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2016-03-17钟秉林

神州学人 2016年3期
关键词:办学大学学校

钟秉林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更新教育观念是重要先导。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制度保证。必须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需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发挥学校优势特色的原则,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具备稳定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保障。大学文化建设要贯穿于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015年11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颁布,明确了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建设与改革任务,以及支持措施和组织实施。《方案》是在国家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先后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基础之上的完善与深化,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政府的指导扶持和社会的理解支持,而基础和关键在于大学自身认真抓好内涵建设和综合改革,增强国际视野,在办学理念和治理能力、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

明晰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定位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更新教育观念是重要先导。包括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和教育价值观。要坚持立德树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速度(节奏)协调发展。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也是必要的。要重建富有时代特色的人才观,重构符合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发展规律的多样化的质量观。最后是现代的教学观。要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选择权,鼓励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养成。

学校的定位既要具有一流意识,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型大学可以建成一流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同样可以建成一流。要瞄准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借鉴教育发达国家的办学理念和经验,找准定位、各安其位、多样化探索,切忌盲目攀比、同质化发展。发展目标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反映学校对于社会需求和国家战略的适切性;要符合教学科研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并考虑到学校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要内涵清晰、表述准确、体现特色,并在校内形成高度共识,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科学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

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涉及到学校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制度保证。能否完善大学领导体制,与政府对大学的治理、大学内部权力格局和学术生态密切相关,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校务公开和信息透明,能够落实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社会知情权和公众问责权。另外,要协调好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让二者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同时优化大学组织结构,调整职能处室设置和院系设置,改善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效能。还要制定实施大学章程,明晰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以及学校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还有一些制度建设需要加强,包括人事聘任制度和考核制度、教学和学生管理制度、学科和科研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常态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等,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一流大学的建设,需要这些制度保障。

先进的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需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发挥学校优势特色的原则,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首先,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根据学校定位和学科专业特色优势明确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从优化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满足社会需求的角度明晰人才培养规格。其次,加强专业建设。专业设置要科学规范、体系合理;要完善专业准入和退出机制,重视专业内涵的调整。第三,优化课程体系,重视能力培养。要从学生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角度,平衡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夯实学科基础与加强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要兼顾系统性、前瞻性和实用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合理安排教学实践和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四,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转变教学观念,利用互联网技术,探索个性化、多样化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要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尝试探究式教学,如基于问题的学习、研讨式学习、案例教学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第五,加强教学建设。要加大经费投入,树立精品意识,抓好课程和教材建设,重视实验室、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要加强大学内部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建设,完善质量标准,优化指标体系,改善评价方式,强化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改进机制,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效果和资源使用效益的考评。同时,要在改革和建设过程中注重实践积累、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逐步形成办学特色。

精良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具备稳定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保障。

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首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如年龄、学科、职称、学历、学缘结构,以及专、兼职和“双师型”教师结构等;要关注新挑战,制定和实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师德建设,倡导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坚持学术规范,引导教师、教学、科研相长,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关心教师的生活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努力形成体面生活、开心工作、在竞争中成长的良好氛围;要抓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难得机遇,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发挥海外学子的聪明才智,为他们报效祖国搭建平台。

其次,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要努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干部队伍,不断增强管理人员为教师、学生和教学、科研服务的意识,并通过系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

在物质资源建设方面,首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要多种渠道筹集办学资金;建立规范的财经、资产管理制度,管好资金;发挥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用好资金。其次,加强办学条件的建设。包括办学空间拓展、基础设施建设、图书资料添置、仪器设备更新、后勤管理服务,以及校园信息化建设等。

浓郁的校园文化和育人氛围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人文品格和价值理念。大学文化内化于大学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和学术品位,外显于大学的制度规范、行为方式和物质条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以及大学的发展方向,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内在支撑。要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不断优化学术氛围和育人氛围,为人才培养和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优良的文化氛围。

大学文化建设要贯穿于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充分利用大学的软资源,努力形成学术自由的文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的文化、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价值宽容的多元文化和全球视野的开放文化。当前,要把加强社会责任感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最后应该指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积累过程,建设成功与否,不是靠行政发文“认定”或领导人讲话“宣布”,更不是靠学校自我“宣称”,也不取决于学生规模、专业分布和是否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关键是靠学校自身的办学水平,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水平和办学声誉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因此,高等学校要放平心态、遵循规律,避免急功近利、一哄而上,要依靠广大师生员工,把主要精力和财力、物力投入到内涵发展上去,投入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上去。笔者相信,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我国一批大学和学科一定会脱颖而出,屹立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之林。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曾担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留英博士)

猜你喜欢

办学大学学校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学校推介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