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开设管理会计专业的思考
2016-03-17揭志锋
揭志锋
(南昌工学院会计学院,江西南昌330108)
高等院校开设管理会计专业的思考
揭志锋
(南昌工学院会计学院,江西南昌330108)
针对管理会计理论趋于完善、当前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迫切需求及高等院校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意义等必要性,结合当前高等院校开设管理会计专业现状,在宏观层面政策和方向的引导下,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角度出发,提出高等院校开设管理会计专业应完善管理会计学科发展战略、完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强化管理会计专业教材建设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思路与措施,以实现培养出满足市场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
管理会计;高等院校;人才培养
随着国际化、市场化程度的深入以及金融危机产生的倒逼机制等因素出现,企业为了形成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管理并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及核心能力的培植,急需大量管理会计人才作为众多人才需求之一。当前管理会计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管理会计和企业发展的瓶颈。为此,作为培养人才来源地之一的高等院校应当在立足国情,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在宏观层面政策和方向的引导下,吸收适应的管理会计理论,立足于管理会计学科发展战略、管理会计课程体系、管理会计专业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思路与措施强化,促进对管理会计专业建设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同时与企业合作建立长期的管理会计人才实践培训基地,以达到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等院校开设管理会计专业的必要性
(一)管理会计理论趋于完善
迄今为止,管理会计理论发展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企业实务中对管理会计人才需求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并发挥了实践指导作用,也为高等院校开设管理会计专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该专业课程体系完善与教材建设提供了学科和专业内容支撑。
1.国外管理会计理论
通过对国外管理会计理论文献研究,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1]。
(1)20世纪初至50年代
在这一阶段,管理会计理论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典学派代表人物泰罗[2](Frederick Winslow Taylor)于1911年著作《科学管理原理》,内容涉及企业追求生产与工作效率并相继提出如标准成本(Standard Cost)、预算控制(Budget Control)及差异分析(Variance Analysis)等管理会计理论技术方法并运用于实务中。与此同时,科特·哈里森(G.C.Harrision)(1911-1913)与麦肯锡(J.O.Mckinsey)(1922)分别就标准成本与预算控制进行全面完善并形成各自一系列著作[3];奎因坦斯(H. W.Quaitance)(1924)第一次在其著作《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提到“管理会计”专业术语[4];麦肯锡(J.O. Mckinsey)(1924)以“管理会计”取名的著作首次问世[5]。以上文献的出现是形成这阶段管理会计统一理论的标志,也为这阶段包含的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及差异分析等管理会计主要内容运用于企业在战略与发展方向等问题上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更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2)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
这一阶段将以前追求效率的萌芽阶段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为以全局性和决策性会计为主体并由过去追求成本最小转向利润最大化的“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的管理会计结构体系。此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文献为贝格尔(Becked)、格林(Green)(1962)等[6],在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科学诞生的前提下形成了行为会计的论述以及70年代后一大批学者通过大量著作对管理会计理论方法体系进行系统叙述。
(3)20世纪90年代以来
自90年代以来,国外管理会计理论进入以培植企业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为主开展理论研究。此阶段管理会计理论文献具体为:1)研究内容不仅对其本身深化而且向外进行拓展,如由过去单一的以货币计量方式转变为以货币性与非货币性结合起来作为计量方式;2)研究方法丰富,如采用实地、实验、案例、档案等研究方法;3)研究学科涉及多样化,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涉及的学科不在仅限于过去以管理学为主,而是发展为从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其他多学科知识的视角来研究管理会计相关问题[7];4)管理会计呈现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新领域。该新领域是基于生态经济系统,以关注企业价值增值并实现其核心能力培植为特点作为管理会计新领域的研究内容。
2.国内管理会计理论
国内管理会计发展同样经历三个阶段,尽管改革开放之前未出现“管理会计”专业术语,但是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着“管理会计”实质内容[8]。
(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自改革开放至80年代初,国内管理会计理论文献主要来自对西方管理会计内容的引进和介绍,如西方管理会计学科发展及现代会计对传统会计带来的挑战(杨时展[9][10][11],1980-1984)、现代管理会计发展及其如何运用于国内与适应国内国情的《管理会计》编著(余绪缨[12],1981-1984;胡文义、陆廷纲[13],1983;李天民[14],1984)。
(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西方管理会计理论在经历了引进和介绍后进入了普及阶段。一方面,大量学者对西方管理会计理论文献进行具体细节的讨论并形成各自的见解,如管理会计研究对象、职能分析、目标设定、处理原则、研究方法、理论基础来源、理论框架结构、所属学科属性及其与其他相近学科等问题大讨论。另一方面,在对西方管理会计理论深入分析与研究之后提出如何将其与国内管理实际相结合并探讨怎样运用于国内企业日常经营中。
(3)20世纪90年代后
西方管理会计理论早期在国内运用中出现“水土不服”,这就倒逼理论界反思已有西方管理会计并提出如何提升并完善形成既立足国情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学科体系(李天民[15],1990;孟焰[16],1991);“广义管理会计”概念提出及其包含微观、宏观和国际管理会计三个部分(余绪缨[17],1992);适合国情如作业成本法、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全面预算管理等理论与方法;只有结合本土企业特征开展的高水平管理会计研究,才能为全球管理会计知识积累做出贡献;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胡玉明[18],2001;王斌和高晨[19],2004;高晨和汤谷良[20],2007);“本土化”管理会计理论模式应包括与情境无关、嵌入和依赖等三大理论(冯巧根[21],2014)。
(二)经济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
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目的是通过其制定的计划、决策和控制等方式来实现对企业价值提升[22],为满足企业内在要求的同时,又实现了外部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与监督者的需求(李颖[23],2014);同时,管理会计对企业的作用还体现在由20世纪90年代的价值增值(或创造)转为21世纪向企业核心能力的培植[24]。基于上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所发挥的作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管理会计的认知越来越强,根据2012年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与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的中文CMA(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注册管理会计师)项目信息显示,2009年至2011年,CMA在中国市场需求三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近50%,同时预测未来企业对CMA需求增长率会更大。
为此,在经济全球化和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同时,一直以来对企业资源具有整合作用的财务会计人才应当转变会计思维,在既满足服务于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同时又实现向企业核心能力培植的管理会计转型,最终从根本上满足企业管理会计的价值需求。
(三)高等院校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意义
作为管理会计人才重要来源的高等院校,如何培养满足市场对管理会计人才需求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理论上,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之一,一方面,高等院校在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过程中既是对专业进行理论深入研究又能将研究成果充实专业人才培养;另一方面,高等院校通过开设管理会计专业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财务会计相关专业优势来促进该专业的快速发展。
在现实上,管理会计专业作为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使得高等院校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充分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实现市场与高等院校相互对接、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以达到高等院校培养出能够满足市场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
国内外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不断完善为高等院校开设管理会计专业提供了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经济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作为人才主要来源的高等院校须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对高等院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上述三者内容成为高等院校开设管理会计专业的现实和理论基础与先决条件。
二、高等院校开设管理会计专业现状
尽管管理会计专业在理论和实际运用中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但当前高等院校开设管理会计专业或相关方向缺乏。早在80年代中后期,国内高等院校开设管理会计相关专业内容主要在研究生(硕士或博士)相关财务专业上设置如管理会计、现代管理会计等研究方向(如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原上海财经学院)、天津财经大学(原天津财经学院))。
时至今日,高等院校依然未开设管理会计专业,甚至过去在研究生相关财务专业开设管理会计相关方向的高等院校在发展中出现取消与管理会计有关的方向。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一是国家从宏观层面在教育部专业目录中未出现管理会计专业,致使高等院校申请开设管理会计专业无依据;二是管理会计人才在实务中过去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认可;三是国内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运用一直处于发展中更处于争论中普及和推广。
三、高等院校开设管理会计专业的思路与措施
高等院校开设管理会计专业需要在宏观层面政策和方向上的引导下,完善管理会计学科发展战略、完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强化管理会计专业教材建设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主要方面作为保障。
(一)宏观层面政策和方向上的引导
2014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政策和方向上的引导,其中在“主要任务和措施”中明确提到“要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管理会计高端人才培养,与企业合作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实践培训基地,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工作要求中要加大宣传培训促进“重视发挥有关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的重要作用”[25]。
(二)完善管理会计学科发展战略
高等院校开设管理会计专业必须认识到管理会计学科发展脉络,从战略上认识到管理会计不仅限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需要,应当立足于现阶段管理会计学科理论内容为基础,对管理会计学科体系进行创新和不断完善[26]。具体来说,一是深化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以提升管理会计学科内容中全面预算管理在实际中运用的战略导向;二是创新管理会计工具来优化管理会计结构。与此同时,一方面,通过理论与实务中相互作用实现高等院校开设的管理会计专业始终保持管理会计学科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及增强国际可比性;另一方面使培养出的管理会计人才能够具备战略全局性和前瞻性。
(三)完善高等院校管理会计课程体系
在现有设置管理会计及其相关专业方向的高等院校中,由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并没有管理会计专业,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仅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出现在财务管理专业介绍中,并且现有高等院校中主要出现在如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下设研究方向中存在涉及管理会计相关内容。为此,高等院校不仅应在现有基础上将管理会计相关专业方向作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区域,同时应当通过相应的管理会计培训等形式来进行,而这些都需要对管理会计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具体来说,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应当包括:一是基础学科知识,如涉及管理、经济、社会、政治等能够影响企业经济宏、微观环境的基础知识;二是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国内外会计准则与财务制度、财经法规、审计、投资金融等;三是核心专业理论知识,涉及管理会计理论国内外发展演变、管理会计国内外完整体系、管理会计案例分析、管理会计技能操作、管理会计理论“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与实践运用等内容。因此,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应形成以专业学科知识为主的基础模块、反映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论模块以及以核心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的实践模块。
(四)强化管理会计专业教材建设
目前设置管理会计及其相关专业方向的高等院校使用的专业教材主要有引进国外原版优秀教材、自编、引进和自编结合及系列自编和翻译等。为此,高等院校开设管理会计专业在专业教材建设上应当遵循一些原则并处理好相应关系。
1.教材建设遵循的原则
(1)与国际先进接轨原则
高等院校在管理会计专业教材选用上,尤其涉及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专业理论知识上适当选择国外优秀原版教材或者翻译教材,以加快和国际接轨。通过使用这些教材,高等院校能吸收国外先进的专业科学研究成果和企业实践经验,并把握专业学术前沿和发展方向,实现内涵发展。
(2)统筹规划原则
高等院校在管理会计专业开设后,应当避免过去出现专业教材内容前后重复累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制订专业核心教材编写大纲,在保证各门学科体系完整的前提下界定各自内容范畴,同时使管理会计专业教材内容前后衔接又具有创新性并与时俱进。
2.教材建设应处理的关系
(1)国际化和本土化关系
高等院校在使用国外管理会计专业优秀教材时应做到以“适应性”为主,引入不等于等同,根据自身培养目标出发,吸收适合的内容,并在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编写教材时遵循“借鉴国外既先进又适合”同时又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教材。
(2)共性与个性关系
高等院校开设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各有优势与特色,应在各自培养目标与定位的前提下,做到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统一大纲的基础上,采用或者编写能发挥自身优势与体现特色的专业教材,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专业教材。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院校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需要具有专业背景和实践操作技能经验的师资队伍来实施,为此,高等院校在与企业合作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实践培训基地过程中应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方式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实现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1.“引进来”
高等院校采用“引进来”方式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将企业实战经营“引进来”,通过建立实践培训基地并聘请企业管理会计高级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或者实践教师来对校内现有理论教师(实战经验不足的)和管理会计相关专业方向学员进行培训与指导;(2)高等院校为企业提供校内如工作室等场所把企业“搬进”校内,这样让校内理论教师和学员能够现场体验甚至进行实践操作过程。
2.“走出去”
高等院校“走出去”方式体现在:一方面,可以通过将校内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通过“校-企”联动合作方式外派出去进行“挂职锻炼”,然后通过具体考核方式将合格的教师重新安排进入管理会计理论和技能教学;另一方面,通过将师资与学员同时外派至合作企业进行实战学习与操作,实现“边学边做,学中做、做中学”,达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目的。
四、结语与展望
当前,管理会计理论趋于完善,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迫切需求及高等院校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意义成为迫使高等院校在宏观层面政策和方向上的引导下,从培养管理会计人才角度出发,在完善管理会计学科发展战略、完善并不断更新“三大”模块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强化管理会计专业教材建设和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思考。为此,高等院校应根据管理会计人才需求变化不断补充适合实际的理论知识和提升师资队伍教学实践业务能力;与此同时,也为未来国家如何设置管理会计相关专业和高等院校怎么实现培养高素质综合管理会计人才提出了更多需要研究的全新课题内容。
[1]张亚连.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研究:基于生态经济系统[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16-20.
[2]弗雷德里克·泰罗.科学管理原理[M].马风才,译.北京:机械出版社,2013:101-138.
[3]宗昌.简明西方会计发展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142-144.
[4]胡玉明.高级管理会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12-15.
[5]余绪缨.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学科[J].中国经济问题,1983(04):1-7.
[6]费文星.西方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4-7.
[7]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管理会计研究课题组.管理会计研究方法体系框架的构建与应用: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初步分析[J].会计研究,2010(05):30-38.
[8]胡玉明,叶志锋,范海峰.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1978年至2008年[J].会计研究,2008(09):3-9.
[9]杨时展.从管理会计学看近三十年西方国家会计科学的演变[J].会计研究,1980(04):53-60.
[10]杨时展.现代会计向传统的挑战[J].会计研究,1983(04):48-49.
[11]杨时展.管理会计通俗讲话(续十)[J].湖北财经学院学报, 1984(04):48-49.
[12]余绪缨.管理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120-141.
[13]胡文义,陆廷纲.管理会计[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98-121.
[14]李天民.管理会计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84:145-148.
[15]李天民.管理会计的引进与前瞻[J].财会通讯,1990(05):18-21.
[16]孟焰.试论当前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1(03):91-95.
[17]余绪缨.当代会计学科发展的大趋势[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01):35-46.
[18]胡玉明.中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制度变迁与解释:1949~1999.中国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34-42.
[19]王斌,高晨.论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系统[J].会计研究,2004 (04):59-64.
[20]高晨,汤谷良.管理控制工具的整合模式:理论分析与中国企业的创新[J].会计研究,2007(08):68-96.
[21]冯巧根.论高水平管理会计的本土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04):130-136.
[22]潘飞,陈世敏,文东华,等.中国企业管理会计研究框架[J].会计研究,2010(10):47-54.
[23]李颖.管理会计将迎来发展机遇期[N].中国会计报,2014-7-25(04):1.
[24]胡玉明.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从企业价值增值到企业核心能力培植[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01):42-48.
[25]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S].2014.
[26]冯巧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管理会计制度的变迁与发展[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01):38-47.
(责任编辑:叶丽娜)
Reflections on Talent Training of M an age ment Account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IE Zhifeng
(School of Accounting,Nanchang Institute of Science&Technology,Nanchang,Jiangxi330108)
It is necessary to do talents training for current management accounting urgent demand,theory and cultivation significanc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combin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rom guidance and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 macro policy and management accounting talents training,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development strategy,course system,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strengthen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in order to meet market demand for management accounting talents.
management accounting;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lent training
F232-4
A
1674-2109(2016)10-0100-06
2015-09-25
揭志锋(1982-),男,汉族,讲师,主要从事财务与会计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