能看到未来,能创造未来。必须要有一流的战略布局,找到好的学科生长点。

“双一流”的提法很好,我也有一个梦想:能够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我对教育很感兴趣,自认为对学生的感染力也很强。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能够培养的不过是我的学生,如果能直接参与教育系统工作,我想我可以影响更多的年轻人,在实践中建设一流大学。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

猜你喜欢

生长点双一流一流
混合:教学模式的生长点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Ⅱ)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Ⅰ)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在党史资源中寻找民主的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