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海德格尔栖居空间理论的旅游文化空间探析

2016-03-17郜俊利郭伟锋

武夷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武夷山海德格尔诗意

郜俊利,郭伟锋,2

(1.武夷学院旅游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2.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基于海德格尔栖居空间理论的旅游文化空间探析

郜俊利1,郭伟锋1,2

(1.武夷学院旅游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2.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随着社会学研究的空间转向和旅游活动的泛起,旅游文化空间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域。旅游文化空间的栖居性具有较强的旅游价值和时代内涵,以海德格尔的栖居空间理论为指导,选取人文、自然和休闲三个不同的旅游资源,对武夷山朱子理学文化空间、山水栖居空间和度假区诗意空间进行探析,真实、全面、生活地展示了旅游文化空间的“四重整体”及自由、和谐的本质特征。

海德格尔;栖居空间;旅游文化空间;武夷山

关于文化空间,国内学者已展开了广泛讨论。而对于文化空间的理想模式,学术界至今仍缺乏应有的关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筑·居·思》一文中,提出了栖居空间理论,并详细规划了理想空间的蓝图,被视为空间范式的典范。今天,旅游已成为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方式。海德格尔认为,人充满劳绩,要诗意地栖居。栖居的方式很多,旅游是其中之一。19世纪以来,科技和理性占据统治地位,生活世界变成了冷冰冰的原子个人和商品拜物教,人类遗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现代人甚至把“共在的世界”误认为家园。事实上,人住进了高楼大厦,心灵却在外面淋雨,心灵无家可归才是栖居的真正困境。人类要学会栖居,就需要不断地追索理想的存在空间,寻找心灵安放场所。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感知了到旅游文化空间的栖居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文化空间是从空间角度考察人的世界,是人的一种基本存在形式。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把它视为人类学概念,界定为“一个集中举行民间和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1]。海德格尔认为,希腊人的“空间”概念从“处所”演变而来,“处所属于事物本身”,属于万物之源,具有本体论意义[2]。伽达默尔把文化空间称之为“一种最内在地理解的、最深层次地共有的、由我们所有人分享的信念、价值、习俗,是构成我们生活体系的一切概念细节之总和”[3]。文化与空间的同存性源自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互动性。“如果我们都承认社会是人与人互动的产物,没有互动就没有社会,则行动者首先要在空间中共同存在以实现日常接触,身体和行动的同存性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空间是互动的基础制约条件”[4]。与此同时,“一旦这种文化空间被生产出来并被转化成人们的生活方式即空间文化,那么它所产生的文化经济价值将是极其巨大的”[5]。这无疑抛出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文化空间与旅游结合的时代价值和意义。旅游文化空间是文化空间的一种,是基于旅游地的文化资源,以及配套的服务设施,集中从事游览活动,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的场所或地区。从空间本质上看,具有栖居性和诗意性。本文基于海德格尔栖居空间理论,对旅游地文化空间的本质进行阐释。

二、海德格尔的栖居空间

海德格尔空间理论要旨是正确思考空间的本真性问题,即人的存在与空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无非是从根本上得到思考的栖居”,这种“栖居”被海氏视为“人在大地上的一种存在方式”[6]。栖居意味着处于一种和平和自由之态,“终有一死之人在拯救大地、接受天空、期待诸神和护送终有一死者的过程中,通过保护四重整体而栖居”[6]。“四重整体”是海德格尔后期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突显了空间转向,张祥龙称其为空间性“境域”[7],海德格尔称之为栖居空间。毫无疑问,海氏把原始的统一性运用至空间,把天、地、神、人四重性归于一体,目的在于突出人在空间的生存意义:诗意地栖居。(1)天空是日月运行,群星闪烁,是周而复始的季节,是昼之光明和隐晦,夜之暗沉和启明等。天的概念,有五层含义:主宰、造生、载行、启示和审判。天载行万物,是万物的主宰。天启示人类分辨善恶。同时,审判奸恶,庇护人类,为人类提供正义法则。(2)大地厚德载物,是效力承受者。承受筑造,滋养果实,蕴藏着水流和岩石,庇护着植物和动物,为人类提供居所和食物。大地遵循天的法则,孕育自然万物。大地为人类提供环境优美的栖居空间,如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已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重要栖居空间。(3)诸神是有所暗示的神性使者。行使天的命令,对万物进行佑护。在人类的心目中,神自行隐匿,是人类的精神寄托。我国诸多景区所分布的寺庙、道观、神龛等神性元素是栖居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4)人类不同于天、地、神的永恒,在天地之间仅短暂逗留。海德格尔把天、地、神、人的纯一性称为四重整体。人通过栖居而在四重整体中存在,接受天空,期待天的启示和佑护;拯救大地,把物释放到它本己的本质之中;期待诸神,希望向诸神提出匪夷所思的东西[6]。

天、地、神、人在栖居空间中聚集而共属一体,四方中的每一方表现自己并映射其余三方的现实本质,进入本己之中,实现共性的融合。首先,天空“由于朗照使万物澄明”,能够对生活世界进行去蔽,使人发现了自己的“存在”[8]。其次,大地代表着和谐和遵从,是空间的根基。当然,海德格尔不会把大地视为具体化的、带有某种形态、质感及颜色的空间载体。它蕴涵着某种属性、氛围和意义,保护着人类的和平和自由。在现代性统摄一切的时代,有时会和故乡、家园、旅游文化空间联系起来。神的在场,映射的是生活世界中的绝望、耻辱、堕落等心灵掩蔽在神面前的澄明;神的在场,给沉沦中的人们敞开了一个本真的世界。人拯救大地,爱护生态环境,在空间中与天地神相遇,赋予空间意义感。在这里,“终有一死的人”经历了孤独、绝望、甚至是极端状况的“向死而生”,人类才会诗意地栖居,发现天空的“光明”,大地的“和谐”,神灵的“永恒”,实现天、地、神、人的归一。

三、诗意栖居:武夷山旅游文化空间

旅游文化空间是栖居空间的典型代表。首先,旅游文化空间实现了天、地、神、人四位一体,其性质、意义与栖居空间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相似性;其次,旅游文化空间是一种栖居空间类型,把空间本质定位为游览、休闲、娱乐、审美等,游客处于和平、自由、保护和愉悦状态;最后,旅游文化空间的自由性、和谐性、生态性等本质特征,真实、全面、生活地展示了栖居空间的文化内涵。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是一个“旅游空间”和“遗产文化空间”相重叠的旅游文化空间。改革开放后,武夷山开始大刀阔斧搞旅游,旅游文化空间越来越多。1982年以来,先后获得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旅游度假区,1999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时至今日,武夷山遗产空间和旅游已紧密结合,空间格局基本趋于稳定,成为一个较为代表性的栖居空间。本研究以海德格尔的栖居空间理论为指导,从自然、文化和休闲度假三个层面选取武夷山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文化空间进行比较分析,探究旅游文化空间的栖居内涵和旅游价值。

(一)文化古镇:礼门和义路孕育下的朱子理学文化空间

礼门和义路是武夷山五夫镇兴贤书院两个前门上的题刻,喻指书院乃道统、正义教化之地。五夫镇是武夷山保存较为完整的宋代古镇,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理学宗师朱熹在这里生活达五十年之久,孕育出一个蜚声海内外的理学文化空间。

朱子故居、兴贤书院、屏山书院、朱子巷等景点乃“礼门”和“过化之处”,是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承的文化空间;朱子社仓(开仓放粮、赈济百姓),五贤井(造福百姓)等景点代表义路,理学文化空间孕育了和谐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再加上设备齐全的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的是一个自由、休闲的文化空间。根据海德格尔的栖居空间理论,五夫朱子理学文化空间具备天、地、神、人四要素。朱熹“格物穷理”,遵循天的法则,创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哲学智慧,主张以天理思想、正义法则为人类提供行动指南。减损满盈者、增益谦卑者,体现天的启示、惩罚和保护功能。这一思想与海德格尔的天道思想如出一辙。大地遵循天道法则生生不息,正如五夫镇的青山绿水、万亩荷花、无垠稻田受大地滋养而勃勃生机。朱熹是理学宗师,几与孔孟齐名。在当地人心目中,朱熹已被立牌位供奉,也成为游客膜拜的神性使者。人是文化空间最为活跃的元素,游客在这个远离闹市的乡村空间进行参观游览,对忙碌的、异化的社会生活进行去蔽,感受旅游文化空间的悠闲自在、和谐自然,是栖居空间的一种本真体验。

因此,人文型空间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文化建构:其一,对文化名人进行神性化塑造。文化名人是文脉的传承者,对游客而言,既有神圣感,又有仰慕感,对文化名人的神性化塑造是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空间的重要体现。其二,空间建构中融入天人合一思想。自然孕育文化,文化点缀自然。我国的众多旅游景区体现着自然和文化的完美结合。“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自然和社会是息息相通的,空间文化的建构融入天人合一思想,是丰富空间内涵的重要途径。

(二)武夷山九曲溪:质有而趣灵的山水栖居空间

晋人宗炳提出:“山水质有而趣灵”[9]。“质有”是有限的真实的存在,“趣灵”是指蕴含一种内在的神灵意趣,就是道[10]。山水“以形媚道”,寻道而行,可构成人类宜居的旅游空间。如武夷山九曲溪山环水抱,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溪流”。九曲溪是天、地、神、人共享的人间天堂。首先,它是天造之物。九曲溪是道教用语,暗指日月星辰汇聚的九天银河,九曲的星村和一曲的晴川(星川)足以证明这一寓意。其次,它是地作之合。武夷山是丹霞地貌,长期以来,石质疏松的砂砾岩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容易形成山环水抱的奇秀景观。再次,它是神仙居所。九曲溪之五曲是玉皇大帝居所,换骨岩上勒有“玉皇大天尊”石刻,喻“九五之尊”。最后,它是适合人居住和游憩的栖居空间。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儒释道在九曲溪畔争放异彩。

九曲溪的栖居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亲近山水,旅游诗意化。例如九曲竹筏漂流尽览碧水丹山,领略武夷文化,可谓是诗意地栖居。二是体验生命的自由与和谐。宗炳提出山水“畅神”。山水独具的趣灵和媚道,与人物故事中的神相比,具有无限的自由度,人们投身山水,从精神的自由中,获得最高的审美愉悦[11]。三是为人类提供保护。归隐山水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古代人,社会动荡,逃避山林。如仅天游峰一地,就有宋代朱熹、游九言,明代陈省等志士隐居于此。现代人,充满劳疾,通过山水游活动释放工作中的焦虑和压力。

自然空间的文化建构需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由和快乐。旅游是对自由和快乐的追寻,而山水的畅神特性是其集中体现,《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山水游体合着人们对自由和快乐的精神向往,这也是观光游经久不衰的重要因素。二是融入体验元素。“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之大美需要观赏和体验。例如,武夷山的泛舟九曲溪,就是一种美学体验,在景色优美景点设拍照处,让游客拍照留念,也是一种体验。体验让游客感受快乐,是空间文化建构的重要思想。

(三)三姑国家旅游度假区:充满善性与神性的诗意空间

根据海德格尔的空间理论,栖居空间的主要特征是善性和神性。1992年,武夷山作为首批国家旅游度假区获得国务院批准,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旅游服务,成为武夷山大型游客集散中心。背靠大王峰、幔亭峰,与道教名观武夷宫仅一溪之隔,兰汤大桥横贯两岸,实现了天、地、神、人的共聚。

三姑国家旅游度假区的筑造围绕着诗意空间的建构展开。2008年,武夷山中华茶博园,张艺谋的“印象大红袍”项目相继落地,度假区的旅游和娱乐功能提升;2015年,武夷水秀夜间表演项目、海洋极地公园相继对游客开放,三姑旅游度假区名副其实成为了集游览、购物、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诗意空间。

休闲度假空间的文化建构主要表现为:善性和神性。根据海德格尔的理解,善性直指人心,与栖居本质同在;神性是一种陶冶的、完美的人性,是人性之源泉,是度量栖居的尺度。(1)善性体现着诗意。善性是满足游客自尊和自我需要的主要形式,体现出游客社会交往的诗意化追求。诗意是人的一种情感性,在旅游过程中,游客的情感会呈现出浪漫情怀的自我憧憬,如寻求偶遇,而度假区的茶吧、咖啡吧、酒吧等是他们凝视下形成的诗意空间。(2)神性的展示。2015年4月10日,武夷水秀·梦之泉上演,作为全球顶级的大型多媒体现代化水秀文创项目,该旅游项目通过声、光、电等科技元素,展现了九曲溪水的美丽、纯洁、智慧、财富、生命、力量、永恒、和谐和想象力等9种美德,喻指完美的人性,为游客创意了一个人神共享的诗意空间。

从本体论上讲,旅游的“自由、愉悦和审美”的本质属性和文化空间“游览、栖居和诗意”的文化特性在人类的现实和理想维度找到了契合点,并实现了重构和融合,成为栖居空间,为游客提供生活感、审美感和愉悦感的精神家园。

[1]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文化圈理论的应用[J].江西社会科学,2005(01):102-106.

[2]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M].熊伟,王庆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65.

[3]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王才勇,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15.

[4]黄继刚.爱德华·索雅的空间文化理论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41.

[5]胡惠林.时间与空间文化经济学论纲[J].探索与争鸣,2013(05):10-16.

[6]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M].孙周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166,159,158.

[7]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M].北京:三联书店, 1996:164.

[8]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7.

[9]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周晓薇,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60.

[10]余冬林.“畅神说”旅游审美观之意蕴[J].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05):94-96.

[11]李文初.中国山水文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380.

(责任编辑:陈果)

Study on the Cultural Space of Tourism Based on Heidegger’s Living Space Theory

GAO Junli1,GUO Wei feng1,2
(1.School of Tourism,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2.Schoolof Tourism,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Fujian 362021)

With the space turning of the study of sociology and appearing of touristactivities,the cultural space of tourism ha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The dwelling of tourism cultural space has a strong tourism value and connotation of the times.The research which is based on the direction of Heidegger’s living space theory,and selected three kinds of different resources of tourism resources which includes humanity,nature and leisure,has analyzed the Zhuxi's neo-confucianism cultural space,landscape dwelling space and resort poetic space in Mount Wuyi,and truly,comprehensively,vividly shows the“Geviert”of tourism cultural space,and the essence of freedom and harmony.

Heidegger;dwelling space;cultural space of tourism;MountWuyi

G112;F590

A

1674-2109(2016)10-0043-04

2016-06-18

2015年国家旅游局“研究型英才培养项目”(WMYC20151038);2013年福建省教育厅社科A类项目(JA13313S)。

郜俊利(1979-),女,汉族,助教,主要从事旅游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武夷山海德格尔诗意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诗意地栖居
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进路
冬日浪漫
大美武夷山
实践哲学视域下海德格尔的“存在”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
死亡是一种事件吗?——海德格尔与马里翁的死亡观比较
被耽搁的诗意
从海德格尔的“形式指引”看《诗》《书》中的“帝”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