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2016-03-17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7期
关键词:驱动科技经济

李 奇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李奇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转型的必要性,探究了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动力以及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阐明了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对我国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降低能耗、改善环境的现实意义。

科技创新;经济转型;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我们要增强信心,适应这一“经济新常态”。①针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摆脱传统经济的局限,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寻求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新突破,是应对挑战的明智之举。

一、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充分释放了生产力的发展空间,通过大规模引进外国先进生产技术,有效配置我国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使得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然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优势日渐消退,自然资源消耗入不敷出。传统生产要素驱动不仅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势在必行。

中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适龄劳动人口连续几年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适龄劳动人口减少244万,2014年减少371万,有逐年下降趋势。“人口红利”不复存在,劳动力供给不足,各地“用工荒”持续加剧。按经济学原理,中国已进入了“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人口的减少使劳动成本增加,依靠廉价劳动力进行成本竞争已十分困难。②所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科技创新作为可持续发展动力是推动我国经济稳步向前发展的一剂强心剂。

从生态角度看,中国过去30多年的粗放型经济已给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全国4501个水质监测点,水质差的比例由2011的18.03%上升到2015年的45.39%;全国473个降水监测点,出现酸雨的城市由2011年的 12.01%上升到2015年的44.4%;“工业三废”的排放量连续5年增长超过11.23%。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远远超过所创造的价值,并且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所以,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依靠科技创新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是必然选择。

二、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本质是改变传统生产要素驱动经济增长模式,创造出新的动力,执行新的组合。科技创新是通过原创性的科学发现创造出新材料、新能源、新市场,从而创造出新价值,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本质要求。

1.经济发展理念对科技创新的影响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标志着经济自由主义的诞生,直至二战后经济自由主义破产,凯恩斯主义才登上历史舞台。无论自由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都对科技创新产生一定影响。自由主义认为,“市场的自我调节是分配资源的最优越和最完善的机制,私人利益神圣不可侵犯。”在这种经济体制下,私人财产得到最大保护,资本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会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发明,以降低成本,创新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美国苹果公司依靠自己的科技创新研发出触屏手机,一举击败了曾经的手机大哥大——诺基亚,成为新一代霸主,所创新的手机操作系统iOS,所开发的独有的iPad、iPod、iWatch等产品,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市场的需要,还开拓了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为苹果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这些丰厚的利润回报,又反过来促使他们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以期获得源源不断的利润回报。因此,自由主义对科技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积极地干预市场经济,通过扩大支出或出台政策扩大内需,倡导市场需求。企业通过国家政策实现市场需求。但是,财政的刺激会让企业过度依赖政府,从而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这对科技创新来说十分不利。国家为了支持“三农政策”,出台了家电下乡政策,对家电行业是福音,增加了市场需求,但是却极大地影响了家电企业的科技创新动力。

2.推动科技创新的动力

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市场将原材料重新组合转化为新价值,市场的媒介作用对科技创新有巨大推动作用,市场经济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首要动力。市场竞争具有自发的培育科技创新的作用,它迫使企业管理者不断地、积极主动地在科技投入、研究开发、消化吸收先进的技术设备等方面努力进取,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以便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同时市场竞争还能正确引导科技创新,供求关系的变化使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同类产品价格变化促使管理者创新原材料或寻找替代品,以便降低投入成本,扩大收益。

市场经济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固然有其他经济不可替代的功能,但也不是万能的,市场也会失灵。3当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到个体经济市场的决策机制时,就会形成竞争失败,导致市场垄断。看不见的手失灵需要看得见的手来矫正,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通过及时进行价格管制、确保信息对称、调节收入与财富等手段来促使市场回到正常的运行轨道上,从而为科技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是推动科技创新的第二动力。

3.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科技创新关键在于人才培养,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④目前,我国高端研发人才和创新人才短缺成为科技创新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最大掣肘,所以教育体制改革必须朝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发展。

首先,要明确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一是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具有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三是全面发展中突出个性发展。四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不能以分数论英雄,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存在诸多缺陷。例如,将分数与智力挂钩,一考定终身,忽视个性发展,抹杀人的创新思维等,将严重影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所以教育改革首先要打破传统教育评价机制,转变过时的教育理念。一是评价标准层次化。因材施教,重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关注个人发展。二是评价内容综合化。除知识外更重视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研究思路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三是评价方式多元化。形成单一评价与多元评价相结合,考试成绩与活动相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体系。四是评价主体多样化。教师与自己、家长、社区、社会等共同参与评价,综合看待被评价者的发展③。

第三,要制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一是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定位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引导者和求知欲的激励者,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注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兴趣爱好是科技创新的根源,能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从而发现事物的本质。三是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知识是创新的基础,能力是创新的外在表现,素质是知识、能力和创新的综合体现,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能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原动力,提高竞争优势。我国30多年的市场经济已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口红利等优势发挥到极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当今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经济的发挥空间变得很小,其不可持续性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需要寻求新的可持续经济发展动力——科技创新就显得尤为必要。科技创新能更新改善固化了的传统经济链条,创造出新材料、新产品、新市场、新需求,生产出价格低廉、质量优越的同类产品或替代品,以更低的成本优势取得竞争的胜利,使市场焕发出新的活力,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创新的优势不仅能活跃市场经济,推动经济发展,还能开拓广阔的国际市场,以物美价廉、性价比高、成本更低的优越条件屹立于竞争的不败之地。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可改善经济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丽中国。传统粗放型经济主要是外延性增长方式,依靠加大生产要素投入、扩大厂房以及增加劳动力来实现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能耗高,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产出比远远赶不上投入比,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经济质量不高,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的最佳选择。科技创新通过技术发明降低投入,增加产出,获得经济效益的大幅提高;也可以通过创新工艺简化流程,减少资源不必要的浪费以及回收利用二次资源,提高经济质量。科技创新减少了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开发出了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能等,大大减少环境污染,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引文注释

①④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②任保平,郭晗.红利变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转型[J].西北大学学报,2012(4).

③文贯中.市场机制,政府定位和法治——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匡正之法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2).

⑤刘智运.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1(1).

[1][美]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丁娟.创新理论的发展演变[J].现代经济探讨,2002(6).

[3]张维迎.告别凯恩斯主义回归亚当·斯密传统[N].中国经济导报,2010-11-27(2).

[4]张来武.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中国软科学,2011(12).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7.001

2015年度贵州省委宣传部舆情信息研究基地课题(课题编号:YQXX1511)]

猜你喜欢

驱动科技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