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大学智库的生存价值
2016-03-17陈牛则吴国良
陈牛则,吴国良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简论大学智库的生存价值
陈牛则,吴国良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滋生于大学土壤之中以承载大学精神为传统的“大学智库”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价值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我国大学智库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角色身份不明、管理定位模糊、经营理念缺失、产品质量不高以及独立个性不足等问题。为此,需落实服务国家决策身份、运用“经营智库”理念、引入公共决策机制、关注智库成果质量以及培育智库独立之个性。从整体上还原大学智库的生存价值逻辑,进而引领其建设与发展。
大学;智库;生存价值
智库(Think Tank),又称思想库,即思想聚集的场所。可如此定义“大学智库”,滋生于大学土壤之中以承载大学精神为传统,具有独立性、专业性、教育性及服务性特征,依据有限理性原则进行决策,以服务国家决策为发展理念的综合性公共学术机构。本文将研究范围界定在大学智库这一类研究机构,并针对大学智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应具体的分析,进而还原出大学智库的生存价值逻辑。
一、服务国家决策身份的落实,一种引人关注的管理意识
自中世纪大学诞生以来,象牙塔的重重围墙始终阻断着大学与社会间应然上的必然联系,实然上的脱节致使大学成为“隐于世”的“精神贵族”,一直与社会保持着“相即相离”的关系。然而,当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60年代,大学的科学技术学科理论不断被现实的技术突破所实践,大学才开始推倒围墙从幽深的象牙塔之中走了出来。正如克拉克·科尔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的:“今日之大学主要的功能不止于教学与研究,并且已经扩展到服务。”大学的社会服务形式要从单学科走向多学科、由个人行为走向集体行为[1]。为此,大学智库尤其是综合性大学与研究型大学智库,必将成为大学服务于社会的现代形式。
现代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完善与治理能力突显的重要体现,服务并推进政府科学民主有效决策是大学智库的使命。然而,长期受制于我国特有国情、国家体制及自身观念的影响,大学智库服务国家决策身份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当被管理对象自身具有自组织能力的时候,这种自组织力的正常发挥,就成了管理本身的重要内容。若能如此,常常就意味着许多事情可以而且应当不管或少管。自组织力愈强,管理工作就愈要避免因“管”而损害了自组织力的活性。”[2]
大学智库自产生之时即是一个自组织力极强的“独立体”,这种自组织力具体表现为人员组成的自发性、组织管理的自主性与发展理念的自选性。政府及学校相关部门应减少对大学智库的限制,对其自身可以解决和处理的问题要不管或少管,以确保其自组织力活性的最大发挥。
因此,大学智库在服务国家决策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其自组织能力,自觉提高服务国家决策的意识,积极实践并适应服务国家决策身份的转变。
二、“经营智库”理念的运用,一种值得重视的管理模式
大学智库不是大学身上的“寄生虫”,作为身处市场社会之中的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组织而言,大学智库是需要经营的,这是大学智库得以生存以使生命力持久繁荣的根基所在。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我国普通高校长期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此种体制必然深刻影响着大学智库建设与管理。比如,普通高校经费资助中滋生的“等、靠、要”现象也同样延伸到大学智库里而大行其道。另一方面,大学智库缺乏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有效转化,致使其研究成果大多被“束之高阁”,被政府采纳率较低。学者认为,制约大学智库成果转化的原因表现在经营理念、沟通交流、成果推销三个方面[3],即我国高校智库研究成果的知识转化普遍缺乏经营理念;加之高校智库和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研究成果向政府部门传递的渠道存在障碍,智库成果再好也不能直接送达到政府决策的核心部门和相关领导手中,对政府决策影响甚微,高校智库研究成果难以产生政策影响力;并且,高校智库没有树立成果推销观念,很少利用诸如网络、微博等新媒体来进行知识传播。
众所周知,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理念才会引领行动的达成。具体到大学智库建设上应切实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提升有效预期及合理收益。溯源于高等教育公共性的延伸之下的大学智库的非盈利性特征表明了大学智库运营与一般性的企业不同,前者更注重社会公益性,不渴求物质上的回报。然而,现实社会中,一个完整独立的组织单位要想求得生存必然依赖于充足的资金保障,大学智库组织的运营在坚持其非盈利性的同时要提升有效预期及合理收益,通过“项目竞争”的方式取代原来直接的政府“财政拨款”,以获得资金支持从而赢得生存。
其二,注重组织协作与管理效率。著名管理思想家丹尼尔·雷恩曾明确指出一个组织有效运行的关键要素有二[4],一是强调组织协作的重要性,即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必须合理安排组织成员的各种活动,并且促使组织成员相互协作与协调一致;二是讲求管理效率的提升,即如果有一个人专门承担保证使整个组织不断实现其目标的任务,那么就可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其三,加大成果转化与营销推广。高校智库的生命力在于其影响力,智库影响力是智库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而影响力的获得直接取决于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5]
三、公共决策机制的引入,一个可资借鉴的管理方向
十七至十八世纪伴随着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在欧洲大陆的兴起,在公共决策领域完全理性主义决策模式占据着主导地位,决策者依据综合而完整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决策,即“遵循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的原则,选择最优方案,使用最佳、最适当的手段,达到最大值的决策结果”[6]。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受风险不确定性及高度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完全理性主义决策在其有效性上时常“失灵”。因此,完全理性决策模式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其中尤为有代表性是经济学家和管理科学家H.A.西蒙,他依据理性主义决策模型为基本框架并对其内容作了适当改动,从而提出了有限理性决策模型,他认为:“理性指的是一种行为方式,是指在给定条件和约束的程度内适于达到给定目标的行为方式”[6]。从此,公共决策机制进入到有限理性决策阶段,而单纯依靠纯理性决策的时代开始渐渐远去。
大学智库组织日常决策也应遵循有限理性的原则,大学智库“产品”的生产过程不应仅仅依靠学者们的“拍脑袋”和“闭门造车”,大学智库要从封闭的房间中走出来,与政府和决策保持紧密的联系和经常性的沟通和对话,只有这样,大学智库成果才能保证其有效的现实可行性,不致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脱节。为此,政府的各项研究成果及政府数据信息等必须向各类大学智库研究者公开使用,而不应“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在确保数据信息完全透明的情况下,为各类大学智库公开公平使用数据提供科学的研究方案,从而形成公平竞争的公共决策机制,只有在这种公平竞争的机制中才能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因此,以科学完备的公共决策机制为依托,加快构建全社会流通的公平竞争的“思想市场”,是当前大学智库建设的重要努力方向。
四、智库成果质量的关注,一个应予强化的管理标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企业在战争废墟上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经济奇迹,当所有人对这一现象都甚为不解而纷纷一探究竟时,人们才愕然发现,隐藏在日本企业大获成功背后的根源正是其在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极度关注。从此,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名声大噪。
质量管理的先驱者威廉·戴明提出的PDCA循环被广泛运用到企业生产甚至更拓展延伸到服务产品及精神产品的生产领域。正如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约瑟夫·朱兰博士所言:“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是和平占领市场最有效的武器。”大学智库成果属于精神层次上的产品范畴,是基于大学土壤里滋生的独立、自由的学术传统之上的,服务于国家决策的一系列公正、客观的研究及建议等等。诚如学者杨玉良所言:“一所大学,或者说大学的智库,所能贡献给社会、贡献给国家、贡献给世界的,除了战略和对策,除了思想和对策外,更根本的是精神和理想。”[7]
因此,持续对大学智库成果质量的关注,应成为大学智库组织日常管理的必不可少的过程。首先,在大学智库产品的生产前要对其做出具体而细致的规划,其规划应充分体现前瞻的战略性以及精确的定位性;其次,在智库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之前的规划要求,不可偏离预先设计的轨道;再次,及时检查智库成果“初成品”的质量、规范及适用性是否契合当初的预期;最后,对总结的检查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经验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在此须加说明的是,大学智库产品的生产不同于工厂企业中产品的生产,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可盲目照搬质量管理的标准化流程,要照顾到其产品的特殊性。
五、智库独立个性的培育,一个常论且必论的管理追求
“独立性”是智库的本质性特征,对大学智库而言,除智库一般特征的规定性外,其“独立性”特征还表现为大学本身强调“学术独立”和“学术自由”。[7]学术独立源于学术自治的传统,“自治是高深学问的最悠久的传统之一”。“学术自由的合理性至少基于认识的、政治的、道德的三个支点”,首先,“学术自由所基于的假设的是真理不是先行完成的”,即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其次,“学术自由只限于学者行会”,即侵犯学术自由的行为只交由学者行会来解决,而不是依靠政治权威;最后“这种自由的基本理由完全是为了公众利益”。[8]现代大学理念的博弈历史中,无论是以纽曼和洪堡为代表的理性主义理念在欧洲大陆的滥觞,还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理念在美国大学里的实践,两者都对现代大学精神的塑造打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可以说,大学发展至今,一方面执着坚守着独立自治、开放包容、秉承理想、自由探索这些传统理念;另一方面,大学又在渴望变革转型,试图引领社会。
大学智库作为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延伸的载体,在服务国家决策过程中应持科学的态度站在相对独立的立场来处理政府及社会在现实中所遇到的难题,把握好与政府及社会的关系,保持自身的独立个性和独立做出价值判断的能力。为此,大学智库需做到四个方面,即机构的独立运营、经费的独立专项、学术研究的自由探索、保持对纷繁复杂社会问题的独立判断与分析能力,从而回应以至引领时代要求。而且,大学智库在服务国家决策以承担社会职责之时,与政府保持必要程度的距离,防止政府行政权力介入智库决策是应当,然而又不能完全脱离政府而违背服务政府决策的初衷,危害与政府应有的良好关系。
[1]杨玉良.大学智库的使命[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01):1,3.
[2]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11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426.
[3]文少保.高校智库服务政府决策的逻辑起点、难点与策略: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36.
[4]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孙耀君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1-12.
[5]山东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论地方社科院向新型智库的转型[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01):7-11.
[6]宁骚.公共政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78,279.
[7]徐维英.论中国大学智库建设之策略[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6):28.
[8]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郑继伟等,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1-48.
(责任编辑:陈果)
On University Think Tank of Survival Value
CHEN Niuze,WU Guoliang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
“The university think tank”,as was bred in the soil of University and bearing the university spirit as it’s tradition,is now encounter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bout it’s existence value in modern society.At present,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The university think tank"in our country exists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unidentified of roles,the vague orientation of management,the lack of business philosophy,the poor product quality and the lack of an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etc.therefore,there is a need to enforce the role of policy-making of the nation,and to use the concept of"Running the Think Tank",to introduce the public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to focus on the quality of the achievements and to nurture an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of"The university think tank",so as to restore the existence value logic of"The university think tank"and then led its further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university;think tank;survival value
C932
A
1674-2109(2016)10-0063-04
2016-05-05
陈牛则(1957-),男,汉族,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