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城镇化背景下的历史古镇旅游发展研究
——以江苏黄桥古镇为例

2016-03-17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7期
关键词:黄桥古镇城镇化

王 慧



新城镇化背景下的历史古镇旅游发展研究
——以江苏黄桥古镇为例

王慧

黄桥作为国内知名历史文化古镇,其红色文化、饮食文化、名人文化底蕴深厚,但发展相对滞后。新城镇化建设背景下,黄桥古镇需明确定位,通过转型升级,加快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深度开发古镇文化,增加市场运作力度,完善旅游功能,开发旅游新业态,延长旅游产业链,促进古镇长远发展。

新城镇化建设;黄桥古镇;旅游发展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再次明确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新城镇化建设已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是保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

一、新城镇化与旅游

城镇化是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二、三产业等非农产业转型,再向人口职业、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城市转变的过程。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工业化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增加了城镇数量,扩大了城镇规模,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赋予了城市新的活力,成为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使新城镇化建设达到更高层次。在工业基础上,第三产业的发展构成了新城镇化向纵深跃进的后续动力。

旅游业必然带动人口、资本和物质等生产力要素向城镇聚集和扩散,可推动城镇地域的不断推进和延伸,扩大城镇规模;旅游业就业门槛相对较低,需求面广,能直接或间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劳动生产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建立社会、经济、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乡一体格局,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与“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力量,促进新城镇化建设,已成为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古镇旅游方兴未艾。古镇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淳朴的民风、多彩的民俗,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也带动了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新城镇化建设契机下,古镇与旅游产业融合,开拓市场,创新产品,坚持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农村地区新城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也是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中的新亮点。

二、黄桥古镇新城镇化建设现状

1.黄桥古镇旅游的发展现状

黄桥镇地处长江北岸的冲积平原——苏中平原,素有“北分淮委,南接江潮”的水上枢纽之称。它位于长江三角洲北,是苏中、苏北地区通往苏南的重要口岸,是国内闻名的红色旅游基地,是苏中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镇,也是泰州市重点小城市,江苏省“扩权强镇”试点镇。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有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工字楼、陶勇指挥部、明清建筑群、黄桥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丁西林故居、粟裕同志墓、牛皋洗马池和“致富”“文明”二桥等知名景点。多年来,黄桥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乡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14个国家荣誉称号。

2.黄桥古镇旅游在新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开发不够。黄桥镇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深厚,2005年4月就被国家确定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2007年,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入选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为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然而,据《黄桥年鉴——2013》显示,2013年全年来黄桥古镇旅游人数超过120万人次,与周边周庄、同里等古镇相比差距较大,黄桥古镇旅游的发展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古镇旅游发展动力明显不足。黄桥古镇的特色是什么?是古镇还是红色文化?对古镇的特色认识不清,带来的是对古镇旅游的定位不明,发展就容易失去方向。与周边古镇相比,黄桥古镇旅游开发力度不够,资源利用也只停留在观光层面,产品较为单一。随着古镇旅游的深度发展游客更注重体验,更愿意感受古镇的古朴与宁静,风俗和生活。近年来,黄桥古镇旅游发展中虽明确了“古”“红”特色,对古街巷、古建筑、黄桥战役纪念地等旅游线路进行了开发改造,老街巷道也保留了典型的明清及民国时期建筑风貌,但大多停留在建筑与场馆新建与维护上,对文化的挖掘,尤其是游客的参与体验开发仍显不够。游客虽对红色文化、古镇魅力充满好奇,但参观众多有特色的房子,容易造成审美疲劳,不会延长游客停留时间,重游率也不会太大。

(2)市场营销乏力。黄桥决战期间,黄桥人民号召镇内60多家烧饼店日夜赶制黄桥烧饼,千家万户,男女老幼用车推肩挑送往前线,并参与救助伤员,不仅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的感人篇章,还成为黄桥战役胜利及新四军建军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1949年开国大典国宴菜单上,黄桥烧饼入选;1952年4月,毛泽东主席盛赞:“黄桥烧饼好出名的。”黄桥古镇家喻户晓,历史文化深厚,知名度、美誉度起点较高。然而,黄桥古镇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与周边的苏州周庄、同里。嘉兴乌镇、湖州南浔等几个古镇相比,在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上,均落后甚远,离旅游名镇的差距较大。多年来,黄桥镇为进一步提高黄桥烧饼和黄桥知名度,采取了不少政策,通过举办“中国黄桥烧饼节”“小南湖牡丹节”等节庆活动宣传黄桥,扩大了黄桥的知名度,然而,营销策划渠道、宣传力度仍显不足,导致黄桥镇旅游经济效益较低。

(3)旅游功能不全。黄桥古镇旅游接待设施薄弱,镇政府重视旅游活动六要素中的“游”即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问题,对食、住、行、购、娱五要素重视不够,对景区与城镇系统开发的认识有待提高。景区内购物商铺较少,景区周边餐馆、旅馆卫生条件较差,环境治理工作不到位,西姜黄河、季黄河、老龙河等河道绿化不够,且脏、乱现象常见,古镇内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停车场、消防设施未能全方位保障,旅游舒适度不够,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外加景区旅游活动内容单一,参与项目较少,游览时间较短,无法吸引大量游客,尤其是过夜游客,在非节假日里游客较少,未能长时间、有效带动古镇相关产业发展。

(4)居民参与度较小。黄桥古镇旅游发展至今,由于古镇景区规划与古镇新城镇化建设发展未能较好融合,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景区的发展及古镇整体旅游业的发展,当地居民也因此未能较好地尝到旅游业带来的甜头,未能广泛深度地参与到旅游中。他们资源保护、环境爱护、旅游接待等意识淡薄,尚未意识到古镇的文化与旅游价值。由于用现代装修风格及大量现代装修材料修整老房屋,不少古建筑遭到破坏;此外,当地居民对恢复民俗活动、展示风土人情等核心旅游产品项目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古镇的文化及旅游魅力。

三、黄桥古镇新城镇化发展对策

1.转型升级,明确古镇旅游发展定位

旅游业因低碳环保、关联性强、生态和谐与新城镇化建设生态宜居、城乡统筹、文明和谐的内涵和谐统一,已成为古镇发展旅游的优势路径。通过旅游的多元化发展来引导古镇的新城镇化建设,让游客在体验古镇建筑风貌的同时,充分整合周边资源,突出以古镇、名人、红色为主要特色,利用周边泰运河、姜黄河、季黄河旅游观光带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旅游,并利用周边农业资源、饮食文化、提琴文化发展体验旅游,从目前单一的观光旅游为主模式逐渐转变为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旅游为一体的多元模式,是新城镇化建设中黄桥古镇旅游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其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

2.产业融合,重建古镇旅游产业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着力培育特色农林业等对群众增收带动性强的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积极有序推进能源资源开发。加快推进革命老区劳动力转移就业。”镇是介于市与农村之间,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其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均区别于农村,承担着联系城乡经济的纽带作用。基于黄桥古镇城镇化现状及旅游发展模式的滞后性,可从区域产业融合视角重构古镇旅游的产业模式,将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发展旅游新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古镇的古朴与风情源于自然,来自生活,将古镇旅游与农副产业融合发展,如大力融合果园生态体验、生态休闲美食体验、农业科技园观光、乐器文化、传统手工艺等,打造旅游业和其他产业交叉的新兴产业,既能满足游客亲近自然、体验生活的需要,也能使旅游业成为新城镇化的产业支撑。

3.深挖文化,塑造古镇旅游核心竞争力

文化是古镇的灵魂,是古镇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黄桥是有着厚重文化积淀的千年古镇。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建镇以来,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宋孝子顾昕、明太仆寺少卿何棐、清音韵家何萱、辛亥元老朱履先、中国现代地质学之父丁文江、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著名生命科学家王德宝等都诞生于黄桥。抗日战争时期,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指挥震惊中外的黄桥战役,留下了不少革命历史遗迹遗址,黄桥烧饼歌传遍大江南北。对著名的红色文化与厚重的历史文化、名人文化予以重视,深度挖掘,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开拓旅游市场,让游客体验古镇独有的魅力。镇内有2000余间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筑,古街巷、古寺庙、宗祠较多,并保留大批唐宋明清石刻、木匾。保护开发古建筑、古街巷,通过引进打铁、捏面人、酿酒、纺棉花、饮茶、木偶戏等传统老行当,不断丰富古镇内涵;进一步围绕烧饼文化、琴乐文化、古镇民俗等旅游品牌,加强文化宣传与推广,塑造古镇特色文化氛围,提高黄桥古镇旅游市场竞争力。

4.营销运作,推进古镇旅游品牌化

品牌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黄桥古镇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要完善旅游景点外,还需通过市场营销把古镇的形象、知名度、良好的信誉等展示给游客,使游客对古镇的景点、文化及服务等有所认知,从而树立古镇的品牌形象。

近年来,黄桥镇注重旅游产业打造,与中青旅、康辉等近200家旅行社及同程网等全国知名的旅游网站建立合作关系,较大程度地提高了黄桥古镇的知名度。此外,黄桥旅游主管部门还应牢牢树立品牌意识。首先,应“走出去”,与泰州市及泰州市周边的旅游目的地共同开展营销,最大化地发挥营销的作用;其次,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营销手段的运用,比如,通过开发景区APP、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及微博等开展营销,同时利用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如黄桥战役策划节庆活动,对黄桥镇进行全方位营销。当然,黄桥古镇的发展还离不开依靠合作企业、本地居民、媒体等的营销宣传,打造全民营销的良好氛围。

5.完善功能,提高古镇居民的参与度

当地居民是古镇旅游发展的参与人也是古镇旅游的受益者,其态度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满意度和新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当地居民是古镇文化的载体,其民居、风俗习惯、语言、服饰等均是古镇重要的吸引力要素。黄桥古镇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在不断加大旅游景点建设力度,积极做好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地、丁西林故居、西片历史文化街区等景点打造的同时,还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比如,通过建设客栈,开设特色旅游商店、餐饮店、咖啡店等,不仅全面满足游客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需求,还能为当地居民提供不少就业岗位,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此外,还可结合黄桥古镇的传说和黄桥战役等历史事件设计演艺表演,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娱乐活动和文化盛宴,促进居民职业身份的转变,参与到表演工作中,使其成为黄桥历史文化的传播者。旅游功能的完善,可以提高古镇居民及农业转移人口的旅游就业能力,为古镇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深度发展提供人员保障。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新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黄桥古镇可围绕其自然宁静、民风淳朴、文化内涵深厚的特质,明确定位,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集观光、休闲与度假为一体的复合模式转型升级,以延长古镇旅游的生命周期;将古镇旅游与区域农副产业结合的形式,发挥旅游的乘数效应,深度开发古镇文化,增加市场运作力度,完善旅游功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促进黄桥古镇长远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2014-2020年)》.[EB/OL].(2014-3-17).http://www.sdpc.gov.cn/gzdt/201403/t20140317_602980.html.

[2]张占斌,等.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研究[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

[3]颜敏.历史文化名镇黄桥的旅游开发设想[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12):39-51.

[4]陆林,於冉,朱付彪,等.基于社会学视野的黄山市汤口镇旅游城市化特征和机制研究[J].人文地理,2010(6):19-24.

[5]李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15-21.

[6]罗雪莉.旅游开发与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以四川省西昌市城镇化建设为例[J].农村经济,2011(9):52-54.

[7]吴文刚.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古镇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以广东省洪阳古镇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2):51-53.

[8]王美云.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反思——以杭州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2):90-92.

(作者单位:泰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7.014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新城镇化建设中的旅游产业融合研究——以苏中为例”(编号:2014SJD770);泰州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课题“基于新城镇化视角的泰州休闲旅游发展研究(课题编号:RKX201615)]

猜你喜欢

黄桥古镇城镇化
Huangqiao Sesame Pancake黄桥烧饼
又唱黄桥烧饼歌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黄桥古镇,让世界倾听迷人的乐音——“2016中国黄桥乐器小镇打造”新闻发布会举行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