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拓展研究

2016-03-17谢姝琳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7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图书馆政治

谢姝琳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拓展研究

谢姝琳

高校图书馆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协同创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高度重视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在认知上不断拓展文化功能的内涵,主要包括:文化引领功能、文化传承功能、文化整合功能;在实践中应从优化馆内环境、加强人文关怀、丰富文化服务等方面进行路径拓展。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

在充满文化教育气息的大学校园,图书馆是师生们的精神家园和文化教育载体,在这里不仅可以探究未知世界,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更可以接受思想的教育和文化的熏陶。在大力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探讨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对加强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视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主要任务与价值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的特殊职能,它以服务在校大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积极主动参与和配合专职部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实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具有参与性和延伸性。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是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其主要任务除了采集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开展参考咨询、情报服务和馆际协作之外,还承担着开展阅览和读者辅导、读者教育、培养师生的情报意识和利用文献情报的技能以及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等职能。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身心健康的养成和阅读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文化教育作用。

1.高校图书馆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涵育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们的第二课堂,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于一体,通过传播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适应青年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不断深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良好的文化氛围和阅读文化巩固教育成果。同时,高校图书馆注重发挥实践的养成作用,加强实践育人体系建设,通过组织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成为拓展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2.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中心,肩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在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校图书馆的馆容馆貌可以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是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高校图书馆作为一种环境力量,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应该是常新的,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唤起青年一代心灵的,是能够激发青年学生激情、唤起青年一代高尚人格追求和道德追求的。

3.高校图书馆是推进学校协同创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协同创新”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教育部自2012年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4年为一个周期,旨在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根据教育部“2011计划”重大需求的划分,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组织和管理的中枢,应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发挥传播文化和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开展科技查新、情报分析、资源建设、人才评价等知识管理和服务,为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做好一系列服务工作。

二、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内涵拓展

文化是社会价值系统的总和,是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通过学习而得来的。从本质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为根本,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提供从内容到形式,从物质到精神的全方位支撑;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的魂,它以主流价值观念为核心不断进行着社会文化体系的建构,推动文化的发展,进而完成“文化化人”的任务。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天然地承载着一定的文化责任与使命。[2]作为推动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高校图书馆,在完善的管理理念和育人观念的支撑下,应该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和学科专业精髓,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思想,从而发挥出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以主流文化为核心,对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进行引领、传承与整合的文化功能。

1.文化引领功能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引领功能,是指高校图书馆依托文献信息资源,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通过运用先进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对广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进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的引领。这一功能应该贯穿于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全过程,并作用于图书馆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应首先从新生入馆教育开始。“新生入馆教育把做文明读者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重点提醒新生应文明遵守图书馆的规定。通过维护文明的秩序和优雅的阅读环境来培养大学生的公共意识与公共道德”。[3]在馆内,通过张贴文明宣传标语、制作行为规范宣传栏,倡导广大读者自觉遵守馆内规章制度,做到文明举止和文明阅读。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应该于细微处做起,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莫过于图书借阅,在借阅过程中,学生的阅读习惯、文明素质、道德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的一些借阅制度和规定也无不引导和规范着学生的文明借阅和阅读行为。“读者持本人一卡通刷卡入馆,严禁将个人一卡通借用他人入馆;入馆需保持个人仪表整洁,衣冠不整(穿汗衫背心、拖鞋)者谢绝入馆;应保持馆内安静,不在馆内大声喧哗、嬉闹,应将手机调到震动,接听手机时不得影响他人;保持环境整洁,不随地吐痰、抛纸屑杂物;不在阅览室内吃零食、饮用有色饮料;遵守阅览规则,保持座位使用有序;爱护图书,按期归还书刊,遵守借阅制度”。读者是否遵守馆内的相关制度规定,是否具有良好的文化道德修养,高校图书馆时时刻刻都在对他们进行着考验、教育和文化的引领。

2.文化传承功能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是指高校图书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政治观念、价值理念及伦理道德的指导,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校园文化的“三位一体”体系,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文化传承的功能。高校图书馆是学生们的第二课堂,在这里他们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的学习,不断增强专业技能。同时,图书馆还是促进学生思想成熟、观念形成的重要阵地,它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图书资料所荷载的社会主体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厚植于大学生心中,并将其变成一种精神力量和约束机制,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正确地看待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正确地判断社会上的是非、善恶和美丑现象。[4]创新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需的重要品质,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要求高校图书馆也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任,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展示创新作品、提供创新体验设备等让学生了解学科信息的新进展、新趋势;同时,在浩瀚的书海中,里面的一段铅字、一幅图片、一个公式或许也可以让学生们开拓思维、激发顿悟、产生灵感。因此,高校图书馆是学生们正确观念确立、思想价值形成和创新思想培育的摇篮。

3.文化整合功能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是指高校图书馆通过融意识形态及伦理道德等思想政治内容为一体的教育实践内容,洞悉文化的本质,培养出具备一定文化素质,了解多元文化,并具有整合多元文化能力的人。高校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的本质就是要以文化人,为学生们提供人文关怀和文化熏陶。图书馆作为藏书阁,其强大的文化磁场效应潜移默化地吸引着大学生融入人类智慧的结晶,接受心灵的洗涤和净化,调整人生的坐标。图书馆内外优美的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设施、数万册整齐排列的图书、卷籍里飘出的淡淡油墨清香,还有馆员亲善温暖的问候,都让学生们感受到景色的美、人文的美、人情的美,使他们享受、令他们陶醉。[4]图书馆举办的读书活动、文化展览、论坛交流等活动,在让学生们欣赏美的同时,也不断提升着他们的审美和性情;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们提供了到图书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通过帮助老师做一些辅助性工作,以踏实的付出换取劳动报酬,使学生们既积累了实践经历和做人准则,又掌握了相关专业技能,为他们道德涵养的形成和美好、自信人生的塑造提供了多姿多彩的文化之旅。

三、推进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拓展的路径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彰显了人文关怀,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推动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提升。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学校学科专业特色,不断优化馆内环境、加强人文关怀、开展有益活动,加强馆内文化功能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1.优化馆内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高校图书馆的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图书馆内外的整体布局和设施安排等,包括结构布局、馆内外绿化、馆内装饰装修等规划设计。提高图书馆良好的育人环境,应该首先从构建和优化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物质环境做起。通过从思想上统一文化服务与教研支持服务并重的观念,对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进行认真考量。在图书馆文化环境布局、装饰装修设计方面,着力塑造校园文化传承中心的形象,对学生产生一种特殊的吸引,以达到对他们思想和修养的启迪、培育作用。精神环境主要指通过馆内的宣传标语、人文服务等文化元素传播途径,能够使读者感受和产生的人文阅读气息和精神共鸣。提高图书馆的精神环境,则是要在馆内营造一种安静、和谐、舒适的软环境,使其呈现出一种教育与文化共生的人文环境,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和精神需求。依托图书馆在阅读、资源服务、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广大学生热爱阅读、学会阅读,提升学生们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

2.加强人文关怀,促进相互尊重意识的养成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是馆员和读者间思想意识得到升华的一种表现。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应该积极倡导人文关怀理念,促进尊重读者意识的形成。首先,应坚持公平的原则,“读者至上”是图书馆工作的宗旨,面对渴求知识的大学生,馆员应本着平等的工作理念认真接待每一位读者。其次,应坚持互相尊重的理念,尊重读者的主体性,培养读者相互尊重的意识;敬告读者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第三,应坚持无偿服务的原则,满足读者多层次需求,为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精神供给。高校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相互尊重意识的养成,在为学生提供良好阅读环境的同时,为他们身心健康成长、人格独立完善、修养知性优雅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使高校图书馆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3.开展多种文化服务活动,增强以文化人功能

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在正朝着证明其生存价值和巨大效用的方面发展。高校图书馆在完成其教学科研辅助功能的同时,也逐渐深入到学生的社团活动、深入到人才培养、深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完善其思想育人的功能。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以文化人的效用。通过开展诸如主题展览、文化讲座、信息资源讲座、文化学堂、移动图书馆等多种文化服务活动,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确实是知识的港湾、信息的发源地,在这里可以方便快捷、自由舒畅地获取资源、丰富人生。

[1]姜羡萍,郎杰斌.高校图书馆与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3):50-54.

[2]马文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3:19.

[3]樊健,万森林.论大学图书馆的德育功能[J].中国高教研究,2004(6):67.

[4]樊健.论大学图书馆的育人功能[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5):32-35.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图书馆)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7.037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6年度基金项目“基于界面管理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耦合协调机制构建”(编号:SZ16185);秦皇岛市2015年度重点应用性研究课题“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拓展研究”(编号:201506034)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图书馆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图书馆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