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2016-03-17杨会琴
杨会琴
英汉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杨会琴
言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际中话语的生成和理解。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借助具体语料,探讨了话语标记语的突显命题内容、制约话语信息、表达说话态度等语用功能。言语交际者应增强话语标记语的语用意识,准确传达或理解话语内容,确保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言语交际
一、引言
话语标记语是书面交际和口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赋予了话语标记语不同的术语:连接词(conjunctions)、逻辑连接语(logicalconnectors)、话语操作语(discourseoperators)等。(何自然、冉永平,1999)话语标记语具有多种形式,它可以是感叹词(如:oh,uh,um)、连词(如:and,so,but),部分副词(如:anyway,now,actually),部分动词(如:say,look,see),也可以是一些小句(如:yousee,Imean,youknow)(Schourup,1999)。英语中的well,allinall,onthewhole等和汉语中的“那”“呢”“确切地说”等,虽然都不具有命题意义,但它们是言语交际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本文在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话语标记语的研究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分析了英汉话语标记语常见的语用功能,以进一步说明言语交际的动态性。
二、话语标记语研究概述
关于话语标记语的理论研究,有部分学者强调,话语标记与人脑意识的关联性。如:冉永平(2000)分析了语言形式如何影响语用意义。莫爱屏(2004)认为,关联理论是现存的话语理解理论的有益补充,试图证明关联理论对话语标记语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有学者以顺应理论探讨了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顺应理论由Verschueren提出,认为说话人或者写作者需要顺应语境。吴亚欣、于国栋(2003)认为,话语标记语反映了人们使用语言时的元语用意识,并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当中话语标记语与元语用意识之间关系,以及不同种类的话语标记语对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的标示。
也有关于话语标记语的个案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具体的标记语功能的分析上。Schiffrin是最早对话语标记语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她在专著DiscourseMarkers中对11个话语标记语进行了个案分析,指出:“话语标记语只同两个句子的语义真实有关系,而另外一些包括so在内的话语标记可能同逻辑层面或言语行为层面有关系。”(Schiffrin,1987)陈开举(2002)分析了话语中各种末尾标记语的语用功能,认为末尾标记语对话语理解有引导和制约作用。冉永平(2003)对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进行了个案分析,认为well在不同语境下有四种语用功能:言语行为面子威胁缓和语、言语行为缓延标记语、信息短缺标记语、信息修正标记语。
此外,还有关于话语标记语的对比研究。如穆从军(2010)通过选取一定数量的中英文报纸社论,分析其中的元话语标记,发现英语社论元话语比汉语社论元话语使用得更加频繁,还推断出英汉两种语言写作模式的不同,前者是作者负责型,后者是读者负责性。
这些学者的研究从不同层面丰富了话语标记语的内涵。本文主要探讨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认识话语标记语,有效进行言语交际。
三、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1.突显命题内容
话语标记语从宏观上引导听话人对话语内容进行预测,有助于听话人对语段或语篇主旨的听辨。(杨学云,2014)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为了使听话人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说话意图,往往会选择适合具体语境的语言手段对话语进行编码,使说话人在表达主要信息的同时也突显或强调自己对某一命题的陈述。一般而言,说话人会尽可能地言简意赅,说话人之所以会选择一些看似多余的词语,有时是为了向听话人强调自己后续所说的话语内容,以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加之话语标记语具有连接性(connectivity)、可选择性(optionality)等特征(Schourup,1999),这就使得用话语标记语来实现某种特定的元语用功能成为可能,突显命题内容是话语标记语所具有的元语用功能之一。
(1a)母:“孩子,你听我说,不要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忘了它!”
(1b)Context:Jennyborrowedmoneyfromherbrotheragain.
Brother:“That’senough!Itellyou,ifyoualwaysdependonme,youwillloseyourselfoneday.”
在(1a)这个例子中,出现了一处突显命题内容的话语标记语“你听我说”。说话人为了引起听话人的注意,用标记语这一表达形式提醒听话人,反映了说话人在组织语言时要突显自己后续的话语这样的元语用意识。(1b)中的话语标记语“Itellyou”也突显了命题内容。听话人可以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根据“Itellyou”这一标记语预测说话人后续的内容可能是一种劝告或建议。去掉这些话语标记语,虽然也能传达说话人的主观意图,但听话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寻找话语的核心意义。
这类标记语的使用紧密联系着其后的话语,是对后续话语命题内容的提示和强调,常见的还有“我要说的是”“你听着”“恕我直言”等。
2.制约话语信息
根据Sperber&Wilson(1986/1995)的关联理论(RelevanceTheory),交际是一个交换认知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明示与推理两个方面。交际对于说话人而言是一种明示行为,说话人为了明示自己的交际意图,会对自己所要传递的信息进行编码,而听话人为了正确理解说话人的话语意义,弄清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就需要对听到的话语信息进行解码和推理,使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两个认知过程的逻辑链条清晰。明示推理交际(Ostensive-InferentialCommunication)过程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类在交际时一般会遵循一个总的原则,有一个总的目标,说话人总是最大程度地表述信息,以便让听话人以最小的代价理解说话人的话语,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话语标记语作为一种重要的明示导向标记,是连接话语与认知语境或语境假设的桥梁。话语标记语通过与传统的真值条件无关的程序意义来制约话语的隐含意义,减少听话人对话语进行分析与诠释所需付出的努力,获得最佳关联效果,推动交际顺利进行。如:
(2)Lily stayed alone at home yesterday afternoon.She was singing.
(2a)Lily stayed alone at home yesterday afternoon.Youknow,she was singing.
(2b)Lily stayed alone at home yesterday afternoon.However,she was singing.
(2c)Lily stayed alone at home yesterday afternoonbecause she was singing.
在理解(2)时可能会产生歧义,因为听话人不确定这两个孤立的句子之间究竟是何种逻辑语义关系。在以上4种说话方式中,听话人需要付出最大的认知努力来理解受到了最小语境假设制约的(2)。但是,在分别使用了3个不同的话语标记语youknow,however,because后,听话人的推理有了明确的方向,能够在更加具体的语境中构建与这些话语有最佳关联的语义。
(2a)—(2c)中的标记语分别表达的是:顺承关系、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这组例子中话语标记语对听话人的制约,使得对李丽的理解——(2a)中李丽经常性的训练行为与(2b)中李丽罕见的唱歌行为和(2c)中李丽带有害羞性质的娱乐行为截然不同。
类似的话语标记语还有“anyway”“after all”“moreover”“furthermore”等,汉语中有“那么”“而且”等,如“他打架了,那么,他要承担责任了”,“他打架了,而且他要承担责任了”,都可以在具体语境中制约听话人对话语的解码方向,使听话人有效地理解该话语。
3.表达说话态度
言语交际往往会涉及说话人对命题的态度,用话语标记语来表达说话人对某一命题的态度是其语用功能之一。有些话语标记语能够揭示隐藏在说话人内心的心理状态和情感态度。说话人通过对语言的选择使自己和听话人都参与到具体的语境中,并通过表达自己的态度试图作用于听话人的态度,影响听话人的行为。听话人则根据外化的语境线索标记对话语进行推理(Gumperz,1982)。听话人作出最佳关联诠释后,再按说话人意图去回应,减少交际失误的发生。例如:
(3a)“村里人说你聪敏,灵性。”
我回答:“谁说的?”
“老人都这么说,老人经的事稠,我信老人的话。”她顺下睫毛,不吭声了。
我反问了一声:“你……你对我的印象呢?”
(摘自杨闻宇《日行月色》)
(3b)In this crisis I think I may be pardoned if I do not address the House at any length today,and I hope that any of my friends and colleagues or for mer colleagues who are affected by the political reconstruction will make all allowances for any lack of ceremony with which it has been necessary to act.
……
I take up my task in buoyancy and hope.I feel sure that our cause will not be suffered to fail among men.
(摘自Blood,SweatandTears,WinstonChurchill,May13,1940)
(3a)这段对话反映的是男主人公试图询问女主人公对他的印象。末尾标记语“呢”表明了说话人男主人公自信且希望得到听话人女主人公肯定的态度,说话人男主人公想维护自己的积极面子。由于当时男主人公渴望女主人公重复对自己的赞扬,这一语境因素所激发的元语用意识使男主人公不满足于“你对我的印象?”这种表达方式,他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因而选择了话语标记语“呢”作为语言手段。
(3b)中的态度标记语有三个:I think,I hope that,I feel sure that。它们分别表达了演说人对命题的不同态度。“I think”反映了丘吉尔推断的态度:国会应该能够谅解自己在紧要关头所做的演讲的不足之处。“I hope that”表达的是说话人希望的态度:说话人不希望因为礼仪方面的不周到而导致受到影响的同僚们的抱怨。说话人还用了“I feel sure that”的编码形式表明态度:确信大家能够承担义务。以上态度也显示了说话人的动机——向英国人民发起号召,从而建立起了说话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构成具体的语境关联。
由此可见,话语标记语能够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使说话人内心的主观心理态度得以外显。常见的表达说话人态度的标记语包括:英语中有以“给定命题态度的主语(eg.I)+表示命题态度的动词(eg.feel,trust)+表示补足成分的引导词(eg.that,if)”(Andersen&Fretheim,2000)这一类结构出现的描述性语言,以及frankly、admittedly等,汉语中有“令人遗憾的是”“幸运的是”“公平地说”等。
4.表明信息来源
说明信息来源的途径,可以使说话人所陈述的信息具有实据性(evidentiality),反映出说话人的主观认知状态是来源于说话人的实际经验还是来源于相关资料等,会影响到话语命题内容的确定性和可靠性,也影响到听话人对话语信息的接受。说话人选择使用表明信息来源的话语标记语是一种策略性较强的话语行为,它可以减轻说话人对所述信息可能需要承担的责任。常见的表明信息来源的标记语有:“听说”“据报道”“依我看”等等。这类标记语总体上具有以下特点:位置比较固定,多出现在话语焦点信息之前,一般位于句首,书面上,有的用逗号隔开;功能相对特殊,反映具体的信息来源,以及说话人试图使后续话语的内容听起来更有理有据的元语用意识。下面结合具体语篇对这一功能予以阐释。
(4a)据报道,附近的居民一到周末晚上就聚集在南门河游园,跳广场舞,很晚才散场。
(4b)有消息说,滴水观音的叶子可以滴水,但那水有毒,弄在眼睛里会使人有一种烧蚀性的疼痛感,严重时还会导致失明。
(4c)Mr Cai was suspected of having sold secrets for nearly$1m($555,000). Media reports said that two accomplices had also been detainded.
(选自:“China says Hong Kong official is British spy”,The Independent,17 Jan. 2004)
在以上这3个例子中,标记语“据报道”“有消息说”“Mediareportssaid”都表明了信息的来源。“认识的来源暗示着可靠性”(Chafe,1986),不同的信息来源反映了该信息的可靠性程度。借用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既可以帮助说话人传达命题内容,也可以防止因可靠性存疑可能承担的某种责任。(冉永平,2006)
(4a)中的“据报道”一词反映了说话人对附近居民的行为的描述不是基于自己的亲身所见,而是来源于新闻报道。由于话语信息的可信度会经过多次传播而降低,说话人就需要在谈论道听途说的内容时表明该信息的根据。(4b)中的标记语“有消息说”表明了说话人的陈述是基于某一消息,因而降低了说话人承担责任的风险。
四、结论
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分析了话语标记语重要的四个语用功能:突显命题内容,制约话语信息,表达说话态度,表明信息来源。此外,话语标记语的用词特点、语言结构以及符号特征也有助于我们探索言语交际的特征,进一步认识话语标记语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言语交际中还有诸如以微信为载体的网络交际中的其他标记语,这些标记语也日益影响着人们的交际活动,其功能有待进一步探讨。在英汉或汉英翻译中如何恰当地处理这些网络话语标记语,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1]Andersen,G.&Thorstein Foretheim (eds). Pragmatic Markers and Propositional Attitude [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0:4.
[2]Gamperz,J.Discourse Strategi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131.
[3]Schiffrin Debroah.Discourse Marker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314-328.
[4]Schourup,Lawrence.Discourse Markers[J]. Lingua,1999(107):27-265.
[5]Sperber,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 1995.
[6]陈开举.英汉会话中末尾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分析[J].现代外语,2002(3).
[7]何自然,冉永平.话语联系语的语用制约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
[8]莫爱屏.话语标记语的关联认知研究[J].语言与翻译,2004(3).
[9]穆从军.中英文报纸社论之元话语标记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4).
[10]冉永平.语用中的认知语境及其语用制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
[11]冉永平.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3).
[12]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34.
[13]吴亚欣,于国栋.话语标记语的元语用分析[J].外语教学,2003(4).
[14]杨学云.基于言语感知模型的英语语流信息听辨研究[J].外国语文(双月刊),2014,30(1).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7.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