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高专音乐教育的改革思路

2016-03-17王红艳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国考生源音乐

王红艳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马鞍山 243000)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高专音乐教育的改革思路

王红艳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马鞍山 243000)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规模迅速扩张,高专音乐教育随着生源数量的攀升,其生源质量却不断下降,高师分专科、本科、研究生三层次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师资,从生源层面看在整个高师人才培养层次中高专处于明显弱势,因为近年来全国各省艺术统考录取,专业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优先第一批录取,其次为一本、二本、三本,最后才是专科,专科层次处于整个高招范围内音乐教育专业录取链条的末端,因此生源质量处于明显弱势,而教师资格证国考要求社会上有志成为教师者与各层次高校教师教育人才在同一个平台接受社会的选择,这使高专音乐教师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基于现实状况,高专音乐教育专业拟从生源质量、师资队伍、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入手,探讨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高专音乐教育的改革思路,以谋求师范高专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空间。

高专音乐教育;教师资格证;课程改革

2013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办法规定从2015年起正式实施教师资格证国考,不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社会上有志成为教师者与各层次高校教师教育人才在同一个平台接受社会的选择,这使高专音乐教师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原因在于,高师分专科、本科、研究生三层次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师资,高专音乐教师教育在整个高师人才培养层次中处于明显弱势。究其弱势成因,探讨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高专音乐教育的改革思路,以谋求师范高专的发展空间,是本文的主旨。

一、高专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弱势现状分析

(一)生源质量弱势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高校规模迅速扩张,高专音乐教育随着生源数量的攀升,生源质量却连年下降,其原因是全国各省市采用的艺术考生省内专业知识技能的“联考”制。多年来联考录取顺序依次为:首批是面向全国招生的专业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其次,各省、直辖市所属的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为第二批录取院校;第三批录取的学校是二本、三本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第四批次(也是最后一个批次)录取为专科类音乐教育专业,高专音乐教育专业由于学历层次最低,故处于整个高招范围内音乐教育专业录取链条的末端,生源质量处于明显弱势,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生源弱势带来的潜在问题是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能力较弱,加上当下社会就业压力严峻,高专音乐教育学生对就业缺乏信心,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而教师资格证国考要求学生综合文化素养高,自我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强,且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高专音乐教育专业若想走出弱势,必须重视生源质量这一源头问题。

(二)教学团队年轻化,教学经验不足

目前我国高专层次的音乐教育专业普遍办学历史不长,过去十年间高专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数量剧增,从整体教学团队结构看,年轻教师比重大,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职称水平普遍不高,许多教师是本科毕业后直接进入高专院校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他们缺少高专音乐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经验不足。

且不少年轻教师在本科阶段,由于长期受专业音乐院校课程与教学体系影响,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对高专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不足,出现实际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现象,其表现形式是教学中重点强调学生“声乐”“钢琴”“器乐”等学科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一味追求专业技能技巧高难度,大作品等,脱离了基础音乐教育小学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基本歌唱或简单伴奏能力的培养,从而致使学生的师范意识薄弱。

另外,当下社会培训机构往往成为高校音乐专业教师隐形的第二职业,此第二职业工作环境宽松薪酬较高,不少年轻教师更多的精力放在校外教学上,往往对本校教学并不重视,很少花时间钻研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方法、更无暇关注音乐教育前沿研究成果,师资上的诸多因素直接影响高专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音乐教育课程融通性不足

本人曾对2013年11月全国初等音乐教育课程汇编进行了梳理, 根据汇编课程方案整体状况来看,初等音乐教育课程方案85%以上沿袭了多年来高校本科院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基本上分三大模块,即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三个模块。

公共基础课程成模块,基本上是政治理论课、体育、外语、计算机等,课程门类比较单一,课程结构缺乏弹性、开放性和融通性,学生自主性选修余地太小;学科专业课程模块,设置同样相对独立的声乐、钢琴、视唱练耳、和声、作品分析、音乐史、作曲、欣赏、合唱指挥、器乐、舞蹈等;而教师教育课程模块,最能体现师范性的教育学科课程也就只有教育学、心理学和音乐教学法三门课程,其中教育学和心理学都是一些导论性课程,讨论的是教育和心理普遍的共同性问题,而针对儿童心理、生理以及音乐教育特点等方面,缺少必要的直接关照,使学生面对6~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实用性知识欠缺,从而导致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薄弱,小学音乐教学法课程停留在理论层面较多,在实际的教学中只是些程式化的教学进程模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过程呆板,模式单一,自主创造性的音乐教学设计能力不足,呈现出职业能力薄弱的问题。且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三模块,在教学设置上没有相互的协作性,缺少相互的融通,很难真正实现音乐教师教育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模式守旧

现在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综合音乐教学能力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如何实施有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成为人们考量教师的关键,而不是音乐教师能唱、能弹、能跳的单一技能展示。

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不少教师教学手段单一,例如钢琴教学,不少教师多年来一直选用《钢琴基础教程》教材,并且一教就是三年,每个学期布置给学生是一些简单的练习曲,或稍有难度的乐曲,这样学生毕业进入小学看到小学音乐课本上的儿童歌曲就傻眼了,因为他们只会弹奏练习曲,或乐曲,即便是极其简单的儿童歌曲弹唱,也能使其手足无措。2015年5月我们对实习学生进行实习调研时,所在学校的指导教师会坦言“实习学生普遍弹唱技能薄弱”,钢琴教学只是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的一个缩影。

教师教育课程职业能力培养重视度不够,高师多年来采用简单的灌输式教学,就技能教技能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相对单一、守旧,而现代音乐教育已发生巨大变化,打破传统灌输式教育以及唯专业技能之上固定教学思维模式,寻求更适合音乐教师教育职业实践能力形成的培养模式,以适应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音乐教育教学职业能力的养成教育更为重要。

二、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高专音乐教育的改革思路

(一)自主招生框架下改革招生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提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1]在当下国家日益放开高专自主招生框架下,研究高专音乐教育最佳招生策略尤为重要。在当下艺术考生省内专业知识技能“联考制”背景下,面对生源弱势的不争事实,在无力改变外部条件情况下只能顺应。

根据2014、2015年全国教师资格证“国考”内容分析,音乐教育专业综合文化素质,写作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是其短板,而这些素质和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提高的,因此生源原有的文化素养尤为重要,高专音乐教育重点关注生源潜在职业能力成为关键,因此要优先考虑语文成绩优异者 ,重视语文、历史等相关人文学科文化课高考分数,弱化数学、英语成绩,因为高中所学数学知识很少对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或未来生活产生更大作用,且对于大多数音乐教育考生来说,高中数学难度太大,牵扯很多精力。至于英语,高专学生职业实践能力更为重要,而不是专业研究能力,因此扬长避短更适合高专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其次,在学科专业方面需要关注学生音准、节奏等基本音乐素质,以及声乐演唱潜在能力,所以在学科专业综合成绩中,筛选视唱练耳成绩优异者优先,我们从源头上关注学生潜在音乐素质培养,且重视生源潜在的音乐教育教学能力非常重要,著名音乐教育哲学家雷默认为“音乐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是以音乐的本质和价值为前提的,最能体现音乐的本质和价值的是它的审美品质,音乐的审美品质在于它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调性、曲式之中。音乐教育要以音乐的审美品质为基础和前提”[2]因此,重视学生音乐专业素质非常必要,当高专音乐教育专业能对生源的基本文化素养和学科专业素质,在入学前把关到位,高专音乐教育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潜在基础就得到了根本的保障。

(二)优化师资队伍 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团队结构的年轻化,学历、职称水平整体偏低即是弱势,也体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国家对教师职后教育的重视,年轻教师可以通过在职进修、继续教育、国培、省培等各种渠道提高专业学历、职称水平。

比学历、职称更为重要则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上的转变,明确高专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从过去的学科知识性、技能性的教学模式,转向提高学生扎实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教学潜能,在教学内容、方法的实施中,落实课程教学更为关键,“只有师范生学会了教会学生学习、学会了育人、学会了服务,才真正获得了专业,从而使其具备了专业的资格。”[3]这是高专音乐教师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另外高专音乐教育专业激发年轻教师集中精力,自觉创新教学实践,通过音乐教育专业举办的公开课、竞赛课、研讨课、观摩等多种形式,提升音乐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强化课程体系的融通性

叶澜曾说“在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进程中,愈来愈明显地呈现出师范性弱化的趋势”[4],因此建构以师范生专业和学生发展为逻辑的课程设置,来改变当前学科课程体系是关键。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应关注核心素质课程,英国教育哲学家卡尔(David Carr)认为教学的本质是道德,因为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之外,也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教导,更要成为学生品德学习的模范,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品德[5]。所谓核心素质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6]。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核心素养高,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全面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学科专业课程模块,强化知识与技能的融通性,通过解构和结构两种方式优化学科专业课程体系,首先解构课程,采用调整开课时间和顺序的方式,即在第一学期开设《中国音乐史及名作欣赏》,第二学期开设《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第三学期开设《外国民族音乐》,第四学期开设《外国音乐史及名作欣赏》课程,以弱化曾经一度强势的西方文化霸权,同时体现对弱势文化或亚文化的重视,增强了学生的对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热爱,以及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其次,结构课程,由专业化课程转向融合性课程,即将《乐理》、《视唱练耳》整合为《乐理与视唱练耳》;将《和声》、《作品分析》整合为《和声与即兴弹唱》;将《音乐作品》与《儿童歌曲创编》整合为《音乐作品分析与儿歌创编》;合唱课程改为《童声合唱与指挥》等,通过结构强化课程间的横向联系,便于与基础音乐教育的衔接。

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智慧既强调追求合理性,又强调对情景的感知、辨别与顿悟,还强调彰显实践的道德品性。”[7](P193)重视儿童学习与发展,及小学教育实践指导,重视案例教学,由知识性课程向能力性课程转化,新增《小学音乐活动实践指导》课程;将“一见、二实、三顶岗”有序地贯穿于课程计划之中,实现人才培养的职业性需求。

(四)创新教学模式

学校教学质量提高根本标志是使背景各异的学生成功的学习,当学生实现了自我成长,学生主观能动性才真正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其职业能力也会得到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其职业自信心的强化,所以激发自我学习动力,是实现学生学习目标的原动力。因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8](P89)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他自己的需要,“探索新的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创新教育的根本保证。”[9]具体做法即在教学中重点突出两个“动起来”,一是学科专业知识的“动起来”,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本身韵律性很强,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能够身动,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深刻体验和感知音乐,我们知道往往一个音乐动机能产生多种音乐发散性思维,学生的职业能力也正是在这种发散性探究式学习中得到培养。二是,教师教育课程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动起来”,人们普遍认为教师教育课程即是理论课程,现代教育理念更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自己能动起来,探索“动起来”的教学过程,带动学生“动起来”,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表达,教学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提高身动、口动能力,在身动中感知音乐和音乐教学过程,在音乐活动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反复在“做中学、学中做”,最终实现高专音乐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当上述活动能够得到有效开展,学生独有音乐教育教学能力就会自然呈现出来,从而提高职业竞争力。

我们处于不断变动的时代,根据社会对基础音乐教育人才的实际需求,高专音乐教育专业需勇于探索,不断提升人才质量,才能在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走出弱势,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满足社会对基础音乐教育师资需求。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7-30.

[2]Reimer, Bennett. Putting Aesthetic Education to Work [J].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1972, 6(3):99-108.

[3]朱旭东,李琼.论我国教师教育的二次转型[J].教育学报,2014(5):98-104,112.

[4]叶澜.一个真实的假问题:“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辨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2):10-16.

[5]Carr,D. Moral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of Rival Conceptions of Education and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J].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2003(3): 58.

[6]施久銘.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13-15.

[7]姜勇,洪秀敏,庞丽娟.教师自主发展及其内在机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9]童爱玲,叶山土.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教育探索,2005(4):14-15.

Reform Thoughts on Music Education of Colle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Examination of Teacher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WANG Hongyan

(Ma’anshanTeacher’sCollege,Ma’anshan243000,China)

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Chinese colleges in the 21st century, quality of enrollment of music education of college continues to decrease along with quantity of enrollment increases. Due to the obvious low status of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of personnel cultivation level in the whole music education of colleges, music education of college is facing tremendous pressure when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2015 National Teacher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Examin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eak situ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of college, discusses reform thoughts on music education of colle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examination of teacher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music education of college; teacher certificate; curriculum reform

2016-06-22

2011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音乐教育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第81号)阶段性成果之一。

王红艳(1967-),女,安徽宿州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音乐课程与教学论。

J6-4

A

1009-9735(2016)04-0133-04

猜你喜欢

国考生源音乐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病案突进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图表
音乐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音乐
秋夜的音乐